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2是以雄性不育系206A作母本,以恢复系P61-2作父本配制而成.在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为3658.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4.09%;在2009年的春油菜生产试验中,折合产量3273.45 kg/hm2,较主对照品种陇油5号(CK1)增产13.65%;较副对照品种青杂2号(CK2)增产11.40%.籽粒含油率48.59%,芥酸含量0.042%,硫苷含量11.78μmol/g,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600 m以下有灌溉条件的春油菜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圣光401是由雄性不育系206A和恢复系1815DH-1配制而成.2008-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区试2 a 12点(次)折合平均产量3 677.1 kg/hm2,比对照品种陇油5号增产16.4%;2009年甘肃省春油菜生产试验折合产量3 271.5 kg/hm2,比对照陇油5号增产13.6%.生...  相似文献   

3.
沪油杂4号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674.5 kg/hm2,比双低对照沪油15增产6.0%,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2 590.4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54%.国家冬油菜长江下游生产试验的平均产量2 520.0 kg/hm2,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8.75%.该品种种子含油率44.63%,芥酸含量为0,硫苷总量29.61 μmol/g.  相似文献   

4.
双低优质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秦杂油1号是利用新育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5A与双低恢复系K407杂交筛选出的第一个优势组合.该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抗寒等突出特点,芥酸含量0.21%,硫苷含量18.83 μmol/g,含油量43.37%,恢复株率98%以上.2002~2003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2 965.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3.67%,2003~2004年度陕西省秋播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3 079.5 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7.8%,秦杂油1号在陕西省2 a安排的12个点次试验中,增产11个点次,增产点次占91.67%.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菜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18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油菜课题组以门源油菜为母本、E144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极早熟白菜型春油菜常规种。2014—2015年参加甘肃省极早熟组春油菜区域试验,陇油18号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2 130.15 kg/hm2,较对照品种甘南4号增产16.40%,增产油籽300.15 kg/hm2。陇油18号生育期108 d,平均株高126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6个,单株果数268个,角粒数20.85粒,千粒重2.98 g。籽粒含油量(粗脂肪)38.89%,芥酸含量0.98%,硫苷含量22.41μmol/g,品质达到国家"双低"标准。适宜在甘肃张掖、武威、甘南、定西等海拔2 400 m以上春油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8.
向农03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稳产和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的特性.在2005-2006年度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向农03平均产量分别为2815.5 kg/hm2和2 632.5kg/hm2,比对照沪油15分别增产19.1%和5.3%,种子含油量42.6%,芥酸含量0.50%,硫苷含量19.6 μmol/g.  相似文献   

9.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沪油杂1号是利用隐性核雄性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临保系M-6029和恢复系沪油15三系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杂交种,芥酸含量为0.33%,硫苷含量为25.08μmol/g,含油量41.12%。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243.3 kg/hm~2,比对照汇油50和沪油15分别增产11.9%和3.8%;在国家长江中、下游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91.6 kg/hm~2,比对照中油821和皖油14分别增产15.35%和8.20%。沪油杂1号高抗油菜菌核病和病毒病。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陇油13号是以不育系24A为母本,恢复系C6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甘蓝型春油菜三系杂交组合。在2011—2012年甘肃省春油菜区域试验和2013年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甘肃省春油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油菜品种的干物质生产及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成熟期测定各器官干物重、氮素含量以及产量构成,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进行聚类,研究不同NUEg类型品种干物质积累分配特性和产量构成差异。[结果]供试品种间NUEg差异很大,类型间差异显著。随着NUEg增加,类型间籽粒产量增加,籽粒干重比例增加,角果数增加,茎枝干重比例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NUEg与籽粒干重(r2007=0.6840**,r2008=0.7374**)、籽粒干重比例(r2007=0.5703**,r2008=0.5354**)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生产上提高NUEg,可以通过高产,高角果数品种的筛选,采取合理的栽培措施促进茎枝光合产物向外输送,增加籽粒干重比例。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抗寒育种提供参考,采用盆栽试验研究4℃低温胁迫不同类型油菜幼苗2h、6h、12h和24h后的生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存在一定差异,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的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甘蓝型油菜呈升高-降低-再升高变化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脯氨酸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和叶绿素a/b含量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不同类型油菜幼苗在早期低温胁迫下均会快速响应,即油菜的抗寒性越强其生理响应越迅速,对低温的适应性也越快,不同类型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陇油7号陇油6号93935210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适合安徽区域种植的早熟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皖油14为对照,利用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QA与恢复系5R1163配组,筛选出最佳组合。[结果]选育的组合天油早2号早熟、强优势、适应性广、高产稳产,芥酸含量0.55%,硫苷含量28mol/g,含油量42%。产量3 030 kg/hm2,比对照皖油14增产11.3%。2007年7月提交安徽省区域试验(早熟组),2011年通过安徽省区试试验,2012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结论]油菜新品种天油早2号适合在安徽沿江地区作早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5.
张文英  陈占全  李月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80-13182
[目的]探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油莱主产区甘蓝型春油莱对磷素吸收的变化规律。[方法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在互助县台予乡进行不同施肥处理对春油莱磷素吸收的动态研究。[结果1油莱从苗期到成熟期其根系和茎秆全磷含量均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而叶片中全磷含量变幅较小。对籽粒、茎秆、角壳和根系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进行测定,籽粒中含量均高于茎秆、角壳和根系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且含量全钾〉全氮〉全磷..苗期土壤中的速效磷含量在整个生育期中最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土壤中的速效磷均呈下降趋势。OPT+1/2P处理和推荐施肥OPT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均高于OPT-P、OPT-1/2P和OPT-1/4P.[结论]为青海省油菜主产区合理使用磷肥,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安县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对甘蓝型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分析法,利用6个试验点数据,研究了安县地区土壤养分含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习惯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碱解氮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有效磷含量;而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对油菜籽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效钾含量,对秸秆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土壤有机质含量.根据实验结果,对当前安县地区油菜施肥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皖油18(原代号7C2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2号(对照,双高杂交种)增产8%~10%左右,较中油821(对照,双高常规种)增产15%左右;抗寒抗倒耐肥,抗(耐)病性优于秦油2号和中油821,全生育期225 d左右,较秦油2号早3~4 d,较中油821迟1~2 d;1999~200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18含油量为43.04%,芥酸含量为4.92%,硫甙含量为28.54 μmol/g;皖油18丰产稳产性好,地区适应性广,株型合理,经济系数高,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培育优质、高产油量、多抗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方法]以中双11号为材料,应用化学诱导剂WP2,对诱导剂施药时期、用药浓度和处理次数进行筛选,获取最佳施药次数和浓度,诱导成功中双11A,并应用于新品种选育和杂交种生产.[结果]研究表明,化学诱导剂WP2 0.08 ~0.09 g/L浓度施药2次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效果最好.以化学诱导的雄性不育系中双11A为母本,选育了杂交油菜新品种赣油杂8号.在2011 ~2013年度江西省区试中,该品种2年平均产量2 256.98 kg/hm2,比对照增产11.29%.2年平均产油量983.33 kg/hm2,比对照增产21.15%.含油量43.50%,硫甙含量为21.15 μmol/g,芥酸含量为0.[结论]研究选育的赣油杂8号不仅产量高,稳产性也好,含油量高,抗性强,在生产上应用推广将能促进油菜生产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9.
王斌  荣维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96-14097
[目的]选育品质优良、综合性状好、配合力强的不育系。[方法]利用引进种植的品系03P27中的雄性不育单株,采取田间选择和品质筛选相结合,不育株后代连续回交的方法对其进行选育。[结果]育成甘蓝型油菜双低不育系六020327A,经田间性状鉴定表明,属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该不育系芥酸含量0.3%,硫甙含量26.68 μmol/g,含油量达40.69%;其育性对温度反应比较迟钝,高温败育彻底;具有田间性状好、长势强、抗逆性和配合力较强等特点。[结论]不育系六020327A是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品种选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