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实现对温室作物用水自动、适时与适量的灌溉,针对温室环境复杂且很难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温室节水灌溉系统,并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该控制器将土壤湿度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作为输入量,灌溉时间长度作为输出量,分别应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实验和在实验室进行滴灌实验。仿真结果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控制土壤湿度与设定目标湿度之间的偏差在1%左右,可以满足对土壤湿度控制的要求,能够实现温室的自动灌溉。  相似文献   

2.
针对温室灌溉受多因素影响难以建立精确控制模型的特点,开发了基于LabVIEW平台的温室节水灌溉模糊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土壤湿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卡、LabVIEW软件平台等组成,以土壤湿度偏差以及偏差变化率为输入量,以灌溉时间长度为输出量,采用MATLAB Fuzzy Logic工具箱设计模糊控制器,实现了温室灌溉需水量的模糊决策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土壤水分适时、适量的灌溉,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精确控制农业灌溉中的灌溉精度和水肥比例,能够大大提高水肥的利用率。因此,基于传统PID控制、Fuzzy-PID控制两种控制算法的优缺点,进行PSO优化Fuzzy-PID控制。该控制算法能够有效解决大棚灌溉控制中的非线性、时变性和滞后性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PID控制相比,上升时间减少了4.10 s,超调量降低了14.57%,调节时间减少了27.4 s;相比于Fuzzy-PID控制,上升时间减少了4.30 s,超调量降低了0.37%,调节时间减少了20 s。该系统响应速度快、配比精度高、稳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PLC和物联网感应的智能灌溉节水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高精准农业灌溉,基于PLC和物联网技术,结合ZigBee与GPRS通讯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种智能灌溉节水系统。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采集土壤湿度信息,以湿度偏差及偏差变化率作为输入量,建立模糊控制规则库,搭建了实验平台。试验结果表明:该智能灌溉节水系统具有设计合理、运行可靠、实用性强的优点,很好地满足了无线灌溉控制的要求,解决了传统灌溉水资源浪费大、稳定性差的问题,实现了节水灌溉的目的,在农业灌溉方面有很高的实际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装备》2021,42(4):64-68
中国水资源严重缺乏,而农业用水又占了总用水量的大部分,根据土壤湿度信息来控制农业灌溉对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STM32F103CRT6单片机设计了土壤湿度采集及控制装置,利用TDR-3型土壤湿度传感器的相关物理特性和STM32RCT6单片机的控制功能实现土壤湿度的检测及自动灌溉。该装置包括单片机微控制器模块、土壤湿度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按键模块、串口模块、水肥机继电器模块和电源模块,可实现自动测量土壤湿度并在液晶上显示,并通过键盘设定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湿度范围:当土壤湿度小于下限值时,启动水肥机增加土壤湿度;当土壤湿度大于上限值时,水肥机停止工作,实现了对农作物的自动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园区变频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供水系统的扬程特性、管阻特性为基础,分析并比较了变频调节供水系统与阀门调节供水系统的节能效果。提出了变频自动控制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方案,改变了传统的调整阀门开度及人工启停电机来满足供水需要的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节水灌溉特别是在温室滴灌系统中采用变频调节自动控制供水系统,与阀门调节供水系统相比,可节能20%~69%,而且对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供水流量及保持供水压力的稳定性、减少人工误操作等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CAN总线的连栋温室节水灌溉控制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温室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今后节水灌溉设备发展的主要方向,给出了基于CAN总线的连栋温室节水灌溉控制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的软硬件设计.系统能够实现连栋温室内多小区的灌溉自动控制,可集中管理,也可独立控制.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对实现节水灌溉和发展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目前温室农田节水灌溉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灌溉设备落后、灌溉方式不科学、自动化水平较低的情况,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农田温室智能液肥滴灌系统。该系统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硬件部分包括单片机主控装置、土壤湿度采集装置各种传感器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程序、触摸屏程序等。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设备可用于农田温室。  相似文献   

9.
基于ZigBee的温室自动灌溉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我国水资源紧缺及温室大棚节水灌溉的迫切需求,研究设计了一套基于ZigBee的温室自动灌溉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供电,可以现场为用户提供直观的系统管理平台来完成节点管理和数据处理功能,开发了服务器端温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Web方式下的信息实时监控和远程监控报警,并且有效简化了现场设备安装与拆移等过程,使之更适合不便直接连线的一般监控场合应用。初步试验表明:把土壤湿度提高30%所需的时间在50~60 min之内,系统的控制误差在4%以内;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准确性和快速性等指标能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系统的研制和使用可为建立大型远程智能灌溉系统提供经验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业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和灌溉远程控制问题,对物联网相关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了基于物联网Android平台的农业远程智能节水灌溉系统,实现了对多传感器节点(空气温湿度、光照、土壤湿度、电磁阀、变频器等)远程采集和控制,以及对多个控制器节点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用户可以通过Android移动终端实现对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监测和控制。系统采用CC2 5 3 0作为无线传感器芯片、OK6 4 1 0作为控制器节点芯片。实测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为远程智能节水灌溉提供平台支持,能够满足农业节水灌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城市水源系统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调度管理工作繁琐、调度决策计算量大等问题,通过开发城市水源的调度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城市水源调度管理科学技术水平,是强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深圳市的原水调度系统设计开发为例,分析城市水源调度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开发系统功能模块,阐述了系统开发中实时监视模块、水厂需水量预测模块和水源调度模型设计等核心模块的设计思路,最后介绍系统在深圳水源调度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为我国城市水资源管理与水源调度管理系统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与方法储备。  相似文献   

12.
温凯 《农业工程》2017,7(4):191-193
2011年5—6月,对深圳市小叶榕榕管蓟马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全市小叶榕榕管蓟马株受害率达92.55%,各区域存在一定差异,福田区最高,达98.82%,罗湖区相对较低,为76%;全市小叶榕榕管蓟马叶片受害率为46.25%,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罗湖区达57.65%,南山区最低,为30.33%;全市小叶榕榕管蓟马虫口密度为13.09头叶,福田区榕管蓟马虫口密度最大,达19.10头叶,南山区最低,为6.56头叶。根据调查结果和国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从植物检疫、化学防治和农业措施等方面对其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深圳市金湖上、下水库的实际情况及现行调度中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基于天气预报和水文信息及下游河道反馈的实时水位信息的深圳市金湖上、下水库防洪调度新的运行规则和联合调度补偿决策规则,并基于这些规则给出了深圳市金湖上、下水库防洪实时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14.
再生水利用是目前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深圳特区内主要污水处理厂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归纳总结了特区内当前再生水处理概况及再生水利用现状,从政策、价格等6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再生水推广利用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深圳市出台的节水政策,从近期(2010年前)和中远期(2020年前)城市发展规划的角度,提出了深圳特区市政园林系统再生水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东部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圳市东部供水系统的特点,应用大系统分解聚合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东部水库群联合供水优化调度二层递阶模型,并根据各层次数学模型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得出了合理的结果,为深圳市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P、极限学习机、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在广东典型气候代表站点的适用性,建立ET_0简化计算模型。【方法】以韶关、深圳、广州、揭西、湛江站为研究对象,收集各站1981—2010年逐日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风速观测数据,以FAO-56Penman-Monteith ET_0计算值为基准,对比3种算法计算效结果,确定最优算法,并结合因子敏感性分析建立了ET_0简化计算模型。【结果】①P<0.05显著水平下,广州、韶关站各气象因子均差异显著;湛江、广州、揭西、深圳4站除日最高气温差异显著,其他气象因子差异均不显著;②ET_0因子敏感性分析中,韶关、广州、深圳3站日最低、最高气温、日照时间敏感系数较大,韶关站为0.040、0.113、0.223,广州站为0.043、0.101、0.208,深圳站为0.054、0.105、0.181;揭西和湛江站日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敏感系数较大,分别为:0.105、-0.040、0.216和0.098、-0.072、0.197,综合各站来看,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最为敏感;③全因子输入条件下,ET_0计算精度表现为BP>极限学习机>小波神经网络;④ET_0简化计算精度表现为BP(全因子输入)>BP-1(日最高、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作输入)>BP-2(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输入),但差值不大。【结论】因此,基于日最高气温、日照时间2因素的BP算法一定程度能简化计算ET_0。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典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生态景观改造工程设计,摸索出一条融合现代水利工程、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水污染治理等多学科多专业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法,为探索深圳市河道生态改造打开思路。通过对深圳市新洲河两岸景观改造,将新洲河融入城市公共空间,使其成为居民的滨水休闲廊道;在截污的基础上,通过补水、水质净化等一系列措施,使河道水质变清,达到规定的地表水Ⅴ类标准;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成为深圳市的生态景观廊道,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泥沙落淤对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污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壳菜(Limnoperna fortunei),学名沼蛤,是原产于我国南方自然水体中的滤食性淡水贻贝。其幼虫随水流进入输水工程,在结构表面聚团附着,形成生物污损,破坏混凝土壁面,增加输水阻力,甚至堵塞管道,死亡贝体会造成水质污染。本文基于深圳市东江水源工程中淡水壳菜生物污损的工程背景,利用工程停水检修期,对输水管线系统中淡水壳菜的附着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工程取水水源河流中淡水壳菜在自然栖息地中的附着调查及监测试验,分析了泥沙落淤对淡水壳菜附着密度的影响。对输水管线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水流流速及结构型式相似的管段,淡水壳菜附着密度与结构面上泥沙落淤显著相关。在泥沙大量落淤的结构面上,淡水壳菜的附着密度极低,且死亡率极大;在泥沙不易落淤的附着面上淡水壳菜的附着密度远高于受泥沙落淤影响的附着面。对水源河流的调查与监测试验也表明:自然栖息地中,泥沙落淤也会抑制淡水壳菜的附着。当附着面上泥沙落淤量增加5倍时,淡水壳菜附着密度可降低80%。据此,可提出利用泥沙落淤抑制输水工程中淡水壳菜污损的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原水调配系统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深圳市为代表的城市原水调配系统呈现出新型城市化的特征,在分析原水网络特点基础上,应用权重系数法对大系统解耦降维,合理确定水厂需水权重系数和水库引水权重系数函数,用以量化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大系统递阶结构模型,通过对权重系数的迭代寻优获取系统最优解。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本模型能可靠保证城市安全供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并通过与实际调度运行费用对比,佐证本模型在经济上的高效性,可为实际运行调度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观点,分析了深圳市盐田区供水企业的市场特征,指出了供水垄断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技术创新。继而提出了一种产权重组的模式,并运用福利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及公共经济学的若干观点,对该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