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催芽是水稻育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水稻催芽的过程中需要对浸种催芽箱内的水温进行控制,以满足水稻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为此,通过对水稻催芽工艺要求和水温控制原理的分析研究,采用冷水与热水混合的方式,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对温度的检测、循环泵、加热器等设备的启停控制,对水温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可实现催芽过程的温度控制,可控范围9~40℃,控制精度可达±3%,满足水稻催芽不同阶段对浸种催芽箱内水温的要求,提高了水稻催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2.
水稻浸种催芽温室保温与加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水稻浸种催芽温室维护材料、采暖热负荷、保温与加热系统和基于单片机的水稻浸种催芽温室温度控制系统。通过实际应用证实:此温室能够提供水稻浸种催芽所需的温度,并能实现温室内温度的自动调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程控浸种催芽技术是我所近几年研究开发的先进浸种催芽工艺,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催芽技术,控制所有程序的温度、湿度达到最为合理的要求,实现了智能化作业,与传统催芽工艺相比,具有劳动强度低、节约能源、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具有广阔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水稻芽种生产浸种催芽阶段还处于人工以及半机械化状态,生产效率低且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水稻催芽监控系统,该系统硬件设计采用TI公司的ZigBee片上系统CC2530解决方案,由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RS无线通讯技术组成;软件设计由IAR开发环境、ASP.NET技术和SQLServer技术组成,借助Internet实现了远程监控。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对影响浸种催芽箱、热水箱内的温度和水位因素进行实时、全方位的远程监控,使水稻催芽过程全面自动化。  相似文献   

5.
水稻种子催芽是后期种植时节种、壮苗、抗病、增产的基础。由于传统人工浸种催芽方式自动化水平低、环境控制精确度差,已严重影响稻种发芽效果。随着我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水稻种植集中化作业的热点逐渐突显,传统浸种催芽将逐渐被取代,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机的研发和制造能够在各环节保障种芽萌发“快、齐、匀、壮”。论述水稻种子浸种催芽机的优势、研究现状及应用,旨在为实现催芽过程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得到高品质芽种提供参考,使水稻浸种催芽生产朝着机械化、高速化、高效率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分析不同温度对水稻生长不同时期的影响,揭示了温度这一环境因素对水稻生长的重要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的最适浸种温度温度为23℃;最适营养生长温度为30℃左右;最适开花温度为20℃;最适结实温度为30℃,最适储存温度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7.
水稻浸种催芽质量影响秧苗素质,也是水稻产量高低的重要基础。为加强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结合文献调研的方法,分析黑龙江省水稻浸种催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发现,智能化方法比传统方法的催芽成本低0.83元/kg,节约稻种15kg/hm2,增加水稻产量451.2kg/hm2,除去58元/hm2的建设成本后,智能化方法每年增加的经济效益约为1 360元/hm2。从社会效益来看,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能实现稻田统一供种,方便田间管理,缩短催芽周期和提前插秧,抢占农时和有效积温,缓解春时农忙劳动力缺乏。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省时省工,能增加农民收入,其应用评价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水稻浸种催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稻产量居世界各国之冠,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为此,介绍水稻增产的关键技术—浸种催芽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我市得到了强有力的推广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达到了95%以上,得到了广大稻农的充分认可,并由家家户户房前屋后育苗变成了集中在育苗中心育苗,全部实现了标准化大棚、机械化盘育苗,部分实现了智能化浸种催芽,插秧机也由独轮乘坐式、手扶步进式向高速四轮乘坐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侯瑞锋  王成  高权  陈泉 《农业工程》2011,1(1):42-45
为实现基于分布式网络总线结构的水稻芽种自动化生产,设计开发了大型水稻浸种容器和供水循环喷淋系统,通过集成温度、液位、压力等传感器和HMI人机界面,构建了集数据采集、自动控制、网络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水稻芽种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水稻芽种在浸种、破胸和催芽3个阶段水温调控、供水循环、自动喷淋的分布式控制。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使水稻芽种出芽率达95%以上,且保障了芽种出芽的整齐和健壮。   相似文献   

11.
冬枣恒温库温度检测系统设计-基于数字温度传感DS18B20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基于89C52单片机和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DS18B20的冬枣恒温库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具有硬件接线简单、成本低、体积小、测量精度高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温度的监测范围为-55~+125℃,-10~+85℃范围里的误差在0.5℃以内,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徐武雄 《农机化研究》2007,(12):157-159
温箱品质的好坏取决于对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参数的控制是否得当.为此,对温箱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由传感器SHT11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并可通过I2C总线与单片机接口直接输出数字量,单片机采用ATMEL89系列单片机AT89S52.系统具有温湿度可调、数字实时显示和PID算法控制等功能.另外,对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行星齿轮轮齿本体温度场与闪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齿轮啮合、摩擦学、传热学、赫兹接触等理论,研究了啮合过程中行星齿轮轮齿接触面的相对滑动速度及齿面摩擦因数的变化规律,推导了行星齿轮轮齿齿面接触应力模型。精确计算了轮齿不同啮合位置的摩擦热流密度以及轮齿端面、轮齿齿面等区域的对流换热系数。建立了轮齿本体温度场有限元分析模型,获得了行星齿轮轮齿稳态温度场。分析了标准齿廓和修形齿廓对接触应力及温度场的影响。在稳态热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进行瞬态热分析,得到了啮合过程中轮齿齿面瞬时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4.
以秸秆纤维轻质墙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结构和组成及其对材料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TG-FTIR分析,研究了高温作用下的秸秆纤维墙体材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上述基础上,针对该种新型建筑材料进行了烧失量实验,利用DRS2.6数据回归分析软件,建立了火灾温度-烧失量的一元回归模型.同时,以200 mm厚的秸秆纤维外墙保温板为例,在ISO9705标准火灾实验间对温度-烧失量回归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准确可信,可用于火灾后各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起火原因的认定和灾后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15.
沙棘木蠹蛾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通过室外变温和室内恒温 2种不同的方法对沙棘木蠹蛾蛹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变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5.4 81°C,有效积温为 2 0 2 .356± 13.0 57日度 ;恒温条件下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2 .0 55°C,有效积温为 2 95.2 0 3± 4 .0 94日度。蛹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 1°C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积温理论的温室温度混杂系统预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温度系统作为典型的混杂系统,其输入包括离散的设备控制量以及可测不可控的多个室外环境扰动量。本文针对温室温度混杂系统,建立切换系统模型,基于此模型设计多输入预测控制。首先分别在4种离散状态(保温模式、自然通风模式、强制通风模式、湿帘-风机模式)下确定模型的主相关输入,采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建立子模型。然后设计预测控制器,利用双周期积温法规划预测控制设定值。求解多输入预测控制量问题为NP-hard问题,采用最优化剪枝法优化搜索。最后在实验温室应用控制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输入预测控制算法可以有效调控温室内温度,并且由于积温理论动态规划预测控制设定值,可减少设备的切换次数,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7.
大体积混凝土是大型桥梁建设中必须面对并认真解决的新课题.结合厦门海沦大桥大体积混凝土锚碇分层浇筑动态施工过程.基于三维非稳定温度场和徐变应力有限元法,对锚碇施工期和运行期的温度场、温度应力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外界气温的周期变化、太阳辐射、水化生热、浇筑温度、分层厚度、徐变及混凝土弹性模量随龄期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给出了温度场、温度应力的特性、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通过仿真分析,能预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任一点任何时刻温度、应力及是否会开裂等信息;能细致地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防裂研究,客观地评价所制定的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提高工程的抗裂能力与安全性;提出相应的温控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可调温弥雾机,其原理是:利用射流泵进行药液混合,利用涡流管和喷射器对喷雾温度进行调节,基于热力学原理和射流泵设计理论,推导了调温弥雾机热力学参数计算公式,用实例设计了射流混药涡流调温弥雾机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9.
牧草太阳能低温干燥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太阳能干燥的利用效率,研究了牧草低温干燥特性。通过干燥试验台进行苜蓿低温干燥过程的试验及其分析,找出了苜蓿干燥过程中含水率、质量、表面温度随干燥时间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表面温度升温干燥第1阶段含水率下降最快,达到0.43%/min,当表面温度趋于平稳时含水率下降速度逐渐趋缓,第  相似文献   

20.
针对拖拉机用油封成品取样进行低温脆性试验的局限性,我们将成品上裁取试样与标准试片分别进行低温脆性测试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探讨,确定了拖拉机用橡胶油封低温脆性检测的成品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