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颜色参数(L*、a*、b*)、形态特征变化及其与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烘烤过程中烤烟叶片正面与背面各颜色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烘烤前期变化较大,烘烤后期变化幅度较小,同时正面变化速度较背面快。烘烤开始时烟叶厚度收缩率一直呈现较大变化,进入干筋期变化趋势减缓;其余各形态指标前期变化幅度较小,中期相对剧烈,后期又逐渐减缓。相关分析表明,烟叶正面和背面L*、a*、b*与烟叶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大部分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烤烟烟叶颜色参数与其形态和化学成分各指标的回归方程表现出较好的拟合度。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的变化可以用来定量预测形态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明确不同开片程度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的颜色变化规律。【方法】以烤烟K326品种不同开片度(0.25、0.30、0.35)的上部叶为供试材料,分析烘烤过程中烟叶正、背面颜色参数与色素含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各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正、背面颜色参数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叶片正面颜色变化略快;颜色变化幅度最明显的时期在38℃之前,随开片度增大,颜色变化速率加快;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烟叶正、背面L~*、a~*、△E值与叶绿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正、背面a~*值与类胡萝卜素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构建回归分析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色差仪量化后的烟叶正背面颜色参数可用以定量预测烘烤中色素含量的变化,不同开片度上部烟叶颜色变化规律可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密集烤房烘烤特性和为特色优质烟叶密集烘烤工艺技术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对标准密集烤房和自然通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中烘烤环境及其烟叶颜色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烤房烘烤时间较普通烤房显著减少,总时间减少了34.00 h;变黄期、定色期和干筋期3个阶段的叶间隙风速均极显著高于普通烤房。普通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值与密集烤房变化趋势相似,但密集烤房烟叶正反面的亮度值L*均高于普通烤房;定色期以前,各处理烟叶红度值a*和黄度值b*差异不明显,定色后期,普通烤房烟叶反面a*值和正反面b*值略小于密集烤房。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上部烟叶烘烤特性,探究叶片与主脉失水的动态协调关系,采用高温高湿变黄的方法,研究了上部叶烘烤过程中叶片与主脉含水率变化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黄期处理与对照均易变黄,定色期处理定色效果较好,干筋期对照主脉较难干燥,处理烤后上等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变黄期通过高温高湿的方法使叶片凋萎与主脉发软同步,能够有效提高烤后烟质量,从而提高上部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湖南郴州烟区所产云烟87品种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及形态参数的变化进行测量,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探究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叶、叶片和主脉含水量与横向、纵向和叶面积收缩率以及横向卷曲度、主脉体积5项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全叶和叶片含水量与纵向卷曲度、主脉厚度及叶片体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厚度与烟叶各项含水量指标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烟叶含水量与各项形态参数的拟合程度较好,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说明可依据烟叶形态变化判断烘烤过程中叶片、主脉和全叶的含水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组织结构在变黄后期与定色期变幅较大,叶片形态在定色期变幅最大,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密集烘烤条件下烟叶在定色期失水过快是导致烤后烟叶结构紧密、僵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叶间隙风速的变化,为实现烤烟的精准烘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风速仪对中棚烟叶8个位点的叶间隙风速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记录烤房的干湿球温度,并于烘烤开始后每隔4h取样1次,测定烟叶叶片与叶脉的含水率。【结果】烘烤过程中8个位点叶间隙风速差异较大,其中6号位点的风速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不同烘烤阶段各位点风速的变化比较复杂,大部分位点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烟叶变黄阶段、定色阶段、干筋阶段烟叶间隙风速变化的主导因素分别为湿球温度与叶片含水率、烟叶主脉含水率与干球温度及主脉含水率。【结论】不同烘烤阶段影响叶间隙风速变化的因素并不相同,烘烤过程中可以有目的地调整烤房温湿度,并通过改善烟叶形态变化控制叶间隙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茎烘烤烟叶失水干燥特性,为优化烤烟烘烤工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带茎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水分含量、状态及形态收缩率,与不带茎烟叶进行比较,并将烟叶水分指标与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带茎烘烤烟叶的整叶、叶片及主脉水含率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带茎烟叶水分迁移表现为茎秆中的自由水向主脉和叶片迁移,使带茎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和所占比例均高于不带茎烟叶.干叶前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叶片(P<0.05,下同),干叶后带茎烟叶叶片厚度收缩率显著大于不带茎烟叶叶片;烘烤过程带茎烟叶主脉直径收缩率显著小于不带茎烟叶;烘烤过程烟叶叶片和主脉自由水含量与其水含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烟叶形态收缩与自由水含量及其水含率密切相关,可根据烟叶形态收缩判断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和状态.  相似文献   

9.
探究不同成熟度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失水干燥特性及形态变化规律,基于田间烟叶落黄程度及SPAD值范围界定鲜烟叶成熟度,分析鲜烟叶组织结构及烘烤期间烟叶含水量及形态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烟叶成熟度提升,叶厚、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细胞密度、海绵细胞密度和紧密度呈降低趋势,海绵组织厚度、疏松度逐渐增大.烘烤期间随成熟度提升,42~54℃叶片、主脉、整叶水含率及自由水、束缚水含量降低幅度逐渐增大,45~48℃叶片失水占比逐渐减小,主脉失水占比逐渐增大;42~45℃叶片横向、纵向收缩率增幅最明显,叶片厚度收缩率和主脉周长收缩率分别在45~48℃和48~54℃时增幅最大,且随成熟度提升烟叶形态收缩率增加量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成熟度烟叶含水量与形态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随烟叶成熟度提升,烟叶保水能力逐渐降低,形态收缩幅度逐渐增加.叶片综合变黄80%~90%处理的烤后烟叶具有较好的外观质量和适宜的化学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湘烟3号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摸索湘烟3号的一般性烘烤工艺及烘烤过程中的诊断指标,为制订湘烟3号的烘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烤烟3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指标,设4个处理,在3地从烘烤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4个方面,分别考察上、中、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结果]湘烟3号在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时,下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7成,叶片变软,主脉1/2变软,中、上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9成,叶片变软,主脉1/3变软;变黄后期中、下部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8℃,上部烟叶的湿球温度应稳定在39℃。[结论]初步研究了湘烟3号变黄期的温、湿度及烟叶变化状况,至于其田间成熟规律和基本表象、烟叶的变黄和失水速度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采集大量烤烟样品,测定其颜色特征值与质体色素含量,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烤烟的颜色特征值进行代表因子提取,并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烤烟质体色素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10个颜色参数中提取出L~*(正面)、b~*(正面)、h~*(正面)、L~*(背面)、a~*(背面)及C~*(背面)共6个颜色参数作为代表性因子。相关分析显示,烤烟的颜色特征值与各质体色素含量有较高的相关性。典型相关分析显示,烤烟颜色特征值中背面a~*值与背面C~*值对烤烟中叶绿素a与叶绿素b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背面a~*值升高,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降低;随着背面C~*值增加,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增加;烤烟颜色特征值中正面L~*值和正面b~*值对烤烟中β胡萝卜素及叶黄素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正面L~*值和正面b~*值升高,β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叶黄素含量增加。综之,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烤烟颜色特征值对质体色素的高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提高上部叶烘烤质量,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烘烤为对照,研究了2片叶带茎、4片叶带茎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强度及水分、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了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片叶带茎烘烤烟叶主变黄期(烘烤24~48 h)呼吸强度高于对照烟叶,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呼吸强度低于对照;带茎烘烤上部烟叶在变黄期失水慢,定色期失水快,4片叶带茎烘烤的茎秆失水速率快于2片叶带茎烘烤;带茎烘烤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充分;4片叶带茎烘烤的烤后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低,糖含量高,糖碱比适宜,且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经济性状最好。综上所述,烤烟上部叶采烤时,4片叶带茎烘烤在变黄期叶片含水率高,细胞生理代谢旺盛,内在化学成分降解转化充分;烟叶变黄快,色素降解迅速;叶片失水速度在变黄期慢、定色期快,烟叶失水与变黄、定色协调性好;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经济性状较好,可作为提高上部叶产质量的最佳采烤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预凋萎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水分迁移干燥及形态收缩特性,为烘烤工艺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烤前对烟叶进行凋萎处理,研究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温度、水分迁移态势、含水率和形态收缩的变化,并利用干燥收缩模型分析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失水收缩行为。【结果】与未进行预凋萎的烟叶相比,变黄期预凋萎烟叶叶温提高0.5~1℃,干筋期叶温、脉温提高0.5~2℃;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主脉水分核磁信号强度明显较弱,主脉水分向叶片迁移效率较高,变黄期主脉的失水比率增大,主脉湿基含水率下降较快;预凋萎烟叶变黄期主脉直径收缩率增幅较大,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片和主脉体积比与水分比呈非线性变化,利用Quadratic收缩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烟叶叶片和主脉的失水收缩变化。【结论】与未进行预凋萎的烟叶相比,烘烤过程中预凋萎烟叶主脉水分迁移干燥及形态收缩加快。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图像处理的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量化烘烤过程中烟叶形态变化的数值特征指标,实现烘烤过程烟叶水分含量的无损检测。【方法】以密集烤房中不同烘烤阶段的烟叶为研究对象,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鲜烟叶及烘烤过程中烟叶图像的颜色特征(红分量(R)、绿分量(G)、蓝分量(B))及纹理特征(纹理能量、纹理熵、纹理惯性、相关度),以其为输入指标,分别建立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用建立的2个模型对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进行预测,并比较其预测精度。【结果】烟叶图像颜色特征R、G、B分量表现出变黄期剧烈上升,定色前期缓慢上升并达到最大值,定色后期至烘烤结束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纹理能量和相关度呈现出变黄前期减小,变黄后期增大,定色及干筋期逐渐减小的趋势;纹理熵、纹理惯性表现出变黄前期增大,变黄后期减小,定色及干筋期逐渐增大的趋势。以烟叶颜色和纹理特征值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了烘烤过程中烟叶含水量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其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037 4和0.017 0,预测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048 5和0.020 0,前者预测精度略低于后者,但2个模型均可以满足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实时检测的需要。【结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精确量化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形态特征变化;利用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可以实现对烟叶含水量的精确估测。  相似文献   

15.
烤烟上部烟叶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分析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烟叶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的关系,对烤烟品种NC55和NC102上部叶正、背面颜色参数和烘烤特性随采收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对烟叶颜色参数与变黄指数、变褐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基于烟叶颜色参数建立变黄指数、变褐指数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随烟叶采收时间的推移,烤烟品种NC55和NC102烟叶正、背面的颜色参数L值(亮度值)、b值(黄度值)和C值(饱和度值)总体上呈不断增大的趋势;H°值(色相角值)则大体上呈不断减小的趋势;a值(红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变黄指数呈增大趋势,变褐指数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存在某一阶段的烘烤特性好于其他阶段的现象。烟叶颜色参数与变黄指数、变褐指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基于烟叶正面颜色参数建立的变黄指数、变褐指数回归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基于烟叶正面颜色参数建立的回归模型预测烘烤特性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氮素对烟叶主脉特征、烘烤特性的影响及烟叶主脉特征与烘烤特性的关系,为优化在合理施氮范围内烟叶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上部叶为试验材料,设75 kg/ha(低氮)、105 kg/ha(正常)和135 kg/ha(高氮)3个施氮量处理,研究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脉硬度、木质素含量和水分变化,烟叶叶片水分、叶绿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统计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结果】鲜烟叶主脉水分迁移速率表现为低氮< 正常< 高氮。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少,其中在定色期(48~96 h)失水速率为0.07%/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大,主脉硬度较小且变化缓慢,木质素含量较低;正常施氮量的烟叶主脉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22%/h,束缚书/自由水比值、硬度和木质素含量均居中;高氮烟叶主脉失水较多,其中在定色期失水速率为0.35%/h,束缚水/自由水比值较小,主脉硬度较大且变化速率较快,木质素含量较高。在烘烤过程中,低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多,其中变黄期(0~48 h)失水速率为0.20%/h,叶绿素降解量为89.47%,降解速率为1.24%/h,表明易烤性较好,PPO活性较高,表明耐烤性较差,烤后烟叶杂色烟比例达12.47%;正常施氮量的烟叶叶片水分散失量居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13%/h,叶绿素降解量为87.35%,降解速率为1.21%/h,表明易烤性中等,PPO活性居中,表明耐烤性中等,烤后烟叶上等烟率达31.27%;高氮烟叶叶片水分散失较少,其中变黄期失水速率为0.08%/h,叶绿素降解量为85.64%,降解速率为1.19%/h,表明易烤性较差,PPO活性较低,表明耐烤性较好,烤后烟叶青烟比例达14.50%。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了高氮烟叶主脉硬度与叶片PPO活性呈显著相关外(P< 0.05),其他各施氮量烟叶主脉指标与叶片烘烤特性指标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P< 0.01)。【结论】氮素对烟叶质地和生理均有显著影响,施氮量为105 kg/ha的烟株,其烟叶主脉发育及保水力均较好,在烘烤过程中主脉调节叶片水分散失效果较好,使烟叶变黄和失水较协调且耐烤,可为适宜施氮范围内不同施氮量烟叶烘烤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烤烟烘烤过程中烟叶颜色参数与含水量和化学成分关系模型,以控制烟叶烘烤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水分散失,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烟叶质量特色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NC89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按照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研究烘烤过程中烟叶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色相角(H°)、色泽比(H)、饱和度(C)和色差值(ΔE)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关系。【结果】烘烤过程中,烟叶正面与背面各颜色参数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各颜色参数均在开烤至42℃末时变化剧烈,42℃之后变化幅度减小。相关分析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内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各颜色参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各颜色参数间相关性较好,且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含水量与其相关性略差。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7%,8.71%,8.27%和1.47%,各模型预测精度均较高,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含水量模型预测精度略差。【结论】通过色差计量化分析密集烘烤过程中的烟叶颜色参数,可以快速、准确预测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实现烟叶烘烤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8.
烤烟鲜烟叶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应用颜色参数判别烤烟成熟过程中烟叶烘烤特性的可行性,以烤烟NC55中部叶为供试材料,用色差计测定不同成熟度烟叶颜色参数,通过暗箱试验研究鲜烟叶的烘烤特性,进而通过分析颜色参数与成熟度、成熟度与烘烤特性的关系,来明确颜色参数与烘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烟成熟过程中,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正背两面颜色参数L~*、b~*、C~*值呈不断增大趋势,a~*值为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H~*值呈不断减小趋势;不同成熟度鲜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烟叶易烤性越来越好,但耐烤性却趋于变差。总之,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烘烤特性不同,颜色参数可作为烤烟烘烤特性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失水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1993~1994年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下烟叶的失水规律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度的呈现变黄期小,定色期大,干筋期又小的规律性,而且自由水的散失快于结合水,在不同变黄和定色条件下烟叶的失水特性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影响叶内物质的转化和烟叶形态的变化,其中以低温慢烤烟叶的失水过程与叶内的生理生化变化过程最为协调,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20.
“红花大金元”带茎采烤上部叶色素和水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烘烤过程中带茎采烤上部烟叶色素降解和水分散失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提高上部叶的烘烤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上部叶为材料,以不带茎采烤烟叶为对照,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带茎采烤烟叶色素含量和含水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烟叶色素含量与含水量的关系。【结果】1)带茎采烤烟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烟叶类胡萝卜素与总叶绿素含量比值和含水量则高于对照;2)带茎采烤烟叶的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和含水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随着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的变化,带茎采烤烟叶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呈现出由慢到快的趋势,与对照相比,带茎采烤烟叶失水速度在变黄期减慢了0.08%/h,在定色期加快了0.17%/h。【结论】带茎采烤能加快烟叶的变黄速度,缩短变黄时间;减慢烟叶在变黄期的失水速度,在定色期又加快烟叶的失水速度,使得烟叶的变黄和失水趋于协调,提高了红花大金元上部叶的易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