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丁香鲜花在不同开花期的香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采集白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并用GC-MS及总离子流色谱法定量分析了白丁香鲜花的挥发性成分,鉴定出丁香醛A~D、丁香醇A~D、α-蒎烯、桧烯、β-蒎烯、月桂烯、柠檬烯、桉树脑、顺式罗勒烯、苯甲醛、异松油烯、芳樟醇、苯乙醛、α-松油醇、对甲氧基茴香醚、茴香醛、(Z,E)-α-金合欢烯、(E,E)-α-金合欢烯等39种化合物。其中所含的4个丁香醇异构体和4个丁香醛异构体是白丁香鲜花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并考察了白丁香在不同开花期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SPME-GC-MS是一种可用于分析不同开花期的鲜花香气成分变化的简单可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松果梢斑螟寄主选择的植物挥发物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松果梢斑螟幼虫转移危害期和成虫产卵选择期,采用XAD2的吸附法和二氯甲烷提取法以及GC-MS分析,研究了虫害诱导后油松和华山松球果或针叶挥发性萜类成分.结果表明:幼虫转移危害期,油松球果虫害后的特异性组分为α-蒎烯、β-非兰烯、β-蒎烯、β-香叶烯、D-柠檬烯、异松油烯、乙酸天竺葵酯,以及大香叶烯-D和石竹烯等9种;球果受害后,倍半萜含量显著下降;但非寄主华山松健康球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主要组分有8种,其组成和含量与油松球果显著不同.成虫产卵选择期,油松健康果和虫害果挥发性萜类成分和含量有很大差异,其中特异性组分是α-蒎烯、β-非兰烯/4-侧柏烯、β-香叶烯、D-柠檬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与健康果和虫害果相比,针叶挥发性萜类的特异成分为α-蒎烯、乙酸龙脑酯、莰烯、β-蒎烯、对-薄荷-1(7),3-二烯,以及未知成分、石竹烯和α-石竹烯等8种.幼虫选择和趋向试验表明: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油松球果而不选择华山松球果;在油松球果及其提取液试验中,幼虫明显趋向和选择虫害球果.  相似文献   

3.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薇甘菊、紫茎泽兰和飞机草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精油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有害入侵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78种化合物,主要成分均为单萜类及倍半萜类,其中飞机草鉴定出化学成分50种,紫茎泽兰45种,薇甘菊50种。3种植物精油中都能检测到3-己烯-1-醇、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柠檬烯、反-罗勒烯、芳樟醇、α-胡椒烯、β-澄椒烯、β-石竹烯、α-香柠檬烯、α-石竹烯、α-姜烯、双环大香叶烯、荜澄茄油烯醇、橙花叔醇、石竹烯氧化物、库贝醇和马兜铃酮,部分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卡特兰不同花期的香气成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卡特兰‘大新1号’的香气成分及不同花期的香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卡特兰花蕾期的香气组成成分有42种,始花期有39种,盛花期有66种,衰落期有56种;随着花朵的开放,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烷烃类和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醇类和醛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感官分析与GC/MS的测试结果综合判断,烯类物质是影响卡特兰香气的重要化合物,3,7-二甲基-1,3,6-辛三烯、α-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苯甲醛、苯甲酸甲酯是卡特兰‘大新1号’的特征香气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马尾松松脂化学组分在家系间的变异以及松脂组分间的相关性,为以松脂品质为目标的马尾松遗传改良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以福建省国有来舟林业试验场11年生马尾松高产脂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每株样木树干胸径部位木质部内松脂化学组分的种类和含量,分析这些组分在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以及它们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利用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松脂化学组分对所有家系进行聚类。【结果】从马尾松松脂中共检出20种主要化学组分,其中,α-蒎烯、β-蒎烯、长叶烯、β-石竹烯、海松酸、山达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新枞酸为松脂中含量较高的组分。经方差分析发现:单萜中的莰烯和柠檬烯,倍半萜中的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以及二萜中的海松酸和新枞酸在家系间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0.45 0.59,意味着通过家系选择,这10个组分的遗传改良可取得较好的成效。对松脂化学组分进行遗传相关分析发现:在单萜类内,β-蒎烯、莰烯和柠檬烯间遗传相关显著或极显著,组分间遗传相关系数为0.59 0.78;在倍半萜内,长叶蒎烯、长叶环烯、洒剔烯和长叶烯之间遗传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遗传相关系数为0.67 1.00,β-石竹烯和α-石竹烯遗传相关性也达极显著水平;但在二萜类内和各萜类间,遗传相关性较弱,未达到显著水平。依据在家系间差异显著的10个松脂化学组分将所有家系聚为3类。【结论】马尾松树干木质部松脂共检出20种组分,其中,莰烯、柠檬烯、长叶环烯、洒剔烯、β-石竹烯、α-石竹烯、海松酸和新枞酸受家系影响较大,受中度遗传控制。在单萜、倍半萜类和双萜类内和类间,较强的遗传相关主要出现在单萜和倍半萜类内。  相似文献   

6.
德兴牡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虹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牡荆挥发油的化学成份。在已分析的116个成份中鉴定了其中的26个化合物.占总含量的96.53%。它们是:α-蒎烯.莰烯,桧稀.β-蔟烯,α-水芹烯,对-伞花烃,1.8按叶油素,β-水芹烯,芳樟醇,橙花醛.香叶醛,乙酸龙脑酯.β-榄香烯.β-石竹烯,α-和β-愈创木烯,δ-及α-榄香烯,β-金合欢烯.环氧石竹烯,橙花叔醇,石竹烯醇,金合欢醇,β-按叶油醇,β-甜没药醇以及柏木脑。其中β-石竹烯含量达39.55%。  相似文献   

7.
挪威云杉幼树韧皮部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GC-MS测定挪威云杉幼树主干上部与下部韧皮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挪威云杉幼树的韧皮部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茨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柠檬烯、β-水芹烯7种单萜化合物。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β-水芹烯的含量在上部韧皮与下部韧皮有明显差异,其中上部韧皮部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高于下部主干韧皮部,这为解释松树皮象的取食习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无核化试剂对葡萄果实香气的影响,以10年生的‘玫瑰香’葡萄为试材,在花期进行无核化处理,成熟期测定果实香气物质。结果表明,在无核化处理的果实香气中增加了里那醇、2-己烯醛的含量,还检测出(S)-(±)-柠檬烯、β-月桂烯、蒎烯、紫苏烯、苯乙醇、异戊醇等萜烯类物质。综合来看,无核化处理丰富了‘玫瑰香’葡萄的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9.
细叶石斛和翅梗石斛花朵赋香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明确2种浓香型石斛花朵的香气成分及其含量,探明其香气组成,以期为石斛花的保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2种浓香型石斛花朵的挥发性成分。[结果]发现细叶石斛花含挥发性成分52个,翅梗石斛花含挥发性成分35个,主要成分皆为烯烃类。[结论]首次测定了翅梗石斛新鲜花朵的挥发性成分,其特征香气成分为罗勒烯、β-石竹烯和d-柠檬烯。细叶石斛花的特征香气成分为罗勒烯、β-石竹烯、芳樟醇。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圆柏干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对新疆圆柏干叶进行了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气相色谱分离出50个组分,质谱鉴定了2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是:乙酸香桧酯、2,7-二甲基-3-辛烯-5-炔、α-雪松醇、β-香茅醇、4-甲基-1-异丙基-3-环己烯-1-醇、柠檬烯、β-蒎烯、Δ3?蒈烯、α-长叶蒎烯、Δ杜松烯、α-松油烯、α-异松油烯、侧柏烯等;鉴定的成分种类占总挥发油的66%,其含量占总含量的93.55%。  相似文献   

11.
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iloniteTM采样罐、动态顶空采集、7100A预浓缩仪、GC-MS系统,研究长白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6、长白落叶松-7、长白落叶松-8等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物质的异同.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类化合物17种,烃类化合物16种.各家系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莰烯、β-月桂烯、1R-α-蒎烯、α-萜品烯、β-水芹烯、γ-萜品烯、( )-4-蒈烯和大香叶烯D,有的家系还含有三环萜、D-柠檬烯、β-反-罗勒烯、樟脑、乙酸龙脑酯、α-长叶蒎烯、古巴烯、石竹烯、α-石竹烯.不同家系间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白落叶松-2,89.65%;长白落叶松-7,84.4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78.59%;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68.82%;长白落叶松-6,68.35%;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67.93%;长白落叶松-1,31.34%;长白落叶松-8,24.59%.  相似文献   

12.
挪威云杉幼树韧皮部挥发性物质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GC-MS测定挪威云杉幼树主干上部与下部韧皮主要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与含量,结果表明:挪威云杉幼树的韧皮部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茨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柠檬烯、β-水芹烯7种单萜化合物。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3-蒈烯、β-水芹烯的含量在上部韧皮与下部韧皮有明显差异,其中上部韧皮部α-蒎烯、β-蒎烯和β-水芹烯的含量明显高于下部主干韧皮部,这为解释松树皮象的取食习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秋子梨品种完熟果实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秋子梨品种的完熟果实为试材,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3个品种完熟果实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并结合谱库检索技术、人工解析和相关资料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用内标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个秋子梨品种完熟果实中分别鉴定出41种、16种和34种香气成分,其果实香气成分主要由烯烃类、酯类、烷类、醛类等化合物组成;3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数及其质量分数、主要香气类别质量分数与香气总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十六烷、α—法尼烯、萘、乙酸己酯、丁酸己酯、乙酸2—苯基乙酯含量对果实香气程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林业科学》2021,57(8)
【目的】明确不同桂花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为桂花的产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栽培广泛且香味典型的桂花品种‘晚银桂’、‘潢川金桂’和‘橙红丹桂’的未展期、半展开期、完全展开期和枯萎期花瓣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结合糖苷酶水解法分别提取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香气物质进行成分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1) 3个品种共检测出25种游离态香气物质、28种糖苷态香气物质,包括单萜、单萜醇、单萜酮、单萜氧化物、芳香族类化合物、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物质。糖苷态香气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游离态香气物质。大量单萜类香气物质经过氧化、羟化后易连接糖基,形成无色无香的糖苷态香气物质。2)桂花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会随着花期变化不断积累,游离态物质在花瓣完全展开期含量达到最大值,而糖苷态香气物质在开花末期含量达到最大值。3) 3个品种的香气物质成分相似但是含量差异显著。‘晚银桂’和‘潢川金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反式-β-紫罗酮、γ-癸内酯、8-羟基芳樟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是4-羟基-苯乙醇、4-羟基-β-紫罗酮和3-氧代-α-紫罗醇。‘橙红丹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γ-癸内酯、芳樟醇氧化物和4-羟基苯乙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为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醇和8-羟基芳樟醇。综合分析,‘晚银桂’和‘潢川金桂’中富含类胡萝卜素裂解产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而‘橙红丹桂’则富含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类胡萝卜素是否裂解是造成品种间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4) 3个品种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中的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和γ-癸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均为重要的香气活性物质,具有花香、果香等香味特质,对花卉产品的香味浓郁度和香型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桂花的非挥发态香气物质即游离态和糖苷态种类和含量丰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富含的单萜及其衍生物、酯类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添加水解酶和溶剂萃取的方法加以提取和释放,从而提升花卉产品的香味品质。  相似文献   

15.
枫脂精油的化学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自江西宁都、贵州惠水和广西全州3个试验点的枫香树脂,进行水蒸气蒸馏,分离得到枫脂精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3产地枫脂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鉴定出23种主要物质的化学成分,其中单萜烯类物质9种,倍半萜烯类物质9种,其它成分5种。3产地枫脂精油中单萜烯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不大,质量分数相近,它们都含有高达40%~55%的蒎烯物质;倍半萜烯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差别较大,贵州惠水产枫脂精油中石竹烯和石竹素质量分数较高,近30%。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GC/MS/DS联用的方法,分析了荆条精油,鉴定出其36种化学成份,其中有21种化合物含氧,16个单萜化合物,11个倍半萜化合物,3个二萜化合物。荆条精油的主要成份有α-侧柏烯,α-蒎烯,α-松油烯,1、8—桉叶素,4—萜品烯醇,α-萜品烯醇乙酯,异丁香烯,β-金合欢烯,α-丁香烯等。  相似文献   

17.
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GC/MS法从‘克瑞墨大牡丹’鲜花挥发油中鉴定出香气化合物37种,可分为醇类、烯醇氧化物类、醛类、酯类、烯类、酸类、烷烃类和菲类化合物等8类,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54.84%。香气的主体特征成分为芳樟醇、顺-芳樟醇氧化物Ⅱ、水杨酸甲酯、二十四烷、芳樟醇旋光异构体、α-松油醇、壬醛等7种化合物,芳樟醇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39.97%。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对湿地松单萜烯组成的变异和遗传的研究结果,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所得到的结果对湿地松的遗传学进行研究.湿地松单萜烯组成的单株变异和遗传湿地松的含油树脂,约有20%是单萜烯类,其余的主要是各种树脂酸.木质组织含油树脂的单萜烯馏分主要由α-蒎烯、β-蒎烯及β-水芹烯构成;莰烯、香叶烯、α-水芹烯及苧烯常以次要成分的形式出现,偶尔还有痕量的△-3-蒈烯及γ-萜品烯.枝尖皮层组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先溶剂提取后,再用水蒸气蒸馏提取南亚松针叶挥发性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GC-MS联用仪分析其化学组分,各个化学组分的相对含量计算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研究南亚松针叶的挥发性物质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南亚松针叶次生代谢产物共得到64个组分,鉴定出29个组分,占色谱出峰面积的95.52%。其中主要成分有:石竹烯44.07%、Δ-吉马烯16.87%、α-石竹烯8.12%、3-蒈烯8.04%、α-蒎烯4.14%。主要成分中单萜8种,含量占16.85%;倍半萜10种,含量占75.49%。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元宝枫、雪松是华北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阔叶树和针叶树的典型代表,研究其挥发物释放规律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树种合理配置,科学指导绿地游憩林建设,创造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地环境。【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仪( SPME-GC-MS),选择生长健康的多年生元宝枫、雪松植株,摘取当年生向阳叶片与枝叶,在7月中旬从8:00—次日5:00,每隔3 h测定其挥发物成分与含量,同时同步测定植株生长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采用 SPSS软件对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元宝枫叶片挥发物主要成分是 C6,C8的酯、醇、醛和萜烯类化合物,乙酸叶醇酯、乙酸己酯、3-己烯醇、3-己烯醛和β-石竹烯约占挥发物总量的70.0%以上,使叶片呈现青叶香。各化合物的释放规律不同,主要成分 C8酯类化合物释放高峰在14:00,低谷在5:00; C15倍半萜类化合物释放呈现“2峰2谷”型,高峰在17:00和5:00左右,低谷出现在8:00和23:00左右。相关分析表明,3-己烯醛与3-己烯醇极显著正相关,乙酸叶醇酯与3-己烯醛、3-己烯醇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挥发物间无显著相关。2)雪松枝叶挥发物主要是萜烯类物质,相对含量达84.0%以上,主要成分是α、β-蒎烯、β-月桂烯、D -柠檬烯、β-石竹烯、吉马烯 D,使雪松枝叶呈现树脂香。各化合物的释放规律亦不同,大多数单萜物质如α、β-蒎烯、β-月桂烯、D-柠檬烯等,释放高峰在14:00左右,低谷出现在23:00—次日2:00;倍半萜类物质如β-石竹烯、吉马烯 D释放高峰在17:00和2:00,23:00和5:00则达最低。相关分析表明,α、β-蒎烯、β-月桂烯、D -柠檬烯等4种单萜化合物相关性较高;β-石竹烯与吉马烯 D 极显著相关,与单萜无显著相关。3)挥发物的释放除具有昼夜节律外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挥发物总峰面积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结论】元宝枫叶片挥发物以 C8的酯类为主,雪松枝叶挥发物以 C10,C15的萜烯类为主,这与挥发物合成途径有关,各挥发物释放具有不同的昼夜节律性。通常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减小,挥发物释放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