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海燕  张旺锋  马文亚  任晓蕾  马晓理  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350-12352,12359
根据2011年IM影响图提取渭河流域地区的居民点、DEM、水系、道路等空间信息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法研究了渭河流域居民点及镇驻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渭河流域研究区内镇驻地大多分布于居民点集中的区域,居民点整体分布较为分散,在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地区较为集中,符合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带大散居、小聚居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第二,渭河流域研究区内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模式与我国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普遍特征类似,主要有3种:在高程低、坡度缓的区域主要表现为片状分布,道路两侧及河谷地区主要表现为带状分布,海拔较高地区主要表现为分散分布;第三,地形制约、城镇带动、交通影响、水系吸引、政策引导等因素对其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居民点在高程低、坡度缓、城镇周边以及道路两侧居民点较为集中.研究结果可为居民点整合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辨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研究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和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选取赣东北低山丘陵区——贵溪市为研究区,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标准距离、标准差椭圆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全面分析了贵溪市2005—2015年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5年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模式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集聚态势;近10年来,农村居民点主要以东南-西北轴为扩展方向,东南、中部、西北3个方向为2005—2015年重点发展方向,西北方向最为突出,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西北部区域;对比分析2005年和2015年农村居民点核密度分布情况,两个时期贵溪市农村居民点有集中收缩的趋势,均呈现"东南-西北密,西南-东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形态表现为"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2005—2015年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低、坡度缓、近河流、沿交通道路、距城镇近、无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的区域。分析表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是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灾害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居民点受到高程、坡度、河流、地质灾害、水土流失、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交通道路、城镇、政策与规划导向是影响贵溪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景观格局指数法,运用ArcGIS和Fragstats空间分析技术对绵竹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空间格局特征分析,并侧重分析其与自然因素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绵竹市农村居民点分布不均匀,居民点总体上呈“西北部稀疏,东南部密集”的分布状态,其数量和密度差异较大,斑块形状不规则。高程、坡向、坡度和河流等自然因素对绵竹市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分布的影响较大:居民点主要分布在东、东南和南等坡向,随着离河流距离、高程、坡度的增加,农村居民点的个数、用地面积、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对居民点形状的影响较小。99.8%的居民点分布在498~898 m的高程带内;65.2%的居民点分布在东、东南和南坡向;92.3%的居民点分布在0~5°坡度内;51.5%的居民点分布在0~1 000 m的河流缓冲带内。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最近邻分析、Ripley"s K函数、Voronoi图、景观格局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桐乡市2013到2018年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及演化特征,还进一步探索了水系、交通和城镇这些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桐乡市农村居民点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而且集聚程度随着年份和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增大。尽管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均属于集聚分布,但乡镇间农村居民点的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差异较大,而且斑块数量、密度和破碎化程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这些变化与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农村新社区建设有关。农村居民点分布与河流、道路和城镇距离呈负相关,但河流对农居点的影响逐步降低,道路和城镇对农居点的影响逐步提高,这些变化与货运通道从水运转移到陆运以及城镇生活水平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庆安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状态及探索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绿色之乡庆安县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结合Gis空间分析,从居民点用地布局规模、分形特征及分布状态对农村居民点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并利用缓冲区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庆安县农村居民点总面积9 771.83hm2,分形维数为1.186~1.305,斑块较简单,复杂性较低,各乡镇呈随机、均匀、聚集3种状态分布,居民点核密度值为0.082~1.227个/hm2,农村居民点分布密度较低;受地形地貌影响,庆安县中部地区农村居民点规模明显高于南部和北部,农村居民点呈大集聚特征。同时,除建制镇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不显著外,其受农村常住人口、坡度、河流、水系等影响明显。可作为典型区域特别是农业生产力较强的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是农村居民点自主演化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有助于缓解农村人地关系,改善人居环境。在普遍运用面积比率的同时考虑居民点斑块数量,能更加准确地反映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以分离度作为基础指标,将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缓冲区叠加分析方法相结合进行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威宁县农村居民点分离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大致呈现西高东低,由西往东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其非随机分布以及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高值群主要出现在威宁县西北部的乡(镇),低值群主要出现在该县的东部乡(镇)。经过缓冲区叠加分析可知,在高程(1 500,2 000]m、坡度[5°,15°]、河流500 m以内、道路500 m以内缓冲区的居民点数量最多,农村居民点数量随着高程的升高、坡度的增大以及与河流、道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余江县潢溪镇地处信江和白塔河交汇处的河谷平原区,针对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最近邻点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关联度、地形起伏度等方法,揭示潢溪镇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江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了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潢溪镇景观类型以耕地为主,其次为农村居民点和水域,3种土地利用类型占镇域总面积的82.13%;潢溪镇农村居民点分布于整个镇域,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都属于集聚分布,且农村居民点形状趋于简单;农村居民点核密度高集聚中心处于拥有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的渡口村、逢叶村、弋桥村3个村的交界处,可以重点发展;潢溪镇处于河谷平原区,农村居民点布局受地形起伏度、河流、道路、城镇等条件的影响;地形起伏度优势区和道路便捷区对农村居民点有较强的吸引力;为防止洪涝灾害,农村居民点集聚区距离江河有一定距离;随着距潢溪镇城镇距离的增加,农村居民点形状复杂性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8.
董倩  叶长盛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7):131-138,144
以南昌市为例,利用1980、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和缓冲区等方法对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7年,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数量由2168个减少到2119个,减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由163.05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1.79个/km2不变,核密度热点区域基本稳定.(2)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破碎程度、优势度有所增加,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指数从7.47增至12.30,斑块结合度从15.82增加到36.09,呈现更加聚集的空间分布形态;景观聚集度呈现"变化方向相同、变化幅度不同"的空间特征,破碎度、优势度及形状指标在各区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上差异明显.(3)水系、交通道路、海拔、坡度对于南昌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重要推动力;水系、交通道路等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具有积极影响,海拔、坡度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皋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如皋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基础,在讨论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路及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皋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高密度地区,并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公路及河流两侧农村居民点比重可达到平均比重的6倍,且沿河流两侧比重更高;但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影响距离要显著高于河流,其影响能力是河流的9倍,并由此导致沿公路和河流两侧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出现差异;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河流布局,交通干线是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如皋市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为基础,在讨论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总体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公路及河流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如皋市各镇农村居民点属于高密度地区,并呈现均匀分布格局;公路及河流两侧农村居民点比重可达到平均比重的6倍,且沿河流两侧比重更高;但公路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的影响距离要显著高于河流,其影响能力是河流的9倍,并由此导致沿公路和河流两侧的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出现差异;对于农村居民点的河流布局,交通干线是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用臭氧降解农药百菌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农药残留超标是目前影响我国果蔬质量和食品安全性的一大问题。笔者以农药百菌清为研究对象 ,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 ,采用不同作用时间 ,进行了百菌清降解试验。试验中发现 ,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1.4 mg.L-1时 ,在 0~ 15 min内百菌清残留率快速下降 ,至 15 min时已降至原有量的 4 0 ,之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百菌清的降解程度并无明显增加 ;当臭氧初始质量浓度为 7.0 mg.L-1时 ,5 min后百菌清降解率几乎为 10 0 ;臭氧与百菌清混合后适当的振荡 ,有利于百菌清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 ,臭氧有完全降解百菌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咖啡因灌胃对BALB/c小鼠尾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因显著地延长了小鼠的体内和体外凝血时间,但对APTT、PT、TT值,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T活性和PT国际标准化比率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92-2393
以杜梨嫁接新梨7号作对照对引进的25个梨品种是否具有矮化性作了预选研究,从枝皮率、电阻值、气孔密度和节间长4项指标来看:矮化梨的矮化性较可靠,琥珀、茯梨具有矮化性的可靠性是75%,其他品种是否具有矮化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讨"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碧护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在福建省漳州市香蕉主栽品种天宝高蕉的喷施试验,表明"碧护"能显著提高香蕉的抗叶斑病力和抗寒力,消除或减轻田间肥害或药害,促进香蕉平衡生长发育,还可明显提高香蕉果实的外观质量和商品性能,而对蕉株及其生长发育均无任何不良影响。"碧护"在香蕉生产上的使用是安全的,可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nternet的普及应用,Internet已经成为包含各种信息形式,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然而由于Web图像从主题、格式,到功能和来源都多种多样,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本研究首先从Web页面上图像的功能角度对图像进行初步分类,将其分为链接类、装饰类、广告类和内容类。初步分类可提高Web图像处理的效率和性能,并为它基于Web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固定化菊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制的几丁质作载体,戊二醛作交联剂,用吸附交联法对菊粉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优化了固定化反应条件,在最适条件下,菊粉酶活力最大收率为32%。固定化菊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65℃,比游离酶提高5℃。最适pH保持不变。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对酸碱稳定性都有较明显的改善,将固定化酶装柱进行菊芋汁连续水解试验,操作半衰期达22d。  相似文献   

18.
钾镁肥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钾镁肥在西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钾镁肥可提高西瓜产量,最高产量达32 746.7 kg/hm2,增产率为8.0%~18.9%;提高西瓜维生素C、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改善西瓜品质。  相似文献   

19.
溶液化学对高岭土吸附腐植酸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溶液化学(pH值,离子强度和溶液组成)如何影响高岭土吸附腐殖物质(HS)的实验,结果表明,溶液化学显著影响有机物在矿物表面覆盖的形成和属性:随pH值的增加,腐植酸(HA)在高岭土上的吸附率降低;随离子强度增加,高岭土对HA的吸附率呈现增加趋势;由于溶液中高岭土的含量腐植酸含量,HA的吸附等温线显示出随HA的增加吸附量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油菜素内酯在黄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芽期浸种试验和幼苗期喷施试验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 (BR)不同处理对黄瓜种子萌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 0 1mg/kg浓度浸种的效果最为显著。相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不同品种影响也有差异。 0 0 1mg/kg浓度喷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可促进幼苗的营养生长 ,提高幼苗的株高、茎粗和干物质积累量 ,叶面积和壮苗指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