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葡聚糖酶活测定及抑菌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峙培养试验,研究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及核盘菌4种植物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球毛壳菌对稻瘟病菌、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生长抑制作用更明显。在6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诱导下,球毛壳菌可产生β-1,3-葡聚糖酶,但是产酶规律不同。在稻瘟病菌、立枯丝核菌和尖孢镰刀菌细胞壁诱导下,β-1,3-葡聚糖酶活要明显高于杨树烂皮病菌、核盘菌和叶枯菌。其中,在稻瘟病菌细胞壁诱导11 d后,酶活达到最高,为0.61 U;而杨树烂皮病菌和叶枯菌细胞壁的诱导产酶效果最差。球毛壳菌可作为生物防治真菌。  相似文献   

2.
通过液体培养方法研究补骨脂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补骨脂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体内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补骨脂提取物浓度为5,10,20,加,80 mg·L1时,对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干重的抑制率分别为39.8%,62.3%,79.4%,90.6%,98.3%;用50mg·L-1补骨脂提取物处理在液体培养3d的苹果腐烂病菌,处理后1,3,6,12h菌体内几丁质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32,3.62,3-34,2.47倍;β-1,3葡聚糖酶活性分别为对照的4.78,9.98,5.83,3.53倍.由此表明,补骨脂提取物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以研究获得的东方百合品种‘卡萨布兰卡’(‘Casa Blanca’)的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析了两个品系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体内POD (peroxidase)(过氧化物酶)、PPO (polyphenol oxidase)(多酚氧化酶)、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尖孢镰刀菌及其毒素诱导后,东方百合抗病无性系和感病无性系体内的POD、PPO、PAL及几丁质酶的活性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则表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几丁质酶活性均比感病无性系有所提高;抗病无性系的POD、PPO、PAL活性均在处理48 h时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黄绿木霉菌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显微镜观察、紫外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和溶解氧测定等方法,测定稻瘟病菌在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作用下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稻瘟病菌胞内物质的渗透、菌丝体呼吸强度和胞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能导致生长中的稻瘟病菌发生畸变,可使菌丝体内蛋白质和无机物质大量渗透出,菌体呼吸强度和呼吸酶活力快速下降。黄绿木霉菌PD发酵液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菌和致菌体死亡作用。  相似文献   

6.
炭疽病菌侵染对枇杷果实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后枇杷果实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研究测定一些与病程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炭疽病菌的枇杷果实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明显升高,均于接种后第2天达到一个活性高峰,而POD于第5天出现了第二个活性峰,并且这两种防御酶的峰值出现时间基本与明显病斑显症时期一致;真菌细胞壁降解酶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都于第3天出现一个活性高峰,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幅高于几丁质酶。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品种"江蔬14"为材料,研究喷施丁子香酚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0μg/mL丁子香酚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丁子香酚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未接种处理。说明丁子香酚可以通过诱导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升高,从而增强番茄对TYLCV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8.
以黄绿木霉菌在马铃薯几丁质营养液中培养96 h获得的发酵滤液为试验药剂,进行室内稻瘟病菌孢悬液人工接种与防治处理,测定水稻植株各防御性关键酶的变化规律,研究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植株抗病性的诱导能力。结果表明,喷施发酵液的水稻植株,稻瘟病病斑比对照减小;不同处理间水稻植株酶活性变化不同,喷施发酵液并接种病菌的水稻植株各种防御酶活性峰值出现较早,接种12 h,多酚氧化酶(PPO)含量是对照的4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含量比对照高25%,绿原酸含量比对照高60%;接种48 h,过氧化物酶(POD)含量是对照的8倍。黄绿木霉菌几丁质发酵液具有抗御稻瘟病菌侵染和提高防御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苯并噻二唑(BTH)诱导苹果抗斑点落叶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诱导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PAL)、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关系。用整叶组织透明染色法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比色法测定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的变化。结果表明:BTH能诱导苹果提高对斑点落叶病的抗性,接种前6d处理时可引起苹果斑点落叶病病情指数由对照的21.3下降到9.3。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BTH诱导抑制病菌侵染钉的形成,限制病菌向细胞内扩展;酶活测定发现,BTH诱导能提高苹果叶片PAL、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处理的果苗比对照果苗防卫反应启动的要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K2SiO3对黄瓜(Cucumissativus L.)幼苗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黄瓜易感白粉病品种ZJ02-09幼苗第2叶喷施20mmol/LK2Si03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片叶中几丁质酶和p-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的侵入。喷施20mmol/L K2SiO3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白粉病。  相似文献   

11.
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接种赤星病菌种后,几丁质酶活性变化差别较大,抗病品种净叶黄的几丁质酶在0~12 h上升最快,整个过程都呈上升趋势,活性明显高于不抗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长脖黄和豫烟4号12 h以后,几丁质酶活性上升较快,但低于净叶黄;不同基因型烟草品种在接种赤星病菌后的前12 h,抗病品种净叶黄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升速度比感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要快,而感病品种长脖黄和豫烟4号在12~24 hβ-1,3-葡聚糖酶酶活性上升较快,其上升过程比抗病品种晚了12 h,在整个过程中净叶黄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比长脖黄和豫烟4号要高,这可能是净叶黄抗赤星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番茄品种‘1479’为材料,研究喷施核黄素(riboflavin)和接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对番茄叶片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处理后96 h内,2.0 mmol·L-1核黄素能显著提高番茄叶片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种TYLCV后,核黄素进一步诱导番茄叶片的酶活性显著升高,接种处理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表明核黄素诱导病程相关蛋白酶活性增强与番茄对TYLCV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过程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变化及对核盘菌菌丝和菌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盾壳霉在寄生核盘菌初期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会明显的升高,具有明显的诱导酶特征,同时盾壳霉对照在没有核盘菌存在时,也能检测到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说明盾壳霉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都有组成酶存在。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大量消解都出现在这两种酶活性达到高峰之后,表明两种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核盘菌菌丝和菌核组织的消解腐烂。  相似文献   

14.
枯萎病菌能诱导黄瓜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积累,但两种酶在积累速度和幅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显著的差异.与感病品种“津研4号”相比,抗病品种“津杂4号”两种酶活性不仅升高的速度快、幅度大,且高活性维持的时间长.表明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与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平板对峙及无菌滤液对稻瘟病孢子萌发影响等方法研究了产几丁质酶细菌CHB101对稻瘟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菌对稻瘟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在PDA平板上25℃培养6d后抑菌带平均宽为11.0mm,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稻瘟病菌菌丝细胞质浓缩,细胞壁溃解和细胞质外渗等明显的几丁质酶作用现象。该菌培养后的无菌滤液对稻瘟病孢子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随滤液的浓度提高抑制作用越强。而且研究结果显示CHB101的抑菌谱宽,抑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水杨酸对豇豆枯萎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豇豆枯萎病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感病品种挑战接种后幼苗发病率、-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2.0 mmol/L的SA溶液都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的萌发;在1.0~10.0 mmol/L范围内,SA浓度越大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不影响豇豆感病品种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5.0 mmol/L的SA最为有效,幼苗发病率仅为23.2%;感病品种经SA处理后引起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挑战接种后的酶活性变化比未经SA处理的上升早且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β-1,3-葡聚糖酶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关系,测定了大豆叶片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和对疫霉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接种大豆疫霉菌后48 h β-1,3-葡聚糖酶活性达到峰值,利用接种48 h提取的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进行抑菌试验,发现β-1,3-葡聚糖酶粗酶液对大豆疫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侵染不同抗性品种后,寄主叶片防御酶系和PR蛋白活性的变化及叶片汁液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影响,研究发现:PAL,PO,SOD和β-1,3-葡聚精酶在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是PR蛋白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抗性机制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木质素可能是在病菌侵染初期发挥抗侵入的作用。抗病品种叶片汁液可能含有抑菌物质,病菌侵染有利于刺激这种物质抑菌作用的提高,在抗病品种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甘蔗品种与黑穗病菌长期互作过程中相关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为甘蔗应答黑穗病菌侵染的抗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抗黑穗病品种桂糖29号和感黑穗病品种崖城71-374,用浸渍法接种黑穗病菌,对照组用无菌水模拟接菌.在接菌后30、60、90和180 d取甘蔗+1位叶为样品,分析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和乙烯(ETH)含量的变化.[结果]在整个侵染期间,两个甘蔗品种叶片的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IAA、CTK含量呈逐步降低或波动下降趋势,均在接种后180 d达最低值,而CAT活性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接种后180 d达最高值;其中抗性品种桂糖29号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ETH含量在整个浸染过程均高于感病品种崖城71-374.[结论]甘蔗在不同时期应答黑穗病菌胁迫的生理生化反应不同,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的防御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新型链霉菌生防菌株A02诱导番茄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利用利迪链霉菌A02的发酵液和番茄灰霉病菌,对番茄植株进行诱导和接种处理,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处理前和处理后1-5 d番茄叶片组织中2种PR蛋白(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和总酚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不接种灰霉病菌而单独诱导处理、接种灰霉病菌后诱导处理和诱导处理后接种灰霉病菌这3种处理,都能显著地提高番茄植株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且能提高总酚的相对含量,其中诱导处理中,酶活性和总酚相对含量提高的较为明显,酶活性峰值和总酚相对含量峰值都较高。通过试验,初步证明了利迪链霉菌A02发酵液诱发了番茄体内2种防御酶活性的提高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增强了番茄植株抗灰霉病的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