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与芸薹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芸薹属植物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以及多种抗逆基因。笔者概述了近1个世纪以来萝卜与芸薹属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包括萝卜属与芸薹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改良杂交效率的技术和手段、萝卜优异基因在近缘种中的应用、新型遗传材料的创制及人工合成新物种,并对萝卜属与芸薹属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萝卜是十字花科植物中与芸薹属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芸薹属植物遗传改良的宝贵种质资源,可提供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恢复基因、自交不亲和基因以及多种抗逆基因。笔者概述了近1个世纪以来萝卜与芸薹属物种间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包括萝卜属与芸薹属植物的亲缘关系、杂交不亲和性机理、改良杂交效率的技术和手段、萝卜优异基因在近缘种中的应用、新型遗传材料的创制及人工合成新物种,并对萝卜属与芸薹属远缘杂交育种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芸薹属(Brassica)植物是一个种类繁多、用途广泛的物种。由于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品种间杂交选择,用于栽培种品种选育的亲本资源日渐狭窄。以有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为基础的远缘杂交是解决芸薹属中栽培种基因资源亏乏的重要手段。通过远缘杂交可以将新的优良特异基因从异种或异属植物中导入到目标栽培种中,提高栽培种的品质、产量及抗逆性,创造新的蔬菜类型。转移萝卜的不育性基因、高效利用杂种优势是芸薹属远缘杂交成功的典型例证。种、属间远缘杂交尤其属以上的杂交不亲和,可通过混合、多次重复授粉、化学药剂处理、幼胚拯救等提高结实性。染色体加倍、回交法、延长培育世代等可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本文综述了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中存在的问题及克服方法,预测了未来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着重论述了芸薹属植物远缘杂交不亲和机理及克服不亲和的方法 ,并提出了几个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简要叙述了广义菊属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包括近年来在广义菊属属间杂交所取得的成果、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远缘杂交不育性的研究以及远缘杂种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并对广义菊属远缘杂交育种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芍药属组内组间杂交及部分后代核型分析与SSR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芍药品种‘朱砂判’为母本,分别与6个芍药组品种和4个牡丹组品种进行杂交,并综合利用核型分析和SSR分子标记法对部分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筛选出亲和性较好的远缘杂交组合,并确定杂交后代早期鉴定方法,为芍药属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芍药组内近缘杂交亲和性好,平均结实率均在5粒/朵以上;芍药组内远缘杂交亲和性较差,但仍有一定结实;芍药组间远缘杂交表现出不亲和性,仅杂交组合‘朱砂判’בDao Da Chen’有较少结实。2)核型分析表明:组内远缘杂交后代ZC4、ZC5、ZC6、ZC7为三倍体(2n=3x=15);从50对芍药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结果显示杂交后代ZC4、ZC5、ZC6、ZC7含有父母本特异性条带,结合核型分析证明ZC4、ZC5、ZC6、ZC7为真杂种。以上结果表明:组内远缘杂交中‘朱砂判’与‘Garden Peace’、‘Pink Teacup’、‘Cream Delight’杂交均有一定结实,组间远缘杂交中‘朱砂判’בDao Da Chen’可打破杂交不亲和性;SSR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芍药属植物杂交后代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7.
高亲和性“桥梁质源”的筛选与鉴定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小麦属内的遗传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利用远缘杂交从小麦近缘属、种中转移有利的基因资源便显得日益重要。远缘杂交的主要障碍之一是远缘材料间的不亲和性,常常需要借助桥梁材料实现有利基因的转移。来源于中国四川地方品种的“中国春”,由于具有kr_1、kr_2基因而与黑麦(Secale cereale L.)有较高的亲和性、与其它近缘属、种的亲和性也较好,因此,在遗传研究与育种实践中,“中国春”被广泛用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杜鹃杂交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映山红和锦绣杜鹃2个种为母本进行自交,以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马银花亚属以及映山红亚属的12个中国野生杜鹃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结果表明,映山红作为母本杂交亲和性较好,锦绣杜鹃仅在自交及组内杂交时获得杂交后代.映山红亚属内杂交亲和性较好;与有鳞类杜鹃亚属杂交后获得膨大子房,但子房内种子数很少,杂交亲和性较差;与马银花亚属滇南杜鹃杂交后未获得膨大子房;与常绿杜鹃亚属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
果树远缘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概述了六十年代以来果树远缘杂交育种所取得的成就,指出果树远缘杂交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和杂种的败育性;文中着重论述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杂种败育性的原因和克服它们的方法,以及远缘杂种的鉴定与选择;并简要讨论了果树远缘杂交育种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南瓜属2个主要栽培种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共12个品种的多代自交材料进行远缘杂交,选配了正反交组合共72个,研究其正反交的亲和性差异,不同材料间的亲和性差异以及杂种后代的表现。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母本、印度南瓜只适合作父本;其正反交的亲和性不同,表现在坐果率、有胚果实率以及有胚率等方面的差异;远缘杂种的不育性、不稔性与杂交亲和性有关;并讨论分析了用印度南瓜改良美洲南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人工去雄和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普通小麦、硬粒小麦、小黑麦、黑麦间不同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及其F1籽粒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亲本间杂交的不亲和性表现在授粉、受精及合子或种子发育的不同阶段,从而导致受精困难或杂种胚过早败育,或形成正常的杂交种子,但籽粒变小,表现为远缘杂交结实率的高低及籽粒形态差别很大。并讨论了远缘杂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提出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分子机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比利时杜鹃为母本,常绿杜鹃亚属、映山红亚属、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羊踯躅亚属的11个野生种及1个栽培种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研究,对父本花粉活力进行测定,并对杂交坐果率、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杜鹃属植物远缘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比利时杜鹃与不同的杜鹃杂交,其坐果率、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各不相同,反映出不同的杂交亲和性。其中露珠杜鹃、云上杜鹃、富源杜鹃、马缨杜鹃、基毛杜鹃作为父本杂交,未得到杂交种子,属于杂交不亲和;云锦杜鹃、映山红、羊踯躅、金踯躅作为父本杂交具有较高的坐果率、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杂交亲和性强;大白花杜鹃、高尚杜鹃及云南杜鹃作为父本杂交具有弱亲和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对抗逆性强的蔷薇属其他植物与观赏性状优良的月季品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及月季品种间杂交,同时结合花粉生活力、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探究蔷薇属其他种或品种与月季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合适的杂交亲本。结果表明:在以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为父本与9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母本的20个远缘杂交组合中,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结果,筛选出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  相似文献   

14.
芸薹属包括多种蔬菜和油料作物,是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一个属.为了研究白菜型油菜与其近缘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及杂种后代的遗传特征,采用剥蕾去雄和人工授粉方法进行小白菜与甘蓝型油菜种间杂交AACC×Ac Ac以及小白菜与黄芽白不同栽培种间杂交Ac Ac×Ah Ah,并分析杂种后代的表型、花粉育性和细胞学等遗传特征.结果表明,AACC×Ac Ac杂交组合杂交授粉亲和性差,在授粉后出现胚发育夭亡现象,以较低的比例获得了杂种后代,杂种后代表现出生物产量高、生命力旺盛、生长势较强等特点.杂交组合Ac Ac×Ah Ah获得杂种后代的比例较高,杂种后代植株较矮小.AACC×Ac Ac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单价体、不均等分离等异常现象出现,与之相应其花粉育性和结实率也较差.Ac Ac×Ah Ah杂种后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正常,所有染色体都形成二价体,后期I染色体也是均等分离,因此花粉育性好,结实率高.芸薹属杂种后代合成及其遗传特征研究有助于芸薹属栽培植物遗传资源拓展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5.
远缘杂交不育主要是亲本不亲和、杂种夭亡和不育、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本文通过研究油菜远缘杂交现状,油菜杂交的不亲和性,提出蕾期授粉和重复授粉、外源激素处理、改变植物生长环境和杂交条件、选配优良的杂交组合并利用正反交等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以及远缘杂种的鉴定识别方法,为以后油菜杂交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棉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杂种后代育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棉花育种工作中,要选育出品质、产量以及抗病、抗逆性能比现有当家品种有较大突破的新品种,必须冲破陆地棉种内遗传规范的局限性,运用远缘杂交及其他新的育种手段,扩大和丰富陆地棉的遗传基础,创造新的遗传类型和开展杂种优势利用。然而棉属种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及后代雌雄性的不育性,是进行棉花远缘杂交育种经常  相似文献   

17.
为培育不结球白菜耐湿性新种质,以不结球白菜和水生蔬菜西洋菜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研究了授粉时间、授粉方式对其杂交亲和性的影响以及同一时间授粉后杂交组合种荚长度的发育。结果表明:19个杂交组合中,只有4个组合获得了杂交种子,但经鉴定为假杂种,其他组合的种胚均在发育过程中败育,不结球白菜与西洋菜远缘杂交的亲和性较低,表现为受精后不亲和,亲和性与不结球白菜的基因型紧密相关;重复授粉与切割柱头授粉对杂交组合亲和性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杂交组合的种荚长度随时间变化逐渐增长,但不同组合间差异显著性略有不同,授粉后5—15 d为种荚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可为利用胚培养技术挽救杂交授粉后的未成熟种胚,选择适宜的培养时间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选取南瓜属3个主要栽培种29个材料并选配了大量杂交组合,结果表明:美洲南瓜与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进行种间杂交,美洲南瓜只适合作为父本;中国南瓜或印度南瓜的不同试材作为母本与美洲南瓜杂交,存在亲和性差异,表现在坐果率、单果种子数、种子发育程度以及有胚果实率等方面的不同;美洲南瓜种内变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可通过相互杂交融合目标性状。试验总结出杂交授粉时间在上午6:30至8:30,采用全程防虫网覆盖、吊蔓栽培技术,可提高坐果率并延长种胚发育时间,改善南瓜属远缘杂交亲和性。  相似文献   

19.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体细胞杂交使远缘杂交不亲和的植物有可能实现遗传物质重组,创造和培养植物新品种乃至新物种。综述了芸薹族与其它族之间、芸薹族内的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创建油菜雄性不育系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李,杏及杂种间远缘杂交和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4年对李,杏种间,属间的杂交,分析了远缘杂交的亲和性及杂种的亲缘关系,试验结果指出:李,杏属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自然界存在的杂种资源的亲缘关系,母本只能为李;杂种间的交配是可以结实的,回交杏可以结实,但结实率极低,这一研究结果将为李,杏果树的遗传育种,新物种的产生及进化,基础理论研究及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