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晋中地区枣园为例,探索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常规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应用基本参数。结果表明:市场主要的四个厂家的诱芯对桃小食心虫均可有效动态监测;若大量诱捕,D厂家的诱芯诱捕量最大。采用水盆诱捕器时,水盆直径为35~40cm、诱捕间距为20~25m、高度为2.0~2.5m时,诱捕量显著多于其他处理;水盆颜色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及使用方法便利,建议:水盆直径20~30cm,间距20~25m,监测高度1.5m,大量诱捕尽量高些。  相似文献   

2.
枣树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2年利用性诱剂进行防治枣树桃小食心虫试验,以寻找最佳的性诱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枣园35 m以内性信息素都能诱到桃小食心雌成虫,其中东面和北面诱蛾量较大,15 m处诱集效果最好,是设置诱捕器的最佳有效范围。枣园内设置诱捕器45个/hm2,既经济又能达到防治目的,在大面积防治时,使用三角式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5 m左右,既达到诱蛾效果,又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3.
不同诱捕器诱芯和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不同诱芯和诱捕器对枣园桃小食心虫在陕西佳县枣园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信息素对桃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糖醋液和果汁,船式诱捕器效果最好,明显优于三角式诱捕器和盆式诱捕器。这说明信息素是用于桃小食心虫检测的最佳诱芯,船式诱捕器是配合桃小食心虫性信息素使用的理想诱捕器。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性诱芯合理有效使用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有效的使用信息素对害虫进行防治于减少农药的使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探讨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性诱芯使用方法的试验中表明:性诱芯诱捕范围测试中,距离地边最近的20 m处诱捕量最大,距离地边180 m处仍具有诱捕效果;单个诱捕器不同信息素剂量中5个诱芯.束-1的诱捕器诱蛾量与1个诱芯.束-1存在显著性差异;诱捕器垂直于风向的间距在60 m时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最大,平均诱捕量达到89头,但间距从15~78 m平均诱捕量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性诱剂迷向效果中,密度1680~3360个诱芯.hm-2诱捕量显著小于420~840个诱芯.hm-2的诱捕量,1680个诱芯.hm-2具有最高的迷向率达到87.21%。综合试验结果:生产大浓度性诱芯用于监测,低浓度性诱芯用于大量诱捕;840~1680个.hm-2的性息素浓度用于迷向防治。  相似文献   

5.
枣桃小食心虫诱捕器在经历7、8月的多雨季节时,会发生诱捕器内灌满雨水,使诱扑到的雄蛾随水溢出,导致观察数据失准,为此,宜在枣园内就地取材、因陋就简设置枣桃小性诱剂诱捕器避雨设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明确红枣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方法,研究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消长动态。[结果]红枣桃小食心虫在陕西延川1 a发生1~2代,其中大部分1 a发生1代,个别的发生2代;越冬代成虫在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枣树高度1.0~2.0 m范围内诱集到的成虫数量有一定差异,2.0 m处分布最多,在运用性诱剂诱杀红枣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应尽量将诱捕器放置在枣树近2.0 m高处,以达到更好的诱捕效果;成虫活动时间主要在20:00~24:00和0:00~4:00时间段,其中在0:00~2:00时段活动更频繁、更活跃。[结论]试验结果为有效测报和防治红枣桃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是世界性的重要果树钻蛀性害虫之一。目前,性信息素诱捕器广泛应用于害虫防控,为提高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测报及诱捕效率,从两方面研究了梨小食心虫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采用了8个性诱剂产品诱杀梨小食心虫,同时每个诱捕器内设1、3、5、7、9、11个芯数,共6个处理诱杀梨小食心虫。结果表明,A诱捕性诱芯和C诱捕性诱芯诱捕效果最好;诱捕器的诱芯数量为1时引诱到的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建议在田间测报和大量诱捕时,使用A诱芯,可达到较高诱捕量,同时也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 北京动物研究所从1975年合成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以来,我们对其诱蛾活性,以及田间防治进行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桃小食心虫合成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有很强的引诱力.于今年4月9日,在梨园内挂了一个桃小性诱剂(含量500mg)水碗式诱捕器.观察其诱杀梨小的活性.并同时在附近挂一个梨小性诱剂诱捕器作对照.其诱蛾情况见表一:  相似文献   

9.
性诱剂诱捕器的不同间隔距离对斜纹夜蛾的田间落卵量、田间幼虫数量以及成虫诱集数量的田间控害结果表明:当诱捕器的田间间隔距离为10 m时,斜纹夜蛾的田间幼虫发生量最少,控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枣园桃小食心虫诱捕量与温、湿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掌握枣园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及种群数量动态,以确定防治最佳时期。采用性诱剂诱测法研究发生期温、湿度与枣园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晋中地区枣园一年发生2代,且越冬代羽化不整齐。将桃小食心虫种群数量分别与温度和湿度进行最优曲线回归模型拟合发现,其种群数量与温度呈等比级数和指数相关,达显著水平,模型分别为Y=e(-0.341+0.229×t)和Y=0.711×e0.229×t;与湿度的最优曲线拟合为S形曲线(Y=e(7.942-112.547/t))和对数曲线(Y=-1.806+545.101×lnt),达极显著水平。夜间温、湿度越高,成虫的发生量越大,诱捕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1.
冀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苹果园的发生规律,利用性诱剂在苹果园诱集桃小食心虫,研究了冀东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在冀东地区1 a发生2代;应用性诱剂诱捕法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高效诱芯,研究其科学使用技术,为提高性诱剂诱捕目标害虫效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09-07―09,选用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及桃小食心虫与金纹细蛾的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在陕西省白水县选择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苹果园进行田间诱捕试验。【结果】桃小食心虫2种不同诱芯的平均日诱蛾量和不同时段诱蛾量均无显著差异,而诱蛾量的动态趋势有一定差异。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的诱蛾效果均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不同时段诱蛾效果表现为,试验初期桃小食心虫单一诱芯的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复合诱芯,而金纹细蛾单一诱芯在整个试验期间诱蛾量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复合诱芯;单一诱芯和复合诱芯诱蛾量动态比较一致,单一诱芯的诱蛾高峰均高于复合诱芯。【结论】桃小食心虫2种诱芯都能起到诱集成虫的作用,但A诱芯能更好地监测成虫的发生动态。在桃小食心虫和金纹细蛾混合发生的果园,将2种诱芯分开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诱虫效果好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在前人开发的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基础上,调整各成分的比例,使用5种不同性诱剂配比诱捕桃小食心虫成虫,以不加性诱剂的诱芯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性诱剂中顺-7-二十烯-11-酮与顺-7-十九烯-11-酮的配比为6.14∶1时,诱虫效果最好,其是一种值得开发的商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性信息素迷向剂对灵武长枣桃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在灵武长枣园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剂不同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虫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剂可以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不同密度迷向剂处理下的诱蛾量及蛀果率不同,且不同处理间迷向率差异显著;8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诱蛾量仅为4头,蛀果率仅为0.2%,迷向率高达90.01%,蛀果率下降91.30%;6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40个/667 m2迷向剂密度处理的蛀果率分别下降78.26%和69.57%;诱捕器悬挂高度在2.0 m处对桃小食心虫的诱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人工合成的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对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和控制作用,为其在生产中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诱剂监测大豆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结果表明:2006年哈尔滨地区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期大约为1个月,高峰期为8月7日至8月14日,与传统的目测惊蛾法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不同田间诱蛾方式研究表明:水盆的诱蛾效果好于诱捕器,加入少量杀虫剂后诱捕器防治效果达到43.82%,而水盆加入少量杀虫剂后效果没有提高.2007年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开展大面积防治试验,防治效果为45.9%.2008年单用性诱剂+诱捕器防效为50.0%,在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防治效果达62.7%.性诱剂诱捕法可作为大豆食心虫田间虫情测报的一种适用工具.通过定点定期的田间诱捕观察,明确了大豆食心虫的发生动态,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在田间应用大豆食心虫性诱剂防治害虫时,诱捕器中加入少量杀虫剂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即提高了防虫效果,又不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为确保桃园害虫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果品质量,在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后北宫村,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诱杀效果不同;悬挂高度为1.8m、3种诱芯(梨小、苹小、桃潜)间距5.0m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最佳;自制诱捕器与粘板型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捕效果差异不大。因此,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性诱芯监测成虫交配时辰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6-368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成虫在性诱剂诱芯引诱下的成虫交配时辰节律,每个诱捕器设1,3,5,7,9,11枚性诱芯6个处理,在桃园对第2代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成虫交配的时间开始于17:00后,且活动高峰期为19:00—20:00,20:00以后活动行为明显下降;3~11枚性诱芯监测都能反映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时辰节律,而1枚性诱芯诱捕量与其他性诱芯诱捕量相比,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苹果桃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桃小食心虫的活动规律、有效测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性诱剂诱集的研究方法,研究苹果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苹果桃小食心虫1 年发生2~3 代,成虫发生量最高峰发生在7 月20 日,有世代重叠现象;桃小食心虫成虫在苹果树上1.0~2.0 m处的分布无显著差异,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桃小食心虫成虫时,可根据操作方便的原则,在苹果树1.0~2.0 m处随意设置性诱剂,不会影响诱集效果;成虫主要在22:00 以后,至清晨6:00 时间段活动,其中在0:00—2:00 时间段活动最频繁、最活跃。试验更进一步了解了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为更有效地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3种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诱捕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性诱剂的田间诱捕效果和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桃园的发生情况,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性诱剂大田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成虫的诱捕效果显著,且3种类型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效果最佳。对3种诱捕器诱捕结果综合统计可知,梨小食心虫在陕西杨凌年发生4代,第1代的成虫高峰期在5月22日至5月27日,历期6d;第2代的高峰期在6月26日至7月6日,历期10d;第3和第4代的高峰期在7月31日至8月20日,历期21d。因此,建议在发生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