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初始质量为11.40 g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半循环水系统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试验,研究饲料中添加蟹源地衣芽孢杆菌ESB3活菌、灭活菌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来源于中华绒螯蟹肠道的地衣芽孢杆菌ESB3活菌(命名为低、中、高剂量组,实际剂量分别约为1.3×107 CFU/g、1.4×108 CFU/g、0.9×109 CFU/g)、灭活菌冻干粉(剂量约为108 CFU/g),配制5种饲料。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低剂量活菌可显著提高增重率(P<0.05),高剂量活菌提高增重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ESB3活菌可不同程度提高血细胞总数、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酚氧化酶活性、溶菌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高剂量活菌效果最好。ESB3灭活菌仅能显著提高溶菌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本试验条件下,ESB3活菌能明显提高中华绒螯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上述结果表明,蟹源地衣芽孢杆菌ESB3活菌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和免疫均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适宜剂量有差异;灭活菌单纯菌体刺激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对中华绒螯蟹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0(对照组)、1、3、6g/kg的剂量将嗜水气单胞菌海藻酸钠微胶囊冻干疫苗(菌含量为1.5×1012cfu/g)添加于基础饲料中投喂中华绒螯蟹7d,然后投喂对照组饲料。在停喂含疫苗的饲料后第0、1、2、3周,采样测定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SZ)活性,并在停喂含疫苗的饲料后第1周,以每千克体重1.2×107cfu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7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在停喂含疫苗的饲料后第0周和第3周,6g/kg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增加(P<0.05);在一些采样时段,3个试验组的血清SOD、PO及LSZ活性分别显著上升(P<0.05)。各试验组的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力明显增强。由此说明,投喂试验剂量的嗜水气单胞菌微胶囊疫苗能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机能。综合本试验结果并考虑添加成本,建议在生产中使用3g/kg的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1、5 g/kg的枯草芽孢杆茵海藻酸钠微胶囊冻干粉(活菌含量为2.2×1011 CFU/g),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中华绒螯蟹7 d,然后将两个试验组改投喂对照组饲料.在停喂试验组饲料后第0、1、2、3周,分别测定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血清酚氧化酶(PO)、溶茵酶(LSZ)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在停喂试验组饲料后第2周,以1.2×107 CFU/kg体重的剂量,体腔注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L99920菌株,记录接种10 d后中华绒螯蟹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在停喂试验组饲料后0周,5g /kg组的血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 g/kg组(P<0.05);在多数采样时间点,5 g/kg组的血清PO和LSZ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一些采样时间点.1 g/kg组的血清PO和LSZ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个试验组的血清ACP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蟹对嗜水气单胞茵的抵抗力明显增强.本研究表明,饲喂5 g/kg饲料剂量的枯草芽孢杆茵微胶囊制剂可增强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芽孢杆菌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35d断奶的长×大仔猪12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处理组每克日粮中分别含有0(对照)、0.6×107、1×107、2×107cfu枯草芽孢杆菌或0.3×107cfu地衣芽孢杆菌,以研究芽孢杆菌在保育仔猪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107cfu枯草芽孢组有降低饲料系数和促进仔猪生长的趋势,饲料系数较对照组降低了6.7%,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3.61%,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地衣芽孢杆菌显示出了一定抑制腹泻的趋势,但在促生长方面却表现出一定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饲料工业》2017,(16):37-40
以平均初始体重为(9.91±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探讨在幼蟹基础饲料(D0)中添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D1)对蟹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和角黄素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以及肌肉和全蟹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虾青素和角黄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水平(P<0.05),两组间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物(11)可以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代谢及毛皮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3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0只,平均体重为(1 767.94±174.20)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粪肠球菌。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109CFU/kg粪肠球菌显著提高了终末体重(P0.05);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9、1×1010CFU/kg粪肠球菌均显著提高了平均日增重(P0.05);饲粮中添加1×109、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1×109、1×1010CFU/kg粪肠球菌均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109CFU/kg粪肠球菌显著提高了蛋白质消化率(P0.05);饲粮中添加1×108、1×109、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1×109、1×1010CFU/kg粪肠球菌均显著提高了脂肪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9CFU/kg粪肠球菌均显著提高了氮沉积(P0.05)。4)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组绒毛长显著高于1×108CFU/kg粪肠球菌组,针绒比显著低于1×108CFU/kg粪肠球菌组(P0.05)。由此可见,冬毛期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9CFU/kg粪肠球菌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和毛皮品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制剂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及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192尾初始体重34.50 g左右的健康奥尼罗非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相同剂量(活菌含量为3.0×1011 cfu/kg 饲料)的汉逊德巴利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研究其对奥尼罗非鱼生长和营养物质表现消化率的影响.试验期为56 d.试验结果表明:枯革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可使臭尼罗非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12.27%和8.56%(P<0.0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10.92%和8.18%(P<0.05);饲料干物质表现消化率分别提高10.54%和10.07%(P<0.05).蛋白质表现消化率分别提高4.18%和3.63%(P<0.05);汉逊德巴利酵母对生长性能和饲料表现消化率无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剂量为3.0×1011 cfu/kg饲料的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能显著促进奥尼罗非鱼的生长和其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0、3、6、12、24、48和96mg/kg的7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1.32±0.1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及体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维生素B2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B2添加量达到12mg/kg时,其增重率达到最高(201.15%),显著高于0、3、48和96mg/kg试验组的151.97%、151.39%、155.83%和141.19%。幼蟹体内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维生素B2水平达到12mg/kg时达到最低。另外,饲料中维生素B2含量的变化并不能显著影响幼蟹肝胰腺中维生素B2积累量,但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2会显著抑制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根据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和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利用折线回归方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为8.25~10.02mg/kg。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镁添加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体成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5、3.0、4.5、6.0和7.5 g/kg镁(L-天门冬氨酸镁形式),制成镁含量实测值分别为0.98、1.43、3.40、4.79、6.65和7.98 g/kg的6种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2.97±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9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幼蟹。每组幼蟹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添加3.0 g/kg镁组幼蟹的增重率、存活率和全蟹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蟹日摄食率、饲料系数及全蟹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全蟹中镁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而钙含量则在未添加镁组最高,导致此组的钙镁比最高。幼蟹肝胰腺和血清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在添加3.0 g/kg镁组达到最高值,其肝胰腺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添加7.5 g/kg镁组(P<0.05),血清中GSH含量显著高于未添加镁组(P<0.05);血清和肝胰腺中丙二醛(M DA)含量则随着饲料中镁添加量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在添加3.0 g/kg镁组获得最低值,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由此得出,以L-天门冬氨酸镁为镁源,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0~4.5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生长效果较好;以肝胰腺中GSH含量为判据,采用二次回归模型进行拟合发现,当饲料中镁添加量为3.76 g/kg(饲料中镁含量为4.39 g/kg)时,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抗氧化能力最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肌肉组成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浓度(2.34×105、2.34×107CFU/100 g和2.34×109CFU/100 g)的枯草芽孢杆菌,养殖初始体重为0.62 g的方斑东风螺10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为2.34×109CFU/100 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有显著的提高(P0.05),增重率相对对照组提高了11.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脏体比、肥满度、存活率、肌肉体组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浓度为2.34×105CFU/100 g时,东风螺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17.8%(P0.05);添加浓度为2.34×109CFU/100 g时,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提高61.9%(P0.05),而添加浓度为2.34×107和2.34×109CFU/100 g时,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分别提高28.9%和94.6%(P0.05)。这些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34×109CFU/100 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方斑东风螺稚螺的生长性能和部分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由自制合理搭配的菌群发酵制得的牛粪为试验材料。一组(A池塘)为施无机肥和发酵牛粪,另一组(B池塘)为在养殖的过程中只施无机肥,养殖4个月。探讨发酵牛粪作为饲料和肥料对主养鳙鱼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发酵后,营养价值显著提高(P<0.05)。放养后,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的A池塘浮游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A池塘养殖的鳙鱼、鲢鱼和鲤鱼的生长性能均显著高于B池塘(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发酵牛粪与无机肥联合使用可有效主养鳙鱼。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株或双株益生菌补充剂对断奶仔兔饲料效率、生长性能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64只28 d断奶(公母各半)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S组)、1×10^7 cfu/g乳酸菌(LA组)及0.5×106枯草芽孢杆菌+0.5×10^7 cfu/g乳酸菌(BL组)。结果显示:LA组在42 d时体重显著增加(P<0.05),BL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LA组和BL组的干物质、有机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总能量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公兔回肠内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雌兔(P<0.05)。与对照组相比,BS组家兔肠道各节段的芽孢杆菌数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LA和BL组仔兔肠道乳酸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单独添加1×107 cfu/g乳杆菌或0.5×10^6 cfu/g枯草杆菌+0.5×10^7 cfu/g乳杆菌可以提高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营养物质消化率、盲肠发酵、饲料效率和生长性能。此外,仅添加乳杆菌的家兔肠道大肠菌群和粪便评分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或粪肠球菌对育成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60日龄、健康、雄性水貂70只,平均体重为(957.37±93.96)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和Ⅳ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1×10~(10)和1×10~(11)CFU/kg枯草芽孢杆菌,Ⅴ、Ⅵ和Ⅶ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8、1×10~9和1×10~(10)CFU/kg粪肠球菌。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Ⅲ组的末重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Ⅱ、Ⅲ和Ⅴ组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显著高于Ⅰ、Ⅳ、Ⅵ和Ⅶ组(P0.05);Ⅴ组的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Ⅰ和Ⅶ组(P0.05);各组间脂肪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Ⅳ、Ⅴ和Ⅵ组的粪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尿氮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各试验组的氮沉积均高于Ⅰ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和Ⅴ组的净蛋白质利用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的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高于Ⅰ组(P0.05)。由此可见,育成期水貂饲粮中添加1×10~(10)CFU/kg枯草芽孢杆菌或1×10~8CFU/kg粪肠球菌时,水貂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王振伟  郑黎静 《中国饲料》2021,1(8):113-116
文章旨在评估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稻谷副产物对其营养品质的影响,并探讨该原料对肉鸡生长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46.09±0.12)g的600只商品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稻谷副产物用1.5×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接种发酵48?h后,作为原料添加到肉鸡日粮中。对照组、T1~T3组肉鸡日粮分别添加0、60、120和180?g/kg微生物处理稻谷副产物。结果:稻谷副产物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9.77%(P<0.05),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29.77%(P<0.05)。T3组肉鸡22~42?d及1~42?d平均日采食量分别较其他组显著降低19.01%、19.93%和28.78%(P<0.05),12.65%、14.89%和20.46%(P<0.05)。但T3组肉鸡22~42?d饲料报酬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23.08%、24.67%和39.13%(P<0.05),1~42?d饲料报酬较其他组分别显著提高12.86%、14.49%和25.40%(P<0.05)。T3组肉鸡血清葡萄糖浓度较对照组和T1组分别显著提高11.67%和10.13%(P<0.05),而T3组血清尿酸含量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16.17%、12.64%和13.08%(P<0.05)。结论:用1.5×108?CFU/kg枯草芽孢杆菌处理稻谷加工副产物可以提高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水平。日粮中微生物处理稻谷副产物的添加水平达到18%时可以改善肉鸡饲料报酬。 [关键词]稻谷副产物|微生物处理|营养品质|肉鸡|生产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的饲用枯草芽孢杆菌对9~24周龄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及粪便特征的影响。将600头9周龄平均初始体重为(22.96±0.09)kg的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1和T2组肥猪分别饲喂基础日粮+100和200?mg/kg枯草芽孢杆菌(3×108?CFU/kg),试验共进行15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2组15?w育肥猪体重显著提高4.37%(P<0.05),同时T1和T2组1~15?w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3.81%和5.35%(P<0.05),饲料报酬分别显著提高4.44%和4.44%(P<0.05)。T1和T2组育肥猪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75%和9.37%(P<0.05),同时T1组育肥猪有机物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6.13%(P<0.05)。日粮添加100和200?mg/kg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显著降低6和15?w育肥猪粪便中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同时T1和T2组15?w育肥猪粪便中乳酸杆菌数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日粮添加100~200?mg/kg饲用枯草芽孢杆菌(3×108?CFU/kg)可改善9~24周龄育肥猪的饲料报酬,改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降低粪中氨气浓度和大肠杆菌数量。 [关键词]育肥猪|枯草芽孢杆菌|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粪便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芽孢杆菌制剂,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及胃肠道pH值的影响。选择35日龄断奶仔猪96头,按性别比例一致的原则,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每个重复为1栏。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75%1、.5%、3%的芽孢杆菌制剂(即日粮中含有的活菌数为0.66×1010、1.32×1010、2.64×1010 cfu/kg),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0.75%芽孢杆菌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胸腺器官指数,以0.75%芽孢杆菌制剂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空肠和盲肠pH值以0.75%芽孢杆菌制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制剂具有促进仔猪生长,降低胃肠道pH值,增强免疫器官指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饲粮添加不同生物制剂对杜寒杂交肉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平均体重约为32 kg的杜寒杂交F1代肉羊1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采用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添加21 mg/kg莫能菌素、4×109CFU/kg地衣芽孢杆菌、3.2×109CFU/kg酿酒酵母菌、1.1 g/kg复合生物制剂(地衣芽孢杆菌≥6×109CFU/g、酿酒酵母菌≥4×109CFU/g、碱性蛋白酶≥1 000 U/g)。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每2 d记录1次采食量,每20 d进行1次称重,当复合生物制剂组羊只的平均体重达到约50 kg时,每组选取10只羊进行屠宰,测定其屠宰性能、组织器官重量和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1)复合生物制剂组平均日增重、屠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和复合生物制剂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生物制剂组复胃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莫能菌素组(P0.05);地衣芽孢杆菌组、酿酒酵母菌组、复合生物制剂组小肠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莫能菌素组(P0.05)。3)酿酒酵母菌组肾脏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内脏器官重量占宰前活重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4)各组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得出,从作为饲料添加剂对肉羊生产性能作用效果来看,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可以替代莫能菌素,地衣芽孢杆菌好于酿酒酵母菌,复合生物制剂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生长性能和相关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248.13±4.71 g的锦鲤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小型循环水养殖池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对照组投喂无益生菌添加的普通商品饲料,试验组投喂在普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和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粪肠球菌(1∶1∶5)配制成的4组试验饲料,试验饲料的益生菌最终浓度为109 CFU/mL。结果表明,单一菌种或复合菌种的益生菌对锦鲤幼鱼的生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且对各组血液中酚氧化酶原(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system,proPO)、溶菌酶(lysozyme,LZM)和肝脏中抗菌肽(hepcidin)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对各组肠道中GST相对表达量有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益生菌效果最好,增重率最高为38.13%,特定生长率提高25.58%,血液中proPO和LZM相对表达量分别升高3倍和2倍之多(P<0.05),肠道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相对表达量升高了32.45%(P<0.05),肝脏中Hepc相对表达量升高了76.82%(P<0.05)。试验结果提示,在饲料中添加单一/复合益生菌,均可有效提高锦鲤幼鱼的生长性能,以复合益生菌使用效果更好,且proPO、LZM、GST和Hepc免疫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均高于对照组,可见枯草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粪肠球菌可以作为益生菌应用于锦鲤养殖。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乳酸杆菌对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乳酸杆菌含量为0(A01、A02对照组)、2×108cfu/kg(A11、A12)、4×108cfu/kg(A21、A22)、6×108cfu/kg(A31、A32)、8×108cfu/kg(A41、A42),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28.0℃的条件下,选取平均尾重(8.25±0.15)g黄河鲤和建鲤正反交F1各600尾,随机分为10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56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乳酸杆菌组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水平在6×108cfu/kg时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大,且反交F1生长较快,饵料系数最低,添加水平再增加,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加;以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为指标,采用二次多项式分析表明,黄河鲤、建鲤正反交F1饲料中乳酸杆菌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8~6.0)×108cfu/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