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第二段野外中型池塘鳖种培育这阶段的培育就是从鳖苗池塘高密度培育成75克/只左右的小鳖种,经过分养后培育成300克/只大鳖种的过程。由于鳖种的规格大于鳖苗很多倍,所以养殖环境和管理有其特别的要求。1.池塘建造和设施配套(1)池塘建造:野外鳖种培育池塘的建造,不但要考虑养殖效果和管理方便,还要考虑建造成本,所以可采用土池底、水泥堤埂的形式。池塘长方形,单  相似文献   

2.
<正>珠三角三步法甲鱼高效养殖模式是近年来根据珠三角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市场变化进行创新的新型甲鱼养殖模式,因模式的创新,广东省的甲鱼养殖产量从2010年开始跃居全国第二,养殖经济效益也大幅提升,目前这个模式开始在福建南部和广西部分地区推广(图见彩中插2)。一、模式特点与工艺流程1.珠三角三步法甲鱼高效养殖模式的特点第一步,当年晚秋、冬季和早春用小面积塑膜大棚高密度加温育苗至鳖种。第二步,到第二年春季把鳖种移到野外大池塘露天低密度养殖成初级商品。第三步,第二年晚秋深冬在露天野外大池塘盖棚保温养成合格商品鳖并逐步上市到第三年早春清池,全过程18个月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三级生态分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鳖的传统养殖方法大致分为室内控温养殖和室外露天池塘养殖两种类型,两者的养殖技术路线基本相同,分为一级饲养和二级饲养。一级饲养就是从鳖苗直接养到商品鳖。二级饲养是先将鳖苗培育成100~150克/只的鳖种,再分养至500克/只以上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人工加温快速养鳖,是目前国内外缩短养殖周期的最佳方法。但过去大多只注重工厂化加温快速培育鳖种,即把3~5克的鳖苗培育成200克以上的鳖种,然后再移到室外进行养成,这样不但温室利用率低,而且易造成商品鳖集中上市。给销售市场形成较大的压力,资金回收的时间也相对较长。通过研究,我们采用在工厂中逐级分档养成法新技术,既可提前逐步上市,也较快地回收资金。经济效益和温室利用率较常规的方法提高15%左右。为此介绍一下逐级养成法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供参考。一、工艺流程逐级养成法就是采用前期密养.以后根据规格差…  相似文献   

5.
在甲鱼养殖生产中,其养殖密度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与养殖结果密切相关,但过去我们在制定甲鱼单位养殖密度时 (一般以平方米为单位 ),习惯以只数为标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欠科学也不尽合理。如在工厂化人工控温养殖模式中,常规密度通常为一个养殖周期 (鳖苗成鳖 )每平方米 25只一养到底或从鳖苗培育成规格 250克左右的鳖种。这样就会出现以下现象:   刚放养时,鳖苗体重 3.5克,体长 (不包括头颈长,下同 )2.5厘米左右,体宽 2厘米左右。按每平方米 25只计,则鳖体的面积为 (2.5× 2× 25)125厘米 2。鳖池平方面积利用率为…  相似文献   

6.
章剑 《渔业现代化》1998,25(2):15-19,31
温室养鳖采用养鳖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无沙养鳖新工艺和温室养鳖生态调控与综合防病新技术,稚鳖经12个月的饲养。平均现格即可达到500克的商品鳖.且可实行自繁自养。这种方式自成一个完整的相对封闭的健康养鳖体系、即自然条件下培育亲鳖.控温条件下人工孵化和稚幼鳖培育,自然条件下养成鳖。一般,稚鳖在温室内培育至幼鳖(亦可在温室中从稚鳖直接养成商品鳖)。在苏州每年9月底将稚鳖放养到温室养鳖池进行加温养殖.至翌年6月纳鳖平均规格达到250克.此时纳鳖出池并移人室外露天成鳖池饲养3个月,至9月底长成平均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相似文献   

7.
南方池塘常温条件下,稚鳖当年可以培育成人体重15~250克,一般为25~150克的幼鳖。幼鳖经冬前或冬后筛选分格越冬,转入成鳖养殖池,于翌年养成商品鳖,规格400~850克。  相似文献   

8.
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浙江沿海地区,三疣梭子蟹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笔者在总结多年三疣梭子蟹养殖生产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通过指导养殖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是根据三疣梭子蟹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生态要求,将三疣梭子蟹养殖全过程划分为种蟹培育期、苗种繁育期、中间培育期、养成生长期、膏蟹培育期等5个阶段,在养成期结合浙江地区的气候特点又细分为生长期、高温期、交配期等3个管理阶段,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措施,开展养殖工作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工厂化培育大规格鳖种和养成鳖因原来的封闭性模式和垫沙养殖有许多对养殖不利的因素,所以探求更合理、科学的研究已被业内科技人员普遍重视.到目前为止一些地区采用既保温又采光的简易大棚和池内无沙养殖的模式已日趋成熟,但就全国而言一些地方因不了解无沙养鳖几种模式的特点和关键性技术措施,出现了失败或不好的结果,为此笔者就目前我国的几种工厂化无沙生态养鳖的主要模式和几项关键性技术措施作一通俗介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6月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达楚州区工程项目"半循环自净式池塘组合式养殖模式的应用及推广".该项目通过将池塘鱼鳖混养、水稻种植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生态养殖,以提高水产品质量与养殖效益.为探索不同来源鳖种在池塘、稻田组合生态养殖条件下,鳖的品质、产量、效益等有关内容,2003年项目单位设计了池塘常温鳖种、温室鳖种与野生鳖种三种养殖模式进行对比试验.经过探索与实践,取得良好的试验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必须打破鳖在常温养殖中冬眠的习性。采取加温措施使鳖处在最佳生长温度和科学管理进行快速养殖是目前最好的途径。由于加温设备投资大,管理技术要求强,如果用它来稀养成鳖就不划算。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利用加温设备高密度把4g左右的鳖苗培育到200g以上的优质鳖种,既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又可为室外精养和鱼鳖混养提供优质鳖种。 一、采光保温棚的建造 加温温室目前国内模式很多。有全封闭的,有半封闭的,有全采光的。但实践证明,利用采光保温棚不但投资少,而且养殖过程中病害也相对少,且能常年利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中华鳖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模式与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温室与外塘结合的二段法养殖模式由于生产周期比全程外塘养殖短,而商品鳖品质不亚于全程外塘养殖,经济效益提高,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全程温室或全程外塘养殖模式。二段法养殖模式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温室鳖种的培育,因为鳖种是外塘养殖的基础,温室中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外  相似文献   

13.
养鳖模式与鳖鱼品质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是全国养鳖大省,亦是国内开展工厂化温室养鳖最早的省份之一,在经历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养鳖模式已从单纯的工厂化温室养殖向外塘养殖和无公害仿生态常温养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迈进。本文就当前浙江省主要养鳖模式和鳖品质的关系作一简介和探讨,供广大养鳖者和消费者参考。1养鳖模式当前我省养鳖生产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工厂化温室养鳖模式,包括标准温室养鳖模式和简易温室养鳖模式;二是外塘养鳖模式,包括温室养殖与池塘主养结合型和温室养殖与池塘套养结合型;三是仿生态常温养鳖模式,包括2年制养鳖、3年制养鳖和5…  相似文献   

14.
仿野生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传会 《水产养殖》2010,31(7):10-11
<正>所谓仿野生中华鳖养殖,就是改工厂化增温养鳖为池塘常温生态养鳖,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以天然活饵料为主,改全程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为生态调节控制鳖病发生,改当年上市的快速养殖法为2~3年养成的自然养鳖法,从而恢复了中华鳖传统的外形、口感、品质和滋补功效,价格由20~30元/kg提高到160~240元/kg,而且商品鳖在市场上日渐受宠,养殖者可以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5.
周国华 《水利渔业》2005,25(5):25-26
利用池塘稻田组合半循环自净式系统,养殖池塘常温培育、温室培育和野生的鳖种,放养鱼种为银鲫、鲢、鳙.结果表明,池塘常温培育和野生鳖种养成的鳖体色、品质与天然成鳖相似,售价高、效益好.养殖池塘常温培育的鳖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全控温封闭式温室养殖解除了鳖冬眠、缩短了鳖的养成期,但由于高密度的养殖易使环境恶化,加之封闭式温室破坏了鳖的晒背等自然习性,鳖病频发,一些养殖单位滥用药物,使鳖产生抗药性,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养鳖业的效益。江苏宝应县发展了仿生态养鳖模式,主要为在温室培育稚鳖、外池养殖商品鳖的模式,一般外池鳖的养殖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甲鱼的养殖技术成熟,一万只苗温室养殖产量(台湾鳖、泰国鳖)基本可达到4000kg以上,高者甚至超过5000kg,外塘生态养殖也克服诸多技术难题,如温室转外塘、稚鳖培育以及冬眠管理等技术环节.但是温室和外塘养殖因过多的人工干预导致商品鳖口感、品质逐年下降.我场主要养殖日本系中华鳖,为提高养殖中华鳖的品质,我场采用了拟天然生态养殖,它是生产实践和消费市场所孕育的产物,使中华鳖养殖业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8.
甲鱼(鳖)的野外池塘养殖,是目前最普遍的生态养殖模式之一,但因野外池塘养殖面积大,养殖水环境又受气候的影响,所以疾病的发生概率与治疗难度也相对要大。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用药监管力度的加大  相似文献   

19.
豫西地区的甲鱼养殖形势长期持续处在低迷状态。据业内人士分析,甲鱼处于低价位尚需徘徊一段时间。甲鱼价低难销,严重挫伤了该地区养鳖者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养鳖场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从而造成了池塘资源的严重浪费,对甲鱼养殖业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我们在对该地区的甲鱼养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展该地区甲鱼养殖业的基本对策。1豫西地区甲鱼养殖业发展历史及现状豫西地区甲鱼养殖始于八十年代初,当时仅有数家个体养殖户,采取常温养殖法培养亲鳖,以繁殖鳖苗为主,每年只有少量的成鳖上市。到了九十年代初期,温室养鳖模式在该地区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2006年12月,在3口土池中进行了中华鳖生态常温高效养殖实验,采取直接将稚鳖投放入池,逐年分衡降低密度,投喂鲜华动物性饵料等措施,通过“三夏四冬“养殖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对生态鳖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饮料安排、鳖的品质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