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目前,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仍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国外先后筛选出苯菌灵,有效霉素A等己在生产上应用,国内仅有井岗霉素防治效果较好。为克服药剂品种单一的局面,笔者于1987年用灭病威、粉锈宁、井岗霉素粉剂作防治水稻纹枮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23%宝穗胶悬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我们于1998年在早稻抛秧田和单季晚稻移栽田分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防治早稻抛秧田纹枯病试验试验在湖州市菱湖区重兆镇双环农业园区进行。设667m2用宝穗23%胶悬剂...  相似文献   

3.
水稻紫鞘病是一种新病害。作者将病株分为0~3级,以百穗实粒干重为统计量,分别在常规早 稻和单季杂交稻上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所定分级标准是适当的;紫鞘病可致早稻产量平均损失13.6%, 单季杂交稻产量平均损失14.1%。紫鞘病主要是通过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减产的。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是全州县水稻生产中的常见病害之一,每年早晚稻发生面积48000ha左右。近年来,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及水稻生产安全。为了寻找有效药剂和指导大田防治,2013年上半年,全州县植保站在早稻进行了几种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井岗霉素控制稻纹枯病效果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岗霉素防治早稻纹枯病,其控病效果与施药时病情基数和控病时间有关,早稻纹枯病的防治以施药1~2次为宜,一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抽穗期,其控病效果为63%~74%,两次施药适期为孕穗至灌浆期,控病效果为86%~93%,不同施药措施对纹枯病控制效果与经济效益都有显著影响,用药次数一般不必超过两次。  相似文献   

6.
水稻纹枯病药剂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耕作制度、种植结构调整,使水稻纹枯病发生早,为害加重的新情况,研究改进了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技术。在充分发挥农业措施控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药剂防治策略。第一次药剂防治期提早至始病期(病丛率3%-5%),第二次药剂防治加大用药量,每667m2用20%井冈霉素SP50g,较传统的方法提高了纹枯病防治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7.
1982年盐城市用粉锈宁防治水稻穗期多种病害,连续3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此药对水稻多种病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每亩用纯药7克,保产率达8—9%,比未防治的对照区,每亩可增产稻谷80斤以上,投入和产出之比为1:18。1985年全省防病示范面积达115万亩。 粉锈宁对水稻纹枯病、云形病、叶尖枯病、叶黑肿病、鞘腐病、紫秆病、稻曲病、粒黑  相似文献   

8.
水稻紫鞘病的病原与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然 《植物保护》1982,8(2):12-12
紫鞘病是水稻生产上出现的一个新问题,1974年早稻抽穗期间,江苏镇江、苏州等地区的二九青、矮南早一号品种,其剑叶叶鞘上普遍发生紫褐色斑块,许多田紫鞘株率达60%以上。叶鞘变紫,引起叶片早衰枯黄,光合能力减弱,结果不实率增加,千粒重降低。近几年,杂交水稻在各地迅速发展,杂交稻的紫鞘、烂鞘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9.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10.
早稻纹枯病在我县随着扩大种植矮杆阔叶型品种和施肥水平的提高,已成为早稻生产上主要病害。它的发生、流行虽受菌源、天气、品种和栽培条件等多种因子所影响,但决定纹枯病发生迟早、程度轻重的关键在于气象。因此,根据气象预测病情消长,对于主动防治具有一定意义。一、病害发生期自一九七三年以来自然观察圃多数年份始病于六月上、中旬,少数年份始病于六月下旬。病害扩展期(即盛期)大多于六月底~七月初出现,个别年份出现在七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水稻紫鞘病进行了防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以80%“402”效果最好,防效达79%,用60%防霉宝75克/亩加水32.5公斤于孕穗期,齐穗期各喷1次,防效达91.1%,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效达93.1%。  相似文献   

12.
周述尹 《植物保护》1988,14(5):25-26
通过分期喷药,对照生育期及病情消长的系统观察资料得出:药剂防治纹枯病的药效期,与水稻产量形成期和病害盛发期等,3期吻合天数的长短,与防病保产效果成正相关。由此认为,早稻纹枯病用井冈霉素防治1次的最佳喷药期,应选喷后药效期与产  相似文献   

13.
林代福 《植物保护》1991,17(4):45-45
近年来,有人反映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效果不佳。原因在于喷药时间未选择好,人们防治纹枯病大都习惯安排在水稻的孕穗至破口阶段进行。根据作者观察调查,这一时期纹枯病正处于盛发扩展阶段。有些田块甚至发病已很严重。此时田间菌量大、侵染源多,防治为时已晚,笔者于1990年做了不同时期施用井冈霉素防治早稻纹枯病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稻曲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667m2 150 mL分别于破口前7d和破口期施2次药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效果最好,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667m2 15 mL比较,稻曲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常用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纹枯病是宝应县水稻上的重要病害,常年为中等以上发生,每年发生面积在5.3万hm2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目前宝应县农药市场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药剂很多,为了解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宝应县植保植检站于2010年选用生产中常用药剂对水稻纹枯病进行了防治对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生产上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安全药剂,于2014年8月在田间进行了防治纹枯病10种药利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类和噻呋酰胺类复配剂防效突出。24%密菌酯·己唑醇悬浮剂20 mL/667m~2、24%噻呋·咪鲜胺悬浮剂30 mL/667m~2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株防效超过或接近85%,病指防效均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叶枯灵(原名渝-7802)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一种新药剂,室内测定表明,25%叶枯灵250~500倍液对水稻细条病菌具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经盆栽及大田试验表明,叶枯灵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25%叶枯灵250倍液的大田防治效果可达74.86%以上,优于20%叶青双500倍液的防治效果。是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较有潜力的新药剂。  相似文献   

18.
我市为中稻区,杂交稻种植面积占50%以上,孕穗期后,纹枯病、云形病、叶尖桔病、叶黑肿病、鞘腐病、紫秆病、稻曲病、粒黑粉病等常相继发生,且早衰现象明显。1982—1983年曾用粉锈宁进行防病防衰试探性试验,发现有效。1984年组成协作组,对粉锈宁在中稻上的防病对象和效果、施用技术、防衰增产效应等开展了室内测定,和田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我们进行了禾枯灵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设在山庄乡山庄村的晚稻田里,供试品种为荆糯6号,供试药剂为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江苏农学院农药实验厂和东台市农用药剂厂生产)和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浙江桐庐农药厂生产)。2.试验设四个处理:(”l)亩用物%未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759防治二次;(2)亩用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徽粉剂759防治2次;(3)亩用29/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259防治1次;(4)清水对照。8月23日(水稻孕穗末期)施第!次药,8月3O日施第2次药,每次用水量为50kB/亩。采…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当前我国玉米大、小斑病已得到控制,但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及病毒病等病害仍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上述病害生产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