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季寒潮对早稻盘育抛秧的为害特点及防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乡县自 1996年引入早稻盘育抛秧技术以来,发展速度很快, 2000年至 2003年全县推广面积年均达到 4 8万公顷,占早稻面积的 90%.在这 8年中,盘育抛秧苗床期至抛入大田返青分蘖期,有 5年遇到了春季寒潮,寒潮对盘育抛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为害.  相似文献   

2.
对2005年早稻的不同移栽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并阐明了抛秧早稻的生态生理特征如下:秧苗带土抛秧不伤根,返青快,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以及有效穗的形成;抛秧水稻的单株叶面积要低于手插稻,但是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高,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光合速率;抛秧稻的根数、根重、根系活力都要比手插稻的显著要高,为水稻的灌浆结实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抛秧稻最终获得超高产的有效途径是在有效穗,穗粒数提高的前提下,保证结实率不下降。  相似文献   

3.
对2005年早稻的不同移栽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并阐明了抛秧早稻的生态生理特征如下:秧苗带土抛秧不伤根,返青快,促进了水稻分蘖的早生快发,以及有效穗的形成;抛秧水稻的单株叶面积要低于手插稻,但是群体的叶面积指数高,提高了水稻群体的光合速率;抛秧稻的根数、根重、根系活力都要比手插稻的显著要高,为水稻的灌浆结实积累了大量的物质。抛秧稻最终获得超高产的有效途径是在有效穗,穗粒数提高的前提下,保证结实率不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前 ,水稻抛秧栽培作为一项省工省力的种植方式深受农民欢迎 ,尤其是连晚茬的抛秧栽培更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能免去弯腰曲背的拔秧、插秧等艰苦劳动 ,减轻劳动强度 ;(2 )由于抛秧工效比插秧高 ,双季稻地区可以适当缓和双夏的季节矛盾 ;(3)采用塑盘育苗秧田面积可以减少四分之三 ,抛秧的秧本比可达 1∶2 5~ 30 ,秧田利用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我地属双季稻区 ,季节矛盾较为突出 ,连作晚稻的抛秧与早稻相比还存在以下的特点 :a 品种选择范围小 ,目前我地早稻大部分都在 7月 2 0日以后才收割 ,而现行推广的晚粳稻品种的播期都在 6月 15…  相似文献   

5.
应用早稻秸秆全量还田和连作晚稻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当前发展新型农作制度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措施。此研究对早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连作晚稻手移栽、机插和抛秧3种栽培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连作晚稻手移栽栽培方式产量最高,机插次之,抛秧的产量最低。但手移栽栽培方式的产量与机插处理的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抛秧栽培方式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手移栽处理相比,机插处理抽穗期、成熟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含量均相近,且手移栽与机插栽培方式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抛秧。秸秆还田降低了3种稻作方式的有效分蘖数,抛秧处理的差异最大。此外,与手移栽和抛秧相比,机插栽培方式显著节本省工。综合来看,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机插稻表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是浙江省双季稻区值得推广的栽培方式,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不同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2013—2014年以常规早稻‘中嘉早17’、杂交早稻‘陵两优104’为材料(早晚兼用),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了双季稻直播、手插秧、点抛秧(丢秧)和机插秧的种植方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2个品种均以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平均为9.17 t/hm2(8.28~10.10 t/hm2),晚稻2013年以机插秧和手插方式产量最高(8.78~8.79 t/hm2),2014年以直播和机插秧方式产量最高,分别为(8.05~8.20 t/hm2)和(7.79~8.03 t/hm2)。在播、插期相同条件下,早稻直播与手插秧、点抛秧、机插秧的全生育期差异不大,晚稻直播推迟播种13~15天,全生育期缩短了5~8天。手插秧、点抛秧分蘖消长呈早发稳升缓降型,机插秧呈缓发速升缓降型,直播呈速发速升速降型。不同种植方式抽穗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存在年间差异,其中2013年以点抛秧最高,直播、机插秧次之,2014年以机插秧最高,手插秧、点抛秧次之。由此可见,采用早晚兼用的品种搭配方式和机插秧栽培,有利于双季稻产量形成及其构成因子间的协调,同时缓解双季稻机插秧的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7.
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是一种能保护土壤环境、节省劳力、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简便实用、高产高效的水稻种植方式,是水稻栽培史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几年生产实践,掌握了一定的经验。为进一步摸索不同的氮素用量对免耕抛秧早稻产  相似文献   

8.
早稻僵苗类型及预防措施何荣鹤,陈振飞(浙江省宁海县农业局315600近年来,随着抛秧技术的推广,各地相继发现黄苗迟发和僵苗不发现象,严重影响了抛秧优势的发挥和推广,现将我县出现僵苗类型与防止措施介绍如下,仅供参考。1深陷类型。特征是稻苗下沉,苗成簇立……  相似文献   

9.
双季晚稻抛秧的育秧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抛秧技术虽已推广多年,但绝大多数农户都仅用在早稻和中稻上,双季晚稻由于气温高,季节紧,育秧的时间与技术不好掌握,推广这项技术在育秧上仍有一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农业服务中心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经多次反复实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2008年全镇实行早、中、晚稻全程抛秧,进一步减轻了劳动强度。下面就该镇双季晚稻抛秧的育秧技术作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早稻抛秧栽培面积越来越大,由于抛栽水稻没有一定的行株距,人工中耕除草困难,只能施用除草剂。但据笔者调查,很多农户因没有合理选择施用除草剂,不是药效不好,便是发生药害,值得引起注意。一、抛栽早稻田杂草发生特点一般早稻抛栽后需脱水4 ̄7天,这样有利于水稻扎根,但也  相似文献   

11.
正近些年,早稻高产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推广旱育抛秧技术,秧苗旱育在干旱的土壤生态环境,不仅改变了秧苗的形态和组织结构,而且使秧苗体内养分含量、养分组成、各种生长激素和酶的系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使旱育秧抛栽以后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前期暴发力强,禾苗一轰而起,为早稻高产奠定了基础。据笔者调查,早稻旱育秧苗技术虽已推广多年,但仍有一些农户还没有真正掌握,培育出的秧苗还未达到旱育秧技术的要求,因而增产效果不显著。早稻旱育秧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13.
随着栽培方式的日益简化,草害成了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笔者以常规除草剂除草方式为对照,研究了转基因抗草铵膦杂交早稻香125S/Bar68-1在直播、抛秧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中草铵膦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栽培方式中,草铵膦除草效果都优于常规除草,尤其在杂草较多的直播田优势更加明显;虽然个别产量相关性状在不同年份存在显著差异,但草铵膦除草剂除草对转基因早稻的实际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旱稻抛秧栽培施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5种处理研究早稻抛秧栽培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处理1(前足、中空、后空即一次性全层基施法)产量最高,667m2产稻谷达524kg,比产量最低的处理5(前施、中空、后补)667m2产490kg增产69%。经方差分析,处理1比其他4种处理增产均达极显著标准,而其他4种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处理1的有效穗、结实率、穗实粒数也优于其他4种处理,其中结实率与处理3(前施、中控、后补),处理4(前施、中空、后补),处理5比较差鼻达显著标准。且剑叶挺直,没有出现倒伏现象。同时处理1具有省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等优点,是早稻抛秧栽培的最佳施肥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水稻双优双抛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本 《作物杂志》2000,16(1):27-29
1997~1998年我们根据本市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双优双抛(即优质中熟早稻品种搭配优质早熟晚粳早晚稻均抛秧)的模式试验,其代表品种早稻为嘉育948或嘉早935,晚稻为丙95-59,经三户4块667m2以上的高产攻关试验,平均产量都超过15t/hm2,最高产量18.14t/hm2,1998年还在江藻钲建立了面积为25.07hm2的双优双抛示范方,平均产量16.64t/hm2,使该项技术较大面积上获得成功。1 双优双抛的优点1.1 省工省力一般双优双抛从种到收可比双季常规移栽田省工45~52个/hm2。由于抛秧省去了拔秧、插秧两次弯腰作业,使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也加快了农忙的收种进度,缓和了季节矛盾。……  相似文献   

16.
正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等优点,易被广大农户所采用,在南方稻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管是早稻还是晚稻地方都普遍采用。但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危害逐年上升为主要杂草之一。在抛秧稻田危害也相当普遍,主要原因是因稻田前期干干湿湿环境有利于千金子杂草的发生,这是千金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早稻收获已接近尾声,双季晚稻栽插进入高峰期。针对今年可能发生中等以上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南方秋季低温多雨,寒露风与病虫危害叠加出现风险增大,影响晚稻安全成熟的情况,农业部提出了《南方双季晚稻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强调以"抢时栽插促早发、科学施肥促早熟、强化抗灾夺丰收"为重点,切实加强田间管理,力争晚稻获得好收成。(一)抢时栽插,以密补迟。对因早稻收获期延迟不能及时栽插的田块,各地要抢时栽插,以密补迟,插足基本苗。对受强降雨天气影响,秧苗被大水冲乱的抛秧田块,要及时进行移  相似文献   

18.
正直播稻等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具有高产、省工节本等优点,易被广大农户所采用,在南方稻区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不管是早稻还是晚稻地块都普遍采用。但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稻田恶性杂草千金子的危害逐年上升为主要杂草危害之一。千金子在抛秧稻田的危害也相当普遍,主要原因是稻田前期干干湿湿环境有利于千金子的发生。现将千金子的识别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分析了作者2年来的抛秧研究资料,初步提出如下观点:①抛秧是一项有利于水稻高产及省工节本,提高种稻效益的稻作技术;②抛秧水稻群体比手栽稻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在单位面积内,保持一定总颖花量,抛秧比手栽秧能容纳更多的有效颖花量,具有高产潜力;③抛秧稻的群体发育、个体性状优于手栽秧,为实现高产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内部环境:④符合抛秧高产的生育特点,建立抛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是抛秧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姚昌南  廖瑛菊 《耕作与栽培》2006,(4):F0003-F0003,54
水稻抛秧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推广的农业适用技术之一,具有省工、省力、省秧田、产量高等优点.目前,清镇推广的抛秧技术主要是人工用手抛.人工抛秧的缺点是:如果田块面积大,必须下田抛;密度不好掌握,稀疏不一;由于力量不够,秧苗容易漂秧;抛秧速度慢.为探索高效抛秧技术,2005年引起了一台喷雾器抛秧机,在十字村等地进行了试验示范,抛秧3.33hm2,并与人工抛秧、人工插秧进行了效果对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