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的选育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和陆地棉种间的杂种优势。【方法】采用回交育种技术,选育了一套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海岛棉不育系“海A”和保持系“海B”,并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所选育的海岛棉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小孢子发生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育成的海岛棉不育系,虽然核背景由陆地棉被置换成了海岛棉,但败育的基本特征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海A”的败育时期主要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花药无花粉粒,具有败育早、稳定和不受环境影响的特性;“海A”与陆地棉恢复系杂交,杂种F1花粉育性好,结铃率高,铃重增大,衣分提高。【结论】选育的“海A”在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以 4个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和 2个海岛棉品种为试材 ,按 NC 设计 ,对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在陆海杂种优势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多数组合皮棉产量具有中亲优势 ,最大达到 1 7.1 %。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 ,而衣分、铃重的中亲优势为较大的负值。与陆地棉对照相比 ,全部组合均明显减产。配合力分析表明 ,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纤维伸长率和马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 ,而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2 .5%跨距长度和比强度同时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双 56和抗 A1是两个较好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陆地棉长花柱系的选育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海岛棉(G.barbadense L.)、陆地棉野生种系(G.hirsutum race)、陆地棉(G.hirsutum L.)栽培品种的多重杂交,育成的两个长花柱系,其柱头高出雄蕊群12mm以上,用花柱与雄蕊群等长的品系与长花柱系杂交作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花柱属少数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F#-2和回交后代分离比符合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杂种F#-1花柱长度偏向等长花柱父本,杂种结实正常,不受恢复基因限制。长花柱系的柱头远高于雄蕊群,自花难以授粉,杂交可不去雄;花粉具备正常授粉能力,人工辅助授粉结实正常,自交繁殖无需保持系。杂种在光合生理性状上表现超亲优势。两个长花柱系农艺性状优良,尤其具有抗枯萎、黄萎病及抗棉蚜、红铃虫、棉铃虫等多种抗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利用基因生物技术并结合常规育种对植物进行改良的研究,在创造新品种和新材料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 Ti 质粒的 T—DNA 系统,应用于双子叶植物得到了一些抗虫、抗除草剂的植物。但由于农杆菌难以侵染单子叶植物,使 Ti 质粒系统在禾谷类作物改良上得到很大限制。为此发展了外源基因导入技术,即通过不同途径,把外源基因或 DNA 片段直  相似文献   

5.
1991年在北京对两个陆地棉中长绒杂交组合、一个一般陆地棉杂交组合和两个陆海杂交组合 F_1的研究表明:陆地棉中长绒杂交种可以把高产和优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皮棉产量超过陆地棉对照品种中126%和3%,纤维长度、细度和强度仍保持中长绒亲本水平,基本接近陆海杂交种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In order to clarify inheritance mechanism of fertility restoration for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 in a new Gossypium barbadense restorer line Hai R which was found in the fertility test crossing of G. hirsutum CMS lines with G. barbadense germplasms. 23 fertility segregation populations of F2 and backcros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heritance of fertility restoring gene(s) of Hai R. The result showed that Hai R had one major dominant gene (RfB) to control the CMS fertility restoration and this fertility restoration gene functioned at the sporophytic level. The sterile cytoplasm background might not only influence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male gamete but also that of female gamete when the restorer gene was recessive. It could be deduced that this fertility restoration gene might come from G. harknessii cotton, Hai R is of value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tton interspecific hybrid breeding.  相似文献   

7.
以4个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和2个海岛棉品种为试材,按NCⅡ设计,对陆地棉隐性核不育系在陆海杂种优势中的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组合皮棉产量具有中亲优势,最大达到17.1%。单株铃数、子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而依分、铃重的中亲优势为较大的负值。与陆地棉对照相比,全部组合均明显减产。配合力分析表明,铃重、衣分、子指、衣指、纤维伸长率和马克隆值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而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株果枝数、2.5%跨距长度和比强度同时受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双56和抗A1是两个较好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8.
发育中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发育中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硫酸法测定发育中棉纤维木质素含量.[结果]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含量随棉纤维次生壁的增厚呈递增趋势,海岛棉硫酸木质素含量总体低于陆地棉.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呈“S”型曲线,棉纤维硫酸木质素含量变化符合Logistic函数,陆地棉硫酸木质素含量快速累积时期持续的时间长于海岛棉,但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含量最大累积速率出现的时间要晚于海岛棉,而陆地棉单位棉铃硫酸木质素最大累积速率(Vmax)与海岛棉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海岛棉与陆地棉相同发育时期内的硫酸木质素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亚比棉及其三种杂种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共有9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44%,与亚洲棉单一同源的占44%,与比克氏棉单一同源的占11%;陆地棉×(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F1有9条酶带,为杂合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56%,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11%,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11%,新生酶带占11%;(亚洲棉×比克氏棉)×陆地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其中与双亲同源的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占9%,与陆地棉单一同源的占18%,新生酶带占9%;(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杂种F1有11条酶带,为双亲的不完全互补型酶谱模式,其中与双亲同源的酶带占64%,与亚比棉单一同源的酶带无,与海岛棉单一同源的酶带占36%。  相似文献   

10.
细胞质雄性不育海岛棉恢复系恢复基因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朱美霞  刘海清  张月永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109-1111,1115
应用RAPD -PCR技术对 2 1份棉花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 :中棉、草棉与海岛棉、陆地棉 4个栽培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 0 .43 17、0 .3 946、0 .4193、0 .43 18;海岛棉与草棉的A染色体组较接近 ,而陆地棉与中棉的A染色体组相近 ,反映了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A基因组的进化关系。表明利用RAPD标记 ,通过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可以阐明棉花种质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海岛棉(G.barbadense L.)显性无腺体品系海1与陆地棉(G.hirsutum L.)有腺体品种杂交,把控制无腺体的显性基因转移到陆地棉中,选育出显性无腺体陆地棉新类型的结果。转育过程经过了三次回交和两次自交及严格的人工选择。选出的株形,叶形,花冠大小、颜色、花无红心,铃,苞叶等器官与陆地棉亦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3.
不同叶形三系海陆杂交棉产量品质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鸡脚叶和正常叶棉花不育系及恢复系为材料,按NⅡ设计,配制2类不同叶形的海陆杂种,对不同叶形海陆杂种的产量、品质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叶形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在纤维长度、产量和净光合速率上有显著的优势。与亲本恢复系相比,鸡脚叶和正常叶海陆杂种的籽棉产量分别增加70.96%和57.81%,皮棉产量分别增加123.60%和104.45%,纤维长度分别增加2.97%和1.02%,净光合速率分别增加23.30%和20.60%。研究认为不同叶形海陆杂种净光合速率较高,对于产量和品质优势的表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陆地棉中221和品质优良的海岛棉栽培品系海1杂交,并与陆地棉中221回交再连续自交,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一套具有陆地棉背景并渐渗有海岛棉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试验对BC4F4株行的产量及纤维品质相关性状进行表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其产量性状间、纤维品质性状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产量性状与品质相关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通过铃重与棉纤维长度的关系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通过海岛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回交、自交,创造出大量的、花器颜色丰富多彩的棉花新种质资源,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库。该文介绍了其中12个已稳定的花器颜色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异源胞质对陆地棉经济性状和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杂种棉“苏杂16”的杂种优势及F2自交衰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苏杂16”为材料,连续两年测定其F1,F2的14个性状的杂种优势的自交衰退率,结果表明:(1)苏杂16F1皮棉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极显著水平,其中铃重优势大于结铃数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单铃种子数和结籽效率的杂种优势极显著,纤维品质性状中,比强谨亲优势显著,竞争优势极显著。(2)苏杂16F2皮棉产量及构成因素(衣分除外)的杂种优势虽存在衰退现象,但中亲优势与竞争优势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铃数优势大于铃重优势,铃重构成因素中以子指的优势为主。(3)苏杂16F1,F2的衣分均具微小中亲优势,而竞争优势显著低于对照组“泗棉3号”,纤维整剂度均本及对照接近,麦克隆值的竞争优势无意显著,F1,F2的株高杂种优势分别达极显著和显著水平,(4)F1杂种优势大的性状,其F2自交衰退率一般也较大,(5)只要亲本选配得当,F2是可以利用的。  相似文献   

19.
的选择,不只针对特殊的亲本和一对杂交亲本的分离群体.为实现TRAP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棉花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通过2年的5个试验表明,VAM 菌 Glomus hoi,G.mosseae,G.versiforme 和Sclerocystis sinuosa 能显著提高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和海岛棉(G.barbadense)叶片N,P,Zn,Cu 元素的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和干重等;并能提早开花和棉铃成熟;增加单株蕾、花、铃数、籽棉产量和分梳绒长,而对衣分无显著影响。以 G.versi forme 接种处理的效应最大;而以 S.sinuosa 接种处理的最小。还讨论了 VAM 菌的发育与其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