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膜下滴灌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重点探讨了国内外对膜下滴灌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膜下滴灌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理论及技术研究的方向,展望了膜下滴灌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基于AHP-熵权法的农业节水技术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HP法和熵权法分别被广泛应用于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评价中,AHP法注重主观经验,熵权法注重客观规律。为此,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从经济、生态、社会3个效益维度构建了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用MatLab软件计算由AHP-熵权法确定的综合权重值,应用线性加权法实现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综合效益测度。结果表明:评价中的3种节水灌溉技术综合效益测度值为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0.665)膜下滴灌(0.566)传统漫灌技术(0. 324);膜下滴灌+暗管排水技术不仅增加玉米产量以及农民收入贡献率,而且有助于解决实验基地存在的干旱缺水、土壤盐碱化等生态环境问题;采用AHP-熵权法能够选出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3.
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了农业节水技术推广效果评价体系,并运用于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典型区域的节水技术推广效果较好.其中膜下滴灌技术推广的覆盖度和深度大于控制灌溉技术,但控制灌溉技术比膜下滴灌技术的示范效果更好,并且采用控制灌溉技术比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更容易产生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前后项目区总体建设效益情况,明晰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提升潜力指标,以法库县龙家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4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各效益分值及综合分值,并划分评价等级。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综合整治工程综合效益分值为82.10,综合评价等级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表现为“一优三良”。其中,社会效益分值为86.15,评价等级为优秀;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分值分别为80.74、82.12和79.41,评价等级均为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均有所提升,但经济效益和景观效益与项目预期建设目标存在差距,其中新增耕地指标、项目区总产值指标及景观丰富度指标有较大提升潜力。  相似文献   

5.
漳河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漳河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全面系统地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果可为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及用水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漳河灌区2000-2013年的工程建设及运行数据,选择灌区的作物种植、节水效益、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4个要素的11项评价指标,利用改进熵值法评价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灌区在多年节水改造作用下,综合效益在前11年处于上升阶段,后3年处于下降阶段。通过比较灌区综合评价排序与准则层评价排序,得到灌区综合效益的主控因素为作物种植结构、节水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是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优化配套,改变传统大豆种植方式的一项综合生产和实用的农业技术,可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和机械化生产水平。介绍了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大豆膜下滴灌机械化种植技术和收获技术。   相似文献   

7.
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洪杰  唐德善 《节水灌溉》2006,(6):58-60,62
在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中其指导思想就是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采用多目标综合评定方法,建立了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目标为准则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以黑河中游梨园河灌区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建立了基于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水资源综合效益递阶层次结构和26项评价指标,分析计算出了各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计算结果与灌区实际相符,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寻求贵州烟区膜下滴灌条件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设计不同滴灌量与施氮量处理,观测不同处理对烤烟品质、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计算不同处理膜下滴灌工程的经济效益(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方法与熵权系数评价模型,对水氮耦合方案进行优选。结果表明,T5处理为膜下滴灌条件下综合效益最优的水氮处理,熵权评价值为0.934;T6次之;T7最差,熵权值仅为0.611。因此伸根期、旺长期、成熟期滴灌量12、16、12mm/次,施氮量75kg/hm2可作为贵州烟区膜下滴灌工程烤烟优质高产的水氮耦合方案。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是我国典型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内陆河流域,节水灌溉效益评价是优化节水灌溉模式的基础。对石羊河流域2种粮食作物(制种玉米、春小麦)、2种大田经济作物(酿酒葡萄、苹果)及3种温室经济作物(辣椒、西红柿、黄瓜)进行了不同节水灌溉方的效益评价。评价中考虑经济效益、节水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选取净收入、总支出、水分利用率、总灌溉量和市场推广难易程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获得了石羊河流域主要作物在不同灌溉方式下的灌溉效益。结果表明,覆膜以及滴灌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灌溉效益。  相似文献   

10.
棉花膜下滴灌田间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在地膜下进行滴灌不仅可以减少地面水分蒸发,还可以避免深层渗漏,因此,这是一项地膜栽培与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本文针对膜下滴灌的田间耗水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棉花各生育阶段的耗水能力以及根系主要吸水层分布,为制定该技术的灌水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根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疆普遍使用栅条犁进行耕翻作业,耕作深度一般在27~35cm,其装配的限深轮各种各样,大多结构复杂,故障频发。本文介绍了一种应用于翻转犁上的新型限深轮,详细阐述了该限深轮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经过田间试验考核,该限深轮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新能源战略大背景下,对于结合了分布式能源、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的混合微电网的研究日趋深入,而由于分布式能源的大量入网,如何实现混合微电网系统的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针对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需求,研究了混合微电网的结构以及电力电子变压器在微电网中的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并根据电力电子变压器自身特点,提出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搭建了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现了混合微电网的稳定运行,提高了电能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滴灌条件下冬小麦抽穗期水分对旗叶叶片相关生理状况的影响,以新冬22号和新冬43号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实验设计,进行大田实验,分别设置225mm(W1)、375mm(W2)、525mm(W3)、675mm(W4)和825mm(W5)5个灌水处理,在灌水前后监测土壤水势的变化,同时测定冬小麦旗叶中的叶绿素、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以及计算各生理指标在不同灌量下的补偿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相同灌量条件下,土壤水势的恢复能力表现为0~20cm土层最好,20~40cm次之,40~60cm最弱。不同灌量条件下,超过W3灌量的处理均能恢复的较好,而低于W3灌量的W1、W2处理则表现出水分的过度消耗;不同的生理指标对水分的敏感度不同,各指标表现为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叶绿素;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可溶性糖、脯氨酸等生理指标均在W3处理下产生的补偿效应最大,其中脯氨酸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建议在冬小麦抽穗期,20~60cm土层距离滴灌带15cm处的土壤水势灌前应维持在-85.5^-68.0kPa。  相似文献   

14.
打瓜收获机械研究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打瓜是新疆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研发适合新疆地区现状的打瓜收获机械,对提高打瓜收获效率增加农民经济收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国内外打瓜收获机械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一些典型打瓜收获机械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为打瓜收获机械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极端干旱区微喷灌水技术对葡萄生理和产量的影响,通过对葡萄不同生育期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的测定,分析不同微喷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喷水周期条件下,各处理的SPAD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日变化值为38.31~43.8。其中,每天喷水1h处理的SPAD值日平均值最高,为42.0,之后是对照处理和每隔1d喷水2h处理,分别为41.2和40.3,每隔2d喷水3h处理的SPAD值最低,为39.3。葡萄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相关关系显著,回归方程分别为Ca=0.1028VSPAD-2.2266、Cb=0.0796VSPAD-2.3749、Ct=0.1824VSPAD-4.4602。在葡萄品质指标和产量上,采用微喷可以提高VC含量、多酚含量和单宁含量等多项品质指标,并使葡萄平均增产5.4%,表明合理的微喷周期处理有利于提高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并使产量增加,而叶绿素仅是葡萄生理生长的指标之一,如光合、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对葡萄生理的影响仍需作更深入的研究,以期能更进一步揭示微喷条件下的葡萄增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模式在优选过程中,各方案中指标的多属性特征,采用熵值法赋权与属性识别理论相结合,建立了熵权属性识别运行管理模式综合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属性测度、灰色接近度和评分准则进行排序分析,选出最适宜模式。熵值赋权可减小因主观因素带来的误差,属性识别有效判别指标值属性测度,灰色接近度的计算从客观的角度判断了管理模式的等级。该模型评价思路清晰、便于计算,可为管理者在选用灌溉管理模式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开展了相同含沙量下不同流量的分离鳃和普通管水沙分离效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水条件时,分离鳃中也出现了垂向和横向异重流现象;当含沙量为10kg/m^3时,分离鳃在浑水进口流量为0.3、0.5、0.7、0.9、1.1m^3/h条件下,水沙分离效率是普通管的1.03~2.26、1.16~2.45、1.30~2.70、1.58~3.85、1.65~1.60倍;分离鳃的最佳浑水进口流量为0.9m^3/h,水沙分离效率可达34.12%,耗水率为5.78%;浑水进口流量为0.3~0.9m^3/h时,分离鳃水沙分离效率随时间的变化可分成缓慢增加、快速增加、缓慢增加3个阶段,而浑水进口流量为1.10m^3/h时仅有缓慢增加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刘诚 《节水灌溉》2019,(4):66-71
以阿克苏市16处地下水监测井的水样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单因子评价法与F值评分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而灰色关联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比较接近。不同评价方法中,单因子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差异最大,是由于在单因子评价法中是以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确定水质类别,因而评价出的水质类别偏劣,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因为忽略了少数监测指标中超标的污染因子所产生的影响,且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不同水质类别分界线的模糊性和评价因子对水质权重的影响,从而得到了较好的水质类别。F值评分法可以反映出水质整体状况,但在评价结果中更加凸显了超标污染指标的级别,且评价结果不连续。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全面有效的利用水样的监测数据,使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为使评价结果更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水体的实际情况,应根据实际的监测数据与评价目的合理地选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昌吉州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管理现状,总结分析水利服务体系管理的措施及主要成效,针对基层灌区水利建设管理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顺基层灌区管理体制、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合理确定人员编制、改进人员管理方式、改善基层工作条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青海省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T/CHES18-2018)中的评价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结合民和县实际情况,选取、分析了影响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的14个二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影响较大的8个指标分别为水质净化与消毒设施(备)配套率、实际供水能力、水质达标率、自来水普及率、水源保证率、取水时间/距离达标率、水质监测能力和供水保证率;②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民和县农村饮水状况得分为76.1335,表明民和县农村饮水处于安全状态。同时,还提出了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强化水源保护等民和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