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冀南太行山区的野生黄刺玫花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4个单因素为自变量,以色素吸光度为响应值,应用Design-Expert 8.06响应面对黄刺玫花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时间、液料比对色素提取的影响显著,而提取温度、乙醇浓度对色素提取未达到显著水平。响应分析结果发现,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的交互作用相对显著,等高线扁平。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1.73%、提取时间2.17 h、提取温度54.62℃、液料比32.74 m L∶1 g,理论色素提取液D505 nm为0.667。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黄刺玫花色素的光稳定性强、热稳定性差,适宜温度低于60℃使用;金属离子(K~+、Ca~(2+)、Na~+、Mg~(2+))对黄刺玫花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Al~(3+)对黄刺玫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且会引起色素变色;氧化剂H_2O_2对黄刺玫花色素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而还原剂Na HSO3对黄刺玫花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柠檬酸对黄刺玫花色素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可以与色素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提取菊芋花色素的最佳条件。[方法]针对不同条件下菊芋花色素的提取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单因素试验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并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正交试验并和试验值比较。[结果]菊芋花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60℃,料液比1∶18 g/m L,浸提时间5.0 h,其中浸提温度对提取花色素的影响最大,料液比次之,浸提时间对浸提效果的影响最小;同时提出了减少试验工作量的方法。[结论]该研究可为菊芋花色素的提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芳  兰素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112-116
在超声波辅助作用下,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试验优化紫甘蓝色素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紫甘蓝色素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剂为蒸馏水、温度60℃、时间50 min、pH值为3、料液比1:35。Fe3+、Sn2+、苯甲酸钠、光照对色素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78-9479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花色素苷的浸提条件。[方法]选取提取剂、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温度以及料液比5种因素进行梯度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最佳提取条件:提取剂乙醇,浓度为80%,提取时间30min,浸提温度40 ℃,料液比1∶12。[结论]该试验为规模化提取北五味子色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究了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法提取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了pH值、光、热对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超声波辅助萃取紫甘蓝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乙醇溶液为浸提剂,超声波温度40℃,液固比为80:1(V/W),浸提时间为20 min,乙醇溶液浓度为20%。紫甘蓝色素对光照、温度和pH值的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红叶杨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鸣  涂炳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05-2206
[目的]探讨影响色素得率的因素和工艺条件。[方法]以红叶杨新鲜叶片作为原料,研究了4种浸提剂(水、乙醇、石油醚和丙酮)、5种乙醇溶液浓度(15%~100%)、不同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pH值对红叶杨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红叶杨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最佳浸提剂、乙醇溶液浓度、吸收波长、浸提温度、料液比和浸提pH值分别为乙醇、75%4、50 nm、70℃1、∶75和1;正交试验表明,提取红叶杨色素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0.5 h、料液比1∶100、75%乙醇浸提剂和浸提pH值为1。[结论]该研究为红叶杨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提取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浸提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精制黄酮类化合物。[结果]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最佳单因素水平为提取温度70℃,溶剂浓度40%,固液比1∶300,提取时间4 h。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各因素的顺序为固液比>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乙醇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450,温度80℃,提取时间5 h,酶用量3%,乙醇浓度50%。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为:PEG浓度24%,硫酸铵浓度12%,温度25℃,pH值7.00。[结论]试验结果可为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提取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乙醇浸提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并利用双水相体系萃取精制黄酮类化合物.[结果]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最佳单因素水平为提取温度70 ℃,溶剂浓度40%,固液比1∶300,提取时间4 h.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各因素的顺序为固液比>温度>提取时间>酶用量>乙醇浓度.最佳提取条件为固液比1∶450,温度80 ℃,提取时间5 h,酶用量3%,乙醇浓度50%.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为:PEG浓度24%,硫酸铵浓度12%,温度25 ℃,pH值7.00.[结论]试验结果可为高良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纯化提供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9.
研究灰树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4个因素对灰树花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置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以灰树花多糖提取率为指标,优化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提取时间pH值料液比提取温度;灰树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H值7.5,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20,提取温度为90℃,采用此工艺条件提取灰树花多糖提取率为20.94%。  相似文献   

10.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料液比为1:30(g/mL)、提取剂为60%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为16 h。用DPPH法研究不同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食品添加剂对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pH=3~6的条件下,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Mg~(2+)、Fe~(2+)、Cu~(2+)、Zn~(2+)、山梨酸及柠檬酸可使水蜡树果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氯仿在小球藻酯化液中的萃取条件。[方法]使用氯仿作为萃取剂,从小球藻酯化液中提取生物柴油,选取萃取温度、萃取剂添加量、萃取时间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温度80℃,萃取剂添加量2 ml/g,萃取时间30 min。各因素影响萃取结果的顺序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剂添加量。[结论]该研究为藻类制备生活柴油中萃取剂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寻从绿茶中提取咖啡碱的工艺,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以咖啡碱得率与纯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出较佳茶汤质量分数、料液比(茶汤与二氯甲烷的体积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次数和茶汤pH值,选取料液比、摇匀时间、静置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3.
研究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半边莲黄酮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以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16(45)正交试验,考察纤维素酶用量、果胶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酶解时间等5个因素对半边莲中黄酮苷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26mg,果胶酶31mg,提取温度54℃,酶解pH值5.9,酶解时间35min,该法提取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桑叶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方案,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依次用响应曲面法和正交试验法考查萃取压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无水乙醇的流速对桑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优选出桑叶黄酮类化合物在使用超临界萃取装置时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发现,正交试验的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3 h,夹带剂无水乙醇流速2.5 m L/min,在此试验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6.18±0.05)%;响应曲面法的最佳提取率方案为压强26.75 MPa,温度50℃、时间3 h、流速2.61 m L/min,预期的总黄酮得率为6.20%,验证试验的总黄酮得率为(6.21±0.05)%。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及正交试验法优化工艺后所得的总黄酮萃取率分别为(6.21±0.05)%、(6.18±0.05)%,可以看出响应曲面法优化所得条件的黄酮萃取率大于正交试验法,但是不显著;正交试验只能得到总黄酮萃取中各因素不同水平之间的最优组合,不能考察到组合外的情况;响应曲面法通过构建二次回归模型,不仅可以得到各因素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及显著性,还能找出试验设置水平之外的最优萃取工艺,且最优萃取工艺的总黄酮提取率要优于正交试验法,但是两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碱提酸沉法从红小豆中提取蛋白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pH值、温度、水解时间和料液比对红小豆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温度>料液比>水解时间;碱法提取红小豆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9.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 g∶35 mL,酸沉红小豆蛋白的最佳pH值为4.2。  相似文献   

16.
以ZTC1+1-Ⅱ澄清剂及乙酸乙酯纯化羟基酪醇的工艺条件建立羟基酪醇纯化方法,以羟基酪醇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澄清工艺条件;选择最佳萃取剂萃取羟基酪醇;通过旋转蒸发得到干物质并测定其中羟基酪醇的纯度。结果显示,ZTC1+1-Ⅱ澄清剂加入次序是先加B组分再加入A组分;澄清剂B和A的最佳用量分别为0.2、0.1 g/L,水浴温度为100℃,水浴时间为2 h,pH值为5;最佳的萃取剂为乙酸乙酯,萃取4次可达到最佳的萃取效果;大样经澄清和萃取后,羟基酪醇的纯度达34.3%。该法工艺简单,纯化后羟基酪醇纯度较高,为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羟基酪醇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北陵鸢尾(Iris typhifolia)为试验材料,对其花色素的浸提剂进行筛选,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浸提条件;研究了光、温度、酸碱度及金属离子对北陵鸢尾花瓣蓝色花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为鸢尾类蓝紫色花色素的开发利用和干燥花保色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北陵鸢尾花色素最佳提取方案为:提取时间50 min,提取剂浓度0.1 mol/L HCl-60%乙醇,提取物料比1∶5,提取温度70℃。影响色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p H的降低会使色素吸光度升高,在低于50℃,黑暗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Na+和Ca2+对色素稳定性无明显影响,Mg2+对北陵鸢尾花色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葡萄果皮花色素苷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相似文献   

19.
银杏内生细菌JX-3生长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银杏内生细菌JX-3的生长速度,缩短培养时间,试验选取培养温度、pH、接种量和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更优化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出菌株JX-3生长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5℃,pH值7.0,最佳接种量12%,培养时间4 h;正交试验得出的JX-3最佳生长条件为:时间5 h,pH值7.0,接种量8%。  相似文献   

20.
王金恒  展现明  闫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80-17081
[目的]筛选适合工业化生产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玉米淀粉的副产物玉米黄粉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玉米黄色素、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玉米黄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5℃、提取时间2h、固液比1∶4、pH值5.5,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乙醇体积〉提取时间〉pH值〉温度。醇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温度50℃、酒精度70%、固液比1∶4、浸泡时间6h、pH值5.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浸泡时间〉乙醇体积〉温度〉酒精度〉pH值。[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黄色素及醇溶蛋白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