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母猪瘫痪包括产前截瘫和产后瘫痪.截瘫多是后肢不能起立,是一种神经机能失调的疾病.该病发生的原因是饲料中缺乏矿物质、钙磷供给不足或不平衡、缺钙多磷、产仔多和高产母猪在哺育后期营养和钙盐不足等.此外,产后血糖血钙骤然减低以及在怀孕期间饲料营养缺乏、过度瘦弱或者运动量不足、关养在狭窄的栏圈里、长期晒不到太阳、缺乏维生素、脑神经和脊椎受伤、炎症和中毒等都会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2.
母猪产后瘫痪是母猪产后因气血耗损、感受风寒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一、病因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也有的因骨盆神经和产道神经挫伤所致.母猪产后没有得到很好护理,畜舍内寒冷、潮湿,常引起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饲养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母猪产后突然瘫痪,站立不起、食欲减退、泌乳减少或停止的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主要分析了引起母猪产后瘫痪的原因,并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解决母猪产后瘫痪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 本病是母猪产后气血耗损、感受风寒的一种疾病。 一 病因。母猪产后瘫痪主要是缺乏钙和磷,或钙、磷比例失调。也有的因骨盆神经和产道神经挫伤所致。母猪产后没有得到很好护理,畜舍内寒冷、潮湿,常引起此病的发生。 2 症状。一般在分娩后2~5天发病,病猪不吃或少吃,精神不好,奶少。初期瞳孔巨大,肌肉颤抖,起立、步行困难,前肢爬行,后肢摇摆,渐渐卧地不起,后肢全部瘫痪。  相似文献   

5.
蛋鸡难产综合症(又称初产蛋鸡瘫痪综合症或新母鸡难产病)是指初产蛋鸡因应激、病毒侵袭,血钙与血磷比例失调及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难产和瘫痪,进而引起蛋鸡死亡的一种疾病。一、流行特点1.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多发于气温较高的6~9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发病率也随之增高。2.明  相似文献   

6.
产前瘫痪也称妊娠瘫痪,是指妊娠牛在产前数天或数周发生的瘫痪,无其他全身症状,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妊娠后期供应母牛的饲料营养缺乏导致妊娠母牛体质虚弱和消瘦,或与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给量不足以及运动量小等因素有关. 1 发病情况及分析 去年入冬以来,部分可繁母牛养殖户打电话或来单位咨询,他们饲养的可繁怀孕母牛大多数都已到了临产期,可就在产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母牛后躯摇晃、后腿发软无力、后肢站立不稳,之后逐渐卧地不起或突然瘫痪,请求速诊.  相似文献   

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8.
母猪瘫痪,是以产前或产后四肢运动丧失或减弱为特征的一种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性疾病。一般发生在产前数天或产后10~30天。发病原因,一是母猪生产力高,产仔多,泌乳力强,母猪体内的钙质被大量消耗后,没有得到及时补充;二是母猪日粮营养不平衡,钙磷严重不足,或者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三是缺乏维生素。该病发生后,不但影响母猪的利用价值,而且也影响仔猪的质量,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现将一起母猪瘫痪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羊瘫痪多半发生在产后,俗称“产羔病”。本病是由于母羊缺乏钙或甲状旁腺对钙调节机制紊乱所致。病羊精神萎顿,食欲降低,便秘和尿闭,走路摇摆,平卧地上,头颈伸直,有的可见到肌肉发抖和昏迷。  相似文献   

10.
奶牛生产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疾病.由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在治疗上主要为补充钙剂.一般以5~15克氯化钙或20~60糖酸钙(最大剂量氯化钙20克、葡萄糖酸钙100克)静脉注射.据资料介绍,其治愈率为80%左右.  相似文献   

11.
幸奠权 《新农村》2005,(8):16-16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是母猪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糖症。不分品种、年龄、胎次及膘情,均可发生。多因饲养管理不当,饲料中钙磷缺乏或比例失调,运动和光照不足,以及圈舍潮湿等所致。  相似文献   

12.
1.治母猪产后瘫痪。母猪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2~5天内,病初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泌乳减少;体温正常或略为升高。轻型站立困难,后躯摇摆:典型者不能站立,卧下昏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  相似文献   

14.
<正> 奶牛产后瘫痪是兽医临床常见的产科疾病之一,若不及时诊治或治疗不当,很易造成死亡,给奶牛业造成损失。1984年以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西药物治疗49例,治愈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于下。 一、临床症状 1.轻型 患牛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不反刍,对外界反应迟钝,不能站立,强行赶起站立不稳,四肢肌肉震颤;卧地时,头颈姿势不自然,呈轻度S状弯曲;体温37.6—38.8℃,呼吸1min16—26次,脉搏快而弱,1min70—95次。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实践中,母牛卧倒不起表现为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综合症,须从病因上进行研究分析,临床上最常见的主要表现为生产瘫痪.但在奶牛分娩阶段有部分病例因代谢紊乱而出现瘫痪,特别是高产奶牛应注意非典型生产瘫痪或代谢瘫痪综合症,在对钙疗反应不明显时(表明不存在或不单纯存在低钙血症),须从多方面考虑产生这一综合症的原因.这种综合症可能由酮病、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脓毒性子宫炎、尿囊积水、胎血滞留等所引起.这些病症大部分是因分娩前后机体代谢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16.
母牛产后瘫痪是牛养殖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呈散发性,但部分饲养管理薄弱的牛场发病率可高达20%~30%,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护理不妥当,60%~70%的患病牛最终或因身体机能不可逆损伤被淘汰,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母牛产后瘫痪的病因、诊疗护理及预防措施,旨在尽量避免或控制本病在牛养殖生产实际中的发生发展,降低养殖场...  相似文献   

17.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疾病。笔者几年来共诊治23头奶牛,产奶量平均在3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45千克,治愈20头,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8.
病因多因母猪产前、产后饲养管理不当,钙、磷供给量不足或比例失调,或因血糖、血钙骤然减少,产后血压降低等原因,而使大脑皮层发生机能障碍。临床症状母猪产后2~5 d,精神不振,一切反射变弱,甚至消失。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少,严重时停止排粪、排尿,站立困难,卧地不起,呈错睡状态,乳汁很少或无乳。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怀孕和哺乳母猪要给充足的钙、磷等矿物质饲料及维生素D,注意怀孕母猪后期运动。治疗①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150 mL,或10%氯化钙注射液20~50 mL,皮下注射10%樟脑油5~10 mL,另外用板刷蘸酒擦全身;②粪便干燥…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钙、磷缺乏是由于饲料中钙、磷不足,或二者比例不当,或维生素D缺乏从而引起机体钙、磷缺乏,使小猪发生佝偻病,成年猪发生骨软症的代谢病.临床上以消化紊乱、异食癖、骨骼弯曲为主要特征.现代规模化猪场,由于饲料营养全面,猪群已很少发生本病.  相似文献   

20.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不同品种的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有明显的差异,黄牛等肉牛品种的发病率较低,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高产奶牛多发。(2)3~7胎奶牛多发,初产牛极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