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种鱼红细胞脆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下,对健康的草鱼、鳙鱼、乌鳢、鲫鱼、鲤鱼、梭鱼、鲢鱼、牙鲆、大菱鲆和感染了嗜水气单孢菌的鲫鱼、鲤鱼、乌鳢的红细胞脆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海水鱼的红细胞的脆性明显高于淡水鱼,感染了嗜水气单孢菌的鲫鱼、鲤鱼、乌鳢的红细胞脆性比健康状况下升高,且感染8 d的鱼的红细胞脆性比感染4 d鱼的红细胞脆性升高的幅度大。  相似文献   

2.
稚鳖“白点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从患“白点病”的稚鳖心血、肝脏和体表脓灶分离到3种细菌,分别感染健康稚鳖,仅1种致病。根据该菌的形态、营养要求、生长特性和生理生化特点,作者认为:稚鳖“白点病”的病原为温和气单孢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庆大霉素、痢特灵、氟哌酸、红霉素高度敏感;对链霉素等7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等3种抗生素低度敏感;青霉素、麦迪霉素、杆菌肽、复方新诺明和大蒜、辣蓼、柏叶、鱼腥草和高锰酸钾对该菌无抑制或杀灭作  相似文献   

3.
鱼类白云病是一种由恶臭假单孢菌及荧光假单孢菌等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此病一般在冬春两季发生流行,水温在4℃~11℃为高峰期,传染迅速,极易感染,死亡率高。随着环境的恶化及鱼病种类的增多,该病对鱼类的危害也迅速加重。此病原主要感染鲤鱼、鲫鱼,但在同塘中的白鲢、花鲢等鱼类都会因相互感染而发病。为了防止此病的蔓延和危害,现将鱼类白云病的症状和有效治疗方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纳豆菌脂肽对对虾养殖环境中的产T-2毒素镰孢菌分离株的控制效应,实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镰孢菌孢子超微结构、普通显微镜观察了菌丝形态、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菌丝通透性.结果显示,脂肽浓度为1 mg/mL时,脂肽对镰孢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78.8%,镰孢菌培养到第3天的生物量为不加脂肽对照的24.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 mg/mL的脂肽可以使镰孢菌的孢子呈念珠状;普通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 mg/mL脂肽处理能使菌丝隔膜消失;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脂肽能增加镰孢菌菌丝细胞膜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与渔业》2012,(9):59-59
9月份我省气温、水温是一年中最高的时期,是养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期。养殖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弧菌病、溃疡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鳜鱼虹彩病毒病、  相似文献   

6.
迟缓爱德华菌病,是由迟缓爱德华菌引起鱼类、牛蛙等水生动物疾病的统称,其中鱼类疾病有肠道败血症和肝肾坏死病、鳗赤鳍病、鳗臌胀病、鳗溃疡病、鳗肝肾病、鳗肝肾综合症等。迟缓爱德华氏菌还可引起人体肠炎、腹泻、脑膜炎、蜂窝组织炎、肝脓肿、败血症等症状。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正> 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本所在中国对虾越冬池发现大量对虾鳃丝黑变(图1、2),病虾运动不平衡,虾体上浮,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根国内外报道,镰孢菌(Fusarium SP)造成的黑鳃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高。为此,我们进行了黑鳃的病原真菌分离,发现了镰孢菌,并做了人工感染实验,药敏试验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镰孢菌的分离:取对虾黑鳃鳃丝数个,涂于真菌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葡萄糖2.0g,蛋白胨5.08g,酵母膏1.0g,琼脂  相似文献   

8.
3常见鱼类爱德华氏菌病及症状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的鱼类疾病统称为鱼类的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sis),由Etarda引起的鱼类爱德华氏菌病主要是鲶鱼气肿性腐败病(emphysematous putrefactive disease of catfish,EPDC),又称迟钝爱德华菌病;由E.ictaluri引起的则主要是斑点叉尾鮰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emia of Channel catfish,ESC)和黄颡鱼红头病 (Red-Head disease of Yellow catfish)。  相似文献   

9.
正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一、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主要有以下两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此时鱼类出血病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侧,腹鳍下和尾柄处为甚,有的病鱼可见突眼、鳃贫血、内脏器官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炎,有时也可见到肠道内充气肿胀。2.气单胞菌和弧菌均为"温水型"细菌,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引起鱼类出血症状的病因很多,概括起来有病毒、细菌感染、营养及环境应激等因素。在养殖过程中,分辨鱼类出血病的病因对鱼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细菌性败血症该病病原菌主要有3种。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在20℃以下生长,每年3-4月,此菌大量繁殖,此时鱼类出血病症开始出现:鱼头部、嘴、鳃盖、眼眶等部位以及体表两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与渔业》2012,(10):61-61
10月份广东气温、水温仍然较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养赡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溃疡病、指环虫、车轮虫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蹩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的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要切实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引起细菌性败血症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将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的鲤鱼病例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2018年6月下旬,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养殖  相似文献   

13.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暴发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鱼类败血症,因此也把这类疾病称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各种病害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细菌性疾病已成为鱼类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败血症、烂鳃病、白皮病和肠炎等,主要的病原菌有嗜水气单胞菌、柱状嗜纤维菌、副溶血弧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等[1-8],防治方法主要是药物防治,抗病育种和免疫防治亦有报导。近年来笔者开展了对鱼类细菌性疾病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对数种鱼类致病菌进行了鉴定,为相关药物产品的研制和临床试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13,(5):71-71
3-4月病害发生情况 3~4月份,广东省水产养殖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水霉病、锚头鳋病、斜管虫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瞥疖疮病和红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8月广西各地高温和降雨天气仍将持续,应激源增多,养殖动物摄食不正常导致抗病能力下降,较易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一、预测预报1.养殖对虾:易发偷死病、白斑综合征等,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2.淡水养殖鱼类:易发链球菌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溃疡综合征等,链球菌病和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淡水养殖区域。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4.养殖龟鳖:易发腮腺炎、红白底板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龟鳖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患此病的鱼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一、细菌性败血症的症状及流行  相似文献   

18.
一、4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4月份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诺卡氏菌病、水霉病、指环虫、车轮虫、孢子虫、锚头鳋病、鳖腐皮病和红底板病、对虾固着类纤毛虫病和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9.
尼罗罗非鱼溃烂病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蔡完其  黄琪琰 《水产学报》1986,10(3):261-272
本文报道了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越冬期间由嗜水产气单孢菌嗜水亚种(Aeromonas hydrophila subsp.hydrophila)引起的溃烂病的病理研究结果。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变质性炎症。病灶部位皮肤炎性水肿、坏死、脱落。骨胳肌肌核肿大、移行、乃至坏死;肌纤维肿胀及坏死。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胞浆内充满玻璃样小滴,使细胞界限不清,但胞核仍存在。病灶部位骨胳肌的愈合,是通过形成肉芽组织及再生进行修补,而表皮的愈合则是借助再生予以修补。与健康鱼相比,病鱼的生化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白肌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甘油-3-磷酸脱氢酶(a-GPDH)等同工酶的活性与含量均有显著变化,谱带减少,活性减弱或消失。肌蛋白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0.
聂永佳 《内陆水产》1996,21(6):22-22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鱼病。笔者着重调查了本县该病的发生、流行情况,初步分析了病因,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将情况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暴发简况1.1发病特征1.1发病鱼类品种:主要危害鲢、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