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协优赣 2 0号是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一个杂交晚稻组合 ,1996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介绍了协优赣 2 0号父母本特性及其春制和夏制技术  相似文献   

2.
协优赣26号由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用协青早A与自选恢复系以429配组而成,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米质优等特点,1999年6月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3.
肖晓春 《杂交水稻》1997,12(5):26-26
杂交晚籼新组合协优赣20号XieyouGan20,anewlateindicahybridricecombination肖晓春(江西省宜春地区农科所336000)协优赣20号是我所用矮败型协青早A与自选恢复系O1666选配而成的1个高产、优质、抗性较...  相似文献   

4.
协优赣7号,原名协优49,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春在海南岛用协青早不育系(代号:回153)与测49(代号:B61,即测64-7-49)配组,同年兴国县种子站试验制种,赣州地区种子站组织示范推广。该组合的选育采用科研、种子、生产部门和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方法育成的税型杂交早稻。1988年12月通过江西省技术鉴定,198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定名“协优赣7号”。1992年7月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产量表现 该组合1987~1988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早稻区试,亩产496.7kg和446.okg,比…  相似文献   

5.
协优赣15号     
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种子站选育的协优赣15号,原名协优辐26,习惯称协优华联2号,即协青早A/辐256。1992~1993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2.69和403.76kg,比对照威优49分别增产9.99%,7.16%;两年平均亩产444.31kg,比对照增产36.37kg/亩,增产8.92K,名列第1位。1993年通过省级技术鉴定,199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到1994年止累计种植面积610.5124万亩,大面积一般亩产450kg左右,增产10%左右,增产稻谷274…  相似文献   

6.
刘亚平  张允昔 《江西棉花》2004,26(1):F002-F002
2003年12月26日,江西省科技厅组织有关专家,在南昌京西宾馆对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承担的江西省科技重点攻关项目。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赣棉11号选育课题。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江西省科技厅厅长李国强、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刘极灿  相似文献   

7.
协优赣7号     
协优赣7号,原名协优49,是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于1985年春在海南岛用协青早不育系(代号:回153)与测49(代号:B61,即测64—7—49)配组育成.1988年12月通过江西省技术鉴定,1989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经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并定名“协优赣7号”.1992年7月由国家科委颁发“国家科技成果证书”。1产量表现该组合1987~1988年参加江西省杂交早稻区试,亩产496.7和446.0kg,比对照分别增产14.5%(73—07)和10.05%(威优,3…  相似文献   

8.
协优10号(协青早A ×密阳46,原名协优46)系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等单位配制而成。1987年参加浙江省组合比较试验,亩产490.2公斤,比汕优6号增产6.62%;1988年省区试亩产482.41公斤,比汕优6号增7.93%;1988年浙江省示范面积3.77万亩,其中龙游县2万亩,亩平468  相似文献   

9.
花生赣花5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官国科(江西省鹰潭市刘家站垦殖场335211)赣花5号是鹰潭市刘家站农科所通过辐射育成的花生新品种,1994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亲本是粤油551—11。大田生产,一般每公顷产3000~3750公斤,生育期12...  相似文献   

10.
吴昊  万斌 《江西棉花》1992,(1):28-28
为了提高丘陵植棉经济效益,充分挖掘丘陵旱地的棉花增产潜力,缓和粮、棉争地的矛盾,特设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供试验品种系江西省棉科所新选育的赣棉8号,对照品种为泗棉2号(本县当家品种)。试验设在江西省湖口县张青乡八方村。试验总面积为467m~2(其中对照面积为100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2019,(3):34-35
赣香优858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早熟优质恢复系东南恢858和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赣香A配组育成的中早熟三系杂交晚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赣香优858亲本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赣棉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在“八五”攻关期间选育的陆地棉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逆于一体,200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了国家新品种展示计划,还被农业部列入“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2002年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2002~2004年连续3年确定为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累计推广lOOkhm^2,覆盖江西大部分棉区,并辐射到湖北、安徽等周边地区,成为80年代以来第一个走出江西,推向外省的棉花新品种。现将赣棉11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推广应用表现及效益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赣优明占系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赣香A×双抗明占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2016年起引进赣优明占在将乐县安仁乡作中稻种植,4 a来表现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千粒重较重,产量高。总结了赣优明占在将乐县作中稻种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江西省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正国 《中国稻米》2004,10(4):21-22
1.赣早籼56号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品种来源 :中优早3号/浙9248。全生育期116.9天 ,株高93.1cm。食用品质优。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 :苗瘟0级 ,叶瘟0级 ,穗瘟0级。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2002年平均单产415.37kg/667m2,2003年平均单产446.43kg/667m2。适宜赣中南地区种植。2.赣早籼57号广丰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选育的常规早稻品种 ,品种来源 :“赣早籼26号”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全生育期111.0天 ,株高93.2cm。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 :苗瘟0级 ,叶瘟2级 ,穗瘟0级。2002~2003年参加江西省水稻区试 ,2002年平…  相似文献   

15.
苏荣理 《杂交水稻》2023,(1):103-105
赣73优明占是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自主选育的恢复系双抗明占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育成的三系不育系赣73A配组育成的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组合,201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赣73优明占双亲特征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赣棉15号是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长江流域棉区,其春播生育期122 d,单株结铃29.3个,铃重5.65 g,衣分39.65%,株高118.2 cm;2018―2019年长江流域中熟常规棉区域试验中,赣棉15号2年平均666.7 m2籽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63.7 kg、99.9 kg,比对照GK39增产4.8%、0.5%。主要介绍了赣棉15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19,(3):71-72
赣香优993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自育的抗稻瘟病不育系赣香A和大粒恢复系赣恢993配组育成的早熟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产量稳定,制种时父母本不需要错期,适宜轻简化种植。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8.
协优中1号(原名协优612)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协青早A为母本、中组14为父本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籼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抗稻瘟病,米质优,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10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以杂交籼稻协优中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纯氮每667m20kg、5kg、8kg、11kg、14kg和17kg和栽插密度(每667m27540丛、10053丛、13468丛、15874丛、17544丛)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8~11kg/667m2范围内,协优中1号产量水平较高;当栽插密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增产幅度降低;栽插密度在13468丛/667m2到17544丛/667m2之间适当调节,有利于协优中1号的增产。  相似文献   

20.
协优中1号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与中国水稻研究所以不育系协青早A为母本,恢复系中组14为父本共同选育的杂交晚籼新品种,2010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表现熟期早、高产稳产、抗稻瘟病、米质优、制种容易等特点。主要介绍了协优中1号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海南制种实践,总结了其在海南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