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因"仙鹤栖于南山峭壁"而得名。全市总人口170万人,面积2182平方公里,辖浚县、淇县、淇滨区、山城区、鹤山区5个行政区和1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鹤壁市审时度势,立足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了以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为目标、以发展"特色农产品业、畜牧养殖业、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电商流通业、光  相似文献   

2.
本规范规定了鹤壁市壤质土区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技术条件、产量目标、群体动态、农业投入品使用、栽培操作技术、田间管理、收获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鹤壁市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壤质土粮食生产区,主要包括鹤壁市浚县卫贤镇、小河镇、新镇镇和淇滨区的大赉店镇、金山办事处、钜桥镇以及淇县的西岗镇、北阳镇的大部分地区,小麦基础产量在500 kg/亩以上,及其生产条件相似的小麦生产区。  相似文献   

3.
<正>5月22日16时~19时,河南省鹤壁市西北至东南一带普遍出现8级大风,并伴随降雨。这场强对流天气导致多地小麦出现倒伏。应对灾情,贵在速度。第二天一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保险)鹤壁中心支公司迅速启动大灾应急预案,成立4个查勘小组、1个无人机查勘组,立即奔赴鹤壁市浚县小河乡、淇县西岗乡、山城区石林乡进行查勘。看着即将收割却遭遇灾情的麦子,人们无不叹气。"我  相似文献   

4.
在明确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历史演进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引力模型和首位度指数,进一步揭示广西城镇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空间联系弱;小城市数量多,辐射范围小;"双核"规模小,首位度低。最后,提出了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文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5-7346,7368
通过计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特点;用关联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总结了目前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鹤壁市位于河南省北部,辖2县3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面积144万亩,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85万亩。鹤壁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全国创建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综合示范区、河南省粮食高产创建先进市;所辖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鹤壁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5个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市之一。  相似文献   

7.
基于大尺度区域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法提取乌蒙山区2015年建设用地信息,利用分形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乌蒙山区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应用灰色关联法对分形特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乌蒙山区建设用地破碎化程度高,面积大于10 km2的斑块仅有1个,为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908 km2;(2)建设用地分维数D排序为云南片区四川片区贵州片区,各片区稳定指数SK介于0. 392 0~0. 421 3之间,乌蒙山区建设用地空间结构稳定性总体较高;(3)乌蒙山区38县(市、区)建设用地分形特征差异明显,普格县空间结构最复杂,稳定性较低,赫章县空间结构最简单,稳定性较高;(4)建设用地分形特征主要受平均形状指数的影响,斑块数对建设用地分维数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8.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是毛竹生长过程的重要因子,是提高竹林质量,优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聚集指数和Ripley’s K(d)函数,分析从2009-2013年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空间分布格局年际变化特征及匀栽、丛栽栽植方式对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 a造林年限间,2种栽植方式下的新竹与活立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2)丛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38~0.76,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45~0.60;匀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18~0.65,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18~0.52;(3)聚集指数与活立竹株数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匀栽毛竹林活立竹株数(x)与聚集指数(y)拟合方程为y=0.103 7x0.419 3,R2=0.937 9;丛栽毛竹林活立竹株数(x)与聚集指数(y)符合二次方程:y=0.000 04x2-0.002 7x+0.501,R2=0.985 6;(4)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过程中存在不同尺度距离下的团状聚集分布;(5)栽植方式对立竹株数和分布格局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7县1市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和引力模型分析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和田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城镇沿国道呈条状分布,城镇之间联系较紧密的结论;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和田市为中心,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也以和田市最强,其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强度随着与和田市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田地区城镇间的联系强度在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1级、2级城镇的数量已达到4个,分别是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  相似文献   

10.
一、发生与危害玉米叶螨2003年在鹤壁市发现,起初仅在浚县和淇县个别地方发生,且危害较轻,现在该虫在各县区都有发生,局部地方已成为玉米的主要害虫,主要发生在丘陵地和沙土地,面积达2000公顷,玉米受害后叶片出现干枯。一般年份玉米叶螨在玉米田5月上旬至6月上旬始见,数量极少,处于零星发生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发生初期,此时成、若螨主要聚集在中、下部叶片背面危害,被害处逐渐失绿成浅绿  相似文献   

11.
运用分形理论从空间形态视角基于分形维数模型对1995-201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形研究.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斑块分形维数均小于临界值1.5,分形维数平均值由1.162 1下降至1.126 6,整体空间形态随时间变化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②1995-2015年,耕地斑块分形维数呈增加趋势,空间形态趋于不规则,空间结构趋于不稳定,林地、水域和草地分形维数呈降低趋势,空间形态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③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形维数呈"先升后降"趋势,由于上升幅度均小于下降幅度,因而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空间形态整体趋于规则,空间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喀斯特城镇体系——贵州省城镇体系为例,运用分形研究方法,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认为贵州喀斯特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其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出现断层,联系不畅;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喀斯特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针对城镇体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结构优化的相应对策:完善城市规模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小城镇发育;合理安排城镇发展与布局,完善城镇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现有5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基层规划,但国内目前对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建设的研究较少。笔者以鹤壁市淇滨区为例,基于苍穹平台分析研究规划图层的处理方法,以及规划布局上需注意的几点问题,认为苍穹县乡级土地规划修编软件能较好地处理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图层,并能高效地建设县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剖析平原区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向,可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平原区村庄整治和布局调整提供指导。应用分形理论,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分析,以典型平原区河北省深州市为例,通过测算2009、2015年农村居民点集聚维数、Zipf维数、边界维数和稳定性指数,分析乡镇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的分形特征并提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全市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集聚效应显著,集聚维数达1.165 5。(2)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规模分布集中、分散几近各半,其中9个乡镇农村居民点Zipf维数下降,分布趋于集中;7个乡镇农村居民点Zipf维数上升,分布趋于分散;2乡镇Zipf维数基本不变,分布趋于均衡。(3)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形态呈现复杂且不稳定趋势的占多数,其中11个乡镇农村居民点边界维数上升,稳定性指数下降,空间形态更复杂且呈扩张不稳定趋势;6个乡镇农村居民点与其相反;1个乡边界维数和稳定性指数未发生变化,空间形态相对稳定。(4)基于各乡镇农村居民点分形特征,提出了稳步城镇化型、快速城镇化型、加速集约化型和特色产业化型4种模式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城镇人口密度降低已经成为制约部分城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湖南省为案例区,在定量刻画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多样性格局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两者的关系,并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探索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1)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多样性均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聚集趋势相反;(2)单一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方式既不利于湖南省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的提升,也不利于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工业布局可以引导湖南省城镇人口密度的提升,注重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多样性进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的有效方法;(3)湖南省二、三产业增加值与城镇人口密度呈现弱负相关且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4)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城镇人口密度的相关性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并在长沙市中心城区一带出现正相关与负相关的分界。最后,从优化城镇职能体系对应对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人口密度有序提升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分布特征是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基础,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分析结论,进而可以协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旅游经济时空特征,对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以新疆14个地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分形理论对2005—2012年的新疆旅游经济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较发达区域,如乌鲁木齐市、伊犁直属县(市)等,以及较滞后区域,如和田地区、博州等,并呈现由较滞后区域向较发达区域靠近的趋势;同时,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旅游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作用。据此,新疆旅游经济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优化圈,通过旅游优化圈的层层辐射作用,使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突破原有状态,达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耕地面临的粮食安全、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压力出发,集成创新性构建粮食-城镇化-生态多维耕地压力测评体系,利用弹性系数量化分析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分析1996—2016年耕地多维压力问题,并基于粮食安全、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的目标进行分区管控。结果表明:(1) 1996—2016年河南省耕地的粮食压力、生态压力高于临界值,城镇化压力持续增加,耕地保护态势存忧;(2)河南省城镇化压力与粮食压力的弹性系数为0. 065,各省辖市整体在0~1之间波动,1996—2006年间的变化最为明显,济源市甚至达到4. 098,城镇化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大;(3)根据研究期内耕地压力状况及年际变化态势,将河南省耕地利用划分为优化调节区、集约利用区、严格管控区,并从优化耕地利用格局、发展集约化现代农业以及严格管控耕地占用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作物种植信息的智能化解析,必须首先实现识别目标位置与范围定位.以2012年鹤壁市浚县拔节期小麦为研究对象,结合获取的SPOT-5卫星遥感图像,对最小距离分类算法和最大似然法在提取小麦种植信息的效果以及运算速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图像提取作物种植分布信息的优化算法.检验结果表明,优化算法在保证信息提取准确率达95.6%的前提下,处理速度较最大似然法提高45.01%,可用于快速提取作物的种植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农业气候资源区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西省84个县(市)级气象台站30年的气象数据和各地的地理位置等要素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该省气候资源进行区划,聚类结果分为5个气候类型区:(Ⅰ)赣南山地气候区;(Ⅱ)赣中丘陵气候区;(Ⅲ)赣北鄱阳湖平原气候区;(Ⅳ)赣东北山地气候区;(Ⅴ)庐山、井冈山气候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