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根据将当年鳡鱼养成商品规格、成活率90%以上的养殖结果,探讨了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鳡鱼的池塘养殖可用专养和与河蟹的混养二种模式,前期需投喂活鱼苗,后期用鱼块.在鳡鱼体长5 cm左右时进行食性转化较为适宜.养殖的关键技术为食性的转化和及时分养.  相似文献   

2.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伟芳  张斌  吴金根  杨利明 《水产养殖》2004,25(3):17-17,16
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是江、湖野生的名优鱼类之一,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鱼类,俗称黄鲇,它长速快,个体大,病害少,市场价格高。2003年我们在吴江市特种水产科研示范园区进行了鳡鱼的池塘养殖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不同饲料、不同水质培育鳡鱼夏花鱼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前期的饲料应以豆浆为主,在鱼苗长至15~20 mm时,逐渐过渡到粉状饲料;鳡鱼在鱼苗阶段就能摄食活鱼苗,用活鱼苗作为培育饲料时,容易造成个体相差悬殊而相互残杀,影响成活率;水质不同主要会影响鳡鱼不同生长期的生长速度,对成活率的影响不甚明显;鳡鱼夏花塘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万尾/亩以内、池塘的面积不超过6亩时,鱼种规格整齐,成活率可达76.7%。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牙鲆鱼养殖的新模式,1994年至1996年,我们利用已有的对虾养殖池塘,进行了牙鲆鱼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基本掌握了牙鲆鱼池塘养殖的技术要点,制定了可行的管理措施,为开展群众性大面积牙鲆鱼池塘养殖奠定了基础。牙鲆鱼池塘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介绍如下:一、放苗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的选择与修整选择水源清新、纳水方便、未受污染的海水池塘作为牙鲆鱼养成的池塘。池塘最好为长方形东西走向,砂底或泥砂底,单地面积20-100亩,一般40-60亩,平均水深1.7m;池塘的两端设有过排水闸,可顺利排干池内积水,有利于牙鲆鱼…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四大家鱼等养殖品种市场价格较低、波动大,黄颡鱼市场价格较高,且一直稳定,具有较高的养殖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九江市黄颡鱼养殖范围小、养殖模式多样、养殖效益不一。因此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在2015年开展了黄颡鱼套养翘嘴红鲌池塘养殖试验,取得良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选取九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池塘2口,面积分别为5亩和6亩、池塘编号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正>鳡鱼俗称水老虎、枪鱼。天然水域的鳡鱼资源非常稀少,为了满足人们对鳡鱼的需求,保护鳡鱼资源,我所开展了鳡鱼繁养殖技术研究。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鄱阳湖鳡鱼繁养殖技术研究"2009年列入省科技项目。通过项目组的努力,2011年突破了人工繁殖关,2012年实现了规模化人工繁殖,在此基  相似文献   

7.
赵建国  王伟 《科学养鱼》2004,26(4):22-22
2003年3月,我们在滨湖宏发水产养殖场4郾4亩池塘中进行了黄颡鱼成鱼养殖试验。经过7个月的养殖,产黄颡鱼902千克,鲢、鳙、草、鲂鱼710千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郾池塘条件试验池塘4郾4亩,位于微山湖东岸湖滩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  相似文献   

8.
<正>近几年,市场鱼价偏低,传统的春放秋捕养殖模式利润不高。为增加池塘产出率,笔者于2014年指导科技示范户进行了异育银鲫"一年两茬"池塘精养技术试验,第一茬育成商品鱼,第二茬育成鱼种,获得了亩产1252千克、亩利润7314元的养殖成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第一茬商品鱼养殖1.池塘条件试验池面积7.3亩,东西走向,池深3米,池底平整,淤泥厚20厘米左右;水源为河  相似文献   

9.
<正>上杭县池塘养殖面积7740亩,其中以山泉、山涧为充足水源的山坳池塘约2000亩,很适宜小龙虾养殖,为了改变和调整我县池塘历年来以"四大家鱼"为主的单一传统养殖模式,提升我县池塘水产养殖增产、增效目的,我们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进行小龙虾池塘高产高效健康养殖试验示范推广,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准备试验塘座落在临城镇玉女村卫隆家庭农场,池塘3口,面积共21亩,进排水方便。塘内距堤埂2米处开挖2.5~3.0米宽、1.0米  相似文献   

10.
<正>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抚州综合试验站于2018年开展了"不同养殖模式池蝶蚌的生长情况对比试验",探索不同养殖模式下池蝶蚌生长情况,以便于推广到应用中。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本次试验共选用了4口池塘及1条环沟。分别为:施用生物制剂养殖的4.7亩池塘,施用有机复合肥的5.3亩池塘,传统养殖模式的7.5亩池塘,鱼蚌混养模式的7.5亩池塘,以及总面积为50亩的"稻-鳖-蚌"综合种养田中的环沟。平均水深均为1.5米、采光好、水源充足、进排水系统以及吊蚌等设施完善。2.试验方法试验分为两组。第一组以一龄  相似文献   

11.
黄颡鱼与虎纹蛙池塘套养高效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现有水体养殖的最佳效能,2008年我站进行了"在养殖黄颡鱼的池塘中设置网箱套养泰国虎纹蛙"的共生、高产高效试验。试验池塘6亩取得平均产值27030元/亩、纯利润8214元/亩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常州市武进水产养殖场积极开发特色水产品养殖,不断探索养殖新模式。2016年,该场进行了全雄性黄颡鱼池塘套养黑尾近红鲌养成对比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亩增效益1840.74元。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1)池塘条件。该场选择一只试验塘,另一只对照塘,面积均为9亩,池塘编号分别为5号和  相似文献   

13.
<正>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是江苏省三新工程重点项目"池塘工程化养殖系统研究与示范"项目之一。2014年,江苏启东市寅阳镇建丰村采用流水养鱼区与扣蟹养殖区(水质净化区)结合流水的方式,实现亩经济效益5248.4元。现将2014年项目的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循环流水养殖试验原理本试验是一种新型生态系统,即将鱼养殖池和扣蟹养殖池相互结合布置,实现鱼养殖池内水体和扣蟹  相似文献   

14.
正黄颡鱼俗称黄姑子、黄鼓鱼、昂刺、昂公等,已经成为继"四大家鱼"、鳜鱼、黑鱼及鲈鱼之外的重要淡水养殖鱼类。为了开发、优化黄颡鱼新的养殖模式,笔者于2016年在上海市青浦区某合作社开展了黄颡鱼养殖池塘混养甲鱼的养殖技术试验,现将主要经验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面积10亩,最深水位2.0米,底质黏性土壤,池底从进水口向排水口倾  相似文献   

15.
鳡鱼池塘养殖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2005年~2006年在3口面积分别为2000m2、4000m2、6667m2的池塘中进行鳡鱼的主养、混养试验。采用麦鲮、鲢鳙作饵,经过130d~190d的饲养,其当年养殖平均个体重650g,最大个体达到1580g,主养成活率85%,混养成活率高达92.5%~95.8%。试验证明:在饵料鱼生产稳定且来源广泛的地区,主养和混养鳡鱼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因此,2000~2001年我们在河蟹养殖池塘中套养黄颡鱼,进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为河蟹养殖走出低谷提供新的发展思路。河蟹池套养黄颡鱼关键技术如下: 一、池塘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系统通畅,无传染疾病发生,面积10亩~20亩,池塘淤泥10cm。  相似文献   

17.
蚌鱼混养是将河蚌育珠和池塘养鱼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生态淡水养殖模式。我们于2000年~2001年在诸暨市王家井水产珍珠养殖场进行了光合细菌(PSB)在池塘蚌鱼混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养殖条件 蚌鱼混养池塘为标准长方形土池,池塘9个,共计面积200亩。池塘水深2.0m左  相似文献   

18.
吴林 《科学养鱼》2012,(8):41+93
鳡鱼又称黄鲇、水老虎。我们于2011年在颍东区向阳办事处进行了池塘主养鳡鱼试验,并成功地将200克/尾左右的鱼种当年养成平均规格1.523千克/尾、最大规格达2.46千克/尾的商品鱼,成活率91%。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我们从广东佛山引进并试养杂交太阳鱼(图见彩中插2)获得成功,2005年我们进行了杂交太阳鱼高产高效示范养殖试验。当年夏花鱼种经过8个月的养殖达到上市规格,亩产鲜鱼833.4千克,其中杂交太阳鱼595千克,亩纯利达到17882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池塘条件试验池塘一口,  相似文献   

20.
<正>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池塘高效养殖技术,我们于2017年3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郊黄庄养鱼场进行了池塘主养斑点叉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斑点叉尾池塘高效养殖模式是对调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提高渔农收入进行的有益探索,旨在为广大渔农提高池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状况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10亩,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