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5年智利的渔业总产量曾达800万t,其后因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总产量一度下滑,虽然1995年回升到768.4万t,但近年的总产量在500万t前后。在智利的渔业总产量中,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鲲鱼、鲐鱼、智利竹荚鱼)的产量占80%以上,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沙丁鱼和智利竹荚鱼,其次是鲲鱼和鲐鱼。但智利的中上层鱼类大部分用于非食用的鱼粉和鱼油的加工,其中以智利竹荚鱼用于高级鱼粉的加工;一部分用于食用(鲜销、冷冻品、罐头加工等)。  相似文献   

2.
智利生产鱼粉的原料鱼中上层鱼类的产量由1990年的444.8万 t,增加至1991年的510.4万 t 水平,后者较前者增加了14.7%。根据各鱼种分析,远东拟沙丁鱼、鲹鱼产量较1990年有较大增长,鲐鱼产量大致与1990年持  相似文献   

3.
外刊信息     
《海洋渔业》2000,22(2)
<正> 1997年全球各鱼种产量与海区渔获趋势 1997年列居全球各鱼种产量前三位的秘鲁鳀、狭鳕和智利竹荚鱼的产量均下挫,其产量分别为768.5万t、436.8万t和359.7万t。然而,大西洋鲱、鲐、日本鳀和毛鳞鱼渔获量均上升,分别为  相似文献   

4.
渔业动态     
2006年1月日本东北部近海围网生产继续捕到大量鲐鱼鲐鱼(Scomber japonicus)是为日本的重要经济鱼类,在日本列岛周边水域除了北海道的北部和西部近海以外都有其分布。1978年日本近海水域的鲐鱼渔获量增至162.6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以后逐年减少,1991年减至25.5万t,其后渔获量时增时减地在30~90万t之间波动,虽然在1997年曾一度回升到84.9万t,但1999年又减至38.2万t,2004年又减至33.5万t。表明日本近海的鲐鱼资源处于低迷状态。分布于日本周边水域的鲐鱼是为日本近海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日本近海的围网共分有8个作业海区,其中在日本太平…  相似文献   

5.
<正> 鲐鱼是大洋性涸游鱼类,我国沿岸诸海均有分布,尤以黄海与东海的产量较高。每年春季鲐鱼从东海外海和日本九州西部海域越冬场游向黄海产卵与索饵,形成黄海春、夏季鲐鱼汛。我国从1951年机轮围捕鲐鱼成功后,从威烟近海扩大到黄海许多海域。1974年后黄海鲐鱼每年产量在3~5万吨,其中相当部分产量是靠捕捞起水鱼群所获,现正值夏季捕鲐季节,就如何侦察黄海起水鲐鱼鱼群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2007年世界的天然捕捞和养殖的鲑鳟鱼合计总产量为280.6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产量),比2006年的240.3万t增加17%,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97.3万t(占35%),比2006年的74.7万t增加30%;养殖产量为183.6万t(占65%),比2006年的165.6万t增加11%。表明世界的养殖鲑鳟鱼产量已占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1996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和专属经济水域的设定。日本于1997年开始实施了六鱼种的TAC(总容许渔获量),1998年又增加一种成为七鱼种。1998年七鱼种的TAC如下:秋刀鱼的为30万t,狭鳕的为31.1万t,竹焚鱼的为43万t,斑点沙瑙鱼的为52万t.鲐鱼和澳洲鲐的为70万t,太平洋褶柔鱼的为45万t,雪蟹的为4945t。  相似文献   

8.
如表所示,2007年世界鲑鳟总产量突破300万t大关增至300.5万t(换算为原条鱼计的推算产量),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104.9万t(占35%);养殖产量为195.7万t(占65%)。但2008年世界鲑鳟总产量减至291.3万t,比2007年的300.5万t减少3.1%,  相似文献   

9.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8-39
2010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为273.7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推算产量,下同),其中,捕捞的鲑鳟鱼产量为82.1万t(占30%),养殖的鲑鳟鱼产量为191.5万t(占70%)。以下介绍世界养殖鲑鳟鱼产量、各鱼种养殖产量、主要国家的养殖鱼种。  相似文献   

10.
凌培根 《海洋渔业》1984,6(4):192-192
<正> 一、近年鲐鱼的渔获量及资源水平近年来,日本海鲐鱼的渔获量于1970年突破10万吨大关之后,到1974年上升到24万吨。以后,又呈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1977年维持在20多万吨,1978年因日本海西部的产量从15万吨一下减到10万吨,致使总产量降为16万吨,1979年约为15万吨。历年日本海鲐鱼的渔获量见表。从渔获量全面减少的趋势看,资源水平下降、鱼群移动、洄游方式的改变,是渔获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渔业现代化》1975,(3):43-58
日本围网渔业的主要渔场在日本列岛四周,以捕捞沙丁鱼、鲹鱼、鲐鱼、鲣鱼、金枪鱼为主。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三年的产量达170万吨左右,从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一年的资料看,围网渔业的产量约占日本海洋渔业总产量的20%左右,但产值仅占总产值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9):37-38
2007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包括捕捞和养殖的)突破300万t大关增至300.5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推算产量,下同),但2008年减至291.3万t,而2009年世界鲑鳟鱼总产量再次突破300万t大关增至309.2万t(创历史新高),然而,2010年又减至273.7万t,比2009年的减少11.5%,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82.1万t(占30%),养殖产量为191.5万t(占70%),表明现下世界鲑鳟总产量中,养殖的鲑鳟鱼起着重要作用。以下介绍2010年世界捕捞鲑鳟鱼产量、主要国家捕捞产量和各鱼种产量。  相似文献   

13.
《水产科技情报》1979,(5):28-28
日本北海道钏路外海的道东近海是众所周知的鲐、鲲鱼优良渔场,渔期为7~10月,至今的捕捞方法仍以围网为主。据报道该地区1977年的鲐、鲲鱼产量为50万9干吨,1978年的产量为47万9干吨。表明该地区鲐、鲲鱼的资源丰富且稳定。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最近钏路机轮拖网协会提出在今年的渔期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7):35-35
2006年世界鲑鳟鱼类总产量为240.3万t(换算为原条鱼的),比2005年的254.7万t减少5.5%,其中天然捕捞产量为74.7万t(占31%),比2005年的93.4万t减少20%;其中养殖产量为165.6万t(占69%),比2005年的160.8万t增加3%。表明在世界的鲑鳟鱼类产量中,养殖仍占优势,而且产量逐年有增加的趋势。而捕捞产量处于弱势,而且产量处于逐年在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渔业动态     
<正> 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品加工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8月21~26日在舟山沈家门召开了鲐、鲹鱼加工利用学术会议。鲐、鲹鱼为中上层鱼类,也是我国海洋渔业生产中的重要经济鱼类,我国每年产量达20~30万吨。近年来,沿海各省市在捕捞作业的同时,十分重视鲐、鲹鱼类的保鲜和加工。在这次学  相似文献   

16.
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鲐鱼生长特性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2002年11月~2003年8月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区域(30°~34°N、126°E以西范围)所获取的鲐鱼(Scomberjaponicus)样品,通过观察鲐鱼耳石生长轮和基础生物学测定,研究了鲐鱼的年龄和生长;再依据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w/R)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Walford方法拟合的鲐鱼生长方程,其生长参数K、L∞、t0分别为0.320、451.4和-1.203。比较不同时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初期鲐鱼的生长较接近,而20世纪70年代的鲐鱼生长情况与其他3个时期的鲐鱼生长相差较大。比较不同海域鲐鱼的生长情况显示,随着纬度的增加,鲐鱼的个体有增大的趋势,经分析很可能与海水温度有关。根据历史资料推算出鲐鱼的最大年龄(tλ)为9龄;根据最近的采样,推算出鲐鱼的开捕年龄和补充年龄都为0.4年,鲐鱼的自然死亡率为0.355,捕捞死亡率为2.27。利用上述参数,动态综合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该资源过度捕捞已很严重。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9龄;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2.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这样鲐鱼资源才能够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渔业动态     
日本西海区水产研究所在东海进行鲐鱼标志放流鲐鱼是日本以西大中型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1986年以西围网渔业的总渔获量为27.6万吨,其中鲐鱼渔获量为14.6万吨,占总渔获量中的53%,表明鲐鱼在以西围网渔业中的重要性。日本水产厅西海区水产研究所下关支所为了查明东海鲐鱼的洄游路线,掌握该资源的动态,以便今后更好地更正确地作出鲐鱼渔况的预报,于1986年8月到1987年4月在东海北部进行了鲐鱼的标志放流。鲐鱼的放流尾数为1,023尾(其中日本鲐为927尾,胡麻鲐为96尾),重捕率为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1997年鲐Shen鱼和虾类营养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鲐Shen鱼和虾类资源动态的特点。1997年浙江省鲐Shen鱼产量12.04万元,虾类产量6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3%和17.0%,1997年冬春季,沿海气候海况条件良好,水温偏高,沿岸冲淡水势力偏弱,外海高盐水势力强盛,有利于鱼卵,稚鱼和虾类的生长发育,资源发生量增多,是1997年渔业生产形势好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最后提出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统计资料,利用剩余产量模型专家系统(CLIMPROD)对东海鲐鲹鱼类最大持续产量(MSY)作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东海鲐鲹鱼类合计分析时的MSY在34.5~44.2万吨之间,接种类分别评估时,鲐鱼的MSY为16.1万吨,蓝圆鲹为22.2万吨;按区域分析时,鲐鲹鱼东海北部群的MSY为12.5~13.2万吨,福建沿海群为20.1万吨。  相似文献   

20.
渔业动态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11):34-36
2003年世界虾类的生产量为532.8万t据FAO统计,2003年世界虾类的生产量为532.8万t,比2002年的434.8万t增加23%,其中天然虾产量为352.4万t(占66%),比2002年的294.3万t增加20%;其中养殖虾产量为180.5万t(占34%),比2002年的140.5万t增加28%。在2003年的352.4万t的天然虾产量中,居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