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苗种繁殖:1.1 亲鳅选择 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鳅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育宜在这段时间进行。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康,无病无伤,体表年液多的泥鳅作亲鳅,雌鳅要体长10cm、体重18g以上,雄鳅体长8cm、体重12g以上。雌  相似文献   

2.
人工繁殖泥鳅苗的关键技术四川省水产研究所吴江1、选择种鱼。泥鳅二龄性成熟,4~9月分批产卵,其中5~7月为产卵旺季,因此人工繁殖鳅苗直在这段时间进行.当水温达20℃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多粘液、腹部饱满或鼓胀的泥鳅作种鱼,一般要求雌鳅长10...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泥鳅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大力推广,稻鳅综合种养的技术模式,已成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本文介绍了台湾泥鳅亲本培育技术,又从亲鳅的选择及雌雄鉴别、亲鳅的人工催产、产卵及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阐述了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4.
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的欢迎。泥鳅是杂食性鱼类,稻田中的浮游生物、水蚤、昆虫的幼虫、植物碎屑、藻类等都是它的好饲料。稻田养殖泥鳅,关键在于解决好种苗繁殖和饲养管理问题。 人工繁殖鳅苗:5~7月为泥鳅产卵盛期,在自然条件下,其孵化率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最好采用人工方法繁殖鱼苗。  相似文献   

5.
1生态习性泥鳅属底层小型鱼类。在自然状况下,刚孵出的泥鳅苗体长约0.3厘米,第2年10月体长可长到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以小型甲壳动物、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及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一般1冬龄性成熟,属多次产卵鱼类。繁殖期在5月中旬~8月上旬,水温18℃以上。盛产期在5月下旬~6月上旬。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7.
鳅属鲤形目鳅科,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介绍了大鳞副泥鳅、北方须鳅、黑龙江泥鳅、花斑副沙鳅的种类及其主要病害的症状与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泥鳅原生态养殖,主要有稻田、慈菇田、荸荠田、茭白田、藕田等几种养殖模式。这些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农作物也能起到很好的遮阳作用,水田深度也符合泥鳅的生长需要。一般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0.2kg鳅种,养殖半年可收取0.5kg成泥鳅,农作物与泥鳅二者可兼得。1水田整理养鳅所选水田要求水源充足。放鳅前,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稻田养鳅的苗种成本,武隆县沧沟乡一位村民在今年5月首次获得泥鳅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又于最近喜获秋季繁殖成功。据悉,该村民今年9月底进行泥鳅秋季繁殖,共催产3批:第一批催产亲鳅70组,获泥鳅水花10万尾;第二批催产亲鳅  相似文献   

10.
亲鳖越冬死亡原因主要是亲鳖体质及体力下降,免疫力低下,加上早春水温上升,病原体大量繁殖,势必造成亲鳖越冬后大量死亡,主要原因有三: 1.忽视产后培育。雌鳖从5月下旬产卵至8月下旬结束,整个产卵期间营养物质消耗甚大,以每个雌鳖年产卵50个计算,每个卵约4.2克重,50个卵重达210克,几乎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养鳅,包括稻田养鳅、慈姑田养鳅、荸荠田养鳅等生态兼作模式。水田中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农作物(水稻、慈姑、荸荠等)又是很好的遮荫物,水田深度也正好符合泥鳅生长。泥鳅在田中钻洞松土,捕食害虫,既利于农作物生长,又可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生态养鳅不需经常换水,水中的物质可以随时与土壤进行交换,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0.2公斤鳅种,养殖半年后可收获0.5公斤成鳅。  相似文献   

12.
泥鳅又名鳅,属鲤形目鲤亚目鳅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较低;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素有天上斑鸠、地下的泥鳅及水中人参的美誉。泥鳅食性杂、饲料来源广泛、病害较少、养殖成本较低,越来越受到养殖户们的青  相似文献   

13.
台湾泥鳅是大鳞副泥鳅的改良品种,在人工繁殖中存在产后母鳅死亡率高和杀雄取精的现象。为了避免杀雄取精和提高产后母鳅成活率,采用产前抗应激营养强化、低创法注射催产素、低创法取卵取精以及产后护理与康复等系列措施,可提高产后亲鳅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泥鳅、鱼纲,鳅科。体延长,亚圆筒形。尾端侧扁、鳞小、腹部白色或灰色长达10cm以上。黄褐色,身上具有不规则斑点。口小,嘴有须5对左右,泥鳅喜居静水底层,湖泊,池沼,水田,沟渠等水网是它的栖身之地,并有着潜伏水底觅食,水干枯时钻入泥之中静卧等特异功能,故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5.
泥鳅的养殖     
春分前后将是投放泥鳅苗的最佳时间,刚购买的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因此,特别提醒养殖者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切实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6.
泥鳅的养殖     
春分前后将是投放泥鳅苗的最佳时间,刚购买的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因此,特别提醒养殖者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切实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17.
鳝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 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虽也少量食用植物性饲料,但总是偏食动物性饲料,且喜食活饵;而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成鳅主要摄食植物性饲料。在一般的养殖时期混养的泥鳅可食黄鳝剩下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于1994~1997年在广西全州县国营咸水林场的哈姆林甜橙园对柑桔褐圆蚧进行了连续观测和防治试验。结果如下。 1 发生规律 褐圆蚧活动型虫态出现在5月下旬至10月下旬,有4次若虫孵化高峰期。各次若虫初见期与始盛期相距6~10天,初见期到上果(叶)固定取食为10~12天。褐圆蚧以受精雌成虫和二龄若蚧在被害枝、叶上越冬。雌成蚧产卵前固定不动,卵产于母体下。产卵结束,待大部或全部幼蚧孵化后,成虫身体便干缩死亡。产卵量与虫体大小及寄生部位不同有明显关系,虫体较大或寄生于果上的雌成  相似文献   

19.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清爽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并具有调中益气、解渴醒酒、利尿壮阳之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近几年来,随着泥鳅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泥鳅苗种繁育技术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下面简要介绍其技术要点,供广大养鱼户参考。1亲鳅的选择与培育亲鳅可以  相似文献   

20.
桑白蚧同翅目,盾蚧科,又称桑盾蚧、桃白蚧,是桃、梨、梅等核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近年来,该虫在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的兜丽果林园,马甲镇的梅岭等地种植的低需冷性水蜜桃、台湾甜脆桃、美国红桃品种上普遍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对我区的桃果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已成为当前重点防治的害虫之一。1发生特点桑白蚧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桃树枝干上越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取食危害,虫体迅速膨大并产卵,卵产于雌介壳下,每头雌虫可产卵数百粒。4月上旬产卵结束。第1代若虫于3月下旬始见,初孵若蚧先在壳下停留数小时,后逐渐爬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