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1 毫秒
1.
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探捕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福建近海的捕捞压力,打破灯光围网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解决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在春夏汛灯围淡季作业问题,于1989 ̄1991年5 ̄9月,对该渔场的中上层鱼类进行生产性探捕。在专业生产调查中,从统计的渔获量和其它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期间表明:闽东北外海渔场中上层鱼类有开发利用价值,不仅为福建灯光围网作业开创一条新路,而且为今后重点开发该渔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福沅渔225号”和“福远渔226号”渔船2001年6月13日-7日13日在索马里哈丰角渔场开展生产性探捕调查的结果,以及索马里渔场的渔业资源特点和渔场特点,提出了为开发利用该渔场渔业资源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中上层鱼类群聚资源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10年来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报道了该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群聚动态变化情况,并就今后如何利用该资源进行探讨,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闽东北外海鱼类组成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言 闽东北渔场位于东海甫部、台湾海峡北部口外,包括闽东渔场及台北渔场北部、温台渔场南部。渔场水系由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以及这两个水系混合变性而成的混合水所构成。环境因子变化比较复杂,是各种鱼类越冬、产卵集聚的良好场所,渔业资源种类较多。本文根据1989和1990年两次大面积定点拖网探捕调查及1992年鲨鱼延绳钓探捕渔获标本的分析,对闽东北渔场鱼类种类组成作初步探讨,为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提供科学依  相似文献   

5.
为了摸清闽东渔场鱿鱼资源状况,研制适应于捕捞鱿鱼的拖网具,采用专业性大面积定点探捕调查与生产性重点探捕调查相结合,传统渔网与试验渔网相比较的办法进行调查研究,本文主要是对渔具渔法及其适渔性等作了较为详实的报告,并对鱿鱼资源开发利用和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6.
1993-1994年“闽东北外海底层流刺网渔具渔法研究暨资源调查”,是首次用底刺网渔具,对东海南部渔场底层小宗经济鱼类(银方鱼、黄鲷、金线鱼)进行比较完整、系统的专业性调查。通过对北纬26°10′-29°40′、东经121°20′-125°50′范围内36个渔区,进行大面积专业性探捕和生产性重点探捕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就探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开发利用意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水产总局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设计并试制的TS-3型单波束水平探鱼仪,去年装在我们沪渔388轮(该船为8201型600马力围网渔轮)上试用。经过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一年多来20多个航次的试用,证明该仪器性能可靠,在围网渔业生产中,特别是在我国沿海瞄准捕捞中上层鱼类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同时,对捕起水鱼、灯诱捕捞都能起到良好的助渔作用。今年第一季度的瞄准捕捞期问,我船在济洲岛附近、大沙渔场生产,由于使用了这台水平探童仪,多次探到鱼群,使我们网组多捕了二万多箱鱼(每箱40市斤)。因此,使我们船组生产任务的完成进度在全公司围网渔轮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8.
闽东北渔场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近海经济鱼类资源的日渐衰退,海洋蟹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闽东北渔场(26°00’-28°00’N,120°00’-125°30’E)是锈斑(?)、红星梭子蟹等经济蟹类的重要分布区。为了探索该海域经济蟹类的资源潜力和开发前景,本文根据闽东渔场指挥部近年开展的闽东渔场蟹类资源探捕调查和以蟹类为主捕对象的笼捕作业生产探捕监测船的渔捞记录资料,专题报导闽东北渔场的锈斑(?)、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武士(?)、细点圆趾蟹等5种主要经济蟹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时空分布,旨在为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制定合理开发利用蟹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汕头~台湾浅滩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容纳量、初级生产力和资源生物含碳率及其转化为基础,根据鲐黪鱼类体内含碳率的测定结果,估算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和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并运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显示:渔场中上层鱼类资源量为33.7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6.875万吨:渔场鲐黪鱼类群聚资源量20.25万吨、最大持续产量10.2万吨。近十年来全渔场实际年捕捞量在5.5—10万吨之间,中上层鱼类资源接近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 福建省闽中渔场指挥部于1992年4月份组织5条平潭县渔船,在闽中、闽东渔场进行鲨鱼延绳钓探捕试验。从4月5日投产,至4月30日探捕出海6个航次,实际作业11天时间,探捕渔  相似文献   

11.
东海黑潮区灯光鱿钓渔场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8,20(1):11-17
本文通过对1996、1997年春季在东海黑潮区域的灯光鱿钓渔场的探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黑潮左侧的褶皱形锋涡旋及其右侧的逆流和暖涡旋的附近区域,易形成良好的灯光鱿钓渔场。春季黑潮表层的25℃等温线出现与否,似可作为寻找鱿钓渔场的一种判据。黑潮势力的强弱变化对渔场出现的迟早以及产量的变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拥剑梭子蟹渔业及其生物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壮丽 《海洋渔业》1997,19(1):17-21
本文根据1992~1995年期间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开展单拖渔业调查和蟹类资源调查中所收集的资料,阐述了该渔场拥剑梭子蟹主要分布海区、生产汛期、繁殖盛期以及群体组成特点,为今后合理利用和管理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汪三平 《海洋渔业》1999,21(2):74-76
本文分析了二片式对拖网设计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渔获效果的对比。结果表明,本软件设计先进、科学,具有良好的适用性、精确性、高度灵活性和快速简便性等优点;利用本软件设计的网具,具有良好的渔获效果。  相似文献   

14.
闽东渔场张网禁渔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收集了张网渔船在闽东渔场生产的海区、渔船数量、渔船功率和产量。然后检测了在不同深度海区捕捞的渔获组成并分析和比较其结果,最后提出了如何管理闽东渔场张网的一些建议。张网是一种严重损害经济鱼类幼鱼的渔具,其生产渔场不应扩大;40米等深线外海域的渔获个体较大,表明张网在40米等深线外海域损害幼鱼的程度比40米等深线内海区小,可以把“40米等深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的规定改为“在拖网禁渔区线以外海域为张网作业的禁渔区”。  相似文献   

15.
应用系列综合评价法对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试探性分析评价研究。NQI值法分析结果表明,吕四渔场持续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或中营养化状态下。A值法分析结果表明,渔场有机污染处于轻度和中度污染状态;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Cu、Zn和Hg处于污染状态,Pb、Cd和As在自然本底值范围内;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吕四渔场环境质量状况大部分时间处于较差状态。因此,其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西北太平洋秋刀鱼舷提网捕捞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3年我国大陆成功开发了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渔场之后,秋刀鱼已逐步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对于秋刀鱼捕捞技术,在历经刺网、围网等渔具后,现基本以舷提网捕捞作业为主。根据2004年6—10月大连“国际903”号生产调查船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进行探捕调查的生产情况,对秋刀鱼舷提网的捕捞技术,从渔捞设备至捕捞具体操作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sic metrics in recreational fishing and the size of the fishing ground.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individual angling logbooks collected by the Czech Fishing Union over 12 years on 212 fishing grounds located in the regions of Prague and Central Bohemia in the Czech Republic. Small fishing grounds had the highest catch, yield, numbers of fishing visits and numbers of angling guard controls per hectare. Medium‐sized fishing grounds had the highest catch, yield, and numbers of both fishing visits and angling guard controls per fishing ground. Anglers returned to medium‐sized fishing grounds most frequently. The percentage of anglers who caught and took home at least one fis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ize of the fishing ground. In conclusion, basic metrics in recreational fishing are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fishing ground, which thu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5):449-458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了解秘鲁鳀渔场和渔汛的状况有助于渔情预报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2005~2014年秘鲁各港口的上岸量数据,以上岸量(landings)、总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分析秘鲁鳀渔场分布及渔汛;结合二因素方差分析(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探究渔场月份和纬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分位数的方法,找出各年的旺汛时间。研究表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为秘鲁鳀的主汛期;主要的捕捞区域分布在7°S~13°S;渔汛的前中期,上岸量和捕捞努力量有着明显的年间差异,而CPUE在渔汛后期年间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和不同纬度对捕捞努力量[ln(effort+1)]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月为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阶段。旺汛期分析表明,第一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5月出现,而第二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11月出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