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宗淡水鱼夏季混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水质状况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为追求高产、高效而进行的高密度养殖、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很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受阻,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投饵施肥多,最容易使水质变坏,而此时又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因此  相似文献   

2.
6~9月份既是鱼类生长最迅速的黄金时期,也是鱼类最易生病的时期。由于此阶段气候炎热、水温高,有机物分解快,浮游生物繁殖量多,水质极易变坏,从而暴发鱼病。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节气温高,水温适宜,是鱼类摄食量最大、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鱼类疾病多发期,要抓住这个养殖生产的黄金季节,科学投饵,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4.
环境因子对鱼类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立娇 《齐鲁渔业》2010,(11):47-50
<正>鱼类和其它动物一样,死亡率最高的时期乃是个体发育的早期阶段。鱼类的正常胚胎发育受环境条件的制约,温度、盐度、氧气、水污染是影响鱼类早期生命最敏感的几种主要因子。影响鱼类个体发育早期阶段(胚胎)的正常形态学结构的一些生态因子的研究是很重要的。因此,本文通过报导关于鱼类胚胎发育、特别  相似文献   

5.
长江下游靖江段鱼类栖息地人工修复取得初步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过度捕捞、水域污染、水利工程等人类干扰活动的日益加剧,鱼类资源已呈现出严重透支和持续衰退的局面。长江被誉为"黄金水道",承担灌溉、航运、发电等多项重要经济功能,而长江三角洲则是"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所属水域生态系统的人类活动最频繁,遭受的人为干扰作用最强烈,鱼类资源保护也最迫切。人类活动引起的鱼类栖息地丧失和破坏是导致鱼类资源衰竭的重要原因。栖息地是指鱼类能够正常生活、生  相似文献   

6.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而在种属数量上最占优势的类群,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分布广泛,起源演化复杂。研究其种质资源,阐明其亲缘关系和演化途径,引起许多鱼类学工作者重视。鱼类种质研究方法主要有形态特  相似文献   

7.
6—9月,是鱼类的生长旺期。此期气温高,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各种鱼类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之鱼类活动迅速,摄食力强,新陈代谢度高,因此生长最旺盛、育肥最快。但此期鱼类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泛塘现象,鱼病也随之产生。为使在这一黄金时期中,鱼类既能最大限度地生长增重,又不因不利因素而受到损失,必须抓紧抓好以下饲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晚冬早春谨防水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  闫旭 《科学养鱼》2005,(2):54-54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晚冬、早春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感染。密度大的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此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此病的暴发。因此,在晚冬、早春季节要谨防水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正>6月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升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加,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大,加上冬春期间的积累,养殖水体中有害物质的数量较大,水质极易恶化,容易引起鱼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0.
<正>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最担心鱼类浮头。轻微的浮头可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严重的浮头会导致大批鱼类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鱼类浮头现象发生的因素有多种,无论哪种原因,浮头都是危险的信号,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发生损失,处理得正确及时,就可以避免损失。必须先要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浮头,才能对症处理,这点很重要。因此,要认真观察,仔细诊断,正确处理,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失误,把损失降到最低。一、养殖密度大引起的浮头  相似文献   

11.
渔业养殖最关键的时期就是夏季,因为夏季的温度和其他季节相比有明显升高,而且早晚温差很大,导致水源的温度变化也十分明显,难以保证水质始终处于适合鱼类生长的温度,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如果夏季高温天气一直持续,鱼类就会出现十分强烈的不适反应,降低其自身的免疫力,更容易导致细菌入侵,最终导致鱼类大量死亡,养殖户也会遭受大量经济损伤。此次研究就是以夏季高温天气作为背景,讨论分析淡水水产养殖和防止鱼类生病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鱼类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食品之一,但是,鱼类又极容易变质;鱼类一旦腐败变质,不仅丧失了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可引起食物中毒事故,有损人民群众的健康。搞好渔获物的保鲜工作是每个水产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上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渔获物保鲜工作,把它列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在鱼类养殖生产中,鳃部疾病是危害最严重鱼病之一。因而,对鱼类鳃病的诊断是否准确,是否及时地对症下药,直接关系着养殖效益。笔者根据多年诊治鱼病的实践,对鱼类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诊治作一小结。 一、两种鳃病的共同特征 由寄生虫和细菌引起的鳃病的发病部位均在鱼类的鳃丝上,并且鳃丝均会出现缺损、糜烂、充血、水肿等症状,病鱼吃食量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特别是放养的鱼类还没有长至商品鱼规格,在初夏会频繁出现浮头现象,开动增氧机后鱼仍不下水。 二、两种鳃病的区别 (一)由寄生虫…  相似文献   

14.
<正>我省6月份气温一般24℃~35℃,养殖水温20℃~31℃。6月份既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由于水温较高,鱼类的摄食量增大,养殖水体中鱼粪、残饵的数量增大,加上冬春期间的积累,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较大,水质极易恶化,容易引起鱼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15.
在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天然饵料很少,人工饲料的配制只有营养全面,才能使鱼类健康、迅速的生长。最适合的饲料应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且要搭配适当,才能使鱼类生长迅速、健康,饵料系数低;否则,某种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多,不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且饵料系数高,鱼类的体质差,严重时还会引起生病甚至死亡。常见的鱼类营养性疾病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渔获物保鲜     
《海洋渔业》1984,6(5):226-227
鱼类是最受群众欢迎的食品之一,但是,鱼类又极容易变质,鱼类一旦腐败变质,不仅丧失了原有的营养价值,而且可引起食物中毒事故,有损人民群众的健康。搞好渔获物的保鲜工作是每个水产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直接影响渔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上渔业发达的国家都十分重视渔获物保鲜工作,把它列为海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泛池是鱼类养殖中比较常见的病害之一,一般死鱼的顺序是:小虾、杂鱼、鲂鳊、鲢鳙、草鱼、鲤鲫等。但笔者在2007年处理的几例池塘、山塘泛池的病例中有两例泛池引起鱼类死亡有违常规,一例泛池引起死亡的鱼类全部是草鱼,另一例泛池引起死亡的鱼类是鲢鱼和鲫鱼,其它鱼类却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18.
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3个因素引起。近年来,台风暴雨给网箱养殖鱼类带来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浙江省丽水市,台风暴雨给网箱养殖鱼类造成的损失达到年养殖产量的20%左右,仅紧水滩、石塘水库,每年的经济损失就达5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朱伟 《内陆水产》2007,32(9):40-40
高温季节是鱼类生长的旺季,也是鱼病的多发时期,此时由于水温高或水质特殊、一般按常规方法防治鱼病会出现问题,效果不明显,有时甚至却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怎样科学而有效地防治鱼病,减少事故的发生,是广大养殖户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现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就高温期鱼病防治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介绍,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冬春季节由于受到北方强降温天气影响,对御寒能力差的鱼类的生存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引起冻伤甚至死亡。传统养殖品种中的鲮鱼是最怕冷的鱼类之一,引进品种罗非鱼、淡水白鲳、麦鲮、埃及塘虱等鱼类都是从热带、亚热带引进的品种,它们的御寒能力都较差,必须采取防寒措施,才能安全越过低温阴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