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进入4月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这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此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根据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症状为鱼类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这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此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根据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症状为鱼类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40.5℃都可繁殖,以  相似文献   

3.
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二、危害鲫、鳊、鲂、鲢、鳙、鲮等,水温9~36℃时暴发流行。细菌性败血病是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流行病。此病  相似文献   

4.
正三、斑点叉尾鮰气单胞菌败血症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于我国广大淡水鱼养殖地区,会危害包括斑点叉尾鮰在内的青鱼、草鱼、鲢、鳙、鲮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1994年前后,被暂定名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当前仍是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疾病,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养殖产量的15%~30%。1.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本病中以嗜水气单胞  相似文献   

5.
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全年均能发生,尤以水温在28℃以上最为流行,在冬季时有发生。总结了多年来发生在苏北、鲁南、河南等地流行于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上旬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的症状和发病特点,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病势之凶猛、传染速度之快、死亡率之高、流行地区之广、危害养殖鱼的种类之多、危害年龄范围之大属多年少见,是一种能够造成巨大损失的急性传染病。它导致多种养殖鱼类如鲢、鳙、鲫、鲤、鳊等的细菌性败血症,而发生大量死亡。一、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和弧菌引起,在低水温下还分离到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二、病症与诊断:主要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1.外表症状: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动物嗜水气单胞菌病的免疫技术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普遍发生的嗜水气单胞菌病如对虾细菌性红体病、肠炎病及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出血病业已查明,其主要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这类细菌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养殖水体普遍存在的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范围内均可繁殖,以28  相似文献   

8.
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发现以来,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并逐步呈现出病种多样化,面积广泛化,治疗艰难化,损失惨重化的特点,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类种类最多,涉及鱼类受害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综合型鱼病。它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在河南主要流行于11月下旬到第2年3月上旬。水产养殖户要对暴发性流行病有全面  相似文献   

9.
《科学养鱼》2003,(4):60-60
20世纪90年代初前后,在我国养鱼史上发生了危害鱼类最多(鲫、鳊、鲢、鳙、鲮等鱼类)、危害的年龄范围最大(夏花鱼种至成鱼、亲鱼)、流行地区最广(几乎全国各养鱼地区)、流行季节最长(2~11月)、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池塘、外荡、水库、网箱、网栏、网围等)、造成损失最大(有的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暴发病、鱼类出血病)。近年来从总体来看,病情虽有所减轻,但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在某些地区仍较流行,危害严重,损失巨大。犤病原、病因犦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0.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简称细菌性败血症,又称出血性腹水病、出血病、暴发性出血症等。 病原病因 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林氏菌等细菌感染引起的多种淡水养殖鱼类败血症。主要致病原因是防病工作未能及时跟上;生态环境恶化,导致鱼体抵抗能力下降;长期近亲繁殖,鱼体体质下降;饲料品种的单一和霉变变质,导致鱼体中毒,营养缺乏不全面,鱼的抗病力下降;水体受到病原的污染;鱼种未采取检疫制度,造成了运输过程中的传染;最后就是病原菌的生长温度及 pH值范围较宽广,导致了流行时间长、流行面广等。 流行…  相似文献   

11.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菌、豚鼠气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2.
蔡增山 《内陆水产》2009,(9):34-34,36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广泛流行于咸、淡水的一种爆发性流行病,由于其症状有出血或充血、眼球突出,故常与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也称爆发性出血病),混称为出血病。  相似文献   

13.
章秋虎 《科学养鱼》2003,(10):47-47
一、病原 草鱼暴发性败血症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由呼肠弧病毒科中一种水生生物呼肠弧病毒感染引起的。 二、症状与诊断 1、草鱼暴发性败血症的症状:发病后鱼体表充血,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大量的腹水并有溶血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南方地区鱼源气单胞菌不同种类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深对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中不同种类气单胞菌流行特征的认识,选取2009年至2014年间我国南方地区70口池塘患病的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鳜鱼、斑点叉尾和乌鳢等15种鱼类体内分离的14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以及保守基因gyr B和rpo D的序列测序分析进行病原菌的鉴定,143株气单胞菌中有维氏气单胞菌80株,嗜水气单胞菌40株,简氏气单胞菌9株,舒氏气单胞菌10株和水生气单胞菌4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病原具有较高的种类多样性,其中维氏气单胞菌(80/143,56%)的出现比例最高,该菌主要感染草鱼、鲢鱼和鳜鱼等;嗜水气单胞菌次之(40/143,28%),其主要感染鳙鱼、团头鲂和斑点叉尾等;简氏气单胞菌(9/143,6%)亦常常在感染的草鱼、鳙鱼、广东鲂和锦鲤等鱼类中检出;目前,舒氏气单胞菌(10/143,7%)的感染宿主则较为单一,仅在患病乌鳢中分离得到该病原;水生气单胞菌(4/143,3%)目前仅在患病美国红鱼中发现。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地区鱼类气单胞菌败血症主要是由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并且常出现这两种菌的复合感染。本研究将为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鱼类气单胞菌病的流行病学分析、疾病预防和治疗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鱼类嗜水气单胞菌的几种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 《内陆水产》2002,27(6):22-23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是危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致病菌,分布广泛。各种淡水鱼均可感染,表现为皮肤溃疡的慢性型及鳃的“红皮炎”,更多的则是败血症急性死亡。人工养殖的温水鱼在水温较高的季节发病率最高。自1989年以来,淡水鱼暴发性传染病在我国广为流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大多数为嗜水气单胞菌犤1犦。特种名贵鱼类如:香鱼、黄鳝等也可感染本病犤2,3犦。此外,在冷水鱼及观赏热带鱼中亦有类似报道。目前,已经确诊曾感染本菌的重要养殖鱼类有鲫、鲢、鲤、草鱼…  相似文献   

16.
<正>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是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一类传染病,报道最多的是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引起细菌性败血症报道相对较少。笔者将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的鲤鱼病例报道如下。一、基本情况2018年6月下旬,天津市宁河区某养殖户养殖  相似文献   

17.
由爱德华氏细菌引起的肠败血症(ESC,又称爱德华氏病)是影响斑点叉尾养殖最大的疾病。为快速和准确的诊断该疾病,本研究以NCBI公布的爱德华氏细菌eip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AF037441)为模板序列,设计种特异性诊断引物,成功建立了用于斑点叉尾肠败血症病原菌的PCR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从发病斑点叉尾脑、肝、脾和肾组织中检测到爱德华氏菌,检测的最低量为21个细菌;同时,该诊断方法与I型荧光假单胞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鳗弧菌、温和气单胞菌、肠型点状产气单胞菌、柱状黄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豚鼠气单胞菌及海豚链球菌等常见水产病原菌无交叉反应。临床样品检测证明,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斑点叉尾肠败血症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8.
鲤隐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东北地区流行的鲤隐性败血症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人工感染、病原菌生理、生化特性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观察了病理组织变化等。从病鱼内脏分离到场22株致病菌,其中标7株的生长及生化特性均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种的特性,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检测呈阳性。有3株菌V—P(-)、赖氨酸(-)、葡萄糖产气(-)是区别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及温和气单胞菌(A.Sobrie)主要特征,这三株菌符合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种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发生败血症的齐口裂腹鱼体内分离出2株致病菌,通过细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化实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经人工感染健康鱼表现出与自然病鱼相同的症状,并从人工感染死亡鱼中分离获得同种细菌,证实齐口裂腹鱼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新霉素、头孢三嗪、庆大霉素对其高度敏感,红霉素、羧苄青霉素、氮苄青霉素和磺胺等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陆仲年 《科学养鱼》2007,(12):51-51
一、病原暴发性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这类病原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主要与下述四方面原冈有关。①池塘放养密度过高;②长期喂料单一造成营养失衡;③频繁用药,造成药害污染;④老塘淤泥过厚,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使鱼类长期处于低溶氧的不良水体环境中,鱼体抗病能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暴发性出血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