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统计2013年全国鳙的养殖产量达到301万吨,仅次于鲤的产量,成为淡水养殖鱼类中的主导品种。鳙鱼在池塘养殖生产中蕴藏巨大的潜力,改变施肥养殖鳙鱼的养殖方式为人工投喂配合饲料进行精养,是未来鳙鱼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试验采用室内循环水投喂配合饲料养殖和室外自然养殖两种方式,通过对比两种养殖方式下鳙鱼的生长、鱼体肌肉成分,探索鳙鱼配合饲料研制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鳙鱼以其鲜美的味道备受欢迎,北方地区冬捕时,规格5千克以上的鳙鱼价格达60元/千克,而且供不应求,因而导致了水库加大鳙鱼苗种的投放量。多年来,鳙鱼的人工养殖一直是作为池塘的搭养品种,用来控制池塘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但近年来由于鳙鱼苗种易于销售、价格高,池塘养殖逐渐提高鳙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5,(1):79-79
鳙又名花鲢,为我国池塘和大水面养殖的主养或搭配品种。因鳙鱼的头一直是市场热销产品,大众消费者对鳙的接受度非常高,尤其大规格鳙市场前景广阔。水库等天然大水域中的鳙因主食天然饵料而市场价格较高,但养殖周期长,产量低,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调整养殖结构,加大鳙的养殖比重,大幅度提高鳙的饲养规格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付鹏 《科学养鱼》2015,(3):82-83
<正>尚志市1千克/尾的鳙售价仅8元/千克,而4千克/尾的鳙售价则达到20元/千克,5千克/尾的鳙售价则增至30元/千克,可见规格越大,售价越高,销路越好。因鳙不需精养驯化,所以养殖成本低廉,只需保证育成特大规格商品鱼,即可获得高产高效。现将水库、库湾、网箱、池塘四种不同模式养成5千克/尾以上特大规格鳙商品鱼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水库"放牧式"养殖大水面是鳙鱼理想的生存场所,水库养鳙采用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放牧式"养殖模式,保证了鱼的天然品质与上乘的口感。1.鱼种放养应放养1.8~2.0千克/尾的鳙鱼作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鳙鱼养殖尚很少研究,尽管初销表明(Aristichy snobilis)潜在的销路较大(Engle,1978)。习惯上,在亚洲鳙鱼是粗养在混养的池塘中(Bardach等,1972)。虽然鳙的主要食物为浮游动物和碎屑(LazareVa等,1977),肠胃分析表明也能摄食人工饵料(Cremer和Smitherman,1980)。该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通过投喂人工饵料后,鳙鱼产量是否能增加和利用网箱养鳙是否可行。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池塘轮养技术培育鳙夏花和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鳙水花放养密度为33.3万尾/亩,鲌夏花放养密度为11110尾/亩;当年收获鳙夏花20万尾/亩、杂交鲌"先锋1号"14cm~16cm鱼种9511尾/亩,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0%和85.6%;单位产值12536元/亩,单位利润5934元/亩。鲌、鳙鱼种轮养模式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为鲌鱼成鱼养殖提供了优质大规格鱼种,利于鲌鱼提前上市。  相似文献   

7.
<正>一、什么是鳙鱼?鳙鱼(Bighead carp),拉丁名Aristichthys nobil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鳙属;又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鳙鱼是我国特有鱼类,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它属于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鳙鱼体侧扁,头肥大,约占体长的1/3,腹部  相似文献   

8.
鳙(Aristichys nobilis Richardson)俗称花鲢、胖头鱼、大头鲢,是我国渔业的重要养殖对象。2001年我县棉花滩电站库区形成后,开发利用库湾40多处,面积267hm^2左右,库湾主养鳙鱼成为主要养殖模式,但本县大规格鳙鱼种供不应求,每年都要从外地调入。2004年7月开展了池塘培育大规格鳙鱼种试验,现总结如下,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建红 《内陆水产》1997,22(3):21-21
大通湖渔场每年须从池塘中培育出300-350t大规格鳙鱼种投放大通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以鳙为主的纯鱼种养殖、吞食性成鱼套养县花鳙鱼种、吞食性成鱼套养1龄鳙鱼种、稻鱼轮作等4种养殖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大湖鳙鱼种的投放需要。现简要介绍如下:1.纯鱼种养殖。每667m2放养鳙夏花800一1000尾,草鱼夏花1500-2000尾,适当搭配鳊、鲤、鲫、青鱼种等。待8月中、下旬,当统的尾重达到150g以上时再套养尾重20-30g的温鱼种250-300尾。此法的优点是利用池塘空闲时种植黑麦草、种草等,在鱼种放养前一星期开始分段消毒淹青,培肥水…  相似文献   

10.
土拦库湾是在新安江水库低水位时,选择库湾拦坝蓄水或在库中岛屿之间,岛屿与半岛之间的缺口拦坝与水库隔离而形成的养鱼水域,主要养殖鲢、鳙鱼种。 土拦库湾的库形,底貌复什,用捕捞池塘鲢、鳙鱼种传统的网具——地拖网是难于解决土拦库湾鲢、鳙鱼种的捕捞。 敷网(即抬网)是新安江水库土拦库湾鲢、鳙冬花鱼种主要的捕捞网具。 抬网捕捞鲢、鳙冬花鱼种的数量约占上拦库湾鲢、鳙冬花鱼种起捕总数的80%。  相似文献   

11.
大通湖是我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泊,水面10万余亩,平均水深2.5米,年产鲜鱼近干吨。自1980年起以鳙、鲢放养为主,搭配放养草、青鱼,放湖比例为6:2:2,1986—1988年鳙鱼产量均占该湖年总产鲜鱼重量的67%左右,为准确估测鳙鱼年龄与生长情况,确定合理的养殖生产周期,本文研究了该湖1988年冬捕渔获物中随机取样的150尾鳙鱼的年龄组成,生长指标及生长速度等,对合理放养规格与养殖生产周期。适宜起捕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溪河资源,铜梁县从1994年开始在溪河设置网箱养殖鲢鳙鱼,经过了10个年头,产量从初期的8kg/m^2达到现在的15kg/m^2,现对铜梁县溪河网箱养殖鲢、鳙的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池塘以两茬方式培育鳙鱼种,采用人工投饵为主、辅以施肥的养殖方式,第一茬单产292.4kg/亩,其中鳙鱼种163kg/亩;第二茬单产502.4kg/亩,其中鳙354.3kg/亩,获纯利1195.6元。  相似文献   

14.
鳙又名花鲢,俗称胖头鱼,是我国独有的四大家鱼之一,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食物链短(仅次于鲢),生长周期短,肉味鲜美的特点,深受水产养殖从业者与消费者欢迎。其商品价格已超过草鱼,每千克在15元以上。2012年笔者进行了主养大规格鳙鱼种高产试验,每667m2培育出平均体重114.4g的大规格鳙鱼种696.5kg,为提高鳙商品鱼产量、效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鳙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进展十二五期间鳙鱼产量每年都在增长,2015年全国鳙鱼产量为335.9万吨,价格为12.6元/千克(中国农业信息网),产值423亿多元。鳙鱼主产省份有湖北、广东、江西、湖南、安徽、江苏、广西、河南、四川和山东。  相似文献   

16.
正在水产养殖界,有一些鱼并不名贵,但市场效益却不错,缩骨大头就是这样。缩骨大头又叫缩骨鳙、缩骨花鲢等,缩骨大头并不是一个品种,而是鳙鱼幼苗阶段因生态环境突变而引起的生理突变,由于其脊椎骨后半部被压缩,致使鳙鱼不能正常地生长,变成畸形,表现在外形上就是缩骨大头比我们常见的鳙鱼身体短,整个鱼体呈胖圆形,游动时较为迟钝。  相似文献   

17.
鲢鳙在长寿湖水生态系统氮磷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长寿湖鲢、鳙在水体生态系统氮(N)磷(P)循环中的作用,研究测定了季节性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变化,进行了原位鲢、鳙排泄率的测定。通过N、P排泄对比分析了鲢、鳙对水体N、P的贡献率。通过长寿湖鲢、鳙鱼体N、P含量测定,估算水体中N、P去除量。结果显示:鲢、鳙N、P排泄率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季节性温度变化对其排泄率有一定影响;2016—2017在长寿湖平均水温为19.88℃条件下,鲢的N、P排泄率分别为0.973 1μg L-1d-1和0.242 2μg L-1d-1;鳙的N、P排泄率分别为0.642 5μg L-1d-1和0.174 9μg L-1d-1,鲢、鳙N、P排泄量分别占长寿湖藻类初级生产所需N含量的1.19%和0.79%,P含量的9.57%和6.91%;2016—2017长寿湖通过捕捞鲢、鳙产品带走的N、P含量分别为60.61 t和23.31 t。结果表明,长寿湖开展生态养殖对水体N、P贡献较小,不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宁夏大宗水产品消费市场的草鱼、大规格鲢鳙鱼售价持续走高,而商品鱼出塘贩运时要求一次数量大且草、鲢、鳙按一定比例搭配出售。精养池塘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一次性满足贩运要求,几口池塘搭凑销售又存在转运伤鱼而被压价、影响养殖效益的情况。而湖塘养殖表现出其特有的优势。2009年我们在宁夏青铜  相似文献   

19.
大治之年,人心思治。革新养鱼技术,促进淡水渔业的发展,已成为水产战线上的当务之急。在池塘养殖业中,目前国内养殖高产池塘的放养,一般是以鲢、鳙鱼为主,搭配草、青、鲤、鳊、鲴等鱼类。亩产一般在1500百左右,广东兴宁苗种场73年在一口四亩塘中,以鲢、鳙、鲮鱼为主,草鱼次之,搭配多种鱼类,共放养16个品种,获亩产2535斤的高产记录。但是,总产中鲢、鳙鱼所占的比重大,在商品质量及经济价值上,均不如草、鲤鱼。同时,鲢、鳙鱼的饵料因受到水体自然生产率的限制,不革新养殖制度就难已继续提高池塘养鱼单产。能否以草、鲤鱼为主的放养,适当搭配鲢、鳙等其它鱼类,促进池塘养鱼高产(尤  相似文献   

20.
《内陆水产》1994,(9):19-19
暴发性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势凶猛,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一般只需2—4天。几乎危害到鲫、团头鲂、鲢、鳙、草鱼、鲤等所有主要养殖鱼类,部分养殖鱼类死亡率高达50%以上,严重时鲢鳙鱼可全部死亡,给渔业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