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杂红316(原名"H316")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品系152和P91为亲本,从数十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优组合H316(F1),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和红引135增产26.1%和56.0%;干茎产量达21348.45 kg/h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6.6%;H316(F1)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171.31kg/hm2,比对照增产14.18%,增产极显著;在全国红麻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9.5kg/hm2,比对照中红麻10号增产12.56%;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为株高405.98cm、茎粗1.89cm、纤维鲜皮厚度1.24mm、干皮精洗率60.85%、平均笨麻率11.95%;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为275m/g,纤维强力为332N,均优于对照;该品种经人工接种炭'疽病茵鉴定.烂头率为0.7%、病情指数为10.8,其抗病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表明中杂红H316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 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 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 H305F2分别比 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 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 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 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 ,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 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型杂交红麻中杂红305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德芳  陈安国 《中国麻业》2005,27(5):221-226
中杂红305(原名“H305”)系利用外观性状茎色、叶型相似、经济性状互补性强的红麻良种为亲本,从数十个组合中筛选出杂种F1、F2代均可利用的超高产型抗病优质杂交组合。在入选的杂交红麻杂优组合F1、F2代的杂种组合比较中,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在比较试验中,其中超高产型杂优组合H305F2分别比KB2、74—3增产23.97%、33.47%,达极显著水平,居首位。在1999—2000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H305(F2)平均纤维产量3691.5kg/hm^2,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2.1%,居首位,较对照和其它参试新品种增产显著。平均干茎产量20289kg/hm^2,较对照增产26.5%,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89支,强力474牛顿,优于对照品种。采用硫酸盐法制浆,H305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47.9%,高于对照。人工接茵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23.5,烂头率为1.8%,属于高抗类型。表明中杂红H305是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新组合。红麻超高产型杂种二代的利用可大大降低种子成本,不仅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成为可能,而且可显著提高麻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分析了8个红麻杂优组合一、二代的优势表现.试验表明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型杂优组合H305F2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74-3、红引135分别增产23.97%、33.47%、53.4 %,达极显著水准.在全国红麻区试中,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8.08%,较对照和其它所有参试新品种极显著的增产,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生物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其前景非常广阔.红麻化学杀雄制种为红麻超高产型一、二代优势利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这说明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优化红麻种子结构和达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分析了 8个红麻杂优组合一、二代的优势表现。试验表明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型杂优组合 H30 5 F2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 KB2、74— 3、红引 135分别增产 2 3.97%、33.47%、5 3.4%,达极显著水准。在全国红麻区试中 ,比对照红引 135平均增产 2 8.0 8%,较对照和其它所有参试新品种极显著的增产 ,表现出植株高大 ,皮较厚 ,有效株数多 ,生物产量和出麻率均高 ,抗病性强 ,纤维品质好 ,其前景非常广阔。红麻化学杀雄制种为红麻超高产型一、二代优势利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 ,这说明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 ,而且也是优化红麻种子结构和达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红麻超高产型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产量性状,抗病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分析了8个红麻杂优组合一、二代的优势表现,试验表明杂优组合的一,二代的优势是显著的,其中超高型杂优组合H305F2在比较试验中分别比KB2,74-3,红引135分别增产23.97%,33.47%,53.4%,达极显著水准,在全国红麻区试中,比对照红引135平均增产28.08%,较对照和其它所有参试新品种极显著的增产,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生物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其前景非常广阔,红麻化学杀雄制种为红麻超高产型一,二代优势利用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快速,简便的制种方法,这说明红麻杂种优势的利用不仅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成为可能,而且也是优化红麻种子结构和达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红麻新品种H318出苗早、生长速度快、现蕾与开花特迟,植株高大粗壮,整齐度好,纤维产量高,抗旱、抗倒伏等性能明显地优于对照中红麻10号,平均纤维产量(干生皮)达到6589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97%,达到了差异极显著水平,特别适宜于在安徽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中红麻 12 号(原名"SCS11-D4")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71×非洲红麻)F1与国内抗病特异育种材料SCS1复合杂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红茎、裂叶型、不早花.在 1999-2000 年全国红麻主产区的六省七点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 3565.5kg/hm2,比对照红引 135 平均增产 17.9%.在新品系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较对照极显著增产,干茎产量 19009.5/hm2,较对照增产 18.6%,表现出植株高大.皮较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纤维品质经农业部麻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70支,强力482牛顿,符合纺织要求.采用硫酸盐法制浆.SCS11-04 的平均干茎纸浆得率为 47.3%,高于对照.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 31.9,烂头率为 7.9%,属于高抗类型.并于2006年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9.
中红麻11号(原名"KB11")系利用国外优良红麻种质"EV41"与国内抗病材料"72-3"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不早花裂叶型红麻新品种.在1993-1994年湖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332.75kg/hm2,比对照湘红麻1号(7804)3723.00kg/hm2增产16.4%(春播);在1997-1998年全国红麻区试中平均纤维产量3732.75kg/hm2,比新对照粤74-3增产15.9%,居首位;干茎产量比对照青皮三号平均增产23.6%,其增产幅度均达极显著水平.KB11的韧皮含量和硫酸盐纸浆得率比对照青皮三号提高3.3和0.22个百分点,也高于74-3;束纤维品质、单纤维长度和抗炭疽病性亦优于对照品种,抗倒性明显强于对照,表明"KB11"是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造纸兼用的红麻优良新品种,经在全国示范试种,深受麻农欢迎.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应性广红麻新品种"中红麻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项,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项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项,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11.
彭忠华 《玉米科学》2007,15(Z1):045-045
贵农318是贵州大学玉米所以自选系P1811为母本,自选系us-15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经过4年的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贵州省两年区域试验中该品种比对照遵玉3号平均增产5.5%。贵农318幼苗早发性强,植株生长健壮,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强,产量高。  相似文献   

12.
高产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安两优3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两优318是以两用核不育系安湘S与恢复系R318配组育成的高产两系杂交晚籼新组合.该组合产量一般7.50~8.25 t/hm2,全生育期116.9 d,比汕优64长3~4 d,米质较优,抗性强于汕优64.分别于2001年10月和2003年12月通过江西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河南息县三年的红麻品种比较试验,二年的生产试验,中杂红318在息县种植表现适应性好、抗病、抗倒伏、耐渍、植株高大挺拔、上下粗细均匀、不早花、麻皮厚、有效株数多、产量高而且稳定,一般每公顷产量3600-3900公斤,最高可达7870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粤74-3、青皮3号等增产幅度大,效果极为显著.中杂红318是我县比较理想的换代新品种,适于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9,(6):83-84
蓉11优318是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用自育的恢复系乐恢318与成都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不育系蓉11A配组育成的高产稳产中熟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2018年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探讨了华杂棉H318在湖北棉区实现棉花极产的可行性及配套关键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对华杂棉H318正、反交F1及正交F2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正、反交F1间在产量和纤维品质主要性状方面均差异不显著,表明这些性状主要以核基因遗传的方式存在。华杂棉H318 正交F2子、皮棉产量比正交F1分别下降4.2%和7.1%,比鄂杂棉10号低3.76%和6.7%,均差异不显著。华杂棉H318 正交F2代群体纤维品质主要指标除比强度呈下降趋势外,纤维长度等其他指标与正交F1差异不明显。华杂棉H318正交F2个体间发生分离,产量性状的变异大于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7.
H318在沿海棉区密肥调组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采用3414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水平、化控时缩节安用量对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H318的产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通过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以明确影响H318在沿海地区生长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密度30 000株/hm2、纯氮300 kg/hm2、缩节安150 g/hm2的条件下,H318子棉产量最高,达4 965 kg/hm2;模拟结果进一步表明,在密度为40 275株/hm2、施纯氮418.5 kg/hm2时,H318子棉产量有最大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