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乳酸芽孢杆菌RS-1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可以产乳酸的芽孢杆菌,通过加热富集培养及特异性MRS培养基结合溶钙圈的方法,从发酵制品、土样及腐烂水果等样品中分离纯化出15株具有产乳酸能力的芽孢杆菌。将这些菌株进行纯化培养,利用纸层析法和EDTA定钙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筛选出1株产乳酸能力较高的菌株,命名为RS-1。并对其进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全序列分析,最终鉴定此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小麦秸秆发酵液中筛选并鉴定适合于青贮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分离出78株乳酸菌;经形态学、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试验、产酸效率试验、耐酸能力试验和耐盐试验等挑选出43株产酸率高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法对该乳酸菌进行鉴定。[结果]已获得43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37株为副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1,株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5株为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结论]从小麦秸秆中筛选出43株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对研发优质青贮饲料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饲料玉米中优质乳酸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饲料玉米中筛选适合做青贮饲料添加剂的高效乳酸菌。[方法]用MRS+CaCO3固体培养基筛选乳酸菌,经形态学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初步鉴定,测定其产酸效率;挑选出12株产酸率强的乳酸菌进行耐盐和耐酸能力的测定,并对其进行16 S rDNA鉴定。[结果]从饲料玉米中共分离得到44株乳酸菌,12株产酸能力强的菌株经生理生化试验鉴定分别属于明串珠菌属、乳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且12株菌株都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能力。经16 S rDNA鉴定:A4、B9、B11、B12和B14为植物乳杆菌;A1、A2、A7、A11和B8为肠膜明串珠菌葡聚糖亚种;A8和A9为兼性肠球菌。[结论]从饲料玉米中筛选出具有较强产酸能力的乳酸菌,作为青贮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4.
张科嘉  张晶晶  罗晓倩  连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74-3776,3785
[目的]对一株产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海洋细菌进行筛选及鉴定。[方法]以东海海域采集的鲭鱼、鮟鱇鱼、小黄鱼和虾的肠道为样品,从中筛选产PUFA的海洋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试验共筛选出8株菌株,其中P4菌株的PUFA产率较高。常规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4菌株是芽孢杆菌属的一个种。[结论]P4菌株具有高产PUFA性质,可用于脂肪酸的提取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发酵食品中产γ-氨基丁酸植物乳杆菌S35的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分离出的82株乳酸菌的GABA生产能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筛选出1株高产GABA的乳酸菌S35,其产量达到4.52 g/L。经生理生化鉴定、API试剂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菌株S35为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6.
石笛  江洁芳  钟瑜  黄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195-14196,14202
[目的]对产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从饲料样品中筛选出产蛋白酶的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并构建该菌株的16S rDNA系统发育树。[结果]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生理生化特征相同,且其16S rDNA序列与B.licheniformis相似性最高。[结论]可将试验分离到的菌株GW201205初步鉴定为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获得适宜杏皮渣醋发酵的醋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为杏皮渣醋质量及产量的提高奠定基础.[方法]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固态发酵醋醅和杏园的土壤中分离醋酸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产酸曲线的测定及生理生化鉴定,对产酸量高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并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6株菌,其中Ac01、Ac02、Cp01、Cp02和Tr01属于醋酸菌属.初步判定,在杏皮渣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的Ac01和Ac02可能属于醋化醋杆菌(Acetobacter aceti),菌株Ac02醋酸产量在分离菌株中最高,可达到3.04 g/100 mL,其16S rDNA序列与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 16S rDNA序列相似度大于99;.[结论]在杏皮渣汁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的菌株Ac02为醋杆菌属(Acaobacter)的Acetobacter pomorum strain LMG 18848,是一株在杏皮渣醋生产中有应用潜力的醋酸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天然乳酸菌菌株中筛选出对甘薯淀粉分离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方法]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甘薯酸浆中分离出13株乳酸菌菌株,通过发酵试验筛选出1株分离效果良好的乳酸菌菌株,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根据菌落形态、个体形态及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初步鉴定筛选出的沉淀淀粉能力较好的菌株为乳杆菌,表明乳杆菌菌体本身或由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淀粉具有絮凝作用。从发酵液的乳酸菌总数、pH值来看,乳酸菌总数偏高的发酵液,pH值一般较低,分离效果也较好,表明分离效果与乳酸菌总数及酸浆的pH值有关。[结论]该研究为实现甘薯酸浆的人工发酵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山山  石楠  张利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955-4957
[目的]介绍了红酵母分离纯化的方法,菌株系统发育分析及发酵产物番茄红素的测定。[方法]从土壤及落花样品中分离纯化出7株红酵母,对其进行18S rDNA序列分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7株野生菌株的胞内色素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鉴定。[结果]18SrDNA序列分析可初步鉴定这7株菌分别属于红冬孢酵母菌属和红酵母属。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7株菌种胞内抽提物中的番茄红素含量,发现仅有菌株06944的胞内抽提物中含有番茄红素。将菌株06944发酵产番茄红素的HPLC图谱与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对比,可初步鉴定所筛出的菌株06944产番茄红素,产量为2.96μg/ml。[结论]菌株06944为红冬孢酵母属,无致病性,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产广谱高效抑菌活性细菌素的乳酸菌,采用agar-spot-test法、琼脂扩散法结合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从贵州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筛选、鉴定乳酸菌并对其产生抗菌物质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贵州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乳酸菌110余株并从中筛选出效果最好的菌株416,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产生的抑菌物质为多肽类,对蜡样芽孢杆菌和李斯特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有作为生物防腐剂应用于食品行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生理生化和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 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 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 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该试验结果为饲料乳酸菌资源开发及饲料乳酸菌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杨海英  张振宇  佐玉梅  杜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13):7909-7910,7915
[目的]从云南不同地区腌菜样品中分离乳酸菌,并筛选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奠定基础。[方法]将收集到的16个腌菜样品在MRS培养基上分离纯化乳酸菌,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通过筛选培养基上的水解圈筛选产酸菌株,再通过初步乳酸发酵进一步筛选产酸菌株。[结果]从16个腌菜样品共分离得到22个菌株,均为革兰氏阳性菌,其中有15个是杆菌,7个为球菌;以产酸菌株筛选培养基筛选出产水解圈的3个菌株,其中1086b水解圈最大。初步发酵研究表明2,2菌株乳酸发酵都可使发酵液pH下降,其中10株菌pH下降幅度较大。[结论]分离出多样性丰富的乳酸菌菌株,从中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菌株,研究可为筛选用于腌菜制作的乳酸菌菌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常用饲料样品(玉米、苜蓿、小麦)的乳酸菌资源进行初步调查及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平板分离法分离3种饲料原料中的乳酸菌,再以MRS+CaCO3固体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所分离得到的80株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rDNA序列分析,探讨其分类学地位。[结果]从苜蓿中得到乳酸菌20株、小麦中得到乳酸菌41株、玉米中得到乳酸菌19株。经生理生化和16SrDNA基因序列鉴定可知,80株乳酸菌分属于2个属,即乳杆菌属、肠球菌属;7个种,即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rhamnosus)、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肠道球菌(Entercoccusfaecium)、耐久肠球菌(Entercoccusduran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海氏肠球菌(Entercoccushirae)。3种饲料原料中干酪乳杆菌和肠道球菌普遍存在。除了这2种乳酸菌外,小麦中还有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苜蓿内有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海氏肠球菌、耐久肠球菌。玉米内有植物乳杆菌、耐久肠球菌。[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不同饲料中乳酸菌存在较大的多样性,干酪乳杆菌、肠道球菌等乳酸菌为饲料发酵的关键菌群。  相似文献   

14.
胡欣洁  刘云  邓清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29-11832
[目的]开发出更加高效、抑菌谱更广、可做天然防腐剂的细菌素。[方法]以泡菜、酸奶为原料,利用MRS选择培养基从试材中筛选出能够抑制指示菌的细菌,通过排除酸抑制作用、过氧化氢抑制作用和蛋白酶敏感性试验证明该菌株是否产生有抑菌作用的细菌素。[结果]筛选得到的菌株经鉴定证明是乳酸菌,其产生的细菌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是一株产广谱细菌素的乳酸菌。[结论]筛选得出的乳酸菌细菌素在抑制各种病原菌和食品腐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晖  杨晓聪  张玲玲  陈龙  朱静 《现代农业科技》2023,(16):192-195+199
本文以10株小米发糕源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层平板划线法和96孔板法筛选出对黑曲霉具有较好抑制效果的乳酸菌株,并以乳酸菌对黑曲霉菌落的抑菌率为指标,研究不同pH值、温度、酶处理下乳酸菌对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菌株1-6-2X抗黑曲霉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87.78%,在pH值3.0~5.0时仍保持抑菌性,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经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处理后抑菌率显著下降,可作为开发抗黑曲霉乳酸菌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16.
以自然发酵的传统酸面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优势乳酸菌进行分离及鉴定,并评价其产酸性能。结果表明:共筛选到7株乳酸菌,经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面包乳杆菌1株、短乳杆菌1株、植物乳杆菌3株、白面粉乳杆菌2株;供试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具有菌种及菌株特异性,其中植物乳杆菌L2-2产酸能力最强,37℃发酵24 h发酵液pH值可达3.81。  相似文献   

17.
陈静  朱强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01-1504
[目的]从泡菜中分离筛选优势乳酸菌并对其产抑菌物质进行研究,为生产纯菌乳酸菌发酵剂、改进传统乳酸发酵食品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泡菜中分离产酸菌,并通过产酸试验、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判断是否为乳酸菌属;取发酵上清液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从泡菜中分离获得11株产酸菌,产酸试验表明J-4、J-5、J-9、J-11为优势产酸菌;通过形态学及生化特性,初步鉴定4株产酸菌均为乳酸杆菌属;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表明,4株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J-4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结论]研究对于纯种发酵及乳酸菌抑菌素的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秦云  徐国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23-5026
[目的]研究从传统乳制品中分离鉴定出乳酸菌,并对其发酵性能进行简单筛选。[方法]以10份传统自制酸乳食品为样品,对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和产酸性研究。[结果]样品中共分离出55株乳酸菌,经凝乳试验筛选出27株凝乳效果较好的乳酸菌,鉴定为有乳杆菌属13株、乳球菌属2株和肠球菌属8株。将凝乳最快的2只杆菌SC1、SC4和1只球菌EB1以及按1∶1复配的SC1+EB1和SC4+EB1 5个样品发酵复原乳,分别测定了这5种发酵剂在37和42℃下发酵2~9 h产酸的速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菌种37℃下产酸速率都大于42℃下的;且相比单个菌种,复配后的菌种发酵的酸乳产酸速率在37和42℃下都属于中速,但最终酸度最适合饮用,口感最佳。[结论]研究可为以后挑选出优良的野生菌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