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白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目前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促进白僵菌农药的发展,开发低成本的白僵菌发酵方法或优化其发酵条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尝试以木耳菌糠作为主要培养基液体发酵球孢白僵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菌糠培养基配方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废弃菌糠适宜作为球孢白僵菌的主要培养基,当料液比为1:4,补充0.3%硫酸锰、0.5%硝酸铵,接菌量10%,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4 d时,球孢白僵菌的产孢量达到了2.0×109个孢子/mL。研究证实了木耳菌糠培养球孢白僵菌的可行性,希望为低成本发酵其他生防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拮抗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 T6生防菌剂的固体发酵条件,本研究以生产中的废弃物草炭、蛭石、牛粪为主要培养基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产孢量进行测定并优化,分析了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等因子对该菌株生长的影响,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该木霉菌剂对辣椒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对辣椒立枯病防治效果。单因素试验表明: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产孢量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接种量30%、透气性9层纱布、温度28℃、pH 5.6,通过试验分析,并确定含水量、接种量、透气性为影响产孢量的3个重要因素;响应面分析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含水量64%、接种量27%、透气性9层纱布,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孢量高达8.4×108 cfu/g。从促生效果来看,土壤与木霉菌剂50:1的处理表现出较强的促生作用,与对照1(不施任何肥料)相比,其株高、地上鲜重、根系鲜重、基部茎粗、根系长度的相对增长率分别为54.90%、82.46%、89.19%、56.41%和46.62%;盆栽试验表现为施入木霉菌剂的辣椒粗壮、高大,叶片深绿,根系发达。在病害防治试验中发现,长枝木霉T6生防菌剂对辣椒立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防效达到54.8%,与化学农药多菌灵相比,相对防效提高了12.5%。  相似文献   

3.
卵孢白僵菌营养需求及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皿中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温度,pH值和微量元素对卵孢白僵菌单5菌株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碳源是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加入微量元素铜、锌对生长和产孢有明显促进作用。最适pH值为5~6;最适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4.
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条件优化及菌剂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具有除草活性的生防菌株GD-9发酵过程中各因子的配比和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菌株最适碳源、氮源、载体、固态发酵基质进行了筛选,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碳源、氮源、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初始pH、培养时间、培养温度7种因素对菌株活菌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D-9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氮源NaNO_3 58.4 mg/g,碳源葡萄糖48.4 mg/g,培养基质最适初始含水量为258 mg/g,最适接种量为0.26 mL/g,初始pH 7.6,最佳培养时间147.8 h,最佳培养温度30.7℃,最适宜的载体为黏土,分散剂为聚乙烯醇,稳定剂为膨润土,润湿剂为糊精。通过发酵试验结果制备生防菌株GD-9的固体菌剂,该研究为菌剂的商品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前期生物测定,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Nr19)菌株能使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幼虫大量感病及死亡,为了提高分生孢子产量,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菌株Nr19生长的固体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大豆与麦麸混合物是菌株Nr19的理想发酵基质,适量麸皮的加入,能有效提高产孢量。培养期间温湿度的分段控制对产孢的影响也较大。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大豆、麸皮混合比例为85:15,液体种子种龄5 d,接种量15.0%,连续光照,期间控制前3 d相对湿度为85%,之后降为60%,而培养温度则采用前2 d与后11 d保持在25℃,中间升温至28℃的分段控温方式培养16 d。此条件下产孢量比优化前提高近2倍,为(6.045±0.061)×109孢子/g,而活孢率可达(93.770±0.278)%,可为后续高侵染力杀虫制剂的研究提供较充足的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6.
莱氏野村菌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与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适宜生产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大豆、小麦、燕麦、大米等材料进行筛选,并优化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产生、孢子活力、抗逆性和毒力有明显影响。莱氏野村菌在大豆上的产孢量和孢子活力明显高于其它三种基质,但小麦上培养的孢子抗逆性和毒力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小麦预浸泡12h后进行发酵,产孢量比对照提高25.9%;小麦浸泡后粉碎成颗粒,可显著提高产孢量;在粉碎的麦粒中添加2/5~3/5(w/w)的谷壳增加其透气性,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产孢量比对照提高34.7%~42.0%。固体基质接种后的初始含水量和培养温度是影响产孢的重要因素,含水量为65%、培养温度为24~26℃适宜菌体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光照是分生孢子产生的必需条件,连续光照有利于分生孢子产生。  相似文献   

7.
绿僵菌R8-4菌株大量培养固相阶段的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R8—4菌株液固两相法培养过程中固相培养阶段的条件,包括培养基载体、接种量、接种后基质含水量、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光照、通气量等因素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蛭石和稻壳均可作为固相培养的优良载体,以蛭石为载体的产孢量稍高于稻壳。玉米粉和麦麸组合是该菌的良好营养源,与不同载体配合均可使产孢量达到20×100孢子/g以上;以小米提供营养的不如麦麸加玉米粉,当小米与载体的质量比大于3:1可获得15×100孢子/g的产孢量。液固接种比以8:10最佳;接种后适宜的基质含水量约为55%,产孢量达28.9×10^8孢子/g;在培养过程中,恒温培养时以25℃为宜;最佳温度调节方式是先在25℃下培养16d后转移到21℃下再培养5d,可获得最高产孢量;光照调节对菌株生长和产孢有重要影响,培养前期在暗环境培养14d,再于光照培养7d的产孢量最高;高通气量利于菌株生长和产孢,应保持容器通气口通畅,培养基厚度以〈4cm为宜。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株GD-5的最适固态发酵培养条件,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该菌株最适生长的碳氮源、固体发酵基质,以L_(25)(5~7)正交设计法确定最佳培养条件,并通过离体叶片法、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其对藜和密花香薷2种杂草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生长的固体发酵基质为麦麸,最适碳氮源分别是玉米粉和(NH_4)_2SO_4。优化后的固态培养条件为:N源(NH4)_2SO_443.0 mg/g、C源玉米粉48.4 mg/g、培养基质初始含水量258 mg/g、接种量0.26 mL/g、初始p H 7.6、培养时间120 h、培养温度30.7℃。优化得到的菌株在藜和密花香薷离体叶片、苗期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在盆栽试验中菌株GD-5对藜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为88.20%和69.46%,高于对密花香薷的79.70%和60.84%;在小区试验中对密花香薷的致病率和鲜重防效分别是91.40%和90.69%,高于对藜的64.50%和50.28%。说明该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生物除草剂的潜力,有望替代或部分替代化学除草剂,防治农田杂草藜和密花香薷。  相似文献   

9.
以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菌丝干重和芽生孢子浓度为测试指标, 对球孢白僵菌DZDC-9菌株液体发酵营养需求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菌株生长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 适宜氮源为酵母粉, 在基础培养液中添加0.000 5 mol/L KCl可以显著提高菌丝和芽生孢子浓度。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设计对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量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在培养温度26 ℃, 培养液装样量1/5, 初始接菌量107个/mL, 转速200 r/min的培养条件下, 菌株液体发酵能在60 h达到最大菌丝生长量(13.184±0.328 6)g/L。利用筛选出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液固双相发酵试验, 得到的孢子粉产量为(22.30±1.78)g/kg大米, 显著高于优化之前的产量(13.04±1.90)g/kg大米。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生防菌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菌株FJAT-9290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和麸皮作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麦粒、蔗糖和硝酸钠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通过Box-Ben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以产孢量为响应值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确定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优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差异极显著(P0.0001),可以用该模型来拟合试验。菌株FJAT-9290在垫料和麸皮质量比17:3的基础培养基上,其他成分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麦粒39.14%、蔗糖2.97%和硝酸钠0.30%,采用该优化组合的菌株平均产孢量可达2.48×10~8孢子/g。响应面结果也表明,各因素对产孢量的影响结果排序为麦粒蔗糖硝酸钠,其中蔗糖和硝酸钠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白僵菌与杀虫剂科学混用是提高白僵菌杀虫效果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布氏白僵菌菌株NEAU30503孢子与10种常用杀虫剂混合不同时间后对其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杀虫剂种类、混合浓度和时间均能影响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但存在较大差异。几乎所有供试杀虫剂随混合浓度的增加,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小,辛硫磷和氧乐果对孢子萌发影响较大。大多数杀虫剂随混合时间延长,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与孢子混合1和5 d对孢子的萌发没有明显差异。啶虫脒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辛硫磷对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在供试的10种杀虫剂中,啶虫脒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与NEAU30503相容性较好。研究结果为布氏白僵菌与杀虫剂的合理混用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苏云金芽胞杆菌的芽胞产量,应用响应面设计对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JQD117进行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本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方法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发酵条件参数。最佳发酵培养基为棉籽饼粉2.00%,大豆饼粉1.00%,酵母粉1.50%,可溶性淀粉2.00%,CaCO3 0.30%,MnSO4 0.04%,MgSO4 0.18%,K2HPO4 0.04%;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3%、装液量60 mL、温度30℃、转速150 r/min、初始pH 7.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理论活芽胞产量可以达到6.75×109个/mL,试验验证后实际活芽胞产量为5.97×109个/mL。运用响应面法对Bt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了提高芽胞产量的关键参数,为该菌株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为韭菜迟眼蕈蚊的绿色防控和蔬菜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根结线虫可引起作物发生严重的土传病害,生物防治是持续控制此类病害的有效措施。本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多株杀线虫活性的芽胞杆菌和根瘤菌,本研究将解淀粉芽胞杆菌Sneb709与费氏中华根瘤菌Sneb183进行共培养后发现,共培养发酵液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J2活性显著提高,因此本文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以J2的校正死亡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最陡爬坡法和响应面法设计并优化共培养菌株的发酵液培养基成分以及培养条件,确定共培养发酵液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山梨糖1.98 g/L、黄豆粉1.06 g/L、花生饼粉2.08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0.4℃、初始pH 6.49、装液量103.15 mL。使用优化条件对两个菌株进行共培养后,其发酵液对J2的毒杀活性显著提高,提升至84.17%,使用发酵罐验证,共培养发酵液的毒杀活性提升了24.72%。该结果为共培养菌株有效的活性产物分离提取等后续研究及杀线虫生防菌的产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在线虫生物防治上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但大规模生产技术的不成熟以及产品货架期短限制其工业化生产。为获得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并建立其规模化生产工艺,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培养的组成、发酵条件以及烘干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M-1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麸皮:玉米粉为1:1、蔗糖添加量5%、尿素添加量0.1%、硫酸铵添加量0.1%、料水比1:0.67,固体发酵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为7 d、液体接种量为5%、固体接种量为0.5%,固体菌剂最适烘干条件为在35℃烘干24 h,在此条件下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的有效活菌数为9.47×109 CFU/g。在此基础上,基于自动化种曲机,建立淡紫拟青霉M-1规模化固体发酵工艺,并通过3个批次规模化生产进行验证,获得将近2 t淡紫拟青霉M-1固体菌剂产品,菌剂有效活菌数能达到15.6×109 CFU/g,杂菌率极低(<0.01%),水分含量为9.68%。由此说明,该工艺可用于淡紫拟青霉M-1工业化生产,且产品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15.
以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THGY-01(CGMCC No:22422)为试验菌株,对其在聚氨酯海绵载体上固体发酵产孢的培养基种类、浓度及促进产孢元素进行了筛选与优化.以聚氨酯海绵载体的单位质量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11种碳源、6种氮源和14种无机盐(8种含大量元素,6种含微量元...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高值化利用,以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为基础培养基,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对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PC2利用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发酵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游离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6.0、2.11、0.18和1.29 mg/mL,钾、钙和镁含量分别为1.07、0.05和0.10 mg/mL,铁、锌、锰和铜含量分别为7.10、2.34、0.25和0.09 μg/mL。蔗糖、谷氨酸钠和硫酸铵是影响菌株PC2发酵抗菌脂肽的3个主要因素。菌株PC2以马铃薯全粉废水为基础培养基无抗菌脂肽产生,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获得了产抗菌脂肽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2 g,谷氨酸钠3.96 g,硫酸铵6.0 g,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1000 mL,所得抗菌脂肽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1.74 mm。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获得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6.0%,装液量50 mL/250 mL,初始pH 6.8,发酵温度31℃,摇床转速170 r/min,发酵时间35 h。获得的抗菌脂肽粗提物抑菌圈直径可达22.81 mm,较优化前增加了1.08 mm,发酵液活菌数由优化前的2.6×108 CFU/mL提高至3.2×1010 CFU/mL。试验结果为马铃薯全粉加工废水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MB19198菌株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脂肽类抗生素泛革素(fengycin)是该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为提高HMB19198菌株的发酵水平,本研究以活芽孢浓度为检测指标,通过对8种常用工业培养基进行筛选,获得了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形成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HMB19198菌株芽孢产量较高的碳源和氮源组合,结果表明,以可溶性玉米淀粉和糖蜜作为碳源、以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作为氮源时,有利于HMB19198菌株芽孢的形成。进一步运用Plackett-Burman及响应曲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碳源物质玉米淀粉和糖蜜,氮源物质花生饼浸粉和蛋白胨,以及无机盐K2HPO4?3H2O和MgSO4?7H2O的适宜浓度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发酵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可溶性玉米淀粉67.0 g/L、糖蜜14.1 g/L、花生饼浸粉41.6 g/L、蛋白胨10 g/L、K2HPO4?3H2O 9.2 g/L以及MgSO4?7H2O 1.5 g/L。在优化培养基中,HMB19198菌株发酵液的芽孢浓度可达到6.92 × 109 个/mL;同基础培养基相比,采用优化后的培养基,菌株发酵周期缩短了40%,发酵液中芽孢浓度提高了107%,泛革素浓度提高了39.4%。  相似文献   

18.
拜赖青霉Penicillium bilaiae 47M-1是具备广谱抑菌活性和促生能力的高效生防菌株,但其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对芝麻病害的防治效果尚未见系统研究。本研究旨在明确拜赖青霉47M-1的生物学特性、最佳培养条件及病害防治效果。在明确菌株47M-1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以芝麻枯萎病病原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47M-1的最佳培养条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菌株47M-1在25℃~28℃,p H 5.0~7.0,光周期中0~16 h光照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在25℃~28℃,p H 3.0~10.0,光周期中8 h光照的条件下产孢量最大,该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菌株47M-1最佳产抑菌活性物质的培养液配方为:蔗糖30 g,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5 g,KCl 0.5 g,Mg SO4·7H2O 0.5 g,Fe SO4·7H2O 0.01 g,蒸馏水1000 m L。将菌株47M-1的孢子悬浮液按2%或3...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体培养,研究了18种碳源、18种氮源成分对韦氏芽孢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菌株MC67产挥发性物质杀线虫活性的影响。以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MC67菌株杀线虫活性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膏。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菌株MC67杀线虫活性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定影响该菌株发酵液挥发物杀线虫活性的4个重要因子依次为麦芽糖、酵母膏、温度和pH值。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4个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通过对二次多项回归方程求解得知,当麦芽糖10.6g/L、酵母膏0.66g/L、培养温度29.6℃、pH值6.6时,菌株发酵液挥发物杀线虫活性的预期值为99.1%。对模型培养基验证的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松材线虫的杀线虫活性为98.2%,接近预期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