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日照时长是调控季节性繁殖动物性腺功能的重要因子。长期处于繁殖抑制光周期相位中的动物,往往出现性腺功能恢复的现象,被称为"光周期不应性"。布氏田鼠是严格的季节性繁殖鼠类,但是其光周期不应现象是否存在仍不明确。本研究对比了室内秋季出生的雄鼠在长光照(16 h)、短光照(8 h)和自然光照条件下的体重、睾丸、储精囊的重量,及粪便睾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长光照组相比,自然光照组和短光照组雄鼠性腺重量和睾酮含量在6周龄时被显著抑制,而在6~24周龄增长迅速,至24周龄(春分左右)达到长光照组水平。这些结果说明,短光照可以显著抑制雄性布氏田鼠性腺发育,但布氏田鼠存在光周期不应机制,在春季繁殖期到来前恢复性腺活性。  相似文献   

2.
对1984—2015年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农田大足鼠种群生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雌、雄鼠体重、体长等形态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大足鼠在稻田区、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1.19%,为农田常见鼠种之一。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为0.035%,每年在6—7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92,平均怀孕率10.53%,平均胎仔数7.1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41.94%,平均繁殖指数0.36。主要繁殖期在4—9月。春季和夏季是农田大足鼠种群繁殖力较强的季节。平均肥满度为3.27 g/cm3,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季节之间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应用Leslie矩阵对布氏田鼠种群数量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eslie矩阵对内蒙古太仆寺旗草原的布氏田鼠作了种群动态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模型数值模拟的准确率达到87.7%.②矩阵特征值λ既表达了在调查时段种群达到稳定增长状态的周限增长率,又可作为衡量种群变动趋势的指标:当λ>1.232时布氏田鼠种群处于上升期,当λ趋于1.232时种群处于高峰期,当λ<1时种群处于下降期.③不同增长期的年龄结构与繁殖率的差异显著,在种群上升期,幼鼠比例明显高于高峰期和下降期.④在上升期,繁殖率为关键因子;在高峰期和下降期的关键因子是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2011年8-9月在江西永修、新干、赣县、宁都、南丰、上饶等6个县进行的农田害鼠种类与密度调查结果表明:江西农田鼠种以啮齿目鼠科占绝对优势,所占比例为95.3%,食虫目鼩鼱科占4.7%。鼠科鼠种有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3种,所占比例分别为45.3%、25.0%和25.0%,不同区域间差异很大。鼠密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4.2%,最高8.6%,赣南赣中高于赣北,水稻田明显高于柑橘园。害鼠雌雄性比褐家鼠为1︰0.82、黑线姬鼠为1︰1.33、黄毛鼠为1︰2.20。害鼠处于繁殖高峰期,雌鼠怀孕率69%~100%,雄鼠睾丸下位率55%~80%,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成体和亚成体、黄毛鼠老体和成体占85%以上。  相似文献   

5.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防治鼠害,采用强制喂食法将0.025%敌鼠钠盐毒饵分别连续喂食不同性别的成年东方田鼠1、2、4、6和8d,记录东方田鼠取食和死亡情况,并分析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东方田鼠的毒饵取食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不同性别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合并雌、雄东方田鼠数据,其LFP50和LFP99的估计值分别为0.60 d和5.70 d;东方田鼠取食毒饵后,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4~7天.研究表明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对敌鼠钠盐无抗性,0.025%敌鼠钠盐能够有效防治该地区东方田鼠.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害鼠在湖北省有两个明显的繁殖和危害高峰,一个在春季4~5月,一个在秋季10~11月,该时期害鼠表现为雌鼠怀孕率增加,胎仔数培多,雄鼠睾丸下降率增加,各年龄组成中,亚成体和成体鼠所占的比例大,表现出强劲的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鸨类的分布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1990-2002年调查资料,分析了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鸨类的分布和现状.大鸨(Otis tarda):东方亚种(O.t.dybowskii)中国种群繁殖于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宁夏北部和甘肃,少数个体滞留在南部繁殖地越冬.指名亚种(O.t.tarda):中国种群繁殖于新疆北部和西部.越冬区尚不清楚,推测可能在南亚一带,新近在新疆察布查尔发现越冬个体.繁殖地生境为草原、荒漠草原和农田;越冬地生境为挥湖沿岸滩涂、草甸、草甸草原和麦地等.波斑鸨(Chlamydotis undulata macqueeni):中国种群繁殖于准噶尔盆地周边、乌伦古河两岸、巴里坤及吐鲁番盆地南部、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东北为国际间的主要繁殖区之一.生境为荒漠和荒漠草原,越冬地在西亚和南亚一带.小鸨(Tetrax tetrax ):中国种群繁殖于新疆北部,我国为繁殖区的东界.生境为草原和半荒漠,越冬于南亚一带.我国种群数量十分稀少.  相似文献   

8.
2004~2010年,笔者对温泉县麦田鼠情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温泉县麦田主要害鼠种类为小家鼠、灰仓鼠、社会田鼠.通过分析3种害鼠的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确定了4月和8月为最佳防治时期.对其防控应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无害化物理器械灭鼠等绿色防鼠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0.2%莪术醇饵剂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农田应用的可行性,2022年4月至7月, 在新疆博州温泉县进行了该药防治害鼠试验。施药在3个试验点(即3个重复)进行, 在害鼠繁殖高峰期前施药, 投放药饵后30、60 d和90 d调查防控效果。结果显示:3个试验区域的结果趋势相似, 校正灭效基本维持在50%以上。与空白对照区相比, 优势鼠种灰仓鼠与根田鼠试验投饵区的雌鼠怀孕率明显下降, 小家鼠、灰仓鼠平均胎仔数明显降低, 小家鼠、灰仓鼠和根田鼠施药区域的鼠类个体的亚成体比例与对照区域明显下降, 说明该药剂对当地害鼠的繁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可达到控制害鼠数量的目的, 适口性也较好, 可以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鼠类不育控制已成为我国草原鼠害有效控制的发展趋势.为明确不育剂对荒漠草原害鼠种群繁殖的控制作用,2011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春季一次性投饵的方法,研究复合不育剂EP-1对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3种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不育剂EP-1致使3种雄鼠的睾丸明显萎缩且下降率降低;春季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睾丸、附睾和精囊腺3项脏器系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区(P<0.01),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小毛足鼠5月和10月睾丸脏器系数和4-10月睾丸下降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且持续时间较长.不育剂EP-1导致3种雌鼠子宫明显水肿、外壁变薄、体积变大、孕鼠平均胎仔数减少,4月子午沙鼠和三趾跳鼠的子宫脏器系数与宽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5月3种雌鼠的平均胎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表明不育剂EP-1对3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繁殖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驯化过程对季节性繁殖的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性腺活性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技术从秋季(11月)至翌年春季(3月)对室内驯化1月、3年和10年的雌雄鼠粪便中的性激素水平进行监测.结果 显示,在11-12月非繁殖季节,驯化10年组雄鼠睾酮水平分别达到3年组和1月组的3.5倍和13.3倍,驯化...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地环境条件和布氏田鼠密度与种群分布格局的差异,其为害程度很难用统一的数量化指标加以评价,造成了准确测报该鼠为害水平的困难。本文试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结合该鼠数量、分布格局以及多项环境因子的定性、定量指标加以综合分析,依其聚类结果可进行该鼠为害等级的全面评价,根据作者收集的20组数据的微机处理,表明这种方法可进行大区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为害等级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黄毛鼠不同季节、不同性别种群动态及繁殖特征变化,采用数据统计对比方法,对浙江温岭2013—2020年捕获的黄毛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捕获的859只鼠类中,有黄毛鼠168只,占总捕获率19.56%,黄毛鼠在农户、稻田耕作区均有分布,为温岭地区常见鼠害之一。不同年份、不同月份和季节的种群数量有明显差异,在每年的1月和11月出现两个数量峰,最高月捕获率与最低的6月相差9.6倍。雌雄的体重、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高、后足长差异显著,但未达极显著水平。种群总性比1.58,繁殖时间集中在10-12月,平均怀孕率为11.65%,胎仔数2~8只,平均为(6.00±1.77)只。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自由取食和强制取食2种方法测定了溴鼠灵0.005%膏剂对敏感布氏田鼠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剂的平均摄食系数为17.1%,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鼠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致死时间:强制取食为3.9d,自由取食为5.2d,2种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由取食和强制取食2种方法测定了0.005%澳鼠灵RB对敏感布氏田鼠的毒杀作用.结果表明,该药剂的平均摄食系数为0.171,不同性别和年龄的鼠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平均致死时间:强制取食为3.9 d,自由取食为5.2 d.2种处理方式以及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云南景洪东亚屋顶鼠种群结构及肥满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景洪连续12个月的定点调查结果,分析了东亚屋顶鼠的年龄结构、性别、肥满度及其随季节变动趋势。结果表明,东亚屋顶鼠是调查当地的优势鼠种,平均相对多度84.3%。在所捕获的2 053只东亚屋顶鼠中,大多数为成年鼠(86.51%),雌雄比为1.11∶1。该种群年龄结构及肥满度在不同月份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东亚屋顶鼠的肥满度研究显示,该鼠的平均肥满度为(2.61±0.57)g/cm~3,雌鼠肥满度高于雄鼠,未成年鼠的肥满度高于成年鼠(P0.05);肥满度与各月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推测10月至翌年1月是东亚屋顶鼠繁殖高峰期,提示每年9月是灭鼠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7.
褐家鼠种群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道了1986—1993年贵州余庆县褐家鼠种群动态的研究结果。共解剖标本676只(雌353只,雄323只),对其雄鼠睾丸下降率,雌鼠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的季节变化及年度差异和种群数量消长动态作了系统分析,研究期间平均怀孕率为22.03%,平均胎仔数为7.92只,繁殖指数为0.7321,每年1—3月和10—11月为两次妊娠高峰。确定了各年龄组的体重标准,研究了褐家鼠的肥满度。  相似文献   

18.
室内测定了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对小白鼠的毒力及其毒饵的适口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试鼠出现死亡的时间与毒饵剂量呈负相关,随着剂量的升高,引起试鼠死亡的时间提前。试鼠一般在处理后1~4 d死亡,但在足够高的剂量下,死亡可以出现在数小时内。在相同剂量下,雌、雄鼠的死亡时间有差异,雄鼠比雌鼠死亡要早1 d以上,说明雄鼠比雌鼠对该共聚物更敏感。淀粉接枝丙烯酸钠对不同性别试鼠的毒力有显著差异,雄鼠的LD50为1.6 g/kg,而雌鼠的LD50为5.7 g/kg。适口性测定结果表明,小白鼠对淀粉接枝丙烯酸钠毒饵有极好的适口性,雌鼠的适口性高于雄鼠,摄食指数分别为0.89和0.64,均大于0.3指标。  相似文献   

19.
布氏田鼠种群不同变动期的季节存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于1990 ̄1996年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太仆寺旗典型草原采用标志流放法研究了布氏田鼠种群在数量下降期和上升期的季节存活率及其对数量测报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该鼠的季节存活率以秋季最高,数量上升期(1996年)达到93.39%,数量下降期亦保持在62.98% ̄76.94%之间。依据秋末与初春数量之差计算出的冬季存活率是各季节中最低的,其数量上升期为34% ̄41%,而数量下降期仅为11% ̄32%;  相似文献   

20.
警惕鄱阳湖区滨湖农田害鼠暴发成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6月、9月和12月在鄱阳湖湖滩草洲和滨湖农田进行了鼠类密度调查,结果表明,农田总捕获率为11.22%,湖滩草洲总捕获率为3.98%,其中水稻田鼠密度非常高,6月、9月、12月合计捕获率分别为6.02%、16.73%和14.94%。尤其在本应该鼠密度较低的冬季,恒湖垦殖场水稻田生境的鼠密度却高达33.54%,说明目前鄱阳湖滨湖农田鼠密度已达较高水平,其中优势鼠种黄毛鼠(Rattus losea)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的繁殖能力强,在冬季保持了较高的密度,且亚成体以下个体比例较高,如不加控制,有进一步暴发成灾的可能。从鼠种组成看,黑线姬鼠为湖滩生境第一优势种(占比为59.46%),黄毛鼠(32.43%)次之;在滨湖农田黄毛鼠(52.63%)已替代黑线姬鼠(44.41%)成为第一优势种群。由于黄毛鼠体型更大、密度高,其成为第一优势种后的发展动态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