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切纵流双滚筒脱粒分离性能试验装置上,进行喂入量为6kg/s的水稻脱粒分离性能试验,研究其最佳脱粒分离的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切纵流双滚筒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的最佳组合方式为:切流滚筒间隙27mm,纵轴流滚筒间隙14mm,切流滚筒线速度为25.9 5m/s,纵轴流滚筒线速度为28.23m/s,纵轴流滚筒齿杆间距为140mm。并对切流滚筒脱粒分离籽粒的轴向分布、纵轴流滚筒脱粒分离籽粒的轴向和径向分布进行了研究,为后续清选装置的研究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一级升运链马铃薯挖掘机土薯分离效果差、人工捡拾铺条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难题,设计了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对挖掘机阶梯挖掘铲、两级升运链式土薯分离输送装置及液压开启式集薯箱等关键部件进行设计与选型,并完成其关键参数的计算确定。以样机前进速度、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和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为自变量,以明薯率和伤薯率为响应值,依照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分别建立了各因素与明薯率、伤薯率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明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样机前进速度和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对伤薯率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和样机前进速度;马铃薯挖掘机最佳工作参数为:样机前进速度1. 50 m/s、一级土薯分离装置线速度1. 37 m/s、二级土薯分离升运装置线速度0. 89 m/s。验证试验表明,4U-1600型集堆式马铃薯挖掘机作业后,明薯率为95. 11%、伤薯率为3. 36%,性能试验指标均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表明在优化工作参数条件下该作业机能够提升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马铃薯分段收获后,人工捡拾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走式马铃薯捡拾机捡拾装置。针对捡拾装置喂入部分易壅土,造成马铃薯输送不通畅,影响整机作业效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具有双层反转链条夹持输送功能的捡拾装置。为确定捡拾装置最佳的作业参数,基于离散元软件EDEM和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耦合仿真,运用Box-Benhnken试验方法,以马铃薯流量和伤薯率为试验指标,以捡拾装置前进速度、捡拾铲入土深度、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和反转夹持链线速度为试验因素,对该装置工作参数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试验,使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进行优化后,绘制出响应面曲线图,得出该装置最佳工作参数。田间试验表明,当捡拾装置前进速度为0.70 m/s、捡拾铲入土深度为120 mm、捡拾装置输送链线速度为1.20 m/s、反转链线速度为1.20 m/s时,马铃薯流量为5.94 kg/s,伤薯率为2.10%,与仿真理论值相比,误差分别为3.30%和4.48%。该研究可为马铃薯捡拾装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温室摇摆式变量弥雾机喷雾参数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设计了具有喷头变速摇摆功能和自动进、排药功能的温室摇摆式变量弥雾机。为验证和优化喷雾机的施药效果,以喷雾流量、喷雾距离、喷雾机行走速度和喷头摆动速度为自变量,雾滴分布变异系数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并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的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喷头摆动速度、喷雾机行走速度、喷雾距离、喷雾流量;喷雾机的最佳喷雾参数为:喷雾流量185mL/min、喷雾距离2m、喷雾机行走速度8cm/s和喷头摆动速度5(°)/s,此时雾滴分布变异系数为1.632%。  相似文献   

5.
蘑菇热风、微波对流和微波真空干燥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蘑菇进行了热风、微波对流和微波真空干燥的对比试验.热风干燥温度为60℃,风速为1 m/s;微波对流干燥中,热风进口温度为60℃,风速为1 m/s;微波真空干燥其压力为5.1 kPa.微波功率密度均为0.5 W/g.试验建立了3种干燥方法下蘑菇的干燥时间与含水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和蘑菇内部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测定干燥蘑菇的颜色和复水性来评价其产品的质量.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大大缩短了蘑菇的干燥时间.采用微波真空干燥,降低了产品温度,改善了干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疆地区辣椒烘干时间长、人工切片效率低、工作量大等问题,设计一种辣椒切片机。通过理论分析与参数计算确定辣椒切片机的关键部件结构和工作参数,运用性能试验,选取影响辣椒切片机工作性能的切割圆盘转速、输送带线速度和切割圆盘高度为试验因素,以切片完整度为试验指标,进行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建立试验指标与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确定辣椒切片机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切割圆盘转速118 r/min,输送带线速度0.5 m/s,切割圆盘高度10 mm。通过试验验证,在该最优参数组合下,切片完整度为97.85%,与模型预测结果基本一致,相较人工切片效率提高344%,可满足新疆地区辣椒切片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7.
用破碎率、内部损伤率、平均内部损伤度来定量评价稻谷的损伤程度,并在实验室用Hege 16脱粒机进行水稻脱粒试验,分析了脱粒元件线速度、凹版间隙、喂入量等因素对水稻籽粒脱粒损伤以及装置性能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凹版间隙对于损失率、破碎率、内部损伤率影响较显著,脱粒线速度对平均内部损伤度影响较显著,喂入量影响不显著;得到脱粒试验的最优参数组合为凹版间隙13 mm,脱粒元件线速度18 m/s,喂入量1. 6 g/s。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薄层混流谷物烘干机的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状况.同时,对该型号烘干机的结构设计,干燥工艺、"三化"水平、作业可靠性和发生的故障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影响谷物干燥主要因素的技术参数选择,对谷物烘干机的研究、设计和使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现存的传统粮食干燥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粮食烘干机进行改善的方法.通过对粮食烘干机的概述及其特点介绍,指出粮食烘干机的优秀性能,然后通过对粮食烘干机使用效益评估,以对粮食烘干机的使用情景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对靶喷雾状态下,喷雾方式由连续转变为间歇,喷头频繁开闭会影响冠层位置的雾滴分布,分析对靶喷雾状态下不同喷雾参数对作物冠层雾滴分布的影响,为验证并完善对靶喷雾机器人整体性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使用自动对靶喷雾机器人,采用对靶与连续两种喷雾方式,选择0.5m/s、0.75m/s、1.0m/s的行驶速度与0.3m、0.4m、0.5m、0.6m的作物间隙大小,对两种喷雾方式下不同冠层位置的雾滴覆盖率进行对比,分析不同行驶速度与不同作物间隙对对靶喷雾状态下不同位置冠层雾滴覆盖率及均匀性的影响。采用连续与对靶两种喷雾方式对相同番茄作物行进行喷雾,通过测量药液使用量来获取对靶方式相对于连续方式下的省药率。试验结果表明,行驶速度变化对对靶喷雾方式影响较大,当行驶速度在0.5m/s时,平均雾滴覆盖率可达58.4%,当速度增大到1.0m/s时下降到33%;当行驶速度为1m/s、间隙大小为0.3m时,激光雷达无法识别此作物间隙从而造成两侧冠层雾滴覆盖率较大,随着间隙的增大雾滴覆盖率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对靶喷雾下的前冠层雾滴覆盖率较小于连续喷雾状态下的雾滴覆盖率,在中后冠层位置能够保持基本一致。在空隙比为40%...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番茄种子扁圆轻薄、人工播种效率低及无法机械化播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番茄种子自动包衣丸粒化装置,并利用该装置进行了试验。该装置主要由喂料器、转盘、滚筒、供液设备、控制箱及支座组成。在5g番茄种子与400 r/min的供液泵转速条件下,以滚筒转速、包衣时间、包衣剂质量及胶悬液体积为试验因素进行了正交与回归试验,并通过DPS数据处理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试验范围内试验因素对丸粒化后种子抗压强度、有仔率和单仔率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优化确定了包衣装置包衣丸粒化番茄种子的最佳参数组合:在滚筒转速为500r/min、包衣时间为300s、包衣剂质量为55g及胶悬液体积为40m L时,抗压强度、有仔率、单仔率分别为316.8 g、87%、93%。该研究可为番茄、辣椒等茄果科种子包衣丸粒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压加工对鲜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高压加工方法能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达到灭菌效果 ,压力可瞬间传递的优点 ,研究了高压加工对鲜蛋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提出了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来寻求鲜蛋液的流变方程 ,找到了加压条件对鲜蛋液流变特性影响规律。 4 0 0 MPa压力时蛋白有一部分变性 ,因此高压加工鲜蛋液建议采用 30 0 MPa、5 min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3.
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果园秸秆覆盖机不适应捆状秸秆、装载量小以及覆土装置易被碎石卡死问题,设计了一种自解捆式果园秸秆覆盖机。该机型由履带底盘、料箱、解捆铺料装置和覆土装置等组成。解捆铺料装置为齿带式结构,安装于料箱后部。为适应多种秸秆捆尺寸,提高抓料解捆能力和铺料均匀性,通过对解捆铺料过程分析确定了解捆铺料装置高度、倾角和齿带转速等关键参数范围;为了实现切绳和破捆过程滑切减阻,设计了三角形拨料刀齿,并基于刀齿对秸秆的扰动区域分析,对刀齿排布进行了设计;设计了一种双向对抛式覆土装置,同步对秸秆层进行薄土盖压。试验结果表明:覆盖机的秸秆装载量提高到原来的3.1倍;当覆盖机车速在0.8~1.4km/h,解捆铺料装置齿带转速在180~240r/min时,秸秆覆盖层厚度为5.1~18.1cm(标准差小于等于3.4cm),薄土盖压层厚度为2.3~4.0cm,无卡死现象,满足作业要求;建立的秸秆覆盖厚度模型决定系数为0.9672。该机实现了秸秆解捆、行间覆盖与薄土盖压一体化作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我国食品工业保持高质量快速发展,领军企业正借助“工业4.0”物理信息等系统的融合,建立智能化工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和全过程信息化监测,保障食品安全。我国蔬菜产量居世界前列,多数净菜加工企业设备技术水平低,劳动密度大,工作效率低,标准体系缺乏,难以保障净菜品质,亟需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本文结合智能化工厂建设现状及净菜加工重要企业的智能化发展,为蔬菜现代化生产工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畜禽业的发展,畜禽粪污的处理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为了解决目前粪污处理低效化、高功耗的问题,针对滚筒式粪污处理设备,对其工作时处理效率和功率消耗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滚筒式粪污处理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技术参数,使用SolidWorks对滚筒系统、进出料系统、机架系统进行虚拟样机分析,构建了滚筒式粪污处理设备整机模型。其次,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了滚筒温度、滚筒转速、滚筒装料量3个因素对设备处理效率、电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滚筒处理效率试验指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装料量、发酵温度、滚筒转速,最优组合为C1A3B3,即装料量50%、发酵温度70 ℃、滚筒转速0.4 r/min;影响滚筒处理电耗试验指标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装料量、滚筒转速、发酵温度,最优组合为C2B2A1,即装料量60%、滚筒转速0.3 r/min、发酵温度60 ℃。通过综合分析,滚筒装料量是对设备处理效率和处理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破损鸡蛋导致的漏液会污染自动化生产线和完好鸡蛋,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会干扰裂纹鸡蛋的检测.为实现破损鸡蛋快速、准确、低成本的识别,本文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并结合深度学习网络深层次特征提取、高精度检测分类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OLOv4网络的破损鸡蛋检测方法.构建破损鸡蛋图像数据集,搭建YOLOv4深度学习网络,训练含有破...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动变速器生产过程特点,充分应用现代光、机、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AMT变速器加载/卸载试验的一体化智能测试装置,实现了AMT变速器自动静态自学习、动态自学习、自动按给定程序完成标准规定的项目测试。开发了具有转速、转矩及功率可控的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该装置具有操作简单、测试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等特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研究秸秆膨化技术,完善膨化设备的功能,研制了秸秆螺旋喂料装置,并对其工作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满足不同粒度和不同含水率的秸秆物料喂料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试验指标与螺旋转速、螺旋螺距、秸秆含水率和秸秆粒度的关系,为生产过程中的喂料量调节和秸秆膨化设备整体结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保证设备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进场,提供必要的能力给生产,使生产经营需要随时获得满足,这是设备管理的重要职责。为了使这些技术设备得到更好的运用,使它们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十分有必要其进行科学管理。我脑子分析了目前冶金机械设备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冶炼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荷电气固两相流动凝并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闻建龙  张星  王志强 《排灌机械》2009,27(5):337-340
采用传统除尘设备很难有效清除亚微米粉尘,而静电凝并是净化亚微米粉尘的有效方法.设计了一种静电凝并试验装置,以电厂飞灰为实验粉尘,对其荷电性能及凝并沉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飞灰粉尘直径在0.5-10μm之间,绝大多数在2-10μm之间.试验结果表明:荷电颗粒的荷质比随荷电电压值的升高呈现非线性方式增长,粉尘颗粒更容易荷负电;凝并沉积效率随风速的增大及浓度的减小而增加,随荷电电压绝对值的升高而增加;在双极非对称荷电组合电压+25 kV/-23 kV时具有最高的凝并沉积效率.荷电后粉尘的粒径分布情况表明,在荷电段出口处,10μm以上颗粒的粒径频率分布有了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