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混合酶法提取蓝靛果色素,考察了混合酶用量、pH值、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单因素的试验,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混合酶法提取蓝靛果色素的条件,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pH值4.0、酶解时间50min、酶解温度40℃、混合酶用量7mg/g,色素提取量为63.24mg/g。  相似文献   

2.
崔珏  李超  万健 《农业机械》2012,(27):114-117
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包括酶浓度、pH值、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4个因素对中性蛋白酶解鲢鱼皮胶原蛋白水解度的影响进行考察。其后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水解度的3个因素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各因子与水解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酶解产物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为pH值6.9、酶解时间3.4h和酶解温度48.9℃,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水解度为37.02%,与理论计算值37.12%基本一致。最后对酶解产物清除自由基的试验证明,以VC为对照,鲢鱼皮胶原蛋白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3.
武莹浣 《农业机械》2012,(12):53-55
中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利用微波法缩短水解时间,测定酶解液中氨基氮的含量判断酶解效率。通过单因素和优化酶解条件正交试验,分析酶用量、pH值、底物浓度、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酶解的影响,筛选出中性蛋白酶的最适酶解条件:在温度50℃、pH值7.0、酶用量12%、底物浓度5%和酶解时间20min,氨基氮含量为42.98mmol/L。  相似文献   

4.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考察了料液比、酶解时间、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pH值5个单因素对芡实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酶法提取芡实蛋白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芡实蛋白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酶解pH>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在料液比1∶20(gmL),酶解时间2 h,pH值5.0,酶添加量0.35%,酶解温度49 ℃的优化条件下,芡实蛋白平均提取率达80.38%。   相似文献   

5.
沙棘叶SDF提取最佳料液比为1:20。NaOH预处理最佳条件为50目,沙棘叶粉以1:20的比例用蒸馏水调浆,用NaOH调至溶液浓度为0.5%,在50℃条件下预处理2h。纤维素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50uL/g,温度50℃,时间4h,pH7.0。沙棘叶中原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1.38%,采用此工艺提取比原料中提高近2.5倍。H2O2漂白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3%、温度25℃、pH值8.0条件下处理3h。  相似文献   

6.
超声波预处理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固定化纤维素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探讨了超声波预处理条件(超声时间、超声频率、超声功率)以及预处理后的酶解温度和CMC-Na缓冲液pH值对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酶活相对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58.73℃、CMC-Na缓冲液pH值3.0、超声时间16.88min、超声频率22.33kHz、超声功率26.77W,在此条件下,固定化纤维素酶活性与未加超声波预处理相比较提高了9.75%。  相似文献   

7.
苏俊烽  程建军 《农业工程》2010,(12):367-372
为了提高可降解性玉米淀粉膜的力学性能,并获得玉米挤压淀粉酶法改性制膜的最适工艺参数,该研究以普鲁兰酶为酶制剂来改善玉米挤压淀粉膜,以酶作用温度、pH值、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及玉米挤压淀粉浓度为试验因子,膜的抗拉强度为响应值,采用中心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个因素对酶改性挤压淀粉膜抗拉强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玉米挤压淀粉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pH值>酶作用温度;最佳酶解制膜工艺条件为:酶作用温度46.57℃,pH值4.44,酶添加量6.63 u/g,酶解时间9.31 h,玉米挤压淀粉浓度7.00%,在此条件下,膜抗拉强度的预测值为24.3654 MPa,验证试验所得膜抗拉强度为24.2539 MPa,比未改性膜的抗拉强度提高了338.01%。回归方程的预测值和试验值差异不显著,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情况良好,达到设计要求。膜的抗拉强度与酶解挤压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63。  相似文献   

8.
猪骨蛋白的风味蛋白酶酶解工艺及其产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猪骨蛋白风味蛋白酶水解度为目标值,以酶解时间、pH值和酶解温度为因素的数学模型,方差分析表明拟合较好。通过对回归方程优化计算,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3.2h、pH值7和酶解温度48.5℃。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试验验证。在最优条件下,得到的水解度为20.08%,与理论值20.03%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猪骨蛋白的水解度;当浓度75~375μg/mL和120~600μg/mL的范围内,其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分别为14.95%~33.18%和21.74%~81.42%,且清除效果与浓度之间都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杏鲍菇蛋白的中性蛋白酶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酶浓度、pH值和酶解温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RSM)分析3个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酶浓度1%、pH值7.4和酶解温度54℃,在此条件下水解度为66.44%。  相似文献   

1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红枣提汁效果的影响,并建立各因素与提汁率关系的响应面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果胶酶0.32%、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0h和酶解pH值3.0。经试验验证此条件下枣汁提取率可达52.04%,与理论计算值51.71%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红枣汁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综合利用芦荟茎肉加工后丢弃的芦荟皮,以芦荟皮干燥粉末为原料,采用酸提醇沉法进行了芦荟皮果胶的提取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影响果胶提取的单因素试验以及响应面优化试验。试验表明,酸提醇沉法提取芦荟皮果胶可行,且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0∶1、溶液pH值3.5、酸解时间120 min和酸解温度75 ℃,果胶提取率为22.593%。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传统检测方法实施难度大、易交叉感染的问题,设计了奶牛瘤胃pH值和温度无线检测单元、Sub-1G无线传输网络和阿里云实时显示界面,实现了奶牛瘤胃pH值和温度的连续监测。瘤胃检测单元采用LabSen331 pH值复合电极进行pH值检测,采用Pt1000铂电阻进行测温。信号调理电路使用AD8603运算放大器,模数转换电路使用AD7792。核心控制电路使用STM8L151微控制器,通过315 MHz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到项圈中继节点。无线传输网络基于TI-15.4协议实现。数据经项圈节点中继后,由数据集中器通过串口通信发送给物联网网关。通过4G网络,网关按照MQTT协议将数据传输至阿里云。本文进行了pH值和温度测量准确性、检测单元功耗、无线传输网络可靠性等验证试验和现场监测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pH值测量误差小于±0.02,温度测量误差小于±0.3℃,检测单元使用2 200 mA·h/3.6 V锂电池供电,检测间隔设为10 min时,电池寿命可达1 800 d,无线传输网络可在180 m内可靠传输。现场试验结果表明监测系统记录值和人工测定瘤胃液pH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61,...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叶中黄酮糖苷和黄酮配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沙棘叶分别用甲醇和乙醇(70%)进行了提取和盐酸催化的水解实验,采用HPLC方法测定了提取液和水解液中的黄酮配基含量.实验证明:用甲醇在回流温度下提取4h,每克叶仅得到槲皮素0.003mg,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用盐酸对叶水解3h,每克叶子能得到槲皮素1.562mg,山奈素1.496mg,异鼠李素2.398mg.叶提取的槲皮素仅是叶水解得到的0.2%.由此可见,沙棘叶中的黄酮配基是以黄酮糖苷的形式存在,在水解过程中可由糖苷经水解反应形成,对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研究根据室内尿素水解试验资料,建立了以温度、水分、时间为输入因子,尿素态氮含量为输出因子,拓扑结构为3-2-1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均能满足模拟精度要求,所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为2.39%、0.992 4和0.984 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模拟效果明显优于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尿素水解动态变化过程,为尿素水解定量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功能枇杷片生产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永忠 《农业工程》2015,5(1):30-34
以枇杷为主原料,添加其他辅料,加工生产一种枇杷新产品——枇杷片。首先确定枇杷片护色工艺;进而选择添加辅料,确定各种添加辅料配比;最后对加工工艺中的3个关键工艺(热煮温度、烘干时间及烘干温度)进行优化。以抑制褐变酶活性(多酚氧化酶)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和温度对褐变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低pH值的条件下,褐变酶活性受到较大抑制。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抗坏血酸、有机酸两种护色剂的护色效果,结果表明:添加抗坏血酸浓度为250 mgkg时对枇杷护色效果最为适宜。选择马铃薯粉、白砂糖和食用胶作为添加辅料,以感官评定值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马铃薯粉、白砂糖和食用胶的最佳添加量依次为15%、12%和6%。选择热煮温度、烘干时间及烘干温度这3个关键工艺,以水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确定3个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混合料热煮温度100 ℃,热煮时间30 min,烘干时间120 min和烘干温度75 ℃为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以嗜酸乳杆菌和肉糖葡萄球菌作为混合发酵剂添加到猪肉干中,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和食盐添加量4个因素,通过测定pH值和感官分析来确定猪肉干的最适发酵条件。结果显示: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36 h,发酵剂接种量2.5%,食盐添加量1.5%,pH值5.2~5.3时,达到猪肉干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优化突变株L.plantarum P1881的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48h:发酵液初始pH值6.5;接种量(V/V)4%;培养温度30℃,此时苯乳酸产量为0.624g/L。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利用传统酸水解菊粉制备果糖工艺的缺点,采用高压CO2-水混合体系代替普通酸性水溶液,研究了菊粉在该体系中的水解情况,考察了CO2压力、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菊粉水解制备果糖的影响.结果表明,菊粉的水解度随CO2压力的增大、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大而后下降.在反应压力为20 MPa、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菊粉的水解度达94.9%,说明菊粉在高压C2-水溶液混合体系中水解可实现高效率生产果糖,避免了传统酸水解工艺复杂和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牛粪辅以褐煤渣为发酵原料,首先在实验室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碳氮比、含水率、室温、通风时间、pH值、有机质含量6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实验室最佳发酵工艺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规模化生产,得出的最佳规模化生产参数用SPSS 12.0进行因子分析,最终确定影响发酵进程的因子主次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牛粪好氧发酵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因子排序为碳氮比、含水率、室温、通风时间、pH值、有机质含量;最佳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率65%,碳氮比30,菌剂接种量2.5L/m3,翻堆间隔天数和强制通风时间为3d和30min,与实验室获得参数一致;规模化生产的物料表层(0~30cm)温度最高且与设备测定不符,两者关系为y=1.1487x+4.2773,为防止灰化需适时通风降温;按此生产的有机肥料全部检测指标均符合行业标准NY 525—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