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中轮拖底盘涂装线由人工喷涂改为涂装机器人自动喷涂的技术改造设计思路,描述了该涂装线的技术改造设计方案,对同行业涂装线使用涂装机器人自动喷涂的技术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喷枪协同式喷涂五轴混联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大型扁平型立方体工件的喷涂工艺特点,将并联机构应用于喷涂工艺,设计了一种控制解耦性很好的五轴混联喷涂机器人,阐述了这种喷涂机器人的机构设计、工作原理、运动学分析、驱动方式、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及其控制方式。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喷涂效率高、涂层厚度均匀和操作简便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的人工喷涂作业对人体危害大、生产效率低、质量参差不齐、喷涂机器人价格较为昂贵等问题,开展了低成本并联喷涂机器人的设计工艺探索,从结构设计和控制系统两方面入手,结构上利用Recurdyn优化分析确保轻量化设计,基于四元素与空间算子代数,建立并联机构运动模型,保证多机协同作业,同时采用了防尘防爆结构设计,控制上采用PMAC运动控制卡和基于PC-104总线的嵌入式PC方式,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易维护、可靠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喷涂机器人空间轨迹到关节轨迹的转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喷涂机器人离线编程需要和喷涂空间轨迹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喷涂机器人笛卡尔空间轨迹到关节轨迹的转换方法。通过分析工件坐标系和机器人基坐标系的关系,采用辅助特征点三点标定法将工件坐标系内的喷涂空间轨迹转换到机器人坐标系。建立了在机器人逆解中求取最短关节运动行程的优选模型,用赋权有向图表示所有机器人逆解间的行程关系,利用Dijkstra算法求最优的逆解组合。喷涂试验显示,所提出的轨迹转换方法能有效克服轨迹转换失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管外喷涂机器人的行走系统采用步进电机驱动尼龙轮的动作方式,管外防腐喷涂是用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不完全链传动系统中输出链轮的往复转动来带动喷枪绕管道轴线作一定规律的摆动,并随着管外机器人本体的行走系统沿管道轴线作间歇式直线移动而实现的,设计了管外喷涂机器人的行走系统和管外防腐喷涂系统动作的单片机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够提高喷涂机器人控制的品质,深入地研究了模型预测控制技术在其中的应用.首先,研究了模型预测控制的数学模型;接着,分析了喷涂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然后,进行了喷涂机器人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最后,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时风2014、1804等大型拖拉机走进河北景县,吹响了时风深松演示会的第一场号角,景县农机局领导参加,到场农机手及用户200余人。时风集团拥有"农业农村部农机动力与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先后对铸造、机加工、焊装、涂装等工艺和装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机器人化改造,建设了11条自动化铸造线,自动化柔性数控加工线,  相似文献   

8.
随着焊接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并在企业生产线上投入使用,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但智能化机器人的研发尚不成熟,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文章从当前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出发,阐述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改进方向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智能化机器人焊接技术的研究提供灵感,使其进步.  相似文献   

9.
周启兴  罗松  张俭  凌浩吉 《农机化研究》2024,(10):102-105+110
为了进一步提升植树作业的精准化及智能化水平,以智能型种树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基于机械设计与应用机理展开研究。从当前的种树机器人作业特点及结构组成角度入手,通过准确的参数设计与结构优化布局,设计出全新的可旋转式种树机器人。整机运行与控制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以机械设计为引导理念,系统地分析种树机器人结构特征,以自动控制与CAD/CAE协同设计为开发手段,对核心组件进行正确设计配合,显著提升了种树机器人的控制与动作衔接效果,目标种植准确率可达92.50%,且系统运行稳定,可为智能化种树机器人的深度改进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业机器人移动平台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机器人在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善了农民的耕作条件,提高了农业耕种效率,推动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移动平台是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常使用轮式、履带式、轮履式等,每种机构都有优缺点和合适的应用范围。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机械结构,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控制算法,将会提高机器人的表现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查阅文献及市场调研,获知目前仿人型机器人结构发展的现状,主要是依靠软硬件的不断升级,实现机器人功能的更新换代,但仍未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其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忽视了仿人机器人主体结构的创新,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机械结构搭载最新的智能化软件。机器人主要依靠主体结构来完成多模态的动作或者功能,显然传统的机械结构不能满足功能性强大的智能软件,导致仿人机器人整机性能稳定性不高,完成动作的质量不高,使用寿命短。因此,关注和重视机器人主体设计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推动了机器人焊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进程,很多制造企业对焊接智能化技术的创新高度重视,机器人不再是人们眼中的新鲜物品,运用智能化机器人代替人工焊接已经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袁志良  古越 《农机化研究》2022,44(2):249-252
为了提高采摘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基于武术飞脚动作的连续性,参考飞脚动作的前馈特征,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上引入了神经网络前馈算法和PID控制算法.通过对误差的修正和期望与实际输出结果的反馈,提升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和采摘作业动作的精确性,实现了采摘机器人的类人化设计.为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模仿生菜采摘机器人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田媛 《南方农机》2019,(8):142-142,163
随着我国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各大工厂的生产运用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码垛机器人正朝着智能化、高速化、低能耗以及高效率方向发展,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码垛机器人在实际的技术层面还需要完善。文章针对我国新型工业码垛机器人的轨迹规划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不断提高码垛机器人的工作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焊接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中的关键设备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作用。系统论述国内外焊接机器人的应用特点与发展现状,总结目前焊接机器人发展存在的瓶颈,提出未来我国焊接机器人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通过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焊接机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为制造业的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在工业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产业不断趋向自动化、智能化,对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多,尤其是对工业机器人编程设计、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方面人才急需.然而,中职学校在培养工业机器人操作人才上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需求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相矛盾.因此,将实训课程结构体系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为产教融合模式背景...  相似文献   

17.
王岩  向柯  骆虎林 《南方农机》2019,(12):194-194
在现代社会的运行过程中,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六足机器人而言,其各项智能化程序、仿生系统、智能控制系统以及整体的机械结构都代表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水平。基于此,文章在整体的六组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相应的分析,使其在后续的运行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机器人在工业、农业、制造业、智能化产业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机器人具有工作效率快、生产质量好、使用范围广、机构性能强等诸多优点,但由于机械结构采用串联、焊接、齿轮等设计,导致整体刚性无法满足高强度作用.机器人终端负载通过连接处的伺服马达进行驱动,这样一来机械手臂的运行功率大大提升,也...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外应用于草坪绿化的割草机器人技术不断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此,从对休闲园林割草机器人的产品设计开发及优化角度出发,通过确定割草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布局和关键控制装置(包括软件及硬件组成)等,对识别、传递、通讯、执行、反馈等环节提出相适应的设计功能要求和性能参数方案。同时,结合电子计算机多项智能控制算法、驱动程序及割草机器人功能部件选型,实现休闲园林割草机器人的整机设计,并通过性能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期望性能吻合较好,具有一定的可实施性和推广性,对休闲园林割草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和性能优化控制具有参考价值,可为相关学者进行割草机器人设计和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战争向着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武器装备智能化、无人化趋势不可避免.针对陆上无人装备大口径火炮的弹药装填问题,采用机器人完成弹药装填任务,进行了弹药装填机器人轨迹规划,对装填机器人弹药装填轨迹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规划的弹药装填轨迹运动学特性良好,能够连续无突变完成弹药装填工作,验证了无人装备采用机器人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