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动物,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养殖种类。近几年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已从最初的资源放流型养殖发展到目前的集约化高密度精养,从分散型向地域集约化发展。伴随着养殖面积大规模发展的同时,河蟹病害也日渐增多,如常见的河蟹肠炎病、烂鳃病、肝胰腺坏死病等。尤其2015年、2016年在江苏部分河蟹养殖区大面积发生的以肝胰腺白化以及体内肉少水多为主要表征的俗称河蟹"水瘪子"病给河蟹养殖  相似文献   

2.
正河蟹"水瘪子"病近年来一直是河蟹养殖户关心的一大问题。"水瘪子"是对体色发暗无光泽、机体松软有弹性、肝胰腺肿大或萎缩、肌肉组织间和胸腔积水、晚期空肠空胃、出水易死亡、无经济价值的河蟹的总称。"水瘪子"病是河蟹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公司业务人员在盐城市盐都区尚庄镇发现了一例河蟹"水瘪子"病,养殖户及时给河蟹内服肝腹康,配合用水产VC增强河蟹体质,加上使用保肝护胆宁,连用5~7天。此外,用强效解毒底改片(过硫酸氢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水瘪子"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综合症状,养殖河蟹池塘的生态环境受到化学药物的残留、不明成分非药物产品的滥用、投喂油脂氧化饲料等的影响,导致河蟹肝胰脏内的虾青素含量下降,进而会出现河蟹"水瘪子"。笔者根据2015-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河蟹"水瘪子"的发生情况、溧阳市水产良种场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效果,对该病发生的病因、病症的控制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该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7年,江苏省兴化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等单位相关技术人员针对河蟹"水瘪子"症状发生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地点选择在曾发生较为严重的兴化市安丰、下圩、合陈、永丰、昌荣、海南、钓鱼、中堡、陈堡、李中等10多个相关水产乡镇,调研方式采用与一线养蟹户、鱼药经销商、省、市、县及乡镇水产站技术人员座谈交流询问、"线上线下"发放调查表、塘口实际考察等进行.现将调研及相关情况小结如下: 一、河蟹"水瘪子"症状及近三年兴化河蟹"水瘪子"症状发生的相关基本情况 河蟹"水瘪子"主要症状表现为空壳和积水.  相似文献   

5.
正从江苏兴化地区的河蟹肝胰脏坏死——"水瘪子"到长三角地区南美白对虾"偷死"病以及海水养殖白虾、梭子蟹减产等,2015年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病害表现症状多为肝胰脏红肿或萎缩甚至拉黄、空肠等。除了与苗种和气候有关,还与养殖过程中慢性中毒相关。从生理代谢角度来看,水产动物主要依靠肝胰脏进行解毒、排毒,当各种毒素累积超过负荷,肝胰脏就会出现功能障碍,继发感染各种细菌甚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不同水系河蟹的无序引入和育苗生产上的"逆向选择"及累代繁育,致使现有河蟹种质严重混杂和退化~([1-3])。基于此种现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为G01-003-2011)"。2012年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立项,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长江1号"在江苏省河蟹重点区县进行示  相似文献   

7.
<正>河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特色水产品,全国各地均有养殖。据统计,2015年全国河蟹产量达到82万吨,产值600亿~700亿元,涉及整个产业链上百万人的就业与生活。但随着养殖密度、养殖年限的增加,河蟹的病害日趋严重,养殖风险不断加大。自从张凤翔等在2010年正式报道河蟹"水瘪子"病以来,这种病的发生区域不断扩大,发病率越来越高。2016年,全国河蟹主养区相继出现严重的"水瘪子"病,其发生的比例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引发业界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水瘪子"是本地养殖户的一种俗称,该现象已发生多年,具体病因尚未有统一的定论。2015年相比往年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病情重、治愈难等特点,在河蟹养殖区或多或少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的恐慌也有所体现。笔者通过在2015年深入到本市河蟹重点养殖区走访、利用召开养殖户代表座谈会、发放河蟹养殖情况调查表等形式,对其进行调研、分析、思考,供同行参考。一、河蟹"水瘪子"现象的基本情况2015年河蟹"水瘪子"病症最初出现在5月份,  相似文献   

9.
河蟹水瘪子病的发生与应急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兴化地区暴发流行河蟹水瘪子病(养殖户俗称),经实地走访调查,现分析介绍如下。一、水瘪子病基本情况河蟹水瘪子病症最初出现在2015年5月份,7月10日左右受灿鸿台风影响后"水瘪子"逐步扩散(此时河蟹刚刚完成第三期蜕壳),直至大范围发病。其主要症状为河蟹附肢长期不坚硬、空瘪;绝大部分病蟹仍然可以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系的河蟹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于名贵淡水水产品,是江苏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优质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也较为坚挺。因此,养殖户也在积极转变传统养殖观念,通过自选亲本、委托培育等方式获得大规格亲本的蟹种来进行养殖。本文中的"长江2号"河蟹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十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江苏兴化等地的河蟹养殖发生了俗称"水瘪子"的疾病,不少养殖户损失较为严重。其主要症状为河蟹附肢不坚硬、空瘪;肝胰腺萎缩、水肿,呈灰黄色、灰白色或白色;肠道糜烂;全身肌肉不饱满,血淋巴不凝固,成水样,这或许是老百姓命名"水瘪子"的缘由。从2015年5月份开始,一直到12月份都有该病发生,且不少患病雄蟹达200克左右,看到蟹的肠道已糜烂  相似文献   

12.
在同一池塘内进行河蟹、龙虾、鳜鱼养殖,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是一种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以"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为依托,结合当地实际,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科技对接专家的精心指导  相似文献   

13.
正2020年成蟹养殖自第2次蜕壳以来就有不同程度损蟹,尤其是进入梅雨季节更为严重,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作者走访了很多养殖户,除了部分是因为蜕壳不遂造成的死亡外,很多是表现为肝胰腺坏死造成的死亡,这就是老百姓俗称河蟹水瘪子。综合前几年发生的"水瘪子"情况,"水瘪子"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最初发现部分河蟹白天有上网、上草头、夜间有上岸等行为,吃食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由杨先乐教授带领的河蟹“水瘪子”病研究团队从2016年3月份开始就驻扎在兴化养殖一线,在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和安丰镇水产站的协助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培训讲座、塘口跟踪以及开展一系列防控措施等方式对2015-2016年兴化市河蟹“水瘪子”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情况汇总如下. 河蟹“水瘪子”病发生的明显特征是吃食量下降,症状主要表现为:病蟹甲壳颜色发黑,壳薄且脆;病蟹大多空肠、空胃,没有食线或者食线是断开的;病蟹鳃萎缩,附肢发软无力、肌肉萎缩,肝胰腺颜色变成土黄色、淡黄色至白色并呈浆糊化萎缩坏死;严重的病蟹甲壳凸起,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河蟹养殖水环境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河蟹养殖水环境监测报告@石俊艳@刘中¥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韩守谨@吴兆林@孙丽敏¥营口市水产研究所辽宁省河蟹养殖水环境监测报告石俊艳刘中(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韩守谨吴兆林孙丽敏(营口市水产研究所近几年河蟹养殖面积不断增加,病害也...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大面积暴发的中华绒螯蟹"水瘪子"病,对江苏尤其是里下河地区的河蟹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养殖从业者一度对其恐慌犹如当年河蟹的"颤抖病",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与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对该病暴发原因众说纷纭,包括苗种品质下降、养殖环境恶化、清塘药物菊酯的残留、配合饲料营养不足、机体代谢障碍及包括弧菌、WSSV、微孢子虫(绒螯蟹肝胞虫)等病原都被认为可能是"水瘪子"发生的诱  相似文献   

17.
正池塘生态养殖大规格河蟹是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也是渔业增收增效的目标。"长江1号"河蟹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养成规格大等特点,与普通河蟹相比优势明显。2015年常熟市支塘镇八字桥村养殖户梅洪根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育苗基地购进"长江1号"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2016年放养自育蟹种进行成蟹养殖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月4日,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省政府关于表彰第八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的决定》(苏政发[2018]5号),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申报的《"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荣获第八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其余参加并获奖单位包括: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  相似文献   

19.
河蟹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发展河蟹养殖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沙塘鳢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俗称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经济鱼类。2011年在科技对接单位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帮助下,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选择一个面积为10亩的池塘进行河蟹、沙塘鳢微孔增氧养殖试验,取得了亩产河蟹105.4kg,平均规格148g;  相似文献   

20.
<正>笔者近日通过到有关乡镇河蟹养殖塘口进行调查,发现我市部分塘口出现河蟹"水瘪子"病现象(本地养殖户俗称),这种情况有些塘口还比较严重,通过笼捕观察,最高达到30%以上,给后期养殖带来隐患,且会大大影响河蟹的商品规格、质量及成活率。笔者通过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下意见,供养殖户和同行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