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方面作用巨大,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达55亿t,其中约20亿t被海洋所吸收,陆地生态系统仅吸收7亿t左右。  相似文献   

2.
渔业的碳汇功能及发展渔业碳汇路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被誉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09年年底举行,并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该协议指出,"气候变化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必须大幅度减少全球碳排放"。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遏制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共识。其主要解决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发展碳汇产业,固定并储存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碳汇按载体不同可划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两大类型,前者又包括海洋碳汇和海洋生物碳汇。然而长期以来,作为主要的水生生态系统和地球气候变迁最主要的缓冲区,海洋以及海洋生物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的功能和贡献并未像森林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齐鲁渔业》2013,(4):56-56
海水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海洋酸化,人类工业活动也加快了海洋酸化速度。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些浮游生物可以通过进化来逐渐适应酸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渔业现代化》2010,(3):74-74
所谓碳汇渔业是利用水域中动植物碳汇功能,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而减缓水体酸化和气候变暖的渔业活动。中国近海、浅海贝类和藻类养殖不仅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优质、健康的高档海洋食物,同时又对减排大气二氧化碳作出很大的贡献。因此,突破海水养殖业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碳汇渔业,进行鱼、虾、贝、藻类等多种生物的人工养殖、增殖,积极拓展生态系统养殖模式,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和工农业发展使大气中的CO_2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1-2],海洋吸收CO_2量不断增加,海水pH值下降,这种由大气CO_2体积分数升高导致海水酸度增加的过程称为海洋酸化[3]。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目前海洋的pH值已经下降了0.1,预测到本世纪末将再下降0.3至0.4~[4-6]。与此同时,大气中CO_2含量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温升高。因此,由于CO_2升高  相似文献   

6.
《现代渔业信息》2012,(2):166-171
全球海洋酸化正在加剧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加泰罗尼亚高等研究院(ICREA)及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的研究人员警告说,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经严重改变了海水的化学结构,海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酸化。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研究表明,海洋酸化正影响着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在过去的300万年中,海洋化学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但目前海洋水质的酸化速度要比过去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要快,这或将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30%进入了海洋,这直接导致了海洋的酸化。海洋酸化威胁到了一些海洋生物种类的生存。比如,海洋酸化降低了珊瑚、软体动物等生  相似文献   

7.
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碳的排放量不断增长,自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以来,节能减排、碳"源"、碳"汇"等概念越来越受到关注。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以上,是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0倍。海洋的固碳机制主要包括碳酸盐体系驱动的"溶解度泵"和浮游生物驱动的"生物泵"过程,这些过程对大气CO2的浓度和全球碳循环的系统过程都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近海由于受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尤其是近岸的渔业活动,对碳循环和海洋增汇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对主要的碳源和碳汇以及海洋固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南海碳汇渔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已有海洋保护区(MPAs)的面积占总海域面积的8%。绝大多数海洋保护区对捕捞活动开放。国家海洋保护中心主任Lauren Wenzel表示,这些数据显示美国已经建立起广泛的海洋保护区网络,8%的数字很好地展示了这一进程。我们需要确保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和栖息地得到保护,海洋保护区得到有效管理。8%的统计数字并不包括那些为了限制某种  相似文献   

9.
科学家们警告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持续增加威胁海洋物种的生存,甚至将导致诸多物种灭绝。目前海洋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尚不足以保护海洋物种免遭气候变化的威胁。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上必须抛弃传统的、被动的观念。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员,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Santa Cruz,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Elizabeth McLeod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OveHoegh-Guldberg。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正改变着海洋生态系统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水温不断升高,海洋逐渐酸化。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随着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不断上升以及海洋对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不断弱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该组织在对全球125个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2013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上升了近百万分之三,高于2012年,达到百万分之396。当前全球二氧化碳含量比1750年高出了42%。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当前全球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们称,随着海洋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鱼的耳朵可能变得越来越大了。这对于鱼来说是好是坏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2.
<正>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海草床、盐沼和红树林等在内的海洋生态系统固定了全球50%以上的碳,每年可吸收约30%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其碳储量分别是陆地碳库和大气碳库的20倍和50倍,是地球上最高效的碳汇,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2008,35(5)
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使海洋容纳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吸收声波的能力大大减弱,海洋深处变得越来越不安静,这一现象不仅有损海洋哺乳动物,而且对人类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论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守梁 《齐鲁渔业》2005,22(12):42-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出过警告,全球海水正在变酸。美国《科学》杂志发表文章指出,过去200年问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近一半已经溶解到海水中,致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长。从近10年科学家对海水监测研究结果看,海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较快,如果照此速度继续增加50年,酸化的海水会使许多海洋生物无法生存,进而破坏海洋食物链,从而以人们现在尚无法预测的方法改变海洋。  相似文献   

15.
德国莱布尼茨海洋科学研究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由于气候变化使海洋容纳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吸收声波的能力大大减弱,海洋深处变得越来越不安静,这一现象不仅有损海洋哺乳动物,而且对人类也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邹平 《淡水渔业》1991,(6):40-41
<正> 一、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已引起全世界许多学科科学家的普遍关注。气候学家们运用各种气候模式和气象记录等方法对气候变暖及其产生的影响作了大量的研究和预测工作。Keeling(1989)等的研究表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b上升到本世纪80年代的350ppb,原因是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诸如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农业生产和近几十年生产氯氟烃类促进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而这些温室气体——CO_2、N_2O、CH_4和氯氟烃类等对太阳能在近地表的长波热福射具有重要的吸收效果,使大  相似文献   

17.
《现代渔业信息》2014,(2):156-157
来自瑞典和德国的科学家们在对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droebachiensis)幼虫期进行研究后发现,生活在酸性海水中的球海胆幼虫出现了消化功能受损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会使海洋生物的消化能力受损。二氧化碳的排放不仅会影响气候,也会影响海洋。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四分之一都会被海洋吸收。  相似文献   

18.
致冷剂含氯氟化烃(CFC)逸出的氯气,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而臭氧是大气中唯一能大量吸收阳光中紫外线的气体。如果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强度增加,那么人类患皮肤癌的危险性就会增加,浮游植物和幼鱼的生长繁衍也将受到影响。从致冷剂逸出的二氧化碳和甲烷气体也是地球  相似文献   

19.
国际     
《海洋与渔业》2011,(9):2-3
美国商务部及国家海洋暨大气总署(NOAA)公布永续海洋水产养殖国家政策,以符合健康水产品成长需求,增加沿岸小区的工作机会,恢复生态系统的生命力。美国水产品有84%依赖进口,其中国外水产养殖水产品进口量占一半,造成水产品每年9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担当。海洋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作用。牡蛎礁作为全球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碳储量和强大固碳能力。牡蛎礁在生物钙化、呼吸作用等过程中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但在生物合成、沉积作用等过程中却可以埋藏大量碳。目前,全球牡蛎礁是大气碳的源还是汇尚不明确。为探究牡蛎礁碳源–汇功能,本文综述了牡蛎礁碳源–汇功能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牡蛎礁碳 源–汇功能的关键生态过程,探讨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牡蛎礁碳源–汇特征。研究表明,牡蛎礁不仅可以成为大气碳的汇,还可以提高盐沼植被、海藻、海洋动物等生物的碳汇功能。未来应尽快开展牡蛎礁碳汇功能评估技术等研究,形成以提高牡蛎礁碳汇为目的的牡蛎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升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