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毛白杨是河南省平原农田林网的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干形园满、通直、高大、冠幅小、材质优良、繁殖容易等特点。为加速我省平原农田林网建设,提高造林质量,使“适地适树”原则建立在更加可靠和科学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博爱县农田林网经营方案调查设计,根据农田林网的特点,利用数量化理论Ⅰ的混合模型,编制了农田林网毛白杨数量化立地质量评价表,并对编  相似文献   

2.
以望江县为例,探讨皖中沿江地区农田林网的合理模式,认为农田林网的主带距为450-600m,副带距500-900m,80%以上网格面积在20-53.5hm^2之间。林带疏透度0.3,江堤防护林应乔灌草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树冠生长可视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定量研究杉木林分中不同空间结构对林木冠形生长变化的影响,实现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树冠生长可视化模拟。[方法]以湖南省攸县黄丰桥国有林场为试验区,在林分中选择并划分空间结构单元,进行冠形和空间结构数据调查,将林木东南西北4个方向的活枝下高、冠高、冠幅作为林木冠形描述因子,将周围木影响距离、相对树高定义为水平空间结构参数Ph和垂直空间结构参数Pv,使用多元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冠形描述因子与年龄、水平、垂直空间结构参数的关系,建立不同空间结构下杉木冠形的生长变化模型。基于B样条曲线模拟杉木冠形,构建不同生长阶段的三维杉木模型,结合三维动态渲染技术,实现杉木树冠生长的可视化模拟。[结果]通过对年龄和水平、垂直空间结构参数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林木活枝下高、冠高和年龄、垂直空间结构参数呈现显著相关关系,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54和0.813;林木各向冠幅和年龄、水平空间结构参数呈现极显著相关关系,模型决定系数R~2为0.623。基于杉木树冠生长模型和三维动态渲染技术,实现了树冠在东南西北不同方向的生长可视化。[结论]通过划分空间结构单元的方法选择研究目标并进行数据调查,使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杉木冠形数据和年龄与空间结构数据的关系,建立树冠各方向活枝下高、冠高、冠幅的生长模型,结合三维动态渲染技术,使用MOGRE三维渲染引擎作为工具,实现了基于空间结构的杉木树冠生长可视化模拟。  相似文献   

4.
基于机载LiDAR的单木结构参数及林分有效冠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LiDAR)数据提取单木树冠三维结构参数(树冠顶点位置、树高、冠幅和冠长),并在此基础上对林分有效冠进行提取,为进一步研究林分尺度上的有效冠结构及其动态提供依据,以更好掌握并改进林业经营措施。【方法】采用一定规则下的局部最大值窗口搜索树冠顶点,进行单木树冠顶点探测和单木树高提取;以树冠顶点为标记,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单木冠幅;采用垂直方向点云高程检测方法获取枝下高位置,提取冠长;在标记控制分水岭分割出的树冠边界,提取树冠接触高,取平均值作为该样地的林分有效冠高。【结果】树冠分割正确率为88.5%;结合样地实测参数对提取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树高R~2=0.886 2,冠幅R~2=0.786 4,冠长R~2=0.800 0,树高、冠幅和冠长精度分别为90.34%、86.80%和89.90%;同一林分内单木接触高相对比较稳定,对提取的林分有效冠高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基于机载LiDAR数据,采用可变大小的动态窗口搜索局部最大值点,能提高单木结构参数的提取精度;利用树冠顶点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将高空间分辨率航片作为辅助数据,可完成较高精度的单木冠幅提取;垂直方向点云高程检测方法可提取单木冠长;LiDAR点云数据可对林分有效冠进行提取,在同一林分中,不同样本数量对接触高提取的变异性影响不大,有效冠高大致相同。机载LiDAR数据具有良好的单木树冠三维结构参数提取能力,能够满足现代林业调查对单木结构参数提取的需要,实现对林分有效冠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博爱县农田林网形成后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显著效益。总结了实现农田林网永续经营的具体方法。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的经营与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全国各地收集了11个泡桐优良无性系,在江苏苏北地区开展区域性试验,从林分中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分枝数、分枝长和分枝角等5方面开展测定,筛选适于农田林网造林的泡桐良种。结果表明,无性系间树高和分枝数没有显著差异,无性系间胸径、分枝长和分枝角均有极显著差异,据此进行了单性状选择和综合选择,初选了适用农田林网造林的泡桐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树种的农田防护林疏透度的季相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南县音河乡农田防护林带的主要树种有(盛)叶期与无(枯)叶期的疏透度观测,得出落叶的杨树林带,落叶松林带有,地叶期的疏透度变化较大,变化率大于100%,。常绿的樟子松林带盛,枯叶期的疏透度变化较小,变化率不到15%,研究结果表明了“以松改杨”的农田林网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西部平原农业区在50年代初营造的单条宽带大网格护田林带气象效应,经过多年观测和研究证明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70年代后,在防护林体系规划、设计和建设上这种模式已被林、路、渠相结合的小网格窄带疏透结构的护田林模式所替代,后者经过10余年营造现已成林,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为给今后护田林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防护林地区选择了完整的、有  相似文献   

9.
农田林网是平原林业的主体。随着平原绿化的发展和完善,农田林网建设已由防止自然灾害为主向建立稳定的多功能、高效益的农林复合经济系统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农田林网的发展是振兴平原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合理选择农田林网责任制形式是加速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经过长期的调查与研究,并通过对现有农田林网采取的不同责任制形式进行综合的利弊分析,从中探讨平原林业持续稳定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尾松疏林地套种红叶石楠、罗汉松、紫薇、竹柏等4种生态景观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红叶石楠的当年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分别为100%、96.9%,为4种生态景观树最好,说明其在马尾松疏林地套种的适宜性最强;同时对各生态景观树种的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圆满度、冠型指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红叶石楠的冠幅、冠长、冠长率、树冠圆满度、冠型指数分别为1.55m、2.93m、0.93、0.82、0.53,与罗汉松、紫薇、竹柏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冠幅、冠长、冠长率、冠型指数等指标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代以来,我省平原地区以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绿化逐步发展起来,到八十年代中期,全省大多数平原县实现了农田林网化。1991年,全省94个平原县全部实现平原绿化初级达标,成为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数最多的省。全省平原四旁树株数达13.6亿株,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424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以解放初期的1.5%提高到11%,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以防护林带、农林间作、四旁植树、成片造林为主要内容的带网片点相结合的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平原林业的发展,缓解了平原农区木材的供需矛盾,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相似文献   

12.
对川中丘陵区安岳县相同立地条件下的香椿、桤木、桉树、千丈、榆树、水杉的生长量及冠幅、枝下高、树冠投影等指标进行了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香椿具有生长快、枝下高较高高、树冠小的特点,是农田林网建设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3.
选择银杏作为滕州市第 3代农田林网的主栽树种 ,科学规划 ,高标准栽培 ,结果表明 :银杏树在农田林网上生长良好 ,7年生银杏树平均树高 3 .4m ,平均胸径 4.0cm ,平均冠幅 1.5 7m ,平均株产鲜叶 1.6 6kg ,4年共营建银杏经济林网 1万hm2 ,形成网格 5 73个 ,平均网格面积 18hm2 ,林网总长度 443 .76km ,栽植银杏 15 .0 4万株  相似文献   

14.
浅议振兴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林网是平原绿化的主体,也是农业生产的屏障。本文分析了农田林网的效益,指出了农田林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振兴平原区农田林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平原农田林网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平原地区的特点,依照农作物对农田林网控制的要求,提出了平原农田林网化的规划设计原则、要求和浙江省的分区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6.
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和疏透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测定农田林网主林带透风系数(o_o)和疏透度(p)35组数据,经统计分析并建立7个数学模型,其中最优数学模型为::o=0.5025—1.6964自+8.4139日~2—8.07089~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平原农田林网景观效益评价技术,以徐州沛县鹿楼镇为示范点,在该区域内有9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运用SBE美景度评估法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农田林网美景度进行分析测算,并对SBE值和6种景观要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9种配置模式的林分类型中,榉树与高杆红叶石楠混交林景观美学价值最高,影响农田林网美景度高低的景观因子主要是平均树高、彩色树种应用比例,乔、灌木应用比例。在营造城乡农田林网景观生态林时,应采用高大的树种,且加大彩色灌木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苏北沿海位于东经119°~122°,北纬39°37’~35°之间.南自启东,北至赣榆,海岸线长1039公里,面积约为1600多万亩,地势平坦,气侯温暖,雨量充沛,是国家重要的产棉区.但是,由于地形和季风的影响,台风、干旱、寒流,特别是倒春寒等气象灾害常有发生,威胁着粮、棉的稳产高产.为了战胜气象灾害,确保粮棉丰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沿海人民植树造林,营造护田林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这一地区的平原绿化正在向着农田林网化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农田林网的防护效应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1980年,我们对东台县五七公社东海大队四队的农田林网进行了实地观测,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平原地区毛白杨农田林造林技术毛白杨是华北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树种,若采用的造林方法不当,不但降低造林成活率、影响林相整齐度,而且易形成小老树,大幅度降低农田林网的间接效益及直接效益。我市于80年代后期在农田林网建设上推广应用良种毛白杨苗木,为探...  相似文献   

20.
基于楠木(Phoebe zhennan)人工林5块同定标准地25株枝解析数据,进行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与叶面积指数预估模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着林木胸径、树高、冠幅和冠高的增大而增大;在分析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与林木变量的基础上,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了树冠体积(V)和叶面积指数(LAI)的预估模型:所建立的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的预估模型为:V=0.2750L2.253H10.770(L为冠幅,m;H1为冠高,m),叶面积指数的预估模型为:LAI=0.7845+0.5481H1-0.0288H12+0.0007H13;对预估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个模型的预估精度均大于88%,说明所建模型可以较好地预估楠木人工林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