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制定禹城市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 2个夏玉米品种为材料,对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禹城市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科技》2016,(夏玉米播)
为充分利用陵城区气象资源,制定合理的夏玉米播期播量方案,以郑单958、登海605为材料,研究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产量及气象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陵城区夏玉米适宜的播期为6月7—14日。随播种时期的推迟,玉米生育期推迟,玉米籽粒产量及千粒重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7日播种处理;玉米穗粒数先升高后降低,最大值出现在6月14日播种处理,穗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共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方法]以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并同时研究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日照时数及积温表现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及灌浆速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穗数及穗粒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浚单20、郑单958、登海605。[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比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是登海605及郑单958。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单958和登海605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个播期(6月4日、6月12日和6月20日)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两个夏玉米品种的全生育期、茎粗、穗长和穗粒数减少,株高、穗位和秃尖长度逐渐增加,单株干重、穗粗和行粒数在中间播期达最高值;穗行数和有效穗数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和产量的表现趋势因品种而异。在以济宁市为代表的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2日,登海605的适宜播期是6月12~20日,两者的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10月初。  相似文献   

7.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郑单958为试材,从6月1日开始每隔4天设置1个播期处理,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其对玉米生长发育、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玉米生育期缩短,穗位高增加,株高无显著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及出籽率降低,6月1日和6月5日播种处理收获时籽粒乳线均消失,千粒重和产量最高。收获时所有播期处理籽粒含水量均在30%以上,不适于进行籽粒直收。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东省当前生产中2个主栽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作为供试品种,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当前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958和登海605的株高均随播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穗长和单株干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播期、种植密度与有效穗数的数量关系上升趋势基本相同,随着播期的推迟穗粒数、千粒重的降低趋势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鲁西南地区夏玉米适宜播期及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夏玉米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和收获期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该品种的生育期持续时间缩短,单位面积穗数无明显变化,穗粒数呈减少趋势;千粒重和产量在不同收获期的表现趋势不同。在同一播期下,千粒重和产量均随着收获时间的推迟呈显著递增趋势。鲁西南地区郑单958的最佳播期为6月10日,适宜收获期为9月底至10月初。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密度对鲁东地区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安排了5个播期和3个种植密度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对玉米主要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播种到吐丝期的天数逐渐减少,植株的总叶片数减少,穗着生的叶位也随着降低,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减小;同一播期、不同密度处理间叶片数没有变化;随着密度的增加,空秆率增加,株高、穗位变化不明显,穗长、行粒数、穗粒数减小;穗粒数和千粒重随密度的增加、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郑单958全生育期每少1天千粒重平均降低6.6 g,产量降低约17.4 kg/亩。  相似文献   

11.
氮肥后移对滴灌夏玉米源库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肥后移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改善、籽粒库容的调节以及增产效应,选择库容差异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设置氮肥全部(100%)底施、底施40%+十二叶展(V12)60%、底施40%+吐丝期60%和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处理。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登海605和郑单958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4.4%~33.3%和6.1%~16.9%;籽粒建成期玉米素核苷含量、籽粒绝对含水量、体积分别提高了9.4%~53.0%、5.2%~13.5%、5.1%~13.5%和9.7%~45.9%、12.5%~36.4%、5.6%~30.6%;库容及光合速率的提高促进了籽粒灌浆速率,快速灌浆阶段的灌浆速率分别提高了0.66~2.24mg/(粒·d)和0.65~1.64mg/(粒·d)。最终2个品种的粒重及登海605的穗粒数显著提高,分别增产5.8%~13.6%和5.1%~12.4%。氮肥后移保证了夏玉米全生育期对氮素的需求,源库特性明显改善,产量显著提高,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施肥方式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播期与密度对33°N线旱茬麦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33°N旱茬麦丰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烟农1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单位面积成穗数呈下降趋势。在同一播期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随密度增大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播期为10月8日和10月15日的穗粒数明显低于播期为10月22日和10月22日。播期为10月22日时小麦千粒重最高,10月22日和11月5日次之。播期为10月22日的产量最高;其次为10月15日和10月29日;播期为11月5日时产量最低。[结论]播期为10月22日,密度为300万株/hm2时,33°N旱茬麦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播期对迟熟中粳稻扬20238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方法]在大田试验中,设6个播期(5月8日1、5日2、2日2、9日、6月5日1、2日),调查各播期水稻叶龄、始穗期、株高、单株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对所调查性状的影响。[结果]在5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扬20238主茎叶片数减少、播始历期缩短;不同播期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平均产量最高(27.9g),随播期推迟,单株产量逐渐降低;各播期单株有效穗数达到显著差异、穗粒数达到极显著差异,5月8日播种时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分别为8.2个和140.7个;随播期推迟,结实率和千粒重也逐渐降低。[结论]中粳稻扬20238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付晋峰  王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95-18697
[目的]研究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方法]设计不同的播种时期和种植密度,研究玉米千粒重及产量在不同的温光生态因素和种植密度下的变化情况。[结果]5月18日播种的玉米千粒重最高,6月12日播种的最低。不同密度(6月12日播种除外)之间千粒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播期与密度存在互作效应;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结论]该结果为进一步提高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播期对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单958和京单58为试验材料,设置春播(5月14日播种)和夏播(6月13日播种)2个播期处理,研究播期对玉米干物质转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两品种的粒重、茎鞘、叶片干物质转运率及产量均高于夏播。京单58茎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能力、粒重及产量均高于郑单958;其中,郑单958和京单58的百粒重分别较夏播高17.2%和15.1%;京单58(42.4 g)比郑单958(35.0 g)高20.9%;夏播条件下郑单958和京单58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较春播分别缩短了5.4 d和3.2 d。京单58的灌浆持续期(P)略短,但灌浆起始势(R0)和最大灌浆速率(Gmax)高于郑单958;粒重与灌浆期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与Gmax和R0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93**)。由此说明,播期主要是通过温度条件影响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茎秆干物质向籽粒中转运速率快、灌浆速率高是京单58在春夏播条件下粒重和产量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播期对饲用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并探索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方法]以青贮50为试材,对不同播期下饲用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乳熟末期和成熟期饲草的产量进行研究。[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到达各物候期的日期延后,不同处理相同生育阶段的天数减少,最晚播种的玉米花粒期天数增多。全生育期和抽雄至乳熟末期的天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至6月15日播种的玉米天数最少,6月30日播种的玉米天数增多。五叶期玉米的株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增高。拔节期以6月15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之后至开花吐丝期以5月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最高。抽雄期玉米的单株绿叶数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灌浆后期至成熟期晚播玉米的单株绿叶数较多。随着播期的推迟,玉米鲜物质积累量、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均减少。[结论]在饲用玉米的适宜播期内,播种时间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7.
胶东玉米品种的筛选与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为宜,产量较高,选用品种为登海3622、先玉335;套种玉米选用登海3622、先玉335、金海5号;夏直播玉米以选用先玉335、郑单958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行距配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品种(登海661、郑单958和先玉335)、密度(67 500和90 000株/hm~2)和行距配置(40 cm+80 cm和60 cm+60 cm)构建不同的冠层结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于密度和行距配置的调控响应不一致。登海661在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郑单958、先玉335均在90 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形成的冠层较合理,表现为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摘要: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籽粒灌浆特性。以京单68和郑单958为试材,设置春播(5月14日)和夏播(6月13日)2个播期处理。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玉米灌浆期间的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积温分别比夏播条件高1.22 ℃、0.54 ℃、2.37 ℃和480.54 ℃。春播条件下京单68和郑单958的最终百粒干物重分别为43.03 g和39.02 g,夏播条件下分别为41.17 g和34.80 g。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活跃灌浆期积温(P)均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而最大灌浆速率(Gmax)、灌浆起始势(Ro)、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积温(TGDD)呈相反趋势。同一播期不同品种间,TGDD和P表现为郑单958高于京单68,而Wmax、Gmax、Ro表现为京单68高于郑单958。该研究表明,京单68较郑单958灌浆启动早,积累起始势大,最大灌浆速率高,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活跃灌浆期积温少,京单68最终百粒干物重高于郑单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