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海外各项目的社会安全风险现状,引入脆弱性理论,提出海外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而完善油气管道社会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从资产评估、威胁方评估、目标吸引力评估及脆弱度评估4个方面建立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模型,资产评估、威胁方评估、目标吸引力评估通过历史数据及现状定性评估,脆弱度评估通过事故树及专家咨询得出管道脆弱度因素。以此建立3级指标体系,并查阅标准确定各指标等级集,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以海外某管道为例,进行安全现状脆弱性分析,所得结果证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李睿 《油气储运》2024,(3):241-256
【目的】油气管道内检测作为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关键环节,可为管道事故的预防与合理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为全面了解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及趋势,对检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述评。在检测技术发展现状方面,分别对典型的单一原理检测技术、复合检测技术、新型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内检测设备技术水平及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外同类技术发展及应用水平进行了对比。在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发展现状方面,以应用最广泛的漏磁检测为例,按照数据分析步骤分别对缺陷识别、分类、反演方法进行了梳理。【结果】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外的漏磁检测、超声检测、涡流检测等技术已基本实现常规化、系列化;中国管道内检测技术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但已初步掌握了漏磁检测技术、涡流检测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各类油气管道。针对传统内检测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已研发出了结合多种检测技术优点的复合检测技术,还探究了以管道轴向应力、管材性能等为检测对象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可行性。【结论】油气管道内检测技术已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微小缺陷的检测能力不足、附加应力检测方法的研究尚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浑水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沙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探讨其防淤堵技术措施,为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在渠灌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泥沙运动力学和管道水力学为理论基础,通过管道输水试验系统,采用室内试验观测分析浑水管道的临界不淤流速,并结合已建管灌工程实践,探讨浑水渠灌区管道淤堵的成因及其防淤堵技术。【结果】测得了不同含沙量下的临界不淤流速,并依此建立了浑水管道临界不淤流速的经验计算公式。浑水管道较管道输送的临界不淤积流速小。渠灌区管道输水系统的淤堵成因包括水源、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等3方面的因素。浑水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防淤堵技术应从工程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2方面着手解决。【结论】提出了浑水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防淤堵技术措施;建立了浑水管道临界不淤流速的经验计算公式,该公式计算结果可靠,可作为含沙量小于100g/kg渠灌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滑坡是目前造成管道失效事故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之一,滑坡区管道运行状态监测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SBAS-In SAR遥感技术的管道上方地表位移测量方法,实现了公里级范围管道地表位移毫米级高精度监测。基于管道中心线空间坐标数据以及管道几何特征数据,结合三次样条插值算法,提出了管道三维空间路由的重构方法。考虑管道真实路由与温度、压力等工艺载荷条件,采用空间管单元与非线性管土单元建立管道应力分析有限元模型,以遥感感知滑坡位移为准确边界条件,提出了滑坡段管道应力状态计算方法。【结果】通过陕京三线良乡—西沙屯某高风险滑坡区管段2021—2022年的应用实践表明,该计算方法得到的管道应力结果与分布式应变片监测结果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6%,经评估,该段管道目前处于安全状态。【结论】该方法结合了SBAS-In SAR技术与有限元分析方法,能够准确计算滑坡段管道的应力分布情况,可以有效实现滑坡段管道应力状态的空间重构与安全评价,对于提高滑坡段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指导意义,对于其他类似工程的监测和设计也具有参考价值,同时为未来地质灾害段管道安全状态的数字孪生体构建提供了技术基...  相似文献   

5.
未遂事件是事故演化路径的中止状态,研究未遂事件管理方法,可有效防控事故发生。给出了长输管道未遂事件分级界定因素,提出专门的长输油气管道未遂事件上报管理流程和不安全事件领结图(Bow-tie)分析结果,从控制管道自身安全性和预防事件后果两方面给出安全措施。结合管道未遂事件演化特征,采用SQL Sever 2008与Visual Basic 2010设计和开发了长输管道未遂事件管理系统,将系统划分为用户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管道信息模块、教育培训模块等。未遂事件管理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长输油气管道未遂事件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事故风险水平,提高管道风险评估效能和事故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6.
赵国辉 《油气储运》2020,(4):379-388
长输油气管道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直接关系着其生产运行安全与效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通过创新实践开启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新篇章。以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为主线,以具有代表性的油气长输管道控制系统为依托,回顾了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智慧化管道建设,展望了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前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北段各项设计指标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从SCADA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等的创新成果来看,其自动化控制系统代表了目前中国长输油气管道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油气储运设施在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服务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国家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推进油气储运设施“应急一张网”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优化,对于降低“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潜在的事件、事故损失及维护资产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不同维度将油气储运设施“全国一张网”划分为“物理一张网”与“智慧一张网”,进而梳理识别“物理一张网”与“智慧一张网”的风险事件及其后果,归纳总结“全国一张网”潜在风险事件,在此基础上,划分“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应急响应级别,开展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与优化。【结果】将“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潜在突发事件分为4类,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事故灾难突发事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进而将“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应急响应划分为4个级别,构建“全国一张网”油气储运设施应急预案体系,并配套建立详尽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信息报送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善后处置程序。【结论】新建应急预案明确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组织结构,详细规划了自下而上的应急信息报送流程与应急响应流程,在“全国一张网”视角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油气管网的逐渐形成,管道安全评估日益重要。基于此,对声弹性原理、超声法应力测量技术概况进行了简要回顾,并针对高钢级油气输送管道安全服役评价的需求,开发超声波法无损残余应力测量系统。同时,提出了近零校准应力试块技术:通过将零应力试块退火后线切割,进一步释放应力,可进行更加精准的零应力标定。并根据检测实际需要设计了弧面探头。利用上述系统开展X80管道的残余应力无损测量研究,并采用小孔法对其结果进行验证,证明其测试精度可靠、重复性好。研究结果可为油气管道应力在线测量提供技术手段,为管道运行、修复、评估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建立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对省级单元小麦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方法】基于区域自然灾害理论,构建作物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差异化赋权方法,综合加权得到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指标(I),基于I进行风险综合评价和分级,并利用小麦因灾损失估算值(L)进行验证。【结果】基于以小麦为承灾体的不同类型灾害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灾因子的构成和危险性的区域分异;利用14个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区小麦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不稳定性(S)、致灾因子危险性(H)、承灾体脆弱性(V)和抗灾减灾能力(C)进行了评价和比较;利用各省区小麦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值,借助GIS技术将风险评价结果进行直观化表达,显示西北麦区、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省区具有较高的灾害综合风险,风险评价值与基于灾情数据的小麦灾损估算值显著相关。【结论】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寻求和发展风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等缓解小麦生产风险的综合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甲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绿色的燃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甲醇长距离管道输送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较为少见。【方法】对甲醇管道长距离输送技术的可行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开展了相关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甲醇输送管道的案例,梳理了甲醇长距离输送的工艺和设备要求,分析了甲醇输送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总结了工业甲醇管道规范标准建设的现状,厘清了甲醇长输管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结果】甲醇作为一种绿色燃料,在长距离管道输送方面展现出显著的应用前景。然而,实际技术实施过程中面临多项挑战,包括甲醇的物理化学特性对系统设计的特殊要求,如输送流速控制、设备选型等。同时,需要重点关注腐蚀、溶胀、泄漏及爆炸等安全风险。当前关于甲醇输送的实践案例有限,其整体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结论】要实现甲醇管道输送技术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应用,需系统性地解决技术和安全方面的各项挑战,包括提高甲醇纯度、优化输送工艺、选择适宜的耐腐蚀与抗溶胀材料,同时制定全面的安全标准和紧急响应策略。未来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政策支持框架,以确保甲醇管道输送的安全运行、经济效益及环境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城市居民健康风险与社会经济损失问题凸显,进行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有助于高温热浪风险人群的识别,为相关防治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力"的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融合漳州市中心城区温度、河流、植被、用地、人口、医疗、住房等空间数据,系统评估漳州市城市高温脆弱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漳州市中心城区高温脆弱性、暴露性与适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核心-外围"结构,易损性总体呈现被水域、山体分割的空间布局;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的高度集聚会增强地区人群的高温暴露性、易损性,该类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人群高温适应力相对较强;适应力在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中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相关政策优化公共医疗设施的布局,增加高温避暑设施,提高居民的高温适应能力,改善城市高温脆弱性格局。  相似文献   

12.
随着SCADA系统在油气长输管道的应用和发展,智能设备得到广泛使用,油气长输管道远程监测与维护系统(RemoteMonitor&MaintenanceSystem,RMMS)应运而生。RMMS技术的应用可以缩短维修时间,降低维护成本,提高SCADA系统的利用率,同时解决管道运行单位维护人员匮乏的问题。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RMMS全分布式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设备的功能,分析了RMMS在结构、功能、安全等方面的设计原则与要点,并给出了油气长输管道RMMS典型配置的主要参数。忠武管道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管道场站RMMS的“状态检测、远程维护、安全保障”三位一体的系统建设构想和解决方案,有效保证了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营。(表1,图5,参6)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多尺度数据融合技术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一种空间覆盖完整同时分辨率较高的大范围农田台风灾情快速评估方法。【方法】 文章基于2010 —2019年对中国沿海地区农作物损害较大的25个台风样本的省级受灾面积与气象再分析数据(ECMWF Reanalysis v5,ERA5),对农作物的脆弱性模型进行中国区域的参数较准,用以估计粗分辨率(25 km)农田受损率;然后通过遥感数据计算灾害植被损害指数(Disaster Vegetation Damage Index,DVDI)刻画细分辨率的灾情空间细节,并基于该指标对气象数据驱动的脆弱性模型估算受灾率结果进行空间降尺度,最终得到250 m分辨率的农作物灾情评估结果。【结果】 中国区域参数较准的脆弱性曲线模型可以用于评估大尺度上农作物台风灾情的空间分布,其估算的省级受灾面积与统计资料一定程度上相关(R2=0.38);通过融合遥感DVDI数据对该模型受损率估计结果进行降尺度后,进一步增强灾情评估结果的空间细节,与高分影像目视判读对比显示,融合结果的空间分布细节与实际受灾情况具备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该文提出的适用于大区域高分辨率的农作物台风灾情快速评估方法有潜力应用于台风农田灾情的快速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因其可直接降低碳排放而备受关注,CO2管道作为CCUS的重要环节,其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为了保证CO2管道系统建设与运行的整体安全,深入剖析管道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尤为重要。【方法】深入调研了国内外CO2管道主要标准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重点分析了CO2管道设计中管道材料选择、CO2脱水、阀室设置、管道放空、管道干燥封存等方面的要点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结果】基于CO2自身的特殊性质,管道材料的选择应与CO2的输送相态相适应,且能够承受管道减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低温影响;CO2管道阀室间距、位置的设置应与管道路由、泄压放空设施的位置等相结合,对各环节进行统筹考虑;密相/超临界CO2泄压及放空会带来低温、地势低洼处聚集等问题,为防止对人员健康及环境造成威...  相似文献   

15.
王霞  段庆全 《油气储运》2019,(11):1227-1231
准确评估各个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是油气管道风险分析的关键。针对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比较矩阵三标度法和九标度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标度法原则,并结合改进层次分析法计算油气管道安全风险的指标权重,进而判断指标的重要性,以期准确、快速地对油气管道安全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公开报道的油气管道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理、统计及分析,发现该方法计算的权重与统计结果高度吻合,验证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交叉邻近的工况愈发多见,“两线一地”交叉互邻情况下的雷击过电压问题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方法】针对电力线路邻近处的油气管道雷击过电压防护问题,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两线一地”交叉互邻情况下的雷击过电压计算模型,阐明管道本体电位及防腐层耐受电位差的产生机理;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土壤电阻率与分层结构对管道过电压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考虑杆塔接地网散流作用下的管道过电压防护方法。【结果】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优化改造方案的管道限压效果并论证了其工程应用价值,管道本体电位以及防腐层的耐受电位差受接地体散流方向影响较大,二者整体呈现出两侧对称分布形态。典型土壤电阻率条件下管道防腐层的耐受电位差不超过极限值,单次雷击放电不足以击穿管道外侧3PE防腐层。当防腐层存在局部破损点时,耐受电位差会增大防腐层破损面积。通过改变管道与杆塔接地体之间的夹角和相对距离,能够有效降低管道本体电位与防腐层耐受电位差。【结论】通过改变管道邻近杆塔接地网的结构与散流维度,可有效降低管道电位及防腐层耐受电位差,其可实施性和技术经济性高,研究成果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满足政府监管猪肉的安全生产和食品消费者的知情权,保障猪肉食品的公共安全。【方法】采用动物的标识技术、PDA智能识读技术、GPRS技术、Intranet和Internet等技术,结合中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提出基于猪肉安全生产的物质流与信息流的跟踪与溯源流程,设计集约化养猪场及散养模式下养殖、屠宰与销售环节的元数据及相应的关系型数据表,并开发上述3个环节的数据记录系统,以及面向政府监管和消费者查询的公共网络平台。【结果】开发的集约化养殖过程信息系统在记录猪只各种事件数据的基础上,具有对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的业务预警功能,能及时向溯源中央数据库提交出栏猪只的养殖过程事件;开发的PDA数据采集系统,能移动采集散养猪只的养殖事件数据,并通过GPRS远程提交溯源数据;开发的基于web技术的天津猪肉质量溯源平台,具有在线集成来自养殖、屠宰和销售环节的各种标识数据及有关猪肉质量安全数据,并实现标识的转换与数据的关联,最终实现从生产源头向消费终端的跟踪和反方向的可追溯。【结论】本研究开发的或集成的各种标识技术、元数据规范及数据记录系统和web查询平台,经过实际应用是可行的,个别技术瓶颈随通讯技术的发展将得到解决,其全面实施将为保证猪肉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管及满足消费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估和分析,有利于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和指导生态修复。【方法 】文章依据武汉市自然环境特点,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熵权法、综合指数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评价体系,测算武汉市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从生态角度分析武汉市生态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1)武汉市整体生态脆弱性在0.17~0.55之间,总体上处于轻度脆弱;各区生态脆弱性具有空间异质性,由东北向西南生态脆弱性越来越强,全市西部脆弱性高于东部,特别是西南部地区生态脆弱性较为严重。(2)武汉市各区生态脆弱性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蔡甸区、青山区、硚口区、汉阳区、江汉区、江岸区、江南区、武昌区、东西湖区、黄陂区、江夏区、洪山区、新洲区。【结论 】武汉市南部及中心城区生态脆弱性等级较高且大部分位于长江沿岸,应加强其生态防护屏障建设力度;北部生态脆弱性相对较轻,但生态问题依然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人造板密度计算机在线检测系统,以有效控制和监测人造板产品的质量,满足人造板生产企业发展的需要。【方法】利用现代传感器技术、测试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及控制技术,分别采集人造板材的质量及长、宽、厚等参数,由计算机及数据处理程序计算出所测板材的密度。【结果】实现了对板材密度的快速、在线、无损、动态检测,其检测结果与静态对比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有效监控人造板产品的质量。【结论】设计的人造板密度在线检测系统高效、经济,实用性较强,易于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在震后快速估计强地面运动作用下油气管道灾情展布,利用Shake Map技术得到油气管道沿线的加速度峰值和速度峰值空间展布情况,并根据地震动、工作压力等条件判定震区油气管道的破坏状态,判别管道破坏的可能后果,根据震区人口密度和管道重要性确定管道的地震灾情展布,实现了震后对震区油气管道灾情的快速评估。以2015年7月3日皮山6.5级地震为例,结合Shake Map_CNST系统计算的地震动参数,快速估计震区油气管道的破坏状态和灾情展布,判别破坏状态为轻微破坏和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主要出现在Ⅷ度区。该研究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震区油气管道的灾情展布特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