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河蟹泥鳅生态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2年以后,泥鳅养殖模式趋于多样化发展,其中河蟹泥鳅生态混养模式在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的示范推广,全省河蟹泥鳅混养仅试验示范区面积就超过3000余亩。为了进一步推广该养殖模式,现对相关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条件养殖池塘周边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道路交流便利。池塘5~10亩为宜,池塘面积过大不利于管理,池塘最好是东西向,水深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宣城市南漪湖面积32万亩,是皖东南最大的湖泊,水面宽阔,水质清新,水草丰盛,底栖生物密度大,底质多为砂粒层,适合开展河蟹养殖。2004年~2006年,笔者在南漪湖实施围网养蟹项目,建成标准化围网养殖示范区5.5万亩,并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新技术,河蟹产量和品质大大提升,养殖的河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平均规格在150g/只以上,回捕率在70%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稻田养蟹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河蟹能清除稻田内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增加稻田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水稻能够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栖息等提供良好的环境。2018年山东省高青县探索多模式渔业转型升级工程,积极试验推广稻田养蟹,示范工程区位于大芦湖湿地西部瑞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田块基础条件好,质地粘壤,盐碱较轻,保水性能好,非常适宜稻田河蟹养殖,是该县今年稻田养蟹的技术示范点。示范点共规划稻田养蟹面积6.7 hm^2 ( 100亩),每667m^2产水稻550kg,收获河蟹30kg,达到水稻稳产、河蟹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据悉,江苏淮阴市2001年将继续实施“压稻扩渔”,稻田养殖在原有的31.72万亩基础上,新增10万亩。 目前淮阴市现有水稻面积360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73万余亩,有很好的发展稻田养殖潜力。根据比较效益与发展前景,在秋季农业结构调整中,我市总体部署了“压稻扩渔”方案,使总面积超过40万亩,这些新增面积主要分布在水渠条件好的洪泽湖周边和里下河地区乡镇。稻田种养模式主要推广稻鱼虾型、稻鱼蟹型、稻蟹型三种模式,鼓励发展稻田养泥鳅、稻田养黄鳝等,大力发展青虾精养、主养和大规模河蟹养殖。种草生态养殖也被…  相似文献   

5.
<正>平湖市以"养鱼、稳粮、增收"为出发,从2010年开始开展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面积从2010年的440亩到2014年推广面积已达5500亩,稻田生态养殖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渔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现将我市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与推广情况介绍如下:一、新模式试验示范1.试验基地试验基地位于平湖市新埭镇,试验示范面积2220亩。2.稻田要求(1)种养条件:养殖青虾的稻田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好、不渗漏水且交通便  相似文献   

6.
新民镇华山村稻田养蟹基地位于香磨山灌区上游,水源充足,水质清新,非常适宜稻田河蟹养殖。基地规划面积500亩,我们的工作思路是领着职工干、做给群众看、示范趟路子、带领农民富。采取职工集资人股的经营模式,进行稻田养蟹示范,为推进全县河蟹养殖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
2016年饶河县水产总站及水产技术推广站依托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制定2016年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以饶河县挠力河河蟹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在大佳河乡桦林村建立饶河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项目示范基地.示范基地面积600亩,其中稻田养蟹面积500亩,稻田养鱼面积100亩.重点实施稻蟹综合种养,经测产验收,综合效益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宣城市南漪湖面积32万亩,是皖东南最大的湖泊,水面宽阔,水质清新,底质多为砂粒层,湖内水草丰盛,底栖生物密度大。近年来,笔者在南漪湖实施围网养蟹项目,建成标准化围网养殖示范区5.5万亩,同时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采取多项措施使河蟹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大提升,养成的河蟹青壳、白肚、金爪、黄毛,平均规格在体重150g/只以上,回捕率70%以上,养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五常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有拉林河、阿什河两大水系,其稻田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50万亩,稻田河蟹的养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势头良好。为提高河蟹养殖的经济效益,现将稻田河蟹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稻田养蟹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沛县稻田养殖自1994年起步,至今已发展稻田养蟹6400hm~2(9.6万亩),虽然近年河蟹价格一直下滑,但运用了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河蟹的出池规格和产量,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做法是:1加强水质管理首先对稻田养蟹工程作了高标准的规划、开挖,要求养殖田1~1.33 hm~2(15~20亩)1方。太大,不便于管理;太小,水质不稳定,底栖生物数量少,水温变化  相似文献   

11.
<正>河蟹是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一个珍品,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和发挥稻田的特点,节水节地进行水产养殖,不仅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而且还稳定了水稻产量,增加了养殖河蟹收入。2008年宝坻区与辽宁盘锦市合作在宝坻区八门城镇进行了稻田养蟹试验,试验面积1000亩,并获得了成功。现将其技术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稻蟹共作技术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佳木斯市郊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承担了省农委下达的"稻田综合种养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稻蟹共作"技术模式示范,示范区面积1000亩,计划亩产河蟹20kg,实施"稻蟹共作"的稻田较稻田单种亩效益增加30%以上,农药施用量减少30%以上,化肥施用量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长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河蟹池塘"小群体、大规格"的养殖模式研究,在河蟹池塘养殖模式上作新的探索。一、模式设计1.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朱树成河蟹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塘面积16亩,对照塘面积34亩。池塘底部平坦,淤泥深15~20厘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沛县稻田养殖自九十年代起步,至今已发展稻田养蟹9.6万亩,虽然近年河蟹价格一直下滑,但是运用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河蟹的出池规格和产量,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实践篇     
<正> 盘山县河蟹养殖概况盘山县地处辽河入海口,淡水资源丰富,从1985年开始养殖河蟹。当年在盘山县胡家镇150亩稻田中放蟹苗10kg,产扣蟹4000多kg,获纯利10万元;1991年河蟹养殖面积3000亩,1992年5000亩,养殖扣蟹一般亩产值3000~5000元,每亩获纯效益1500元左右。高利润带来大发展,1993年全县河蟹精养面积近5万亩,其中:水库养蟹8000亩,稻田羊蟹1.1万亩,坑塘养蟹3万亩,预计产扣蟹150万kg、成蟹20~25万kg,全县总产值可达1.8亿元。该县胡家镇1992年河蟹养殖面积3688亩,投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湖流域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达70余万亩,有发展稻田河蟹生态种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本文通过开展蟹稻生态共生健康养殖试验研究,改变水稻和小麦轮作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增加稻田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周银  王林 《科学养鱼》2001,(2):37-37
近年来,随着河蟹价格的不断下跌,病害的日趋严重,我市养殖河蟹利润越来越低,许多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本。为了稳定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保住天长市21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不受影响,市水产站于2000年元月份个人集资承包20亩地,探索生态健康种草混养鱼、虾、蟹技术,获得了河蟹800公斤,平均规格175克;鲢鱼1500公斤;青虾300公斤,取得亩均纯利润1557元的高效益。这种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成功,给许多养殖户的生产带来希望。现将池塘(通过稻田改造而成)生态健康养殖鱼、虾、蟹经验介绍如下: 一、放苗前…  相似文献   

18.
为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开辟新的农民增收途径,2005年我们在吴忠市利通区灵北村利用连片的30亩稻田进行稻田养蟹试验,取得了蟹、稻双丰收的理想效果,为大面积推广积累了成功经验。一、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1.田块选择稻田面积30亩,稻田的肥力水平中下,排灌方便,保水性好。水源为黄河水,水量充足且无污染。2.开挖蟹沟为给河蟹提供充足  相似文献   

19.
稻田养殖福瑞鲤生态综合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们选择在高海拔山区稻田养鱼传统产区——枫溪乡进行稻田养殖福瑞鲤生态综合示范试验。建立核心示范区50亩,培育示范户16户,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仅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选择选择单块面积1亩以上,光照条件好、土质保水保肥、水源方便、排灌自如、交通便利、能相对连片50亩以上的田块。2.基础设施(1)鱼溜(坑塘):在稻田进水口方向(可常年微流水养殖)挖一坑塘,面积占大田面积5%左右,深度  相似文献   

20.
宁夏稻田河蟹生态种养高产高效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以来,宁夏在引黄灌区13个县市区示范推广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技术,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养殖规模就从2009年的16.7hm2推广到了2011年的6200hm2.在大面积推广的过程中,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委派笔者连续三年在青铜峡市进行了小区精准试验示范,试验表明,通过推广稻田河蟹生态种养技术,在确保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将河蟹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实现一地两用,一水双收,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稻田养蟹在宁夏得到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套稻田养蟹"宁夏模式"和生产技术.现将2010年青铜峡精准试验小区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