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综述了糯玉米的由来和我国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分析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糯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提出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是我国较早进行鲜食糯玉米育种的单位之一,已育成了具有特色的系列糯玉米品种16个,建立了遗传基础广泛的种质资源基因库,并对糯玉米育种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形成了独特的"分离小群体法"选系方法,构建了"通系5类群×衡白522类群"等糯玉米杂优模式。其育成的苏玉糯1、2、5号等系列特色糯玉米品种先后成为江、浙、沪、广东、福建等省市和国家级的主栽糯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糯玉米育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甜玉米、糯玉米互为种源可扩展二者的种质资源,为甜玉米、糯玉米育种开拓了新思路。文章针对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系5和衡白522是国内最早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其组配的苏玉糯1号为国内首个国家级审定的糯玉米杂交种。苏玉糯1号的选育和推广、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对我国糯玉米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应用情况,利用它们作为种质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已广泛地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对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理想株型的要求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基于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种质创新、种质新类群建立及自交系选育的3种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膳食结构已从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发展。开发利用糯玉米种质资源 ,培育糯质玉米新品种 ,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我国目前引进和保存的黑糯玉米资源数量少 ,且产量低、抗性差 ,难于在生产上开发利用。对黑糯玉米资源的改良和创新 ,培育优质、高产、抗病、黑色糯玉米新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 995年 ,笔者开始引进黑糯玉米种质资源 ,通过种质导入 ,把黑糯玉米种质资源的优良品质性状和普通玉米种质资源的丰产性、抗病性结合起来 ,通过定向选择 ,创造出新的糯玉米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分析糯玉米产业化前景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对甘肃省发展糯玉米提出几点建议:拓宽种质基础、加快种质改良;制定正确的育种目标,把握育种主导方向;重视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快速选育新品种;加速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8.
鲜食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以食用或加工其青果穗为目的,在制订育种目标时须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粒色、熟期和抗病虫性等因素;依据基础材料与育种技术手段的不同,选育自交系方法有5种:自然授粉品种资源选系、优良糯玉米杂交种选系、杂(回)交转育法选系、群体改良选系和新技术选系;在新组合筛选时,需注重果穗外观商品性和口感品质的选择;通过常规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拓宽种质资源,加强品质鉴定技术和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糯玉米育种取得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甜加糯玉米是我国首创的鲜食玉米新类型,综合了甜玉米和糯玉米优点,果穗上甜、糯粒随机相间排列,口感既甜又糯,近年来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已成为鲜食玉米发展的趋势与重点。我国育种人员通过聚合玉米胚乳淀粉合成途径中的甜质基因和糯质基因,形成甜糯双(多)隐性自交系,再与糯玉米自交系或彼此间杂交组配,杂交后代产生显隐性基因分离,从而实现同一个果穗上同时出现甜、糯粒。甜加糯玉米的育种发展迅速,目前已构建起“传统育种方法(甜、糯玉米杂交组配法和甜加糯玉米二环系选育法)+ 现代育种手段(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甜加糯玉米育种体系,育成品种向多样化、优质化、特色化、功能化方向发展。甜加糯玉米因产值高、生产周期短、可灵活搭配种植茬口,市场需求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然而由于存在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狭窄、繁殖和制种成本较高、品质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保鲜加工技术亟待创新等制约因素,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阻碍了甜加糯玉米产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甜加糯玉米育种理论基础、育种发展历程、品种审定情况、种植分布、种植模式和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核心瓶颈及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甜加糯玉米育种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糯玉米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糯玉米(Zea mays L.ceretina kulesh)又称蜡质玉米,是一种大众食品,其鲜果穗可用作鲜食或加工,子粒和茎秆可作粮食、饲料。我国是糯玉米的起源地,也是糯玉米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从表型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分子水平及遗传育种等方面综述了我国糯玉米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糯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创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甜玉米育种及种质创新的思路,即:加强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加强品质性状遗传的研究;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改良创新甜玉米种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桂糯541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NBW4112为母本,以YL611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纯糯玉米单交种。该品种的选育以“甜味糯”型糯玉米为目标,采用了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融合了北方糯玉米和广西糯玉米的优良特性,在品质上具有皮薄、柔嫩性好、甜度较高、风味佳、果穗外观好、籽粒饱满平整等优点,同时在产量和抗性上表现优秀,是鲜食和加工两用的新品种,于2022年参加广西鲜食糯玉米区试,并通过了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本文阐述了桂糯541的选育过程及其特征特性,为今后利用软质胚乳型糯玉米×硬质胚乳型糯玉米的杂交模式选育“甜味糯”玉米新品种提供例证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仅就糯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选育、产业化等问题进行研讨,为加快我国糯玉米新品种选育,拓宽现有糯玉米种质基础,结合大型玉米加工企业对糯玉米品种的需求,应加快更新育种目标,与产业化尽快接轨。  相似文献   

14.
糯质玉米种质资源的种质类群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聚类分析对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进行了种质类群划分。结果表明,29个糯质玉米品种资源可以划分为4个种质类群,第1类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粒的鲜食糯玉米品种、高产加工用糯玉米品种;第2类群用于选育白色籽粒品种较理想;第3类群品种应用价值不大;第4类可以进一步分为3个亚群,第1亚群淀粉含量较高可用于改良籽粒食味品质,第3亚群可用于选育长穗、大穗型品种和多彩玉米。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现有DNA提取方法和试验材料本身性质的基础上,对糯玉米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筛选出一种适合于糯玉米特异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s,SSAP)分析的高纯度DNA提取方法。所得DNA的A260/280在1.8~2.0间,A260/230大于2.0,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也证明该方法获得的DNA完整、无降解现象。通过对不同酶切组合、引物组合等因素的对比试验,初步建立了适用于糯玉米SSAP分析的方法体系,得到了一组条带清晰和多态性丰富的图谱。  相似文献   

16.
糯玉米的起源、分类、品种改良及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亦称蜡质玉米或中国糯玉米,中国是糯玉米世界起源中心.中国的云贵川高地糯玉米遗传多样性分布,沪与杭嘉湖平原的遗传特点是优质早熟,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糯玉米植株高大、产量高.在对中国糯玉米种质研究创新基础上,中国糯玉米杂交化改良得到较大成功,已形成鲜食、淀粉加工和畜牧新型糯质饲料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比较的方法,对2007~2009年参加天津市糯玉米区域试验的品种数量、来源、品质、产量和抗病虫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 a来有4个参试糯玉米品种的品质达到1级评分标准,多数品种的品质能达到2级标准,但糯性和果皮薄厚指标没有较大突破;多数参试品种的产量为10 501~15 000 kg/hm2,产量〉15 000 kg/hm2的品种较少。参试糯玉米品种的丝黑穗病和粗缩病感病率有明显下降趋势;黑粉病有上升趋势,2009年感病率达到1.05%,个别品种达到8.38%;2007年玉米螟发生率最高,侵害率达到了7.44%,2009年逐渐下降到0.01%。针对目前天津市的育种实力和消费市场,天津市的糯玉米育种工作应着重糯性和果皮薄厚等品质指标,兼顾提高鲜穗产量以及抗黑粉病和抗玉米螟能力的目标,因此,要在注重收集和改良种质资源、变换育种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栽培措施和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