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非洲猪瘟疫情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打击,同时也带来了养殖利润增长。目前,全国出现了生猪复养热潮。本文结合当前疫情形势、养猪生产现状,对养猪产业复养风险点进行分析,从全面提高生物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出发,提出了6项关键控制措施,期望在全国非洲猪瘟疫情没有彻底净化的环境下降低生猪养殖的疫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农科院9月10日发布《规模化猪场复养技术要点》,指导生猪养殖企业和养猪场户开展复养工作。在当天举行的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8家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份技术要点。该研究项目是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大北农集团,基于对非洲猪瘟的科学认知,以高级别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疫情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生猪灾难,自2018年8月辽宁沈阳首例非洲猪瘟暴发至今,全国生猪产业遭到严重打击,不仅农村散养户,大型养猪企业也未能幸免。由于没有有效疫苗,防控难度很大,养殖企业(户)对非洲猪瘟非常担心,不敢再养、不想再养,造成全国各地生猪养殖量大幅缩减。如何扭转当前生猪养殖的被动局面,尽快恢复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已成为畜牧兽医部门当下重要职责和任务。笔者长年从事畜牧兽医工作,通过走访几个生猪生产恢复成功的养殖场,深入了解复养成功做法,并就存在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2018年8月3日,我国沈阳市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病毒,随后全国各地相继暴发大规模非洲猪瘟疫情,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阻碍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当前非洲猪瘟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生猪复养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才能够保障生猪复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成为思考的重点。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非洲猪瘟后生猪复养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目前非洲猪瘟疫情逐渐稳定,新发疫情逐渐减少,全国大部分省份解除封锁,生猪养殖进入补栏复养期。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生猪产业造成极大损失,面对非洲猪瘟防控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提振行业信心,以必胜的决心和积极的态度应打赢非洲猪瘟攻坚战。生物安全管理是防控非洲猪瘟唯一有效解决方法,生猪养殖企业只有真正意识到生物安全防控的重要性并落实到位,才能有效控制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由生猪养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如畜产品质量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疫病防控问题等,尤其是2018年全国多地爆发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对养猪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猪肉保障供给受到严重威胁.为切实保障猪群安全,稳定生猪生产,大型养殖企业针对非洲猪瘟疫病防控、生猪复养环境控制等生产实际...  相似文献   

8.
王林云 《中国猪业》2019,14(7):17-20
介绍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严峻性和生猪保供稳价的必要性,认为非洲猪瘟在我国较快传播,人为因素不忽视;提出"再调查、重打击、勤检测、试复养、扩绿区"的非洲猪瘟防控15字方针的建议,对全国非洲猪瘟感染情况的调查应全面深入,对涉及非洲猪瘟传播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对可能造成疫情传播的产业链条各环节勤加检测,在疫苗尚未问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生猪复养方法,鼓励建立和扩大非洲猪瘟"绿区"(无疫区)。  相似文献   

9.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入我国,以波及范围广、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传染源和污染源多样化为特征,给生猪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继续在国内扩散,能繁母猪存栏和生猪存栏数量显著下降,养猪业发展遇到种源不足、防疫压力增大等问题.2020年,生猪产业面临复养、复产和扩大产能的实际需求,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0.
自2018年8月全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生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生猪复产增养、保供稳价成为当前畜牧业的第一要务。许多中小型养殖场在市场价格刺激下,复养意愿高涨。然而非洲猪瘟在国内发生以来,虽然国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得到了相对控制,但是从非洲猪瘟的发展规律及他国的案例来看,非洲猪瘟仍将在一定时期内的长期存在,生猪产业恢复必须正视非洲猪瘟的潜在威胁。现就非洲猪瘟背景下复产增养的关键措施作一些具体剖析,期望对中小型生猪养殖场复产增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非洲猪瘟席卷全国,造成生猪产能下降、价格上扬、市场供应紧缺等情况。为了尽快恢复生猪生产,本文分析了“非瘟”“高热”等疾病对生猪养殖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湘潭发展生猪复养工作的建议:结合湘潭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科学智能发展湘潭特色养猪产业。  相似文献   

12.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20,37(3):70-74
文章就生猪复养的历史背景、生猪复养技术指南,中国防控非洲猪瘟模式,国家恢复生猪生产政策,补齐基层防疫服务短板等生猪复养工作,结合湖南省洞口县生猪复养工作实践,进行了理论和实际的探讨。提出建立县级生猪复养工作专家组,加强生猪复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对规模化猪场生猪复养技术进行分级指导,建立县级车辆清洗消毒中心出台扶持母猪生产奖补政策的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对养猪人而言,关键词有非洲猪瘟、复养等,对政府相关部门而言,关键词有非洲猪瘟、供给、环保、无害化处理等,其中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的养殖布局、养猪格局、养殖模式、检疫检验、生物安全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存栏上看,生猪存栏锐减,从市场价格上看,生猪价格大幅波动,一路高歌,震荡上行,从防控上看,生物安全任重而道远。现就从生猪生产方面谈一点工作体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非洲猪瘟、蓝耳等疫情影响,生猪存栏量略有下降,养殖群众的积极受挫。为了提高生猪存栏量、消除非洲猪瘟给养殖群众带来的心理阴影,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我们因地制宜在南盘江镇箐口村实施生猪补栏增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同时也是全世界第一猪肉消费大国。非洲猪瘟的暴发给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生猪存栏数量下降,散户大部分退出,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供给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依靠从国外进口猪肉来解决国内的消费需求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从长远考虑,如何防治非洲猪瘟,抓住“复养”环节所需,才是治本之道。文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从政策背景出发,对复养环节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论述,结合四川省和江苏省的成功案例,旨在为生猪养殖业的复养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丹  李洪宇  王方  苑耀辉 《猪业科学》2019,36(12):87-87
<正>非洲猪瘟的暴发使全国生猪存栏量迅速下降近50%,生猪价格迅速上涨,同时也使得养殖利润率超过100%,养猪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在高利润的促使下,很多大型养猪场纷纷开始复养和快速补栏,并潜心研究如何在高风险条件下做好非洲猪瘟的生物安全防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兽医中药对生猪复养工作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和良 《猪业科学》2020,37(1):120-124
祖国的中兽医中药学博大精深,近年来在防治非洲猪瘟中中兽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就"治未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兽医辨证施治和"君臣佐使"处方原则,配制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处方。对中药防治疫病特点、抗病毒的成分、作用机理、中药与西药不同点及各地运用中药防治非洲猪瘟情况,进行了汇总。介绍了湖南省洞口县生猪复养工作开展情况,筛选了3个防治非洲猪瘟中药处方作为洞口县生猪复养技术支撑。收集了治疗登革热等4例中药抗病毒病例和防治非洲猪瘟中药方制剂(药品)10个。提出整合和筛选防治非洲猪瘟中药处方的地方资源,验证和试验中药防治非洲猪瘟效果,尽快研制出有效地防治非洲猪瘟的中药复方制剂药品。  相似文献   

18.
正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从2018年年底开始我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生猪价格持续走高。为稳定猪肉价格,国家多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激励生猪产业恢复生产,面对丰厚的养殖利润,全国兴起了新一轮养猪热潮,一些大企业转产养猪业或扩大投资规模。南郑区是陕西省汉中市养猪大县,生猪补栏和复养情况较为复杂,笔者通过对南郑区新集镇、圣水镇、牟家坝镇、胡家营镇、梁山镇等5个生猪养殖大镇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了南郑区生猪复产复养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当前,猪价疯狂飙升,之前不少发生过非洲猪瘟的猪场被迫清空,没有生猪可卖。所以猪场当务之急是如何尽快复养、快速恢复养猪产能,已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面对疯涨的猪价,很多发生非洲猪瘟的猪场急于尽快复养,只进行了简单消毒和清洗后,便引入大量保育猪。没过多久,再次发生非洲猪瘟,复养宣告失败,从而使养猪人出现强烈的挫败感,对养猪丧失了信心,那么对于发生过非洲猪瘟的猪场,是否能成功复养?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当前,全国已经出现很多猪场成功复养的例子。为了帮助更多猪场成功复养,本文简单总结梳理了猪场成功复养的重要措施,希望能够为养殖户提供一定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姚文捷 《中国猪业》2022,17(6):17-21
2018 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发生给我国的生猪养殖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本文旨在分析其中的内在成因, 并致力于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研究认为,在非洲猪瘟疫情冲击的背后,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近年来承受了力度较大的环境保 护整治和“南猪北养西进”的区域布局调整,这是造成生猪产能阶段性下降的根本原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标准化生 产体系,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充分调动养殖户补栏积极性,切实解决养殖户不敢养、不想养、养不起等问题,已成为我国 生猪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政策扶持对象、扶持内容、长效保障机制、组织管理系统、政府职能定位等5 个方面提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生猪养殖产业扶持政策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