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笔者1983年用高效低毒农药晶体敌百虫治疗红线虫病,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 池塘:面积13.2亩,水深1.4米,土质为壤土。建塘四年未干过池水,池底淤泥40-50厘米。水质较肥,水呈暗褐色,透明度26厘米左右,pH值为6。3月26日发现该塘鲤鱼、鲫鱼、乌鳢和少量草鱼等体表和鳍条上有红线虫寄生,以鲤鱼最多,鲫鱼、乌鳢次之,草鱼较少。以当天起捕的鱼来看,100%的鲤鱼都患有红线虫病,每尾寄生15条以上;患病的鲫鱼占80%,每尾寄生10-20条;乌鳢只捕到一尾,寄生红线虫18条。红线虫寄生的部位,鳞片张开,皮肤充血,部分有发炎现象,病鱼体质消瘦,游动缓慢。  相似文献   

2.
正一、发病情况鲫鱼溃疡病发病时间自2020年12月底开始,养殖场及周边地区均有发生。发病池塘水温为15℃左右,水深1.1~1.5米,池底淤泥0.3米左右,均为商品鱼池。笔者现场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是商品规格的鲫鱼,平均300克/尾以上;病鱼反应迟缓,食欲减退;无论是原塘养殖还是经过运输或者转塘的鱼,都有发生,顽固且难治,具有较强传染性,呈慢性流行之势;最初是零星死鱼,到最后死鱼量大增,甚至导致绝塘。  相似文献   

3.
正新沂市草桥镇一鲫鱼养殖户,养殖面积48×667 m~2,主要养殖品种为鲫鱼,规格每尾约300~500 g,水深1.8~2.0 m,养殖水源来自地下水和骆马湖水。2020年3月16日,养殖塘出现死鱼现象,每天死亡20~50尾。该情况持续5 d,3月21日养殖户把病鱼及养殖塘水送到实验室检测,经检测,养殖塘水氨氮0.27 mg/L,亚硝酸盐0.02 mg/L,硫化物0.013 mg/L,pH值8.02,经过5 d治疗,鲫鱼死亡现象得到控制。现将这一病例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 松江县佘山公社渔业大队养殖场,1976年从广东引进日本大阪鲫鱼苗近百尾,放养于内塘,作移养试验。1978年开始繁殖后代十多万尾。1979年繁殖纯种150多万尾,移居于县内外7个养殖单位,当年获产5000斤上市。大阪鲫,又名白鲫,原产于日本大阪府  相似文献   

5.
正河南地区一口18亩鱼池,主养斑点叉尾,目前存塘2万多千克斑点叉尾成鱼、1000多千克鲫鱼,花白鲢少量。塘中架有4台叶轮增氧机和1台涌浪机。2016年4月27日清晨,养殖户看到有2尾鱼漂在塘边、下午又见4尾死鱼;28日死亡10尾;29日死亡53尾。于是向我们寻求帮助。技术服务人员随即赶往鱼塘,到塘边看到池水老化,水色浓绿、浑浊。自塘边取水样测量,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6.
正鲫鱼大红鳃病发病猛、致死率高,发病期在5-6月,水温20~26℃为发病高峰期,主要危害尾重250克以下的鲫鱼。发病时病鱼在距离水面5~10厘米深处,不游动。用物品敲打水面,鱼会下沉,但过一会又上浮到原来水面不游动。病鱼鱼体黑瘦,鳍条尖发白,鳞片松动,鳃部黏液增多、水肿、出血呈鲜红色。解剖病鱼发现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肠道无食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休宁县扳桥公社漳前大队,有个社员名叫王怡太,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他独门独户地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野猪台上。由于山高路险,外人很少到这里来。可是谁也没想到,王怡太老农竟在这个常年烟雨袅袅、溪水潺潺的深山密林中,养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大鱼来。王怡太养鱼很得法:一是放大鱼种,二是勤喂,三是保持池水清新。据他自己说,早在1966年他就开始挖塘养鱼,那时由于害怕挨批,只是暗中养,偷着喂。如今时过境迁,不怕公开。现在他家有坑塘两口(大的7.5平方米,小的5平方米)养草鱼90尾,搭配了少量荷包红鲤。我们亲眼看到:大草鱼有13尾,每尾重约18—20斤。其中最大的三尾,足有25斤。据王怡太说:这三尾鱼,已经养了13个年头。  相似文献   

8.
一、症状及其危害情况 荔浦县鱼种场2号塘(面积2亩)的7~8朝草鱼(共15万尾左右)因患此病而大量死亡,死亡数达1万尾左右。病鱼消瘦,发黑,腹部膨大,透过未长完鳞片的腹壁,可见肠道充血呈红色。经镜检,发现肠道内寄生有新棘衣虫(Neosentis sp),感染强度为1~2个虫体,在检查的200尾鱼中,具上述症状的病鱼数为141尾,感染率为70%。  相似文献   

9.
<正> 1990年2月,在山东博兴县蔡寨乡池塘中发现鱼病,取来鱼病20尾,其中鲤鱼10尾;草鱼3尾,鲢鱼5尾;青(鱼将)鱼2尾。最大个体8厘米,最小个体3厘米。当时最低气温-2℃,池塘封冰已开始融化。病鱼外观消瘦,头胸部、鳞片下发红,有出血现象,游泳不正常,行动迟缓,有的失去平衡。多数病鱼头部有透明水泡。水泡大小不一。鲤鱼发病比较典型。草、鲢、(鱼将)鱼发病症状基本与鲤鱼同。  相似文献   

10.
正201中,发丈8年5、6现个别池丈月,在茂名塘混养的丈养殖区走鲫鱼和精丈访调查过养池塘的丈程鲫鱼,不管是2~3厘米或是50~100克/尾规格都发病严重。混养的塘口每天死亡两三百尾鲫鱼很常见,精养池塘的鲫鱼个别池塘发病严重,每天死亡达20000~30000尾2~3厘米规格的鲫鱼苗种。一、发病症状发病鲫鱼明显厌食,体色发黑消瘦、离群独  相似文献   

11.
市场动态     
<正>减产两成致江苏鲫鱼价格猛涨,看好大规格鱼行情2015年7月中旬,江苏射阳、大丰、东台等鲫鱼主养区鲫鱼塘头报价为:200克/尾的价格为10.6元/千克、450克/尾以上20元/千克以上,相比上月同期,规格鱼(300克以上)价格猛涨了4元/千克以上。到目前为止,江苏鲫鱼市场已经历了2年多的低迷期,此次价格猛涨或许预示着鲫鱼市场已走出寒冬、回暖后快速步入盛夏。  相似文献   

12.
1病鱼症状我们发现异有银鲫患多态粘体虫病较为普遍、严重,病鱼头部、吻部、各鳍上生有大小不等的白色泡囊,数目为几颗到几百颗。当严重感染时,腹部及身体两侧鳞片下也会生有抱囊,但数目不多。解剖头部发现口腔上下颚、咽部、鳃耙上均生有抱囊。粘体虫除有本身的囊膜外,外面还包有一层由寄主的上皮细胞形成的抱囊壁,抱囊壁有充血现象。病鱼消瘦,体重较同龄正常鱼明显减轻,行动迟缓,摄食能力降低,缺氧时有浮头现象,严重时常导致死亡。2流行病学对天台县岩头塘水库异育银鲫粘抱子虫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塘中所养的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13.
宿州市塘桥区前付精养鱼塘的几口鲫鱼垂钓地中,今年6月初发现鲫鱼体表的鳞片竖起,有的体表形成白色胞囊。经诊断为鲫鱼单极虫病。单极虫病不会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但对人们的消费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垂钓渔业。如不及时治疗,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单极虫病病原为单极虫,分类上属单极虫届、碘泡科。它的生活史分为营养期和抱子期,营养期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长大,进人抱子期后,开始繁殖,从而传染或侵入鱼类。鱼类被抱子传染或侵入的途径有两种:一是抱子从病鱼体上落至池底或悬浮在水中被鱼吃人;二是抱子与鱼体接触而粘附在体…  相似文献   

14.
利用鱼种池春季养虾,青虾产量与幼虾放养量有关。秋季养虾,青虾产量与夏花鱼种放养方式有关,以鲫鱼为主的塘为好,以草、鲂鱼为主的塘次之,搭养鲤鱼的塘最差。  相似文献   

15.
春节过后,江苏溧阳、金坛等地发生多起鲫鱼春片鱼种死亡现象。最早在刚过春节就开始死鱼,死鱼数量迅速增多,来势较猛。主要表现为地区性发生,发病面积大,死鱼数量多而集中,死亡率10%~20%,严重者可达40%以上,损失较大。发病池均为越冬后的春片鱼种,鱼种规格为100~200克。经诊断确认为流行性败血综合症。因为该病一般发生于高温季节,春季较为少见,不被重视,并且有很多综合症状,容易造成误诊。现就笔者参与的一些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发病池塘一般为高密度精养鲫鱼种池。病鱼眼珠突出,体表局部有竖鳞、充血、发炎、鳞片脱落现象,有…  相似文献   

16.
据多年鱼类越冬情况看,在春季开池之后,鲤、鲫鱼最易患的病害是竖鳞病。病鱼的症状十分明显,肉眼即可诊断。病鱼鳞片向外张开,鳞囊内积聚有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从鳞片下喷射而出,鳞片也随之脱落,这就是竖鳞病。病鱼肌肉发炎变性,  相似文献   

17.
<正>广东珠海的草鱼养殖户老吴这两年发现了一条既不影响草鱼养殖又能增收的好路子。去年5月份,老吴在自己的草鱼塘里放了笋壳鱼苗(20尾/亩),这批笋壳鱼以塘中的小杂鱼虾为食,不用专门投料,生长情况非常良好。"再养多一年,这些笋壳鱼就能达2斤/尾的规格,要是按50元一斤卖出去,每亩每年也多收益1000元。"老吴盘算着,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鲫鱼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夏季一斤规格的主养塘鲫鱼出塘价最高达到14元/斤,混养塘也达到12元/斤,年末鲫鱼成鱼价格持续在7元/斤左右。相对于5~6元/斤的养殖成本,鲫鱼养殖户收获颇丰。有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鲫鱼价格将会保持高位。据悉,鲫鱼在广东养殖,有春苗和秋苗之分,春苗投放时间集中在每年2~4月份,秋苗集中在9~11月份。广东市场基本上以混养模式为主,混养密度在500~800尾/亩为主。据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下称"百容水产")鱼苗销售负责人柏平英介绍,2017年淡水鱼类养殖行情稳定向上,百容  相似文献   

19.
平望水产养殖场的内塘以养殖大规格鱼种为主。历年来在鱼种培育阶段常常会出现多种鱼病,其中以孢子虫病的威胁最大,不但危害花、白鲢,并且危害鲤、鲫鱼,据检查,有80%以上的鱼种不同程度地寄生了粘孢子虫,鲤、鲫鱼鱼种有2%左右已形成孢囊。为此,我们从1978年开始对孢子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经四年来的实际应用,效果比较理想,现将一些做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竖鳞病病原:初步认为,此病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引起。病症:患坚鳞病的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的基部水肿,其内部积聚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用力稍压鳞片,有水状液从鳞片基部喷射出来,随之鳞片脱落。病鱼常伴有鳍基、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病症。随病情的发展,病鱼出现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游动迟缓、无力,这样持续2-3天后死亡。流行:此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草鱼,白鲢和金鱼也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将对淡水养殖业带来极大的损失。预防:l、在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