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金正大新型生物菌肥由固氮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农用抗生素的微生物以及酵母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组成,有益活菌数大于20亿个/克。作用与功效一是该肥料具有显著的固氮、解磷、解钾,促进作物生长的功能。可使大田作物增产10%~20%,蔬菜及瓜果增产10%甚至40%,可减少10%~30%化肥施用量,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绿色食品专用肥料菌。二是可促进作物早  相似文献   

2.
4 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简称生物肥,是指一类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稳定的肥料效应,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导致植物营养状况的改善,进而增加产量,改善品质,代表品种是菌肥;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制品虽然也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活动作用而使作物增产,同时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植物调节剂等,能促进植物生长及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能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或减轻农药、化肥危害而使作物恢复正常生长.施用微生物肥料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但不能完全代替有机肥和化肥.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微生物肥料主要有磷细菌、钾细菌、固氮菌等制剂.  相似文献   

3.
化肥与紫云英不同配比对水稻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计5个不同化肥与紫云英配比处理,连续2年在江西省丰城市研究了养分总供应量相同时紫云英NK代替等量化肥NK对水稻养分吸收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钾条件下,与单施化肥相比,20%~40%紫云英氮钾替代等量化肥氮钾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促进水稻地上部对氮钾的吸收与累积,从而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但是,60%~80%紫云英氮钾替代化肥氮钾,水稻地上部氮钾含量和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化肥/紫云英适当配比施用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对氮钾养分的吸收累积,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4.
宁夏中部干旱区定位培肥对耕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适宜宁夏中部干旱区的培肥方式,通过长期田间定位培肥,利用BIOLOG技术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培肥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羊粪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提高了碱解氮和全磷含量;化肥配施黄腐酸钾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真菌的含量,提高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化肥配施黄腐酸钾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碳源,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提高了土壤对氨基酸、芳香类化合物的利用率。综合分析认为,化肥配施黄腐酸钾对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多样性效果最佳,其次为化肥配施羊粪。  相似文献   

5.
细菌微生物对高分子缓控释化肥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细菌微生物对高分子缓控释化肥降解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尿素、甲醛、磷酸二氢钾为原料,制备出高分子缓控释化肥。通过在淤泥中分离培养细菌微生物,同时与高温灭菌土做对比。[结果]与高温灭菌土相比,高分子缓控释化肥在细菌微生物的作用下,具有更快的养分释放速度和更高的失重率,80 d后分别达到98%和88%;SEM照片显示,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高分子缓控释化肥表面产生很多孔洞。[结论]该高分子缓释肥是一种可生物降解肥,是一种绿色化肥。  相似文献   

6.
拟研究不同施肥处理[CK(不施肥)、氮磷钾(NPK,100%化肥)、M(复合微生物菌肥)、MNPK(8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生长、产量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PK、M、MNPK处理组相较于CK组,均有利于提高白菜的株高、根长、鲜质量、产量等生物量指标和土壤微生物学指标,MNPK处理组的效果最明显,与NPK处理组相比,白菜的株高、根长、鲜质量、含水率、产量、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土壤全钾含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土壤细菌数量、土壤放线菌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7.66%、7.86%、10.96%、1.60%、21.13%、11.39%、1.70%、6.63%、4.42%、3.39%、4.71%、4.19%、13.79%、42.72%、33.33%、36.11%、4.35%,霜霉病发病率、土壤真菌数量分别降低了60%、3.28%;在施肥处理下,白菜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之间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表明,80%化肥+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对白菜的生长、增产、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等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肥料研发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菌、磷钾细菌及其辅助菌复合微生物制剂的研制”是 2 0 0 1年河南省设立的首届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经过 3年多的研究 ,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该项目针对当前微生物肥料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河南省 4个主要土类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固氮菌、磷钾细菌 ,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选育高效、抗逆菌株 ,通过深层发酵获取可应用于生产的微生物制剂。该制剂属绿色食品生产专用肥料 ,在信阳有机茶园、焦作四大怀药生产基地和中牟白沙镇蔬菜基地等进行了大面积试验示范。编者根据项目进展情况 ,选取部分研究结果开辟专栏进行介绍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对连作棉田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的方法,设置了氮磷化肥+秸秆清茬(NP)、氮磷化肥+秸秆还田(NPS)、氮磷化肥+有机肥(NPM)及氮磷化肥+秸秆还田+有机肥(NPSM)等4个处理,对不同处理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的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 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降低土壤pH,其中NPSM 相比NP在各生育期分别显著降低了3.41%、1.86%、3.19%、2.60%;棉花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NPSM比 NP在各生育期对土壤中碱解氮含量显著增加140.63%~229.17%,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35.86%~60.54%,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146.92%~483.34%,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28.06%~63.07%。秸秆还田和施用有机肥均可增加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氨化细菌的数量,NPSM相比NP明显增加了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固氮菌的数量,其中细菌的数量在不同时期增加了119.28%~177.21%;真菌数量增加了156.64%~233.42%;放线菌数量增加了107.40%~158.66%;固氮菌数量增加了95.23%~155.53%;氨化细菌数量增加了279.39%~357.29%,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因此,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后可显著改善土壤性质,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数量,从而达到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不同化肥减量比例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与烤烟青枯病的关系。【方法】通过连续5年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采用BIOLOG ECO微平板法、稀释平板计数法、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试验目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与常规施肥(100%化肥,CF)相比,化肥减量10%配施100 kg生物有机肥(BOF1)和化肥减量20%配施200 kg生物有机肥(BOF2)烤烟产值分别增加18.50%和27.35%,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13.05%和18.14%。与CF相比,BOF1和BOF2细菌数量分别增加41.38%和89.66%,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185.06%和286.21%,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41.27%和89.73%,真菌数量分别降低32.07%和51.25%,青枯病病原菌分别降低53.41%和57.04%,土壤微生物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明显提高。相关分析表明:烤烟青枯病发病率与病原菌和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烤烟产量和品质与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以及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青枯病病原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连续5年化肥减量条件下,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持续提高烤烟的产值和品质,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降低病原菌数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种类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夏玉米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种类(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玉米鲜质量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11.1%、7.1%,总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9%、6.5%;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以0~20 cm土层最大,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2.38 mg/L,化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8.7 mg/L,4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很低,且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培养微生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土壤的0~6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混施处理细菌种类最多。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真菌种类最多,但数量和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在0~20 cm土层化肥+有机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施用复合(混)肥简便、省力,农作物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广西复合(混)肥的氮、磷、钾(折纯)施用量已从1990年的10万t增至2003年的56万t,其占化肥总量的比例也从1990年的11.62%增至30.43%;施用品种由通用无机单一比例型向多种配比、多种系列以及新特型发展。在等量氮、磷、钾总养分条件下,对水稻、甘蔗、辣椒、荔枝进行复混肥施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通用复混肥比习惯施肥增产5.67%~14.64%;专用复混肥比通用复混肥增产5.04%~20.28%;有机无机复混肥比通用复混肥增产5.52%~25.80%。  相似文献   

12.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叶面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大田设置施用100%化肥、70%化肥+30%芝麻饼肥、30%化肥+70%芝麻饼肥、100%芝麻饼肥4种试验处理,研究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分泌物数量及烟叶产质的影响。[结果]除100%芝麻饼肥处理外,随着施用处理中芝麻饼肥比例的提高,烤烟叶片腺毛密度和叶面分泌物数量逐渐增大;烟叶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例的协调性逐渐增强,烤后烟叶的单产、均价、产值及上中等烟比例逐渐增大。[结论]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有利于烤烟叶片表面分泌物的形成及烟叶产质的提高,其q-30%化肥+70%饼肥配施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3.
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对有机与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旱作区农田土壤细菌群落对有机、无机培肥措施的响应机制,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不同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持续8 a的有机、无机培肥显著影响土壤基本理化性状指标,降低土壤碳氮比。所获得的细菌序列46 531条,分属于3 494个土壤细菌OTUs,共分为58门、67纲、143目、271科、639属、435种;但不同有机、无机培肥措施下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占35.91%~42.03%,是土壤细菌的优势菌门。化肥配施牛粪、化肥配施羊粪处理下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湾菌门(Chloroflexi)等的相对丰度均与对照间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细菌前10门的相对丰度在化肥配施黄腐酸钾、生物有机肥等低量外源有机碳处理下,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低量外源有机碳配施化肥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对照处理间的相似度较大,而牛粪配施化肥与羊粪配施化肥处理间的土壤菌群结构相似度较高。土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的相对丰度与土壤pH、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呈负相关;第一、二排序轴能分别在累积变量78.67%、97.49%上揭示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与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土壤pH和碱解氮是影响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高低的主要驱动因子。旱作区中长期有机和无机培肥措施下,外源有机碳输入数量及有机肥类型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4.
一株烤烟根际解钾细菌的鉴定及其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烤烟根际的解钾菌K03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小区试验探讨其在烤烟生产中的应用。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K03菌株鉴定为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将该菌制作菌肥,烤烟移栽时施入30 kg·hm-2菌肥,同时减施 20%的K肥,与全量施用K肥相比,可显著提高不同生长期烤烟根际细菌数量和解钾菌的数量。降低放线菌的数量和现蕾期真菌的数量,烤烟根际微生物区系以细菌和解钾菌为优势菌群。圆顶期烤烟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除Mg的有效性有所降低外,P,K,Ca,Cu,Zn,Fe和Mn 的有效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K的有效性提高27.08%,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7.38%和5.47%。施用解钾菌肥可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是可持续生产优质、无公害烟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几种主要有机复合(混)肥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化学复混肥为对照,研究药渣菌肥、草炭菌肥、食品加工尾渣肥料、草炭菌肥+化学复混肥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肥料处理对太子参各处理间株高均有影响,变幅在0.3~1.8 cm;不同肥料处理对太子参单条块根个体影响不大,各处理间块根的平均长度变幅在0.47~1.24 cm,粗度变幅在0.27~0.41 cm,块根平均长度最大差异不足1.3 cm;草炭菌肥、施药渣菌肥、食品加工尾渣肥料和草炭菌肥+化学复混肥后的产量比对照(施用化学复混肥)高,产量以T1最高;T1、T2处理的pH值较基础土样略有降低外,其他处理的pH值均有所提高。[结论]在施秉县及其类似生态环境下,施用草炭菌肥对太子参的产量较其他品牌的肥料有一定程度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淮地区在紫云英-早稻-晚稻轮作制条件下紫云英与无机肥料的合理配比及施肥效应。[方法]以早稻品种早籼7038和晚稻品种武运粳7号为试材,研究了江淮地区肥-稻-稻轮作制下,化肥与紫云英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早稻试验中,化肥施用量减少30%时,早稻产量随紫云英配施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加,配施22 5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早稻增产效果最佳,比用100%化学肥料处理的高8.2%;晚稻试验中,晚稻产量随着前茬紫云英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以前茬配施30000 kg/hm~2紫云英处理的产量最高,且略高于完全化肥处理。[结论]增施化肥或配施紫云英致使水稻产量构成参数均有相应提高;前茬配施高量的紫云英对促进晚稻产量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光合细菌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为例 ,比较了光合细菌、有机肥、无机肥及其混合使用对土壤中生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养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同其他肥混用 ,都会在土壤中表现出一定的增殖特性 ,并使土壤中生物总量增加 ,从而促进土壤中物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同时光合细菌还使土壤容重下降 ,阳离子代换量增加 ,土壤中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增加 ,从而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和营养状况 ,使产量增加。尤以光合细菌与有机肥复合使用效果最佳 ,与单用有机肥相比 ,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增加 13.7% ,光合细菌增加 118.9% ,固氮菌增加 14 .6 % ,放线菌增加 18.98% ;在 0~ 2 0和 2 0~ 4 0cm土层容重分别下降 11.4 %和 13.3% ,阳离子代换量增加 7.9%和 5 .2 % ,有机质含量增加 16 .6 %和 2 4 .2 % ,土壤全氮增加 3.9%和 2 6 .3% ,全磷增加 2 .9%和 4 .2 % ,碱解氮含量增加 11.8%和 8.2 % ,速效磷含量增加 5 .1%和 8.6 % ,速效钾增加l0 .9%和 13.4 % ,作物产量增加 10 .1%。  相似文献   

18.
化学肥料-有机物-微生物肥料菌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微生物肥料菌剂与有机物腐熟并粉碎的玉米和小麦秸秆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加人3浓度4种组合的化肥,充分混合后24h、120h和350h取样检测微生物的数量。结果表明:化肥和有机物混合物中化肥和微生物制剂接触时间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因化肥浓度的不同而异,固氮菌在低浓度时随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反而增加;解磷和解钾菌都具有中间活菌减少后期增加的现象。在一定化肥浓度范围内,化肥浓度越高固氮菌活菌数越低,化肥浓度较低时,无机养分可以促进固氮菌的生长;化肥的浓度影响解磷菌的活性,但是,不如化肥接种时间和化肥品种影响显著;化肥浓度显著影响解钾菌的活性.化肥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解钾菌的生长。化肥的组成对固氮菌、解磷菌和解钾菌存活和生长的影响比较复杂,而且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基质与施肥配方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采用2种基质,7种不同的施肥配方对生菜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基质栽培的生菜,其产量,V-C,干物质、蛋白质含量比对应的无机基质栽培的高,硝酸盐含量降低,但粗纤维含量升高;同一基质栽培的生菜以有机肥+化肥的处理产量较高,品质较好,V-C、蛋白质含量增加,硝酸盐、粗纤维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的生菜品质虽好,但单株产量过低,施完全营养液的产量虽高,但品质差,尤其是硝酸盐累积严重;无机基质栽培生菜的有机肥+化肥处理中硝酸盐含量与产量、蛋白质与硝酸盐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17年定位不同种类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对早稻分蘖期、齐穗期、乳熟期、腊熟期和黄熟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PK处理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分别使早稻分蘖始期和分蘖盛期倒二叶叶绿素SPAD值提高1.74%~5.03%和4.69%~7.87%,分蘖盛期叶片叶绿素SPAD值各有机-无机配施处理与NPK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齐穗后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均可减缓早稻生育后期功能叶叶绿素降解速度,以NPK GM处理SPAD值减少量最小,为单施NPK处理的67.91%,各有机-无机肥处理与单施无机肥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