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了解近年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寻找新的水稻干尖线虫病害防控方法,通过在胡萝卜愈伤组织、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水稻中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方法对其生殖方式、生活史和温度对其存活能力的影响及其在水稻中的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个水稻干尖线虫种群中,只有G8-315种群可孤雌生殖;在25℃下,水稻干尖线虫在胡萝卜愈伤组织和灰葡萄孢菌上生活史均约为12 d,在水稻苗上生活史约为11 d;-20℃以下低温或42℃以上高温处理12 h,在清水、胡萝卜愈伤组织和灰葡萄孢菌中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处理72 h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为0;带虫干燥谷粒在-80、-20和4℃低温保存6个月后,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低于25℃(对照),其中-80℃保存的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为0;56、70和80℃高温处理12 h后,2个水稻品种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显著下降,80℃处理16 h后2个水稻品种谷粒内水稻干尖线虫存活率均为0;水稻幼苗各部位均可检测出水稻干尖线虫,其中假茎部位水稻干尖线虫数量...  相似文献   

2.
水稻干尖线虫引起"小粒翘穗"症状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Christie)为害水稻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在水稻孕穗期上部叶片的尖端2~4cm处形成扭曲状干尖,这是作为病害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对高秆散穗型品种,这种症状表现十分明显。近年来淮安市水稻品种更换为矮秆密穗型品种后,干尖线虫病仍有发生,但干尖现象不明显,田间大量出现“小粒翘穗”现象。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田间观察及对病稻粒进行了分离检测,结果从病稻粒中分离出了水稻干尖线虫。据此,我们初步认为“小粒翘穗”为水稻干尖线虫病所致。1“小粒翘穗”发生情况水稻干尖线虫病是江苏省水稻一种常见的种传…  相似文献   

3.
水稻干尖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干尖线虫的rDNA-ITS序列,设计出水稻干尖线虫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部分rDNA-ITS1和部分5.8S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实现了单条活的或4%的甲醛(FG)固定的水稻干尖线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水稻干尖线虫室内人工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同一培养基质上研究了温度、光照、湿度对水稻干尖线虫繁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差异明显,在温度30℃,光照6h,湿度90%条件下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以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为食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以水稻干尖线虫为食时,能正常发育并完成生活史,其生长发育各个历期与取食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相比无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真菌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镰刀菌(Fusarium 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可选用于培养水稻干尖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和培养时间对水稻干尖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真菌培养水稻干尖线虫的结果表明:不同的真菌培养线虫的效果有较大差异.链格孢菌(Alternariasp.)、镰刀菌(Fusarium sp.)的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可选用于培养水稻干尖线虫.在真菌菌落上,不同的接虫量以及不同的温度和培养时间对水稻干尖线虫的培养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曾给我国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该病在江苏、浙江等省许多区域大面积发生水稻干尖线虫病,引起"小穗头"现象,造成大面积减产.2007年在荆州市西郊水稻田进行病害调查时发现此病,引起部分水稻叶尖枯,小粒翘穗,晚熟,产量严重下降;通过研究,确认了水稻干尖线虫是引起水稻叶尖枯病原的病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叶鞘定量接种雌虫的处理方式,测定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叶鞘接种水稻干尖线虫1、3、5、10头/株均能引起水稻发病,且随干尖线虫接种量的增加,水稻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同时,水稻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株高、谷粒数、千粒重、穗长、一次枝梗及二次枝梗长等生长指标均随接种量增加而减少,高节位分蘖数随接种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水稻品种种子携带干尖线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的种子上携带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的群体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沈稻3、辽粳294、旱禾、沈农389、1437、辽盐188、辽盐34等26个品种的种子上携带有水稻干尖线虫。胚乳发育正常的饱粒种子中带虫率、线虫虫量最高,空粒种子带虫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水稻小粒翘穗病原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水稻小粒翘穗病原的分离、鉴定、接种验证等一系列病理研究,确认了水稻干尖线虫是引起水稻小粒翘穗的病原。小粒翘穗为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一种非典型症状,病害的症状表现与水稻品种类型有关。用16%咪鲜.杀螟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60h后催芽播种,可有效地防治该病害,防治效果为94.65%。  相似文献   

12.
弯孢菌引起的变色米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报道了弯孢菌引起的变色米的症状,弯孢苗的种类及其对水稻的致病性。变色米的症状,因水稻品种、弯孢菌种类和接种方法而有差异,但一般在糙米上为浅至深色的褐色米;在稻谷上产生全褐型、半褐型、褐斑型、褐点型和退色型五种类型。后各地采集的变色谷(米)上分离到弯孢属9个种,即新月弯孢、膝曲弯孢、近缘弯孢、不正弯孢、中隔弯孢、棒状弯孢、苍白弯孢、画眉弯孢、假弯孢,其中6个种为国内首次报道。据在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人工接种结果,上述9个种对水稻均有致病性,并产生大量的变色谷(米)。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型真菌浸提液及发酵液对线虫的毒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辽宁省采集的206株大型野生真菌的浸提液和部分发酵液,测定其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小杆线虫Caenorhabditis sp.和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asseyi的活性。结果表明:有22种真菌对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达70%以上,且同一菌株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线虫亦有明显的选择毒性作用。有7株菌浸提液对2种以上靶标线虫的致死率超过90%。蛇头菌Mutinus caninus F149浸提液对南方根结线虫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7.74%,对胞囊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的毒力也超过90%,而对小杆线虫毒力仅为24.04%,因其对人毒性大而未获得纯培养。薄蜂窝菌Hexagonia tenuisF128浸提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毒力最高,致死率达96.55%,但其发酵液毒力下降;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毒力仅次于F149,对水稻干尖线虫毒力较弱,但发酵液对干尖线虫致死率却提高至91.38%。块鳞青鹅膏Amanita excelsaF155浸提液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达96.67%,但发酵液仅为70.93%。粉迷孔菌Daedalea biennis F139的浸提液对小杆线虫的毒力最强,致死率达90.40%。松生拟层孔菌Fomitopsis pinicola F130的浸提液与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107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及小灰孢Lycoperdon pusillus F102的发酵液对水稻干尖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95%。血红菇Russula sanguinea F204和大红菇R.alutacea F153的浸提液和发酵液对3种植物线虫的致死率均超过85%,而对小杆线虫的毒力较弱。  相似文献   

14.
水稻细菌性叶鞘褐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浙江嘉兴市和余杭市的晚稻褐腐叶鞘及谷粒的156份样本中分离出363个荧光细菌,经菌落形态和致病性测定后获得19个致病菌株,从中选出10个进行细菌学和Biolog鉴定,并与6个标准菌株比较,结果证实,这种水稻叶鞘褐腐病是由Pseudomonas fusouaginae引起,种子能带菌传病。  相似文献   

15.
A simple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perfluidone residues in rice grain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on an anionexchange resin, chlorination, methylation and gas-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with electron capture detection. The recoveries from fortified rice grains varied from 84.0 to 92.4% in the range 0.01–0.20 mg/kg. The sensitivity was such that perfluidone could be detected down to a level of 0.005 mg/kg. 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confirmation of perfluidone quantitatively as well as qualitatively.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黑龙江省水稻穗褐变病主要病原菌侵染时期及致病性情况,分别于水稻破口期、扬花期、乳熟初期采用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稻黑孢Nigrospora oryzae、黑附球霉Epicoccum nigrum对水稻穗进行注射和喷雾接种。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在水稻破口后即可侵染稻穗使谷粒颖壳变褐。注射接种稻穗谷粒褐变重于喷雾接种。4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禾谷镰孢致病力最强,链格孢的致病力弱于禾谷镰孢。  相似文献   

17.
中稻纹枯病为害损失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研究了中稻纹枯病所致的产量损失,结果表明:瘪谷、不实率增多及实粒的千粒重下降是水稻纹枯病影响稻谷减收的主要因素,它们与病情的关系呈幂函数曲线。纹枯病的为害除影响稻谷减收外,还导致出米率下降和碎米率增高。纹枯病的为害以黄熟初期的病情指数与稻谷减收率的关系最密切,根据试验数据经多种曲线拟合,比较其拟合度,以韦布尔模型最优,其稻谷减收率的函数式为: Y=1-exp[-((X-0.03840)/(1.47235))~(1.7005)] 式中Y为稻谷减收率,X为黄熟期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