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抗锥虫新药—锥-46亚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锥-46以每次4mg/kg剂量对大鼠肌肉注射,连续给药14天,总量达56mg/kg,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组织学和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每天8mg/kg剂量肌肉注射,连续14天,总量达112mg/kg,试验鼠仍无死亡。两种剂量各自总和已分别超过锥-46的LD_(50)和LD_(100)(大鼠LD_(50)为44.6±2.8mg/kg,LD_(100)为70mg/kg),提示锥-46无明显蓄积毒作用。高剂量(每天10mg/kg)肌注给药连续14天,才可使大鼠的肝、脾、肾发生严重病变,出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减少以及摄食量、增重率下降等征候,提示锥-46对动物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是肝、脾、肾及红细胞。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新制剂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的安全性,本研究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溶血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和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兽药新制剂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小鼠肌肉注射LD_(50)为4.81 mg/kg,LD_(50)的95%可信限为4.50~5.53 mg/kg;该注射液在4 h内不产生溶血现象;肌肉注射部位及周围组织均未见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肌肉注射部位充血范围0.5 cm×1 cm;以相当于临床用量2倍的剂量涂抹皮肤,停药后1、24、48、72 h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对肝脏和肾脏组织学观察表明,治疗剂量和中剂量组肝脏和肾脏组织结构清晰,而高剂量组肾小球内有大量出血,肾间质出现坏死,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融合,肝血窦间有大量出血。综上,环丙-林可霉素长效注射液按照治疗剂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盐霉素为抗球虫药物,可用作鸡的饲料添加剂。本文选用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为指标检测其遗传毒性。一、小鼠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1.动物:ICR 雄性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0±2克。2.药物和剂量:盐霉素由本院抗生素提供(批号25-11,25-85-2,含量90μ/mg),以1/5LD_(50)(40mg/kg)作高剂量,1/10LD_(50)(20mg/kg)作中剂量,1/20LD_(50)  相似文献   

4.
用灌胃法给予小鼠安定2.5、12.5、25.0mg/kg后,在热应激(45±1℃)和冷应激(-5±1℃)条件下,给予安定2.5 mg/kg的给药应激组小鼠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无差别;而12.5、25.0 mg/kg的给药应激组的存活时间与应激对照组比较,热应激小鼠存活时间延长,而冷应激小鼠的存活时间缩短。安定(12.5 mg/kg)可明显抑制热(38±1℃)应激10min和冷(-5±1℃)应激5min条件下小鼠血浆皮质酮的升高,而当热应激(38±1℃)时间延长至60min,冷应激(-5±1℃)延长至30min时,安定对应激导致的小鼠血浆皮质酮升高则无作用。安定(12.5mg/kg)对热(38±1℃)应激60min引起的小鼠皮质醛固酮、甲状腺素T_4的变化也无明显影响。在热(38±1℃)应激30min的条件下,肌肉注射安定10mg/kg的给药应激组大鼠,血清肌酐,脲氮、谷草转氨酶(SGOT)、谷丙转氨酶(SGPT)明显升高,而应激对照组仅有血清肌酐,SGOT的升高。总之,安定对动物抗环境热和冷应激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松萝酸粗提物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试验选用100只健康的体质量为(19.67±1.38)g昆明小鼠,按Bliss法进行预试验和正式试验,分别找出各样品LD_(100)值(绝对致死量)、LD_0值(最大耐受剂量)、r值、LD_(50)(半数致死量)及LD_(50)的95%可信限。松萝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小鼠LD_0和LD_(100)结果分别为50和150 mg/kg,LD_(50)结果为79.32 mg/kg,LD_(50)的95%可信限为72.78~86.46 mg/kg。解剖观察结果为高剂量的松萝酸可使雌雄小鼠心脏表面出现白点、肝发黄和肾发青,且所有上述脏器出现肿大,甚至出现小面积水泡。精神状态表现为低剂量松萝酸组小鼠精神明朗、被毛光滑、呼吸平缓、活泼及食欲正常;高剂量精神极度萎靡、耸毛、呼吸急促、卷缩不动和基本上不吃不喝,临死前出现全身抽搐,四肢呈游泳状,而后死亡。从临床试验得知,剂量为50.00 mg/kg时,在试验期内小鼠无死亡现象,1 h后未死亡小鼠症状逐渐减轻,而后基本恢复正常,开始正常进食和饮水。以上试验结果说明,松萝酸为低毒化合物,高剂量的松萝酸对小鼠肝、心脏、肾和肺有一定的损伤,但持续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核试验观察“棘防E号”对小鼠骨髓细胞遗传毒性作用和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棘防E号”剂量为1/2 LD50(1 404 mg/kg)、1/4LD50(702 mg/kg)、1/8 LD50(352 mg/kg)时微核率分别为(140.27±4.71)%、(64.04±3.07)%、(42.01±1.99)%。其中1/2 LD50(1 404mg/kg)剂量组的微核率是阴性对照组的3.2倍,说明“棘防E号”的剂量超过1/2 LD50以上时对小白鼠骨髓细胞有一定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国产敌百虫对小白鼠腹腔注射的LD_(50)剂量为450mg/kg,口服LD_(50)剂量为660mg/kg。雌雄小白鼠对敌百虫毒性的敏感性,无性别差异。敌百虫水溶液在室溫下貯放42天后,毒性明显增加。二、硫酸阿託品10mg/kg,PAM50mg/kg 阿託品10mg/kg,尼可他米120mg/kg 阿託品10mg/kg,五甲烯四氮唑30mg/kg 阿託晶10mg/kg对接受中毒量敌百虫的小白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們能分別将敌百虫的急性LD_(50)剂量提高到618、1300、1312和1217mg/kg。三、鸡、鴨对敌百虫的毒性非常敏感,口服LD_(50)剂量分別为46.6和44.8 mg/kg。猫腹胜注射的絕对致死量为300mg/kg。各种家畜口服敌百虫的中毒量为:猪65、羊200、牛100、馬50mg/kg;肌肉注射的中毒量为:猪50、羊65mg/kg。口服敌百虫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現于消化系統。肌肉注射敌百虫,在羊呼吸系統和注射局部的反应甚为强烈。四、根据驅虫功效和反应程度,作者建議口服比注射給药安全,推荐的口服驅虫剂量为,猪100mg/kg,羊100mg/kg,牛50—100mg/kg,馬30mg/kg。五、敌百虫的驅虫作用量对蠕虫直接发生作用,并非由于增强宿主的腸道蠕动所致。  相似文献   

8.
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眼刺激性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桔皮有效成分对小鼠口服LD_(50)为1578.0±268.2mg/kg,腹腔注射LD_(50)为379.7±36.0mg/kg;浓度为0.1%时对兔眼无刺激作用;Ames试验,桔皮有效成分对TA_(97)、TA_(93)、TA_(100)和TA_(102)的回变菌落数与其自发回变菌落数相近,无剂量效应关系;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各试验组微核率(1.8‰~2.3‰)均在正常范围内,精子畸形试验,各试验组精子畸形率(1.72%~2.04%)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桔皮提取物有效成分无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中草药千里光超微粉的急性毒性及其镇痛效果。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千里光超微粉对昆明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评价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以确定其镇痛剂量;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考察千里光超微粉的镇痛效果,分别取昆明小鼠40只,随机等分为5组,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醋酸扭体法阳性对照组,强痛定作为热板法阳性对照组,设千里光超微粉高剂量组(360 mg/kg)、中剂量组(180 mg/kg)和低剂量组(90 mg/kg),给小鼠连续灌胃给药7 d。结果:千里光超微粉对昆明小鼠的口服LD_(50)为2 925.50 mg/kg,95%可信限为2 591.05~3 303.12 mg/kg;千里光超微粉能提高热板法、醋酸扭体法中小鼠的痛阈值,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千里光超微粉属于低毒物质,在安全剂量内,千里光超微粉具有较明显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乳黄消口服液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安全性,为后期确定临床应用剂量提供一定的参考,试验采用半数致死量(LD_(50))法、最大给药量法、最大耐受量法和亚慢性毒性试验来评价其毒性。结果表明:小鼠的LD_(50)32 000 mg/kg;小鼠给予最大给药量后死亡率为20%,未死亡小鼠饮食、饮水正常;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50 000 mg/kg,是奶牛临床使用的75倍;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乳黄消口服液各组大鼠体重、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和对照组比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器官组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说明乳黄消口服液实际无毒,可为乳黄消口服液在奶牛临床上的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鼠进行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应用的急性毒效应评价,初步探讨这2种抗菌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以期为进一步评价其安全指标提供可靠依据。经查证,硫酸卡那霉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1 973.95 mg/kg,其95%可信限为1 969.22~1 978.71 mg/kg;氟苯尼考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636.68 mg/kg,其95%可信限为538.5~735.1 mg/kg,该试验利用等效应线图法求出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用药时的LD_(50)。试验表明,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用药中,硫酸卡那霉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510.51mg/kg,其95%可信限为437.52~595.66 mg/kg;氟苯尼考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_(50)为765.60 mg/kg,其95%可信限为656.15~893.31 mg/kg。结果显示,硫酸卡那霉素和氟苯尼考联合应用后的LD_(50)剂量直线交点落在95%可信限上限之外,即这2种抗菌药的联合用药产生毒效应颉颃,初步认为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棘防E号”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昆明种小鼠经口灌服“棘防E号”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按简化机率单位法测得“棘防E号”对小鼠的LD_(50)为2 808 mg/kg;LD_(50)的95%的可信限为2 015~3 905 mg/kg,表明“棘防E号”为低毒物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三氮脒及含苯磺酰胺结构单元的新型三氮脒衍生物在不同给药方式下对小鼠的毒性,以评估两种药物的安全性,根据改良寇氏法测定三氮脒及三氮脒衍生物在不同给药方式下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及95%的可信限,给药方式分为腹腔注射和皮下注射两种。试验结果显示,腹腔注射时三氮脒和新型衍生物的LD_(50)分别为235.0 mg/kg、251.8 mg/kg,95%可信限为157.0~351.7 mg/kg、168.6~376.0 mg/kg;皮下注射时三氮脒的LD_(50)为257.6 mg/kg,95%可信限为171.2~387.8 mg/kg,新型衍生物的LD_(50)500.0 mg/kg。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新合成的衍生物其毒性和三氮脒相比,仅皮下注射时LD_(50)显著降低。对含苯磺酰胺结构单元的新型三氮脒衍生物的研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克隆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深入观察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的形成,将伊氏锥虫浙江水牛株克隆,克隆繁殖后的虫体一部分作为原种对照组,即C01组;一部分虫体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再用安锥赛亚治疗剂量治疗该小鼠,使其伊氏锥虫对安锥赛产生7个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组,即C1~C7组;另一部分虫体也连续经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小鼠,作为伴随C7的同步繁殖组,即不用药物的C02组.结果C01、C02、C1~C7组所用安锥赛剂量依次为0、0、6、16、40、80、196、406、638mg/kg,它们经小鼠传代数依次为0、28、1、3、6、9、15、22、28代.用体外生长繁殖抑制法测得它们的ICs0值依次为0.015 50、0.016 87、0.082 60、0.102 37、1.409 29、1.922 90、9.923 30、23.563 00、43.84000.结果表明,安锥赛亚治疗剂量与伊氏锥虫抗药性的IC50值呈曲线关系,从C1到C4的IC50值上升较缓慢,从C4后的ICs0值上升较快,并且几乎呈直线上升;伊氏锥虫所经小鼠的代数与它们的IC50值的关系呈抛物线型,从C1到C4的ICs0值上升很慢,C4以后的IC50值上升很快.用体内试验测试C01~C4组的CD100值,每个组感染35只小鼠,每只小鼠接种1.0×104条锥虫,其中30只小鼠分为安锥赛的3个剂量治疗小组,另5只小鼠为不治疗对照组.结果C01组和C1组的CD100值分别为7.0、13.0 mg/kg,这表明C1组只经1代免疫抑制小鼠,注射安锥赛剂量3×2 mg/kg,就使该组伊氏锥虫对安锥赛的抗药性提高了6 mg/kg,并且它们的IC50值C1是C01的6.6倍.C2、C3和C4组由于抗药性程度过高均不能治愈,因此尚未测到它们的CD100值.这些结果表明,伊氏锥虫经免疫抑制小鼠对安锥赛产生抗药性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相似文献   

15.
按简化寇氏(karber)法作喹烯酮口服急性毒性试验。对大白鼠的 LD_(50)为8178.996mg/kg,95%可信限为7473.086~8298.508mg/kg;对小白鼠的 LD_(50)为14397.928mg/kg,95%可信限为13372.112~15502.438m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小鼠和大鼠的毒理试验,考察桉薄溶液的安全性。方法:(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以0、3 932、4 915、6 144、7 680、9600、12000μL/kg剂量,单次给药后,连续观察两周;(2)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分别以0、2000、2800、3600μL/kg的剂量,连续给药28d。结果:(1)高剂量的桉薄溶液影响大鼠的生长水平;(2)小鼠的LD_(50)为7823.6μL/kg;(3)各组大鼠的血液学指标均无异常,但高剂量组大鼠的ALT和BUN以及肾脏指数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各组大鼠的病理组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SDM′对不同体重的猪采用单剂量给药,并按不同给药途径(静注、肌注、口服)与不 同的药物剂型、剂量分成6个组。给药后在不同时间时采血,然后分析血液中游离磺胺浓度。 通过测定的药时数据进行动力学分析。静注给药各组选用二字模型,肌注、口服给药各组选 用有吸收单室模型描述。 静注给药各组的t~1/_2β和tcp(ther)值,第二组(剂量50mg/kg,体重43.0±4.1kg)分别为 15.15±2.82h,17.98±3.34h;第二组(100mg/kg,11.3±2.5kg)分别为13.44±5.75h, 23.79±12.17h;第三组(100mg/kg,75.5±3.3kg)分别为17.59±2.10h,34.11±4.84h。 肌注给药(50mg/kg,56.0±6.2kg)吸收快而维持有效浓度时间短,Ka值为 2.3269± 1.0742,tcp(ther)值为9.79±2.12h。口服给药吸收慢,有效浓度维持时间较肌注长。胶囊剂 的吸收优于混悬剂,Ka值分别为0.3545±0.1426,0.2747±0.0666,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也较 混悬剂长,tcp(ther)值分别为17.93±1.38h,11.02±5.65h。 结果表明,SDM′在临床上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以静注给药最好,具有初始浓度高和维持 有效浓度时间长的优点,适用于治疗急性感染。口服和肌注给药仅能维持较低的血药浓度。 在不同体重猪的比较试验中,SDM′在幼猪比大猪分布快、排泄快。 本文还根据单剂量给药的研究,推算多剂量  相似文献   

18.
清宫液2号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测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先经预试验确定最小致死量(Dn)和全致死量(Dm),根据结果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清宫液2号每千克体重16500 mg、20000 mg、24000 mg和30000 mg剂量组和生理盐水每千克体重60 mL剂量组,采用改良寇氏法,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7 d,确定清宫液2号的急性毒性,并测定清宫液2号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结果表明,小鼠腹腔注射清宫液2号的LD50为(23248.77±692.60)mg/kg,该值大于5000 mg/kg,所以清宫液2号为实际无毒物质,对小鼠腹腔注射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评估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口服急性毒性,使用OECD修订的改良上下法(UDP)测定半数致死量(LD_(50)),通过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临床化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在急性暴露下氟苯尼考预混剂对Wistar大鼠的生物系统和主要器官的不良影响。根据氟苯尼考的LD_(50)5 000 mg/kg,选择上下法的限度试验,使用固定数量(5只)的动物,给药剂量为2 000 mg/kg,连续观察14 d,记录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并由AOT425StatPgm程序计算得到LD_(50),另外用3只大鼠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5只大鼠均未死亡,LD_(50)2 000 mg/kg;试验期间,给药组未表现出可见的毒性反应迹象;与对照组相比,给药组的血液学参数无显著性变化;在临床化学检查中,给药组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制剂对肝脏存在毒性损伤;剖检观察中无明显的眼观变化,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组对主要器官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及十二指肠均无毒性损伤作用,暂无法确定其毒性靶器官。结果表明,氟苯尼考预混剂在安全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更多的毒性信息仍需进行长期毒性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对硫酸头孢喹肟进行了大、小鼠经口的急性毒性试验和猪肌肉注射硫酸头孢喹肟的安全性研究。选用SD大鼠和ICR小鼠各30只,其经口LD50均大于5 000 mg/kg。随机挑选健康猪12头,分为3组,按2 mg/kg、6 mg/kg和10 mg/kg剂量颈部肌肉注射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5 d。对其给药前后的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并每天观察给药后动物临床表现。试验结果显示: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在2~10 mg/kg剂量范围对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动物给药后采食、行动、呼吸和排泄均未见异常,注射部位未见肿胀结块等现象,除10 mg/kg剂量组动物出现短时疼痛反应外,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