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TCGA公开的胃癌数据库,随机将371个胃癌数据等分为2份,1份作为测试数据,1份作为验证数据,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因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探讨低表达MMP11与胃癌的放疗敏感性关联度。结果表明:MMP11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无显著差异;无论是测试数据还是验证数据,高表达MMP11胃癌患者在放疗与非放疗组间总生存差异不显著,多因素调整后也无显著差异;而MMP1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接受放疗比未接受放疗的患者获得显著的生存收益,多因素调整后仍具有显著差异,说明低表达MMP11与胃癌的放疗敏感性存在显著关联,提示MMP11是胃癌精准放疗潜在有效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TCGA公开的子宫内膜癌数据,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基因(MCM7)在患者中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析MCM7基因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MCM7基因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和病理学分级上存在显著差异;MCM7基因高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在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中,MCM7基因高表达患者,在放疗和非放疗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多因素校正后放疗的HR分别为0.337 (0.134~0.847)和0.312 (0.106~0.918),相应P值分别为0.021和0.034。合并训练组和验证组数据后,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在全部放疗患者中,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亦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P值为0.024。不同组织学和病理学分级的亚组分析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研究提示MCM7基因高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相关,MCM7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敏感性潜在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
叶云  钟英英  张倩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912-4915
为了获得犬乳腺癌转移早期的分子标记,比较了27个淋巴结转移/不转移犬乳腺癌样本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得了775个差异表达基因,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基因表达的单因素分析得到38个与生存显著相关的基因.在此基础上用惩罚Cox模型对样本进行生存预测,得到10个基因的分类器,可以比较准确预测样本的预后风险,准确率可达到92.3%.这些基因与雌激素代谢、细胞分化、转录等生物学过程相关,可能为犬乳腺癌预后分子标记和治疗靶标,这将给犬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采用TCGA数据库中公开的胃癌数据,将胃癌的数据随机地分为2份,一份作为测试数据,另一份作为验证数据。结果表明:前列腺素E合酶(PTGES)的表达对于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有着一定的联系;在测试和验证数据中,PTGES高表达的胃癌患者在放疗与非放疗2组间的总生存差异不显著,多因素调整后仍然不显著;多因素调整后,验证数据与测试数据的HR值分别为0.324 (0.085~0.832)和0.057 (0.007~0.481),P值均小于0.05。这一研究提示低表达的PTGES与胃癌放疗敏感性有明显的联系,PTGES低表达的患者接受放疗后生存率明显升高,说明PTGES是胃癌精准放疗潜在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少数对于激素治疗敏感的肿瘤之一,内分泌治疗效果明确;他莫西酚(TAM)是乳腺癌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然而其耐药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医师。CCND1基因是近年来确定的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具有异常表现,与乳腺癌的关系尤为密切,是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基因。目前研究表明:CCND1基因的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标记的表达(如雌激素受体ER)、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及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综述CCND1基因与乳腺癌的关系,及CCND1基因与乳腺癌他莫西酚治疗敏感性的关系。对于CCND1基因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乳腺癌的发生机制及雌激素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式。CCND1基因可能成为乳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并在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筛选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未使用过杀菌剂咪鲜胺的保护地采集黄瓜褐斑病叶,经组织分离获得代表性黄瓜褐斑病菌116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各菌株对咪鲜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初步确定辽宁省黄瓜褐斑病菌对咪鲜胺的敏感基线为0.162 6μg/mL。  相似文献   

7.
由前期的研究可知,Zmu-1∶DHP远交系豚鼠对口蹄疫病毒的敏感性为100%,和其他DHP品系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利用不同品系豚鼠(Zmu-1∶DHP远交系、Zmu-2∶DHP远交系和DHP品系),提取其脾脏RNA,转录为c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扩增产物经过高通量测序,分析豚鼠MHC Ⅰ类基因结构、单倍型及多态性信息,以检测各品系间该类基因的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本研究系统地得到豚鼠的8条MHC Ⅰ类基因单倍型序列,其中部分单倍型在外显子3存在23个氨基酸缺失,但依旧存在一定程度的表达;部分品系间单倍型表达测序片段(reads)频率差异显著(P0.05),推测MHC Ⅰ类基因单倍型表达差异可能和不同品系的免疫能力差异有关。本研究为豚鼠品系应用于疾病模型及疫苗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拟南芥为供试材料,从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分子指标3个层次研究了镉(Cd)的毒理效应,筛选Cd敏感生物标记物.分子指标的研究以18S rRNA为看家基因,错配修复基因MutS 2 homolog(atMSH2),atMSH3,atMSH7,细胞增殖核抗原1和2(atPCNA1和atPCNA2)为检测目的基因,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研究Cd胁迫对上述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0、0.125、0.25、1.0、3.0mg·L-1)Cd处理7 d后,根长随Cd胁迫强度的增加而降低;0.125mg·L-1Cd处理下,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而在0.25、1.0和3.0mg·L-1Cd时降低,但仍高于对照;幼苗叶片数、地上部鲜重、叶绿素含量变化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地上部atMSH2,atPCNA1,atPCNA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Cd胁迫浓度呈明显的倒U字型关系,分别在0.125,0.25和0.125 mg·L-1cd时达到最大值.以上结果表明,地上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与上述3个错配修复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趋势相符,且均对Cd污染胁迫较敏感,可以作为检测Cd污染及其相关生物学效应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以含Bar 基因的pAHC20 为供体DNA,上农香糯植株的稻穗为受体材料,采用花粉管导入法进行基因转化,经除草剂筛选,获得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上农香糯后代;除草剂试验表明,转基因水稻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对除草剂的抗性比未转化的上农香糯强,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江苏省句容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对啶酰菌胺的抗药性水平,本研究2年间采集灰霉病菌122株,采用区分计量法测定其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菌株的抑制中浓度(EC_(50)),以确定菌株的抗药性表型,通过对药剂靶标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 B、sdh C和sdh D的序列分析,确定抗药性分子机理。结果表明,总抗性菌株占42.60%,不同取样点间灰霉病菌对啶酰菌胺的抗性频率有较大差异。本研究根据抗性菌株与敏感菌株EC_(50)的比值(RF)把菌株敏感性表型划分为敏感菌株(RF2,S)、敏感性下降菌株(2≤RF3,RS)、低抗菌株(3≤RF10,LR)、中抗菌株(10≤RF100,MR)和高抗菌株(RF≥100,HR),其EC_(50)平均值分别为0.044 8 mg/L、0.131 7 mg/L、0.326 1 mg/L、1.255 5 mg/L和11.170 7 mg/L。对9株敏感菌株和所有抗性菌株抗性靶标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在所测定的敏感菌株的3个亚基(sdh B、sdh C和sdh D)均未发现氨基酸取代,与敏感菌株相比,所有抗性菌株的sdh B基因在第272位密码子发现有2种类型的突变,即H272R和H272Y突变,sdh C和sdh D基因未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BasS/BasR双组分系统调控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筛选大肠杆菌中与植物乳杆菌素BM-1相互作用的互作蛋白;测定植物乳杆菌素BM-1处理下互作蛋白基因突变大肠杆菌的活菌数和电导率变化,分析其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基因突变体大肠杆菌细胞膜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并鉴定出大肠杆菌中与植物乳杆菌素BM-1互作的蛋白为BasR蛋白,分别敲除basr基因和BasS/BasR双组分系统相关的bass基因后的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上升,但电导率无显著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BasS/BasR双组分系统缺失显著降低大肠杆菌中与细胞膜相关的基因dgka、mlaf、eco的转录水平.[结论]大肠杆菌BasS/BasR双组分系统缺失提高大肠杆菌对植物乳杆菌素BM-1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下调菌体细胞膜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细胞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896A>G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检索相关英文及中文数据库筛选文献,以OR值及95%CI为效应指标,运用RevMan 5.2和Stata 11.0进行Meta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并采用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 研究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2 174例UC患者和3 134例对照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G的人群较携带等位基因A的人群患UC的风险性增加,在各个基因模型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模型G/A:OR=1.41,95%CI(1.21~1.66),P<0.000 1;显性模型AG+GG/AA:OR=1.37,95%CI(1.16~1.62),P=0.000 2;隐性模型GG/AA+AG:OR=3.74,95%CI(1.78~7.86),P=0.000 5;共显性模型AG/AA:OR=1.42,95%CI(1.07~1.87),P=0.01;共显性模型GG/AA:OR=3.85,95%CI(1.82~8.12),P=0.000 4]。亚组分析结果表明,在等位基因模型G/A、显性模型AG+GG/AA、共显性模型AG/AA下,差异仅在白种人中存在。结论 TLR4 896A>G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会增加白种人患UC的发病风险。由于该研究纳入有关亚洲人群及非洲人群的文献数量较少,相关结果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经过紫外线诱变能否筛选出抗鲎素的大肠杆菌突变菌株以及突变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以大肠杆菌JM109和ATCC25922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线诱变技术对出发菌株进行诱变,以相应的出发菌株作对照,并通过鲎素浓度梯度平板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初筛后,对初筛到的抗鲎素菌株进行亚抑菌浓度鲎素的连续传代诱导和抗生素对初筛到的抗鲎素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紫外诱变和鲎素浓度梯度筛选的方法,从中筛选到低抗鲎素的大肠杆菌ATCC25922 3株;通过抗生素对此3种低抗鲎素菌株进行敏感性测定,表明抗鲎素菌株对苄星青霉素有显著抗药性,而对盐酸左氧氟沙星仍然敏感.对于大肠杆菌JM109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后,未诱导出抗鲎素菌株.  相似文献   

14.
吉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水平,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吉林省8个水稻产区分离获得的102株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中最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0.0109mg·L-1,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值为3.0913mg·L-1。多核菌株EC50范围为0.0109~0.2023mg·L-1,双核菌株EC50范围为0.2956~3.0913mg·L-1。供试多核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近似正态分布,初步确定将多核菌株的EC50平均值(0.0630±0.0388)mg·L-1作为吉林省水稻纹枯病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基线。水稻纹枯病菌双核菌株与多核菌株之间对噻呋酰胺药物的敏感性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过程模拟及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Logistic、Richards、Gomertz、Weibull、JohnsonSchumacher、Bertalanffy 6种理论生长方程对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从中筛选出拟合精度最佳的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6种理论生长方程模拟油松单木胸径生长过程的决定系数R~2值均为0.7以上,达极显著水平,其中Richards方程预测精度最高;使用未进行建模的10株油松解析木对所构建的预测方程进行T检验,发现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1699>0.05)。所构建的预测方程可以预测油松人工林单木胸径生长过程,为油松人工林科学经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度挖掘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间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热带玉米种质光周期敏感性变异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采用分子辅助方法改良热带玉米种质提供新途径。【方法】以热带光钝感自交系QR273和光敏感自交系T32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长日照条件(16 h光/8 h暗)对试验材料进行处理,于四叶期采集幼嫩叶片提取总RNA,利用RNA-Seq技术对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同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不同光敏类型自交系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在长日照条件下,从玉米自交系T32和QR273间共鉴定出697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T32较QR273的上调表达基因有3291个、下调表达基因有3686个。GO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有24个应答光刺激和应答辐射的基因在T32和QR273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此外,有17个同时与应答光刺激、应答辐射、胚后期发育、光周期、生殖结构发育、生殖系统发育、生殖发育过程、光周期/开花和分生组织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有15个昼夜节律通路相关基因在T32和QR273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Zm00001e030377和Zm00001e023792基因在T32中的表达量高于QR273,而Zm00001e016746和Zm00001e011193基因在T32中的表达量低于QR273。【结论】长日照条件下光敏型与光钝型热带玉米自交系间的转录组差异分析共鉴定出6977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包括24个参与应答光刺激和应答辐射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7个同时与应答光刺激、应答辐射、胚后期发育、光周期及分生组织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以及15个与昼夜节律通路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通过差异性参与昼夜节律通路中的成花诱导,导致成花启动途径不完全相同,可能是热带种质光周期敏感性变异的关键遗传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在乳腺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患者和77例正常女性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为4.38±0.74,正常女性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为4.16±0.64,P〈0.001,有统计学意义.淋巴转移患者组和临床早期患者组与正常女性组比较,P〈0.001.结论淋巴转移和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MnSOD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女性,提示MnSOD的低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MnSOD基因水平对监测乳腺癌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疗效对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观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方法:将I、II期乳腺癌患者共62例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简称A组,n=30)和改良根治术组(简称B组,n=32)。A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B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等。结果: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揭示PTGS2基因多态性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401头大白母猪PTGS2基因第3内含子的SNP位点进行检测,结合1 786窝母猪繁殖性能记录,采用最小二乘模型分析了各多态位点基因型及其单倍型组合对5个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大白猪PTGS2基因第3内含子区域存在3个紧密连锁的SNP位点:G227A、A392C和T409C,分别以等位基因G、A、T及其纯合子(GG、AA和TT)、GAT单倍型及GAT/GAT组合的频率最高,各位点杂合度在0.320 9~0.353 6之间,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G227A位点的GA基因型、A392C位点的AC基因型、T409C位点的TC基因型及GAT单倍型具有显著提高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仔猪21日龄成活数的效应(P0.05或P0.01),AA、CC和CC基因型及GCC/GCC单倍型组合具有显著提高仔猪21日龄窝重的效应(P0.05或P0.01)。【结论】研究结果丰富了猪PTGS2基因的SNP标记,初步证实PTGS2基因对母猪繁殖性状有显著影响,但其具体效应可能会因品种(或猪群)及具体性状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温度影响水稻侧根发育的机制,从水稻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出一个高温敏感侧根缺失突变体hts1,初步研究了该突变体苗期性状及农艺性状对不同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该突变体在26℃侧根表型正常,28~32℃表现为少侧根,34℃以上表现为无侧根以及不定根数目显著增加;34℃高温处理下,相比野生型对照,突变体的分蘖数、株高以及结实率等分别降低了42.5%、14.0%、58.2%.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是单隐性基因突变.该基因的突变使水稻生长发育尤其是侧根发育和育性对34℃以上的高温表现出超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