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过瘤胃赖氨酸(RPLys)和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泌乳水牛产奶性能的影响。选择40头泌乳前期及健康状态良好的奶水牛,按品种、产奶量、产犊时间及胎次相近的原则随机分成5组,每组8头,每组饲粮氨基酸添加量如下:第1组RPMet 14 g/d+RPLys 3.56 g/d;第2组RPMet11.25 g/d+RPLys 34.75 g/d;第3组RPMet 8.5 g/d+RPLys 57.7 g/d;第4组RPMet 5.75 g/d+RPLys72.39 g/d;第5组RPMet 3 g/d+RPLys 78.83 g/d。结果表明:RPLys和RPMet添加水平对泌乳水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泌乳水牛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泌乳水牛乳蛋白率和乳蛋白量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泌乳水牛乳脂率、总固形物和乳糖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水牛饲粮添加适宜量的RPLys和RPMet可显著提高乳蛋白产量(P0.05)。  相似文献   

2.
试验选用荷斯坦泌乳早期奶牛1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基础日粮相同,但试验组奶牛在试验前期60d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24g/头·d、过瘤胃蛋氨酸(RPMet)15g/头·d,试验后期60d添加RPLys48g/头·d、RPMet30g/头·d。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奶量平均提高1.25kg,试验前期增幅达2kg(P<0.05),试验中后期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肉用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25头12月龄左右、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牧场实用饲粮);其余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 15 g/d(RPM组)、RPLys30 g/d(RPL组)、RPLys 30 g/d+RPM et 15 g/d(RPL+M组)和RPLys 30 g/d+RPM et 15 g/d(同时基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1.71%)[RPL+M(L)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结果表明:1)RPL+M组和RPL+M(L)组试验牛末重、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RPL+M(L)组养殖效益最高,为7.67元/(d·头),且高出RPL+M组0.32元/(d·头)。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RPM et、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净肉率无显著影响(P0.05);RPM组、RPL组、RPL+M组和RPL+M(L)组宰前活重显著增加(P0.05),且以RPL+M组最高,但RPL+M组与RPL+M(L)组无显著差异(P0.05);RPL组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饲粮中添加RPMet、RPLys对眼肌面积、剪切力、熟肉率、大理石花纹等级、p H和肉色等级均无显著影响(P0.05)。4)饲粮中添加RPMet、RPLys对肌肉脂肪酸组成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RPM et、RPLys可保持奶公牛同等的肉品质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奶公牛肉用生产性能;且添加RPMet和RPLys可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和胴体化学成分的影响,探讨用RPMet和RPLys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2月龄左右,体重、体尺相近的健康奶公牛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4个试验组M15、L30、M15+L30、LCP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RPMet 15 g/d+RPLys 30 g/d(同时降低饲粮粗蛋白质2.20%)。预试期10 d,正试期15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基础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对奶公牛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L30、M 15+L30、LCP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M 15+L30组最高,但M 15+L30组与LCP组无显著差异(P0.05);M 15+L30和LCP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以M 15+L30组最低,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M 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胸围和胴体中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M15+L30组异亮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M15+L30和LCP组奶公牛胴体中非必需氨基酸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L30和M15+L30组酪氨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这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RPMet和RPLys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奶公牛的生长性能,增加了胴体中蛋白质的合成和氨基酸沉积,且添加RPMet 15 g/d+RPLys30 g/d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饲粮粗蛋白质(2.20%)。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与过瘤胃赖氨酸(RPLys)不同组合对奶牛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10个组,每组4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添加不同水平的RPMet和RPLys。RPMet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2.5(L)、25.0(M)、27.5g/(d·头)(H);RPLys设置3个梯度,添加水平分别为27.5(L)、30.0(M)、32.5g/(d·头)(H),共组成9个不同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组(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RPLys添加水平)。预试期15d,正试期60d。结果表明:1)在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方面,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其中MM、H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在产奶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高,提高幅度达18.61%。3)在乳成分方面,各试验组乳脂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LM、HM、MM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提高,MM、HL、LM、ML、HH、HM、LH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MH、MM、HL、LH、LM组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在氮总排泄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MM组最低,降低幅度达11.00%。MM组粪氮、尿氮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M、MH、HL组氮表观消化率、氮沉积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合各项试验指标,以25.0g/(d·头)RPMet+30.0g/(d·头)RPLys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A、B两组(n=1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奶牛场 原有基础日粮+2%脂肪粉;B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2%过瘤胃葡萄糖.结果表明,与A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后显著增加了奶牛产奶量(P<0.01),平均提高8.71kg/d;过瘤胃葡萄糖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干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过瘤胃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日粮添加过瘤胃氨基酸对泌乳早期奶牛生产性能、乳成分、血液生化指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96 头体况良好、健康的泌乳早期荷斯坦牛,泌乳天数为(65±15)天。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按照年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的原则,将96 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 头。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过瘤胃赖氨酸(RPLys),添加量分别为18 g/头·天和35 g/头·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产奶量(P=0.034),对干物质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降低乳尿素氮含量(P=0.015),对乳脂率有增加的趋势(P=0.096),对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乳糖率和总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血糖(GLU)含量,显著降低尿素氮(BUN)含量(P=0.049),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球蛋白(GLOB)、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0);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经济效益3.60 元/头·天。综上所述,日粮添加RPMet和RPLys可提高泌乳早期奶牛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 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 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赖氨酸(RPLys)和瘤胃保护性蛋氨酸(RPMet)对水牛乳中乳蛋白含量与尿素氮和尿中尿素氮含量关系的影响。选择15头泌乳前期、生产状态相近、健康的奶水牛,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1、2组基础日粮CP分别为16%、20%,处理1、2分别在16%CP基础日粮中添加40 g/(d.头)RPLys、15g/(d.头)RPMet;处理3在16%CP基础日粮中添加RPLys 30 g/(d.头)和RPMet6 g/(d.头)。结果表明:在所有组(包括对照组和处理组)、未添加及添加瘤胃保护性氨基酸日粮组中,水牛乳尿素氮与尿中尿素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5、0.5153、0.6756,而在所有组(包括对照组和处理组)、未添加及添加瘤胃保护性氨基酸日粮组中乳蛋白含量与乳尿素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分别为0.0016、0.1234、0.0088。若对尿氮排出的绝对量进行预测则其相关系数为0.2521。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泌乳水牛日粮中添加瘤胃保护性赖氨酸和蛋氨酸后,乳尿素氮浓度与尿中尿素氮浓度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乳尿素氮的含量来预测尿中尿素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A、B两组(n=1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奶牛场原有基础日粮+2%脂肪粉;B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2%过瘤胃葡萄糖。结果表明,与A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后显著增加了奶牛产奶量(P<0.01),平均提高8.71kg/d;过瘤胃葡萄糖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干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过瘤胃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1.
过瘤胃氨基酸可以直接为奶牛提供理想的小肠氨基酸,能够提升奶产量和乳品质,对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缓解奶牛夏季热应激,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采食量和蛋白利用率等的影响,并从奶牛日粮类型及泌乳期等方面论述了过瘤胃蛋氨酸和赖氨酸在生产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奶牛健康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核心是氨基酸营养,蛋氨酸和赖氨酸是奶牛代谢蛋白(MP)中的限制性氨基酸,是反刍动物增重、产奶的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对氨基酸营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两种氨基酸上.反刍动物由于具有复杂的瘤胃系统,日粮中添加游离赖氨酸和游离蛋氨酸的作用甚微.因此,补充的赖氨酸和蛋氨酸营养素如何有效地通过瘤胃,被机体有效吸收、利用和代谢,一直是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就过瘤胃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保护技术、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及添加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保护烟酸(rumen-protected niacin,RPN)和过瘤胃保护胆碱(rumen-protected choline,RPC)对围产期奶牛泌乳性能和肝脂质代谢的影响,为缓解奶牛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选用24头健康、胎次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围产期奶牛,根据2×2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6...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复合高分子物质为包被壁材,以奶牛泌乳期复合维生素颗粒为芯材,采用先制粒后底喷型流化床包衣工艺制备反刍动物瘤胃保护复合维生素。结果表明,在理想制粒及包衣工艺参数条件下,包材与芯材的适宜比例为6%~8%。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瘤胃尼龙袋法和运动尼龙袋法测定了不同比例棕榈油脂肪粉包被赖氨酸的瘤胃降解率及小肠释放率,结果发现:以30%、40%、50%和60%的棕榈油脂肪粉对赖氨酸进行包被而制备的RPLys-Ⅰ、RPLys-Ⅱ、RPLys-Ⅲ和RPLys-Ⅳ,48 h瘤胃降解率依次为62.42%、55.12%、50.34%和47.21%;24h小肠消失率依次为80.27%、67.05%、64.92%和54.80%。综合分析认为,棕榈油脂肪粉包被比例以50%为宜。  相似文献   

16.
<正>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的实质和核心是氨基酸营养。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赖氨酸(Lys)和蛋氨酸(Met)是泌乳奶牛饲喂玉米为基础日粮合成蛋白质时的第一或第二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在制作日粮配方时,尤其对高产动物需要较高的瘤胃非降解蛋白(RUP)日粮时,只能通过饲料蛋白质添加物来达到预期的代谢蛋白质(MP)中Lys和Met的含量。而添加结品型的Lys和Met没有效果,因为它们在瘤胃中迅速  相似文献   

17.
过瘤胃保护蛋氨酸稳定性及其评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和瘤胃尼龙袋法检验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在瘤胃中的稳定性。根据动物油添加比例不同(分别添加20%、30%和40%),保护性蛋氨酸分为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RPMet-I)、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I(RPMet-II)和过瘤胃保护蛋氨酸III(RPMet-III)。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包被蛋氨酸相比,动物油包被蛋氨酸在瘤胃中的释放率显著降低(P<0.05);动物油添加比例不同对于过瘤胃保护蛋氨酸的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不同形式保护性蛋氨酸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中的降解趋势与在瘤胃中的降解趋势相似,且应用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测定各个时间点保护性蛋氨酸的释放率简单、稳定,与瘤胃尼龙袋法相比各个时间点的释放率均存在强相关回归关系(n=5,P<0.01),因此该系统适宜于评定保护性氨基酸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因素3×3试验设计,研究精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蛋氨酸(0、0.11%—0.16%、0.16%—0.22%)和添加不同水平过瘤胃保护调控剂(0、0.05%、0.08%)对饲料瘤胃发酵的影响。体外发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极显著地影响瘤胃NH-N浓度(P<0.01)3和体外产气量(P<0.01);其中NH-N产量分别以氨基3酸添加水平为0.16%—0.22%、调控剂水平氨基酸添加水平为0.11%—0.16%、调控剂水平为0.05%时最低;其组合效应以(0.16%—0.22%)—0.05%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48头,按照胎次、产奶量、泌乳日期一致原则,均匀分成4组,试验各组基础日粮相同,就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赖氨酸对乳牛产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进行研究。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0添加组)不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试验Ⅰ组添加10g/(头·d)、试验Ⅱ组添加20g/(头·d)和试验Ⅲ组添加30g/(头·d)。试验结果显示:经过饲喂后,试验各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奶量显著提高;试验Ⅲ组和试验Ⅱ组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乳蛋白含量有所提高,其中试验Ⅲ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乳成分指标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