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利用SSR标记构建杂交棉EK288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采用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为对照品种,用15对核心引物对杂交棉EK288及其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共有l1对引物在2个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其中,有7对引物在两亲本间扩增出大小不同的带,且这些标记位点在F1中均表现为杂合带,为共显性标记;另外4对引物的F1带型与母本或父本一致,为显性标记。构建杂交棉EK288的SSR指纹图谱,为该品种的纯度鉴定提供了一种准确和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Pi9基因改良R288的稻瘟病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克隆的广谱持久抗瘟基因Pi9的DNA序列设计功能标记Clon2-1,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开展回交育种实践,定向改良水稻恢复系R288的稻瘟病抗性。获得如下结果:Clon2-1为共显性标记,在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和受体亲本R288之间多态性明显且稳定;Clon2-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选择效率达100%。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自交,获得了含Pi9基因的BC6F3群体,在此基础上筛选鉴定出1个高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系‘R288-Pi9’,用其与培矮64S配组获得的杂交组合同样表现出高水平稻瘟病抗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3'UTR序列设计特异DNA标记pi9utr,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实践,改良7份籼稻亲本(316B、金23B、R207、R228、R288、R389、明恢86)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pi9utr是一个高效显性分子标记,除R207外,在其余6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均存在明显而稳定的多态;在室内接种后的316B×75-1-127 BC4F1群体和R288×775-1-127 BC6F1群体中随机取样,进行稻瘟病抗性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及Pi9基因表达分析,证明pi9utr对两个组合回交后代个体的抗病性辅助选择效率均为100%,且在所有抗病单株中均能检测到Pi9基因的高效表达,在所有感病单株中均没有检测到Pi9基因的表达。利用pi9utr在回交世代中的连续辅助选择,获得了3个组合的BC4F1及3个组合的BC6F2代群体,为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盛京3号(2006H288F1)是以自选雄性不育系0609A为母本,高代自交系2006H088为父本,配制成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综合性状表现稳定的大葱一代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整齐度高,抗风能力较强,田间表现较抗霜霉病和紫斑病,一般秋葱产量75 000kg/hm2,冬贮干葱可食用率较高,适合辽宁等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5.
冈1优288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自育香型抗病不育系冈香1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288配组育成的高产香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香型浓、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性,2011年3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四、热带玉米自交系CML288及其衍生的F6重组家系(RIL)在中纬度和低纬度生态环境下的生育性状,对来自于同一亲本材料的F6重组家系和F3家系做了比较分析,研究了热带、亚热带玉米光周期敏感性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在郑州长日照和三亚短日照条件下,F6重组家系的抽雄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穗位高和叶片数等光周期敏感指数均表现出数量遗传特点。F6重组家系的平均值接近双亲平均值,有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家系;F3家系通过随机选择连续自交到F6代后,生育期稍有提前,植株和穗位降低,变异范围扩大。因此,F6重组家系群体可以用于进行QTL定位分析。长、短日照两种条件下F6重组家系光周期敏感相关性状与F3家系的相关系数极显著,F6重组家系各性状变异范围与F3家系相比均有明显扩大的趋势。说明随着世代数的增加,杂合基因型家系在群体中的比例逐步减小,显性、隐性纯合基因型的家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天丞288,是陕西天丞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高产、广适、抗病、抗逆性强为育种目标,用自育自交系TC020与TC019杂交选育而成。2009年3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天丞288(参试代号新丰1号,审定编号:陕审玉2009021号)。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技》2016,(2):43-46
正一、国内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情况及到港调查报告2016年3月5日至11日国内油厂开机率继续小幅提高,全国各地油厂大豆压榨总量1 600 200吨(出粕1 273 272吨,出油288 288吨),较上周的压榨量1 588 700吨增加了11 500吨,略增0.72%,但增幅仍小于预期,主要是因为本周仍有一些油厂因大豆暂未接上,或因豆粕胀库而停机。本周大豆  相似文献   

9.
在皮棉 1433kg·hm-2 产量水平下 ,测定了转B t基因棉花杂种F1、F2 、F3、F4 的产量竞争优势。结果表明 ,F1较B t棉增产 2 4 2 0 % (1 0 5 %— 44 74% ) ,较常规棉增产 2 6 91% (3 2 5 %— 47 89% ) ;F2较B t棉增产 10 2 8% ,较常规棉增产 12 6 8%。增产机理分析表明 ,F1、F2 较B t棉单铃重、衣分、绒重有显著改良 ;较常规棉结铃性有显著改良。F1、F2 、F3、F4 产量竞争优势递减 ,F3、F4 由于结铃性、铃重、衣分退化而出现负效应。生产上要积极研究应用抗虫杂交棉F1,稳妥地研究应用F2 。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瑞丽育种站为了获得突破性创新亲本,在F1(栽培原种×栽培原种,或栽培原种×野生种)间相互杂交获得对等F2代,再以F2×F2获得对等F3代,按此“对等杂交”方式着力构建独立亲本系统。在云瑞15系列123份创新材料中,有56份对等F2代(A类)、22份对等F1-BC1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B类)、11份对等F1-BC2代(对等F1代与商业种杂交2次,C类)、23份对等F2-BC1代(对等F2代与商业种杂交1次,D类),以及11份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野生种与传统亲本或品种杂交3次,E类)。本研究通过采用DTOPSIS法对甘蔗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数、蔗产量、锤度、含糖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⑴接近度Cg值最大的10份材料分别是:云瑞15-88(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0(对等F1-BC2,C类)、云瑞15-153(F3,E类)、云瑞15-158(F3,E类)、云瑞15-127(对等F1-BC1,B类)、云瑞15-155(F3,E类)、云瑞15-90(对等F2-BC1,D类)、云瑞15-29(对等F2,A类)、云瑞15-97(F3,E类)、云瑞15-134(对等F1-BC1,B类),E类有4份(最多),占40%;⑵在123份材料中,超过ROC22(CK1)有37份,占30.1%,超过粤糖93-159(CK2)有71份,占57.7%,有52份材料未超过双对照。在超过对照ROC22的37份材料中,F3代(E类)占相应同类材料的比例最大,为45.5%,其次是对等F1-BC2(C类)、对等F1-BC1(B类)、对等F2-BC1(D类),对等F2代材料(A类)最小,为21.4%。在56份对等F2材料(A类)中,野生血缘F1代超过对照ROC22的比例达到50%;⑶从各类材料相对接近度Cg的平均值来看,A类(对等F2代)B类(对等F1-BC1代)>D类(对等F2-BC1代)>C类(对等F1-BC2)>CK(对照)>E类(F3代)。所以,传统高贵化杂交F3代(E类)整体上综合评价最好,按“对等杂交”方式利用甘蔗野生资源具有潜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 11年 591个 F1组合和 8个 F2 组合的资料 ,分析了 F1组合及 F2 单株的表现类型。结果表明 ,F1超亲组合的双亲差值要小于 F1中间型组合的双亲差值 ,即双亲差值小时 F1容易出现超亲现象。 F1组合的千粒重、主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容易出现超亲类型 ,有利于产量性状的选择。当 F2 双亲差值较小时 ,出现超亲单株的比率较大 ,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 ,后代容易选择出超亲类型单株来。  相似文献   

12.
棉花双隐性核不育F2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ms5ms6双隐性核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 F1、F2 产量和纤维品质的杂种优势 ,F1绝大部分组合子、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优势十分显著 ,且优势组合率高。F2 的产量优势衰退明显 ,主要由单株结铃数和衣分下降以及不育株结铃数低所致。 F2纤维品质与 F1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 ,鉴于 F2 优势严重衰退 ,建议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重点仍应放在 F1上 ,F2 不宜再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用GriffingⅡ(1965)等对6个啤酒大麦亲本及其配制15个组合的F1、F2代主穗性状进行遗传变异、配合力及相关分析表明:(1)主穗性状的遗传力F1代明显高于F2代,亲本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与F2呈高度正相关,但与F1相关系数相对较小。(2)株高、实粒数、穗粒重,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但其间的差异F1大于F2。各性状的配合力因亲本、组合、世代而异,同亲本F1与F2间的一般配合力呈高度正相关,但特殊配合力偏低;澳、欧、亚洲型品种杂交的F1性状特殊配合力较高,F2亚洲型品种间也存在高配合力组合。(3)F2代实粒数与穗粒重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F1,但株高相近。  相似文献   

14.
玉米光周期反应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热带玉米自交系CML288和温带玉米自交系黄早四为材料,研究了它们在9h和15h光周期处理后的反应和热带自交系CML288在不同时期两种日照挪动处理下的光周期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材料对光周期的敏感程度不同,CML288对光周期的反应非常敏感,黄早四相对不敏感。CML288在9h的短日照条件下7片叶时期是其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在15h的长日照条件下9片叶时期是其光周期反应的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5.
CHA杂种小麦品质优势的多代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个优质材料和7个丰产材料为亲本,按优/优、优/丰和丰/丰三种类型组配23个杂交组合,分析了F1、F2的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和亲子关系,研究了小麦HMW-GS的遗传及其与杂种小麦品质的关系,探讨了CHA杂种F1、F2优势利用的可行性及培育优质杂种小麦的选配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组合F1、F2的品质优势没有规律性变化,其值大多介于双亲之间,各组合品质指标与亲本呈正相关,选择高值双亲可获得较高的F1、F2组合,亲本基因型对杂种小麦的品质起决定作用,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优/丰和优/优类型。F1、F2代品质优势显著,杂种小麦F1及F2代在生产中具有利用可行性。小麦HMW-GS的分离符合孟德尔基因分离规律,选择优质亚基多的亲本杂交,可提高其在杂交后代中的出现频率,进而提高杂种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栽培稻种间杂交改良云南粳稻品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以丰富云南粳稻的遗传基础以达到培育高产、抗病、抗逆云南粳稻品种的目的,利用179个非洲栽培稻品种作母本与6个云南粳稻杂交,并用相应父本回交后形成F1、BC1F1、BC2F1、BC2F2群体,同时对滇粳优1号作轮回亲本的组合在BC2F1中每组合随机用5~10株回交至BC3F1。研究表明,F1及BC1F1的自交结实率为0,种间杂种不育是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种间杂交最主要的生殖障碍;但回交至BC2F1自交结实率即达到7.9%, BC3F1的平均结实率为14.6%,在BC2F1选结实率在10%以上的植株自交1次,BC2F2的结实率即为42.8%,变幅15%~80%;表明杂种不育模式符合“单位点孢子体 配子体互作不育”。在BC2F2群体中,10.7%的组合的综合表现优于轮回亲本。大规模育种实践表明,通过两次回交,再自交2~3代,种间杂种不育的障碍基本可得到克服,并可引入非洲栽培稻的有利基因。  相似文献   

17.
生物刺激素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为探索不同生物刺激素类物质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F0),以大量元素肥料100 g·L-1尿素和50 g·L-1磷酸二氢钾为常规叶面肥对照(F1),设置150 mg·L-1壳寡糖、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分别配合上述大量元素肥料处理(分别记为F2、F3、F4),在棉花苗期进行叶面喷施,分析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苗不同器官干物质质量、茎粗、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F3和F4处理的棉苗整株干物质质量较F0分别提高43.38%、33.77%,较F1分别提高32.82%、23.93%,且高于F2;二者茎粗较F0分别提高34.82%、39.31%,且大于F1和F2;株高较F0分别提高32.36%、40.33%,也高于F1和F2。F0处理叶绿素含量测定值最低,显著低于F1、F3处理;不同处理单株叶面积没有显著差异,但F2、F3和F4处理单株叶面积相对较大。结果表明,这3种生物刺激素作为叶面肥添加成分对苗期棉花生长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黄腐酸钾和腐殖酸钠是较为理想的添加成分。  相似文献   

18.
垦红 1 7号 (原品系代号钢 96- 671 )是黑龙江省红兴隆科研所小麦育种研究室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 ,于2 0 0 1年 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1 选育经过垦红 1 7号是小麦育种研究室于 1 993年以垦红 1 4(优质、高产、抗病 ,1 99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 )为母本 ,垦九 3号 (大穗、大粒、丰产 )为父本 ,通过有性杂交 ,经过 6个世代的南繁北育 ,F0 、F2 、F4、F6在红兴隆科研所试验选择 ,F1、F3 、F5在云南元谋南繁增代 ,于 1 996年 F6代稳定决选 ,决选行号为 60 691 -60 692 ,决选品系编号为钢 96- 671 ,系圃…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培方式下缓释肥施用对水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栽培方式下施用缓释肥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选取湖北省漳河灌区为研究区域,设置“移栽+常规肥”(F1N1)、“移栽+缓释肥”(F1N2)、“直播+常规肥”(F2N1)和“直播+缓释肥”(F2N2)4个处理,以水稻品种钻两优超占为试验材料开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F1N2处理对水稻株高促进作用最强,黄熟期可达127.6 cm,比F2N1处理高15.6 cm,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F1N2处理对水稻分蘖促进作用极显著,每丛最多可达28.6个,而F2N2仅为11.7个;F1N2处理水稻产量为7 536 kg/hm2,比F2N2处理高13.3%,比F1N1、F2N1处理产量分别高出21.2%和28.2%。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内棉花生产上用的杂交棉种大多是采用人工去雄杂交制种而获得F1代种子,该方法操作繁琐、成本较高,虽然杂交棉F2在生产上的应用颇具争议,但不少地区棉农将F2代作为大面积生产用种,甚至还有部分F1代种流人田间.究竟杂交棉F1、F2、F3有何差异,F2是否具有利用价值,F1存在多大风险?作者在江西省彭泽县棉花原种场三分场设立了比较试验,从丰产性、一致性、抗逆性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