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植物性饲料中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供给源。但胡萝卜素极易氧化,不稳定,当饲料贮存较久时,就会因氧化而失效。因此,饲料中胡萝卜素的保存一直是农牧业中的重要问题。为了防止胡萝卜素被氧化,需在饲料中加入抗氧剂,目前应用较多的抗氧剂有乙氧喹,BHT、BHA等,一般认为乙氧喹的抗氧效果比BHT、BHA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了仔猪预混料中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以下简称为"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并在试验中增设2个对照组(不添加铁、铜、锰、锌对照组1和普通硫酸盐对照组2)。贮藏试验期60天。研究表明:(1)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2)添加相同剂量的新型微量元素组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影响显著低于普通硫酸盐对照组(P〈0.05)。(3)各处理组中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为56.53%。碱式碳酸铜是预混料贮藏过程中影响维生素A稳定性的主要因素。(4)铁与其它元素的交互作用对维生素A稳定性有破坏作用;高铜和高锌及两者互作极显著(P〈0.01)影响维生素A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 ℃)下,以4%的仔猪预混料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平组合的甲酸亚铁、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铜、硫酸锰对维生素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相同剂量碱式碳酸盐组的维生素A损失率显著低于硫酸盐组(P<0.05),在贮藏15,30,45天维生素A的损失率分别比硫酸盐组降低了37.3%、18.34%、8.44%;碱式碳酸盐不同组合对维生素A的最大损失率分别为56.53%、7.33%.铁、锌、锰、铜对维生素A损失率的贡献分别为19.23%、22.38%、19.17%、39.21%.证明碱式碳酸铜是贮藏过程影响维生素A损失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抗氧化剂在饲用油脂中的抗氧化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英  陈志华 《饲料工业》2002,23(11):19-21
饲料中维生素氧化损失和油脂氧化酸败,不仅会影响畜禽的食欲,严重时会引起畜禽维生素的缺乏和氧化油脂中毒,导致畜禽大面积的死亡。为了减缓饲料中油脂和维生素的损失,采用抗氧化剂是一种比较现实的方法。在饲料中加入高效抗氧化剂,不仅能有效防止油脂的变质,而且能减少饲料中维生素的损失,从而使饲料在一定时间内能保持较好的品质。目前使用的抗氧化剂有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BHA)、没食子丙酯(PG)、乙氧喹(EMG)等单体,市场上也有抑氧素、抗氧安、抗氧喹、鲜灵(ENDOX)、保鲜乐等复合抗氧化剂。不…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研究比较了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由微生物合成)在猪生理学状态不同时期影响猪抵抗力某些指标的作用。挑选2.5岁、平均体重140公斤的大白品种母猪分为三个组,每组20头。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配合成预混料。第一组猪为对照组,在基本日粮中每头每日添加维生素A12,200国际单位;第二组,在基本日粮中添加6000国际单位维生素A和12毫克胡萝卜素(1:1);第三组每头每日添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包膜微量元素对预混合饲料中养分及活性物质的影响,在近似生产条件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设计,研究37℃条件下,在1%和4%的0~6周龄蛋鸡预混料和断奶仔猪预混料中添加不同量和来源的微量元素铁、锰、锌和铜,考察其对预混料中养分及活性物质的影响,试验期共45 d。结果表明:未包膜的微量元素添加组活性成分的损失均远高于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试验前30 d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维生素的损失速度较快,后15 d维生素损失速度逐渐减缓;蛋鸡4%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在第40天纤维素酶活力的损失率与自然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4%;断奶仔猪4%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较未包膜处理组在第20天纤维素酶活力损失率提高了2.5%;1%预混料中包膜微量元素添加组在试验前10 d枯草芽孢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存活率快速下降,试验10~30 d两种菌的存活率下降速度减缓,试验30~40 d两种菌的存活率又大幅下降。综上所述,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会对维生素、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活性饲料添加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经过对微量元素进行包膜处理后,可以使储存45 d的维生素损耗降低3%~25%,使储存40 d的酶制剂和微生态制...  相似文献   

7.
添加剂预混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配合饲料的饲喂效果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维生素是预混料的主要成分 ,在预混料总成本中 ,维生素成本约占 5 0 %以上。由于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 ,高产动物品种免疫力的下降 ,饲料加工贮存过程中维生素的损失 ,以及动物对维生素需要量的增加等原因 ,配合饲料中维生素的添加量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配合饲料中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 ,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从而使饲料配方设计者感到无所适从。为探索肉用畜禽预混料及配合饲料中各种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 ,笔者对国内添加剂预混料中维生素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仔猪日粮中添加多种微量元素的效果,本实验选用相似的杂种仔猪(大白猪×兰德瑞斯),分六组,每组25头,按饲养规程进行单独饲养。各组仔猪的主要日粮为配合饲料,主要营养物质平衡,投给的微量元素为其硫酸盐,按纯元素折算计量。根据试验方案,每吨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量如下:第一组(对照组)每吨分别添加正常量的硫酸铜(7kg)、硫酸锌(6kg)、和硫酸铁(2.5kg);第二组加12.5、6、2.5公斤;第三组加25、6、2.5公斤;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水分、pH值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A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在第0,15,30,45,60天取样测定4%仔猪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和烟酰胺损失率及水分、pH值、过氧化值、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硫酸根和水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维生素A损失量和过氧化值(P<0.05或P<0.01);在贮藏阶段非微量元素因素(甲酸根、碱式碳酸根、硫酸根、水分、pH值)与维生素稳定性在前15 d呈显著相关(P<0.05),15 d后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1 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1 湿度 湿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首要因子。由于吸附在维生素表面的微生物的繁衍,使得饲料添加剂易吸收水分,因而加速了氯化胆碱、微量元素和其他化学反应对预混料中维生素的破坏作用。环境湿度及载体或预混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均会导致维生素在贮藏过程中的效价降低。Christian(1993)测试了预混料中维生素A的稳定性,贮存3个月后,维生素A的保存率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是88%,高温低湿条件下是86%,高温高湿条件下是2%。由此得出结论:湿度比温度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配方中添加0.50%的维生素预混料,分别制成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另外,再将配方中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分别升高到0.66%、0.82%,制成膨化饲料.试验共得4组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8.0±0.1)g的罗非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在相同配方条件下,摄食膨化饲料的罗非鱼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增重率提高8.91% (P<0.05),饲料系数降低9.42% (P<0.05);同时,其肝体指数、全鱼粗蛋白质含量、营养物质沉积率(包括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在膨化饲料组中,随着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50%升高到0.66%,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全鱼粗灰分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当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66%继续升高到0.82%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沉积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此可见,在相同配方条件下,罗非鱼摄食膨化饲料较摄食颗粒饲料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更高的营养物质沉积率;膨化饲料配方中适当的超量添加维生素,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方法和日粮中添加乙氧喹抗氧化剂对海兰褐蛋雏鸡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240只21日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1组饲喂基础日粮颗粒料,2组饲喂基础日粮粉料,3组在1组基础上添加抗氧化剂乙氧喹,4组在2组基础上添加抗氧化剂乙氧喹。预试期为1周,正试期为4周。结果表明:1组与2组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3组、4组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3组相对于1组饲喂5周MDA降低了31.88%。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乙氧喹能提高蛋雏鸡的抗氧化能力,采用二次制粒工艺,对改善蛋雏鸡生长性能也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1.饲用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A,与蛋氨酸、赖氨酸一样,是畜、禽、鱼饲料中必须添加的饲料添加剂。美国采用添加维生素A饲料,提高鸡的生长率和提早产蛋期。例如:不添加维生素A需十一周才能从孵化成长到3磅重,每生长一磅需 3.25磅饲料;应用维生素A等饲料添加剂后,同样成长只需9周,每生长一磅只需 2.5磅饲料。此外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14.
用市售商品饲料原料鱼粉、豆粕、次粉、酵母粉、磷脂以及复合预混料配制成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乌贼膏、2%乌贼膏加0.1%桑普诱食剂、0.2%桑普诱食剂和0.1%桑普诱食剂(配方组成见表1),制成粒径为4mm的颗粒饲料。将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于冰柜中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饵料中添加抗氧剂、维生素E和硒对虹鳟鱼生长的效果,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大学给虹鳟鱼投喂添加抗氧剂喹乙醇、丁化羟基甲苯、维生素E和硒的饵料20周同对照饵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氧剂的饵料过氧化物值最低,为20摩尔O_2/公斤脂  相似文献   

16.
苹果渣制作青贮饲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针粉作为天然饲料原料已被广泛应用,肉鸡生产中添加效果明显,在雏鸡、青年鸡、产蛋鸡饲料中加入1%~2.5%,成活率、产蛋率、受精率及商品代健雏率,明显提高,鸡群健康状况明显改善。近期笔者对松针粉营养指标作了更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在预混料生产中有较高应用价值,并能有效降低成本。特别是添加量在4%以上的预混料中,可大幅度降低单体维生素A、D、B1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1典型示例以某厂家4%复合预混料产品为例说明(见下表)注:①某厂家4%预混料小猪、肉小鸡预混料中VA、VD、VB1含量。②用松针粉作预混料载体,利用其含有大量维生…  相似文献   

17.
一、加喂维生素C。当鸡舍温度为32℃和35℃时,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60毫克和44毫克维生素C,10周内和20周内可分别提高产蛋率12%和11%。在7~20℃的气温下,每公斤饲料中添加30毫克维生素C,48周内增产鸡蛋7%。 二、加喂胆碱。胆碱是B族维生素。蛋鸡添加胆碱44周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喂0.05%  相似文献   

18.
邯郸市吝家河乡个体养鸡专业户李某,饲养280只288蛋鸡,饲喂市饲料公司的全价混合料,28周龄时,产蛋率为92%,并已持续3周。1995年4月中旬又去该公司买饲料,误将育成鸡料当成蛋鸡料,饲喂该料4天后,个别鸡鸡冠发白,产蛋正常,李某以为是维生素不足,于是开始添加多种维生素(该维生素标准用量为每50克拌500公斤饲料),以每50克多种维生素拌150公斤饲料的量添加,连续使用10天,不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仁亿饲料有限公司 品名适用阶段添加比例(%)价格《元/吨)肉小鸡预混料0~21天1、4、5面议肉中鸡预混料21~43天1、4、5面议肉大鸡预混料43天~出栏1、4、5面议蛋雏鸡预混料0~8周 1、5面议蛋鸡育成期预混料9周~5%开产1、5面议蛋鸡产蛋期预混料5%开产~淘汰1、5面议种雏鸡预混料0~8周 1、6面议种鸡育成期预混料9周~开产1、6面议种鸡产蛋期预混料5%开产~淘汰1、6面议乳猪预混料生后7天~15千克1、12面议小猪预混料15千克~30千克1、4面议中猪预混料30千克~60千…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E可延长牛奶的耐贮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加拿大新布朗斯维克大学畜牧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有效地防止所产牛奶的氧化和脂肪酸的酸败时间,从而延长牛奶的耐贮藏时间。试验表明:在奶牛的日常饲料中按每头每日添加700~900毫克维生素E,将使所产牛奶中的维生素E含量也相应增高,并可使相同条件下添加VE牛奶的贮藏时间延长2~3倍。维生素E可延长牛奶的耐贮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